刘 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费边社正式成立于1884年1月。在成立时,费边社没有自己明确的理论,更没有后来可以称为费边主义的东西,仅是一个希望从事社会改革的小团体。一般认为,1889年《费边论丛》的出版和成功,奠定了费边主义的原则基础,标志着费边主义的成形。1884至1889这几年是当时默默无闻的费边社关键的准备期,不仅年轻的肖伯纳和韦伯等人在此期间加入该社,而且也是这些人的社会主义思想成长和成熟的重要时期。费边社虽然没有公认的领袖和正统的思想,但《费边论丛》的7位作者在早期费边社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其中的肖伯纳、韦伯、奥利维尔和华莱士更是被称为费边思想的“四巨头”[1]10。本文就从费边社早期代表人物的作品和活动中探讨马克思主义对早期费边主义的影响。
费边社成立时,入社的知识分子们对于马克思及其作品仅限于有所耳闻。他们是在后来费边主义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地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费边社创始元老,担任多年书记的爱德华·皮斯说过:“我们当然都知道马克思,我发现我有一本标注日期是1883年10月8日法文版的《资本论》。但是我不认为在费边社成立的时候,有哪个创始成员读过它或是从中汲取了它的一些思想。”[2]16事实上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最早的费边社员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也不一致。G.D.H.柯尔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指出,费边社的主要创始者都是二十几岁的青年人。这些青年人对社会主义深感兴趣,但是除了悉尼·韦伯这个突出的例子以外,都还完全不能肯定社会主义的意义是什么[3]117。肖伯纳也用他特有的自嘲和生动的笔调描绘过费边社员早期对于社会主义知识的缺乏,他们批评一切他们认为是非社会主义的东西,却不知道他们想要的社会主义是什么。他们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才在短短几年内就从被人指责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无知到敬畏他们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成就。肖伯纳和他的费边伙伴们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汉普斯泰德历史俱乐部(Hampstead Historic Club)来进行的。这个组织是费边社员们为了阅读马克思和蒲鲁东的著作而成立的,后来则成为系统学习历史的课堂。通过这种学习,他们都从学生变成了教授[4]16。肖伯纳承认《资本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克思把我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者。”[5]50
此外,在费边社1891年出版的第29号“费边短评”《社会和经济课题阅读书目》上,也列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经典著作,如《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党宣言》《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法兰西内战》等[6]。
除了直接接触马克思主义著作外,由于早期费边社的一些成员与亨利·海德门领导的社会民主联盟交往甚密,例如凯德尔同时是费边社和社会民主联盟的成员,肖伯纳也差一点就加入社会民主联盟。他们从海德门的作品《大家的英国》(England for All)和《英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Historical Basis of Socialism in England)中也间接地了解了其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内容。
由此可见,费边社会主义思想从无到有是通过费边社员不断地学习来完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逐渐熟悉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当然,费边主义的理论基础构成多元,除了马克思主义外,斯宾塞的社会有机学说、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密尔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都对费边主义的产生做出过贡献。
从费边社的大量出版物中可以看到,费边主义的显著特点是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并不盲从任何人的观点。费边主义者往往汲取一家的观点,根据自己的需要(经常是为了符合当时英国的实际状况)加以改善和发展,而对不符合他们要求的地方则加以批判或唾弃。他们也正是以这种方式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
麦克布莱尔认为费边主义的思想来源有两条主线,一个是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一个是社会主义,尤其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派——马克思主义[7]7-8。费边主义者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最深的就是马克思的历史观。费边主义者和马克思一样,从经济的观点出发来解释历史,认为经济决定着社会的政治条件,强调经济权力集中的趋势,并且同样认为社会主义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
关于费边主义受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影响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韦伯1888年所做的一次演讲,后来出版成为第15号“费边短评”的《英国迈向社会民主主义》。这篇短评中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描述和《共产党宣言》中的相关段落有着显著的相似性。例如韦伯在该文中总结道,每一种社会形态都以一个主要的经济特征为基础。每当社会生产出超过基本生存所需要的产品时,就会发生为了争夺这些“剩余产品”(surplus product)的激烈斗争。这种争夺剩余产品的斗争就是欧洲混乱历史进步的关键,也是所有革命根本的、无意识的动机。韦伯还指出,文明的进步使得奴隶制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奴隶就变成了封建制度下的农奴。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制度也被历史抛弃,依附于土地和封建主的农奴消失了,“自由劳工”出现了。人是自由的,却只有为糊口而工作或是挨饿的自由,除此之外一无所有,甚至工作的自由也常常由于失业而被剥夺。工人的境遇比起奴隶和农奴还不如。而改变广大群众悲惨境遇的途径就在于劳工阶级的政治进化,以此夺回对工业的控制,并用逐渐集体化的方式来废除对生产工具、土地、矿产等的私有制。这种社会进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8]。
此外,《费边论丛》也显示出多处费边主义从马克思主义所汲取的理论和观点。当韦伯在《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中描写劳工的悲惨境遇时,在注释中指出有关情况可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的其他许多事实,也可以参阅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9]95。肖伯纳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里,“不仅吸收了李嘉图、杰文斯的许多思想,而且还大量采纳了马克思的观点。”[1]31他论证说,土地可以产生地租,资本可以产生利息,当它们一旦变为收益的源泉时,它们之间就没有区别。所有这些收入,最后都由劳动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东西的价格和劳动本身在公开市场上以工资、薪金、赏钱或利润的方式出售的价格之间的差别而支付的(劳动的产品超过了它的价值的这个余额曾被马克思作为一个单独的范畴而有深刻影响地讨论过。他把它称为“剩余价值”)[9]77-78。肖伯纳把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称为“租金”,而租金理论是费边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不打算就租金理论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指出的是肖伯纳虽然认真学习了《资本论》,却没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导致在汉普斯泰德历史俱乐部的讨论会上,他竭力维护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却被驳倒,后来他自己也否定了剩余价值理论,转而接受杰文斯的经济学思想。尽管如此,他本人一直为马克思辩护,始终认为马克思比杰文斯伟大。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莫里斯·多布指出,肖伯纳的思想就其形式而言,是受亨利·乔治和杰文斯的鼓舞,但就其对资本主义财产和它带来的收入所进行的直截了当的斥责而言,却一直带有受到马克思的鼓舞的强烈迹象[10]33-34。
除了费边社这两个最著名的人物外,安妮·贝赞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业》中对快速增长的失业大军的描绘也可以看出受到马克思的影响;而威廉·克拉克以《社会主义的工业基础》向费边社做演讲时曾大量引用《共产党宣言》的原文,只是后来出版时才被删掉[7]63。即便如此,克拉克的这篇文章“完全按照马克思的方式(虽然未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解释制造业的发展以及随后托拉斯的组成。”[1]32例如他在文中总结到,托拉斯和联合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小规模的生产者注定要在竞争中破产,资本主义集中趋势的结果必然是生产资料、分配资料和交换资料的社会化,也就是说资本家在无意识中已经为社会共有制创造了条件。
以上所列到的一些费边主义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之处,一般也被那些费边主义者所承认。但如上文提到的,费边社是一个多元、宽容的团体,允许不同观点在社内并存。因此,对马克思批判和否定的观点也一直存在于费边社,其中也包括韦伯、肖伯纳这些接受马克思主义部分思想的费边社员。这是典型的费边社批判加吸收的传统。
G.D.H.柯尔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遭到费边主义者的全盘反对,其彻底程度就像他们完全赞成另一部分一样[3]123。赞成的部分是指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反对的是他的辩证法和阶级斗争导致革命、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部分理论。费边社的主要目标是致力于解决具体的、现实的社会问题,而较少对抽象的哲学原则产生兴趣。在他们眼里马克思主要是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从上文所列的费边主义者感兴趣的马克思主义作品就可略见一斑。费边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在经济力量作用下,社会主义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二者的区别在于马克思认为社会革命是过渡的必然形式,费边主义者则不从阶级斗争或革命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社会改变的过程。他们的出发点是在英国已有的民主制度下,由选民施加压力,以民主的方法逐步地、渐进地改变社会制度。英国已经在社会主义必然到来的那个进程上走过了很长的一段道路。他们论证说,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不是由于突然地爆发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渗透到旧制度的过程。社会主义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直到最终取代它。
在以上分歧的背景下,早期的费边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批判。韦伯夫妇认为马克思是想在历史事实上加上一个先验的模式,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仅是许多描绘社会进化现象的假设之一,而不是全部。华莱士更进一步批评马克思是想把所有的历史动机减少成经济动机。参加汉普斯泰德历史俱乐部的费边社员否定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而且攻击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的全部活动狭隘地僵硬地归结为经济动机,把社会革命看作是自动的过程。奥利维尔则以社会主义的道德基础向马克思主义进行挑战,提出一种伦理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相对立。他试图用实证的伦理科学成果所支持的判断道德的准则来为社会主义的理想进行辩护。
那些批判的费边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无疑有误解和错判之处。但是要想理解费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分歧,有一个基本前提必须首先明确。费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起点是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更具体的是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费边主义者大部分论点和证明都是从英国资本主义的历史中引来的,他们所关心的只是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而开始的那个阶段,特别是注意产业革命以来的时期。费边主义者没有像马克思那样提出一套能普遍应用的历史理论,他们也没打算那么做。了解了这一研究起点的差别,有助于我们理解费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社会主义方式上分歧。这一分歧也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理论上的本质区别。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所处的时代和马克思主义更宽广的视角来看,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的是首先实现彻底的民主革命,然后才能够进一步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他们虽然有时对革命的进程及结果做出了过于乐观的估计,但是并不主张超越阶段。后来鉴于德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表现出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马克思恩格斯得出结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必须夺取政权并且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这实质上是让工人阶级完成本该由资产阶级完成的任务。在《费边论丛》发表的1889年,可以说只有英国真正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如韦伯所说,“还不到一个世纪,民主主义在英国战胜了经过十个世纪的成长的、政治上的中古精神。这种胜利的全部重大意义还没有被普通的政治活动家所发觉。工业方面的进化使得劳动者在自己的国家里成为一些没有土地的异乡人;可是政治方面的进化却迅速地使他们成为自己国家的统治者。”[9]94在 10年之后的1899年,威廉·李卜克内西指出,“德国工人阶级担当了这样的任务:把争取政治解放的斗争同争取社会解放的斗争结合起来,或者换句话说,他除了自己的阶级任务以外,不得不完成在正常发展的国家中早已由资产阶级完成的事情。”[11]65由此可见,对费边主义者来说,社会主义仅仅是将政治领域取得胜利的民主主义进一步扩展到经济领域。“民主主义在经济方面的理想,实际上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本体。”[9]87而马克思主义者则始终面临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双重任务。暴力手段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试图尽快将两种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最重要的方式。
伯恩施坦在反驳别人指责他学费边主义的榜样才转向修正主义时说过:“由于和费边协会及其杰出领袖的熟识,我懂得了尊重它和它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特殊宣传方式是如此彻底地适合英国情况,以致任何企图在大陆上加以模仿的尝试都必然要失败,这一点我从来没有发生模糊。”[12]25-26换个角度说,任何要想把从更加宽广的历史视角而来的马克思主义不加变动地应用于英国,无疑也是教条的。
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显然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但是它的创始人从来都没有不加条件地施用自己的理论。他们也从未断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马克思在1872年《关于海牙代表大会》中就提到过:“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如果我对你们的制度有更好的了解,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13]179在1871 年《纪念国际成立七周年》的文章中,马克思更是直接指出:“英国是唯一的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工人阶级的发展和组织程度,使这个阶级能够利用普选权来为自己谋利益。”[14]619恩格斯在19世纪后期也多次提到在民主国家走议会道路实现和平变革的可能性。例如恩格斯在1886年《资本论》英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个人(指马克思—引者注)的全部理论是他毕生研究英国的经济史和经济状况的结果,他从这种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至少在欧洲,英国是唯一可以完全通过和平的和合法的手段来实现不可避免的社会革命的国家。”[15]35再比如恩格斯在《1891 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中指出:“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英国报纸上每天都在谈论即将赎买王朝的问题,这个王朝在人民的意志面前是软弱无力的。”[16]411由此可见,费边主义者所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指望在有着悠久民主传统和比较完备议会制度的英国发生的。而费边主义者也很少将注意力放在英国以外,例如费边短评就鲜有涉及国际问题的内容。因此就英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方式上,费边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实际上已经有了趋于一致的结论,也就是通过议会道路来逐渐地实现社会主义。
费边主义在产生的时候是具有英国特色的,后来则演变成为被普遍接受的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在费边主义形成的过程当中,无论早期的费边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赞成还是批判,马克思主义对费边主义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熊彼特说过,费边社成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比马克思本人更好的马克思主义者。集中注意于实际政治范围内的问题,与社会事物进化的步调保持一致地前进,暂且不问最终目标,这些实际上要比马克思本人任意嫁接在他基本理论上的革命思想意识更符合他的基本理论。[17]469从马克思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但也为我们理解费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1] 玛格丽特·柯尔.费边社史[M].杜安夏,杜小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 EDWARD PEASE.The History of the Fabian Society[M].London:Book Jungle,2008.
[3] GDH柯尔.社会主义思想史:第3卷(上)[M].何瑞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 BERNARD SHAW.The Fabian Society:its early history[M]//Fabian Tract No41.London:Fabian Society,1899.
[5] BERNARD SHAW.Sixteen Self Sketches[M].London:Constable and Company Limited,1949.
[6] What to read on social and economic subjects[M]//Fabian Tract No29.London:Fabian Society,1901.
[7] A M MCBRIAR.Fabian Socialism & English Politics 1884—1918[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6.
[8] SIDNEY WEBB.English Progress Towards Social Democracy[M]//Fabian Tract No15.London:Fabian Society,1893.
[9] 肖伯纳.费边论丛[M].袁绩藩,朱应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58.
[10] 陈慧生.费边派对待马克思学说的态度[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88(2).
[11] 威廉·李卜克内西.不要任何妥协![M].姜其煌,张兴,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64.
[12] 爱德华·伯恩施坦.一个社会主义者的发展过程[M].史集,译.北京:三联书店,1962.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 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