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电力公司 罗慧 刘文涛
基于波特价值链的企业发展能力与效率研究
江苏省电力公司 罗慧 刘文涛
摘 要:本文针对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明确发展重点、提升运营能力、提高管理效率等问题,以波特价值链理论为分析基础,结合近年来的运营实践,对企业的价值活动进行定位,采用未确知测度评分模型,明确企业在价值链中的活动范畴;以提升跨部门流程效率为出发点,采用调研样本数据的可信度检验与相关分析模型,研究影响流程效率的相关因素,提出改善业务流程效率的辅助决策方法,并以企业业务扩展活动为案例展开具体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及实用价值。
关键词:波特价值链 协调度 发展能力 运营效率
企业的运营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有序开展企业运营监测分析,厘清企业发展的敏感因素,模拟内外部因素变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成为现代化企业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一般来说,现代大型企业在进入常态化运转阶段后,各基层企业在组织架构、运营管理、业务生产等方面,严格执行统一部署,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同时,随着经营管理过程中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掣肘凸显出来,面临着明确发展重点、加快发展速度、提升运营能力、提高管理效率等问题,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企业的发展建设工作,发挥基础性、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波特价值链理论为基础,分析解决现代化企业在发展能力、运营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1.1 波特价值链理论
波特价值链模型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提出[1,2],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支持性活动”主要包括人事、财务、研究与开发、采购等活动,“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的运营只有某些特定的活动才能创造有效的价值,这些活动是价值链上的“核心环节”。企业保持和提升发展能力,实际上是企业发展价值链某些特定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的核心能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的整体优势。
1.2 价值链层次理论
价值链层次模型是在波特价值链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管理层和运营层。决策层对企业的经营方向和资源配置进行统筹决策;管理层主要包括财务、行政、人力资源、物资等职能,负责对企业的效率和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运营层则涵盖了企业从生产、销售到服务的诸多环节,是企业具体业务的执行层。
2.1 业务范畴
价值活动是企业创造对需求方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根据波特价值链理论,结合企业的运营实践,将能源类企业的价值活动主要划分为两大类:
(1)基本活动: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销售及服务的各种活动。主要体现为生产计划、基础建设、日常运行、检修活动、产品营销;
(2)支持性活动: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资源、技术、组织、管理等企业活动,主要体现为人力资源、财务、物资、技术研究及其他辅助性活动。
2.2 发展层次
对现代化大型企业而言,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定位分为三个层次,公司总部为决策管理层,在集团层面实施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公司集团化的运作能力;中间管理层负责区域范围内资源和业务整合;操作管理层负责具体业务的经营和事务性管理活动,以及具体生产业务活动。
不同的组织机构,在整个价值创造层次中应具有不同的定位,企业基层部门侧重于波特价值链的“基本活动”范畴,以“基本活动”中体现的价值创造为主。同时,“基本活动”所需要的“支持性活动”,即资源配置服务,属于价值链中的决策层与管理层,表现为决策管理层与中间管理层的价值创造范畴。
2.3 发展重点
基于企业价值需求的重要性程度,及价值创造过程中运营水平的高低,采用价值发展的重要性矩阵对企业发展重点进行评估。将价值重要性与运营表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类识别。根据评分结果,绘制为重要性评估矩阵。其中,运营表现较差、重要性程度高的业务活动,是公司整体运营的短板,也是企业运营发展提升的重点。
以价值导向为视角对企业基本业务活动进行评分,主要包括两个维度。其一是业务活动的运营表现,包括业务完成的时效性、准确性、标准性与经济性;其二是业务活动价值创造的重要程度,包括产出价值、战略关联性及客户关注度。
传统的评分模型有德尔菲法、同行评议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这类传统方法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无论是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上,还是在对指标的评分上,都易于受到专家个体的影响,而且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也没有特意去减少由此产生的数据失真问题,从而使得综合评估的结果误差较大。然而,在目前的实践中,企业发展重点的评价还离不开专家评估这一基本环节,因此在评分过程中必须通过合理的方法设计来控制专家评审行为,尽量减少专家的主观性所产生的数据失真。
本文采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评分[3,4],其主要特点是:(1)对主观型指标强调知识领域的重要性,并用专家经验确定属性值的不确定性;(2)对客观性指标,根据属性的实测值,确定未确知状态或性质的程度即未确知测度,再根据测度值和信息熵反映属性重要性的权系数。因此,在未确知测度模型中,既重视专家经验,也重视知识的客观性。当属性值确定后,反映属性重要性的权系数就不能再凭主观确定而具有了客观性。由于未确知测度、未确知测度空间立论严谨,使得未确知测度模型合理、可信。
3.1 分析目的
根据American Producitivity and Quality Center(APQC流程分类框架)理论[5,6],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是包括业务流程本身节点效率的提升,以及有关联性业务效率提升的共同作用。在企业实际运营中,往往是跨部门之间的横向业务存在滞碍点。因此,需要对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得到“基本活动”之间、“基本活动”与“支持性活动”之间的配合情况,用来反映企业具体业务执行过程中的顺畅程度。
3.2 流程架构
核心流程分析是企业价值链分析和协调度分析的起点,根据波特价值链理论,可以将企业的运营流程分为11类,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的业务流程架构
应用价值链理论进行企业流程体系的建立,将企业内部的整体流程体系建立并梳理清晰,能够明确流程分析的范围,并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需要和管理现状,确定相关流程的协调度。
3.3 协调度评价
以能源类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基本活动”、以及与“支持性活动”之间的协调度结论如下:
(1)基本业务之间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异,如基建业务与营销业务之间的直接相关性较小,运行业务与检修业务之间的直接相关性较大;
(2)支持性业务活动中,人、制度与信息平台对所有的基础业务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财务、物资对基建、检修业务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外部关系对规划、营销业务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3)业务之间的协调度较小者,在跨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效率分析中,可以作为次要因素进行必要的简化,从而聚焦于业务协调度较强的流程,以关联性业务水平的提升,促进整个业务流程效率的提高。
以能源类企业的业务扩展为例,对企业横向跨部门的流程效率进行分析。
4.1 确定影响因素
根据流程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和考察调研,设计访谈提纲,对业务扩展相关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和基层员工,通过面谈和电话沟通的方式,针对访谈提纲涉及的问题进行调查,以便更清楚地了解业务扩展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访谈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内容,即流程设计和管理(流程本身)、相关基础业务(规划业务)、相关支持性业务(人力资源制度文化信息平台、外部关系),每个方面设计了和流程效率相关的问题。
根据访谈结果,对影响业务扩展流程运作效率的内部因素做出初步判断:(1)在流程本身,存在审批流程较复杂、等待时间长,审批流程各环节间缺乏沟通协调的现象;(2)在相关“基本活动”(规划)方面,存在企业内部生产性活动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问题;(3)在相关“支持性活动”方面,存在业务扩展平台信息集成度不高,系统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4.2 确定因素评分
效率影响因素结构表的量表设计,主要参考了Edmondson(2007)关于组织学习策略研究量表的逻辑和形式,结合其他行业在流程管理效率方面的成果,以及业务扩展的流程特点,确定了测量维度,并针对每个一级维度设定二级细分测量维度,如表1所示。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部门,对业务扩展的流程效率及各影响因素进行评分。
4.3 确定因素排序
利用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分别进行信度检测(Cronbach's alpha信度),使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各因素与流程效率的关系,得出各因素对流程效率影响的相关程度。
表1 业扩效率影响因素结构表
从数据结果可以得出,模型中测量维度和测量要素的选择和流程效率都具有相关性,可以支撑对改善建议的分析。从回归方程系数可以看出,测量要素对流程效率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流程设计和管理、人力资源、制度文化、信息平台、外部关系、规划业务,此结果也符合调研者的实际感受。
企业各类资源投入对业扩流程效率的影响,在流程设计与管理方面,业务程式、决策效率和组织协同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主要体现在流程的稳定性、审批的快捷性和部门的协调性;在人力资源方面,技能经验、人员激励两个方面的影响程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专业技能的培训、工资福利差距合理和奖惩制度的落实;在制度文化方面,健全的制度、管理执行力度两个方面对流程效率影响程度较大。在信息平台方面,软件功能、性能两个方面对流程效率的影响程度较大,主要体现在平台与业务流程匹配、平台功能满足要求以及易用性;在外部关系方面,客户关系、信息推送两个方面对流程效率的影响程度较大,主要体现在客户的分类管理及差异化服务、一站式业务办理方式;在规划活动方面,设计改造、物资规划两个方面对流程效率的影响程度较大,主要体现在设计方案模块化、物资与施工进度匹配方面。
本文以波特价值链理论为分析基础,结合现代化大型能源企业的运营实践,对企业的价值活动进行定位,采用未确知测度评分模型,明确企业在价值链中的活动范畴。以提升跨部门流程效率为出发点,基于可信度检验的相关分析模型,研究影响流程效率的相关因素,建立各项影响因素对业务流程效率的综合相关性排序,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改善业务流程效率的关键着手点。通过企业业务扩展活动为案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旭波.公司行为与竞争优势──评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J].国际经贸探索,1997(3).
[2] Michael E Porter.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M].Simon & Schuster US,2004.
[3] 曹庆奎,任向阳,刘琛,刘历波.基于粗集-未确知测度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4).
[4] 郭奇.未确知测度模型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0(5).
[5] William R King.Process Reengineering: the Strategy Dimensions[J].Strategic Planning,1997(30).
[6] 郭忠金,李非.面向客户价值的流程框架模型研究[J].学术研究,2010(7).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10(a)-1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