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留守儿童问题现状及疏导对策

2015-03-21 03:06:22
学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祖辈儿童对策

浅析留守儿童问题现状及疏导对策

党治军 曹红梅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马场总场中学 734100)

近些年,随着教育的普及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被重新提起,且越来越被社会大众重视。留守儿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成人追求财富、想创造良好生活条件却不慎忽略的牺牲品。本文中笔者结合研究资料和自身经验,分析留守儿童孤单、脆弱、网瘾、叛逆等诸多问题背后的成因,并提出几点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现状行之有效的疏导对策。

留守儿童 问题 成因 疏导对策

一、引言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着这样一批孩子:他们常年跟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或被寄养在亲戚、邻居家中;他们常年见不到父母,每年和父母相聚的时间十分短暂;他们孤单、敏感、脆弱,极度缺乏安全感。这批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

我曾看过一则相关报道,称我国目前现有的留守儿童早已超过5800万人。其中,有将近六成的儿童随母亲留守在农村,父亲外出务工,四成以上儿童父母皆外出打工,留孩子一人守在农村,翘首企盼。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脱离父母的监管和呵护,留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轻则厌恶学习,重则走上歧路。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要想改变留守儿童的现状,给他们更好的教育,就要先分析他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一)缺乏安全感

年幼的孩子需要来自父母的照顾和陪伴,尤其是母亲的陪伴能给孩子安全感,但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进城打工的。我发现不少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沉默寡言、唯唯诺诺,或是野蛮粗暴,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不懂得如何和他人交往。

每次父母回家和孩子团聚,都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刻;而父母要离开时,孩子表现出来的焦虑、忧伤,以及对父母的依赖,都让我心酸。

(二)学习成绩偏差

同和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明显偏差。留守儿童普遍对学习不甚重视,上课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偷偷讲话,看小人书,甚至有学生公然逃课。

由于生活环境单一,不少留守儿童染上网瘾,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网络游戏、虚拟聊天中,自然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我班上就有两三个学生经常通宵上网,第二天课上睡觉。对此,我经常进行家访,年迈的老人却管不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三)易入歧路

我发现留守儿童辍学早,常常读完初中就不读了。而已经走上社会的“留守青年”会反过来到学校认小弟,自封流派。这些留守青年带着留守儿童“征战沙场”,合伙打群架,去网吧上网。打群架的后果不用笔者强调,既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而频繁地、长时间地驻扎网吧,却又没有经济来源时,他们便极可能一起走上抢劫、偷盗的犯罪道路。

三、问题成因分析

(一)缺少有效监管

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祖辈的照顾下生活。而祖辈的年纪偏大,精力不足,经常对留守儿童疏于管教,且祖辈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只流于表面,往往把精力放在孩子的吃穿住行上,而没有关注过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否出现问题。

另外,祖辈的生活环境、经历已经和当代社会明显脱节,他们的教育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的孩子。不太科学的教育方法自然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管理、引导孩子。

(二)缺乏教师关注

有些教师喜欢成绩优秀、听话乖巧的学生,而对性格乖张、叛逆出格的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因此,缺少家庭有效监管,在学校也被忽视的留守儿童,所产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四、疏导对策

作为教师,我们要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时时引导他们,鼓励他们,确保他们的身心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鼓励为主

永远不要小看鼓励的力量。留守儿童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鼓励,更需要他人的肯定与认可。如果教师总是一味地指责、批评留守儿童,那他们可能索性“破罐子破摔”,放弃自己。

以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举例。顾欣是我班令老师极为头疼的调皮鬼、捣蛋王。顾欣的父母在城里打工,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而父亲每隔两三个月回家一次。因缺乏关爱,顾欣时常有破坏性行为,每次父亲回来都有人告状,父亲抓住顾欣就是一顿毒打,但他依旧我行我素。

我无意间的行为改变了顾欣。一天放学后,顾欣背着书包往家走。路过田埂,看见稻田的坝破了,水直往外流,顾欣赶紧用手扒泥往坝口子里填,忙了一阵子把坝修好了。这时我刚好路过,看到这一幕,对顾欣说:“顾欣,老师一直觉得你调皮,但今天老师发现你是个好孩子,你今天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跟着顾欣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顾欣的父亲,他父亲也夸赞了他。顾欣乐得嘴一直没合上。

从此,奇迹出现了。顾欣学习比以前用功了许多,也很少再有违规行为,对我偶尔的批评也能听进去了,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这就是鼓励的力量。笔者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善用鼓励,发现孩子的亮点,创造更多的奇迹。

(二)批评得当

留守儿童脆弱敏感,对别人的批评抱有抵触心理:如果批评过重,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同教师顶撞或是有更加过激的行为;如果批评过多,则容易让他们心理自卑。相信这是每一位教师都不愿看到的。

我认为在留守儿童犯错要批评指正时,最好是就事论事,不要夸大事实,更不能把“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重提,这是他们最反感的。如王某在同桌的书上画得乱七八糟,教师在批评教育时,可以试着让王某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是同桌把自己的书搞成这样,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而不要把王某以前做的错事一股脑堆在头上痛斥。教师就事论事地批评,学生不易产生反抗情绪,也容易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三)关爱包容

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肩负起部分父母的责任,给他们如同亲人般的温暖和关爱,关心留守儿童的心情,包容他们身上的小缺点,对他们的错误耐心指导、温柔纠正,让这部分孩子也能感受到爱,并在爱的鼓励和包围中健康成长。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责编 房晓伟)

猜你喜欢
祖辈儿童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商情(2017年37期)2017-11-11 00:58:01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