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彬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3)
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漏诊原因分析和对策①
林 彬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3)
目的:探讨发生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漏诊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243例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诊断过程中50例首诊漏诊病例,通过对漏诊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在实际的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漏诊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关对策,找到解决办法。结果:通过对5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首诊漏诊患者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所有患者首诊漏诊的主要情况为首诊无异常复诊发现多跟或单根肋骨骨折患者10例,共20%,首诊发现肋骨骨折复诊发现肋骨骨折数目错误患者14例,共28%,首次胸部平片骨折检出漏诊或误诊患者26例,共52%。结论:在对外伤性肋骨骨折进行X线诊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改善在以往诊断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尽可能地做到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在首诊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诊断。
外伤性肋骨骨折; X线; 漏诊原因; 分析及对策
外伤性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损伤,而且目前在我国呈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对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诊断,而诊断的方法最为常见的就是X线进行诊断[1]。但是在实际的肋骨骨折X线诊断的过程中,由于肋骨位置的特点以及目前条件等原因,往往无法较好的对患者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如骨折肋骨数量错漏、无法诊断出肋骨骨折的情况[2]。因此对于X线漏诊原因进行相应的分析并且找到如何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05~2014-05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243例,通过确诊后,我们将243例患者中筛选出50例在首诊过程中漏诊的患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5~83岁,平均(35.28±1.68)岁。患者出现外伤的类型为车祸伤27例、高处坠落伤6例、挤压伤5例、刀具刺伤3例、棍棒以及拳击打伤患者9例。所有患者在就诊时均出现深呼吸以及咳嗽疼痛、胸廓局部疼痛等症状。其中共有14例患者出现了合并血气胸或肺挫裂伤,同时患者也出现了呼吸困难、咯血、胸闷气急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不仅出现查体除胸廓局部的明显压痛,也有间接或直接挤压胸廓实验阳性的情况。在并发损伤方面,有23例患者出现了其它损伤。
1.2 检查方法
在50例患者中,45例患者在48h内进行内摄胸部X线片,5例患者在2~5d内进行内摄胸部X线片。所有患者需要在30~90d进行复诊。在复诊的患者中,30例患者进行了三维成像检查以及CT扫描检查。在首诊中,有32例患者在进行摄后前立位或是坐位的胸部X线片,8例患者进行了膈下肋的X线片检查。加摄患侧斜位X线片检查的患者共20例,加摄斜位片患者24例,多角度下透视下点片患者16例,加摄两侧膈下肋的X线片患者15例。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摄片系统为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型号为GE Silhouette VR放射成像系统以及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IEMENS AXIOM Iconis R100型多功能数字胃肠机。
在本次研究中,50例患者共出现80跟98处骨折,其中膈下肋骨骨折16例,占32%,膈上肋骨骨折32例,占64%,肋骨腋部骨折20例,占40%,后肋骨折15例,占30%,前肋骨折13例,占26%。其中以2~4根肋骨骨折最为多见,同时发现有1例患者出现5根9处骨折的情况。在漏诊情况方面,所有患者的首诊漏诊情况为首诊无异常,但复诊发现多跟或单根肋骨骨折患者10例,共20%,首诊发现肋骨骨折,在后续的复诊发现肋骨骨折数目错误患者14例,共28%,首次胸部平片骨折检出漏诊或误诊患者26例,共52%。
外伤性肋骨骨折目前较为常见,但是若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3]。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对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X线诊断漏诊的情况。而正是由于出现了X线漏诊的情况,目前对于一些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最佳时间会被错过,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上海,甚至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X线检查出现漏诊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检查,并根据这些原因分析出如何改进目前X线检查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经过X线检查漏诊的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首诊无异常复诊发现有肋骨骨折患者10例,占20%,首诊发现肋骨骨折但是复诊发现骨折数目错误患者共14例,占28%,首次胸部平片骨折检出漏诊或误诊患者26例,共占52%。通过对漏诊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主要造成外伤性肋骨骨折X线漏诊的原因主要有体格检查因素、投照条件以及投照体位因素、阅片因素以及机器设备的因素[4]。主要是因为在实际的X线诊断过程中出现了机器设备使用不正常、医生阅片错误或投照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我么可以针对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在经过X线检查后出现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①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医生需要详细的询问患者病史,通过患者的病史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在以往出现过外伤性肋骨骨折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能够帮助医生明确的了解到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以免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同时医生也需要根据自己在以往进行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过程中的相关经验来对患者的伤情进行相应的诊断。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保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医生在对患者进行X线诊断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患者已经具备了进行X线诊断的相关条件,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上了解到患者的准确受伤位置,对患者讲明在实际的投照过程中需要采取正确的体位,在正式投照的过程中需要确认患者采取的正确体位[5]。同时针对一些患者的并且较为严重,无法选择斜位投照,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将投照体位进行调整,尽可能的保证患者在正确的体位下进行投照。②在将投照体位进行了确认后,可以使用正确的投照体位对患者进行拍片,在此过程中可以有多位医生参与,共同对投照条件进行讨论,保证投照条件的正确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投照条件也是影响X线诊断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往往会出现肺胸膜的损伤,尤其是对于多发性的肋骨骨折患者,常见有血气胸、肺挫裂伤以及皮下气肿等常见肺胸膜损伤。同时一些老年人也会因为骨质疏松等原因无法相应的将投照条件进行降低,这种情况会导致曝光量不足而导致漏诊或误诊。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对投照条件进行适度的调整,使用稍偏高的曝光条件来对患者进行投照。若在投照的过程中发生了患者有肺胸膜损伤的情况,需要对患者加大曝光条件,同时需使用滤线器。而对于老年患者出现的骨质疏松等原因,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投照条件进行适当的降低。而针对胸廓摄影会受到呼吸运动的影响,并且病情较为严重,无法较好配合投照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增加投照条件,并需要使用低电流以及短曝光时间进行投照。通过这样的形式,照片的穿透力往往较强,能够减少患者的屏气时间,保证照片不会出现模糊等无法准确判断的情况,减少外伤性肋骨骨折漏诊的情况。③投照仪器的原因也是目前造成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在进行X线检查过程中出现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投照前需要对仪器和设备进行相应地确认,对仪器设备的相关参数进行相应的观察,以保证所有的仪器和设备都能够在实际的投照过程中正常进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在对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X线诊断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为了更好地保证在每一次进行X线诊断的过程中都能够正常进行,在相关科室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以保证所有进行X线投照的仪器和设备都能够在投照过程中正常进行。 ④造成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在X线诊断过程中出现漏诊误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医生的原因。胸廓是由多根肋骨组成的,肋骨的形态以及大小通过肉眼观察往往无法较好的进行区别,因此在实际的辨认过程中极易出现混淆以及遗漏的情况。同时由于一些医生进行X线诊断的经验不足,或是因为照片的成像质量不佳,即使医生熟知胸廓以及12对肋骨的相关形态以及局部解剖的特点,在实际的阅读肋骨X线片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发现可以在在投照完成后,需要进行集体阅片。通过集体阅片的形式,能够有着较多的,并且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对患者的X线片进行相应的分析,并且对X线片中的疑问进行讨论,从而得到最少为中肯的诊断意见。同时通过集体阅片的形式,也能够为一些年轻的并且缺乏相关实际经验的医师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舞台,通过学习经验丰富医师在进行诊断过程中的相关方式方法,就能够提升自身对X线片判断的质量。而通过这样的形式,也能够极大地减少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出现漏诊的情况,提升X线诊断的质量。
[1]李全,胡春明,黄东琼,等.DR双能量减影技术与螺旋CT对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2):1873-1875
[2]吴爱军,吕冬亮.计算机X线摄影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1853-1855
[3]李莉,周恩利,刘娜,等.低剂量CT扫描在外伤性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37(1):6-8,27
[4]王合生,唐东喜.X线检查与MSCT检查用于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研究[J].医学信息,2014,(4):367-367
[5]庞昌礼,谢伦.CT容积再现(VR)与胸片联合应用对胸廓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1,36(9):367-368
林彬(1962~)男,江西上饶人,本科,副主任医师。
R683.1
B
1008-0104(2015)02-0091-02
201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