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农机局
桂林: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再创佳绩
◎桂林市农机局
桂林市各级农机部门立足当地农机化发展实际,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创新举措,狠抓落实,把国家强农惠农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成绩。2014年,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869万元,超额完成4790万元的任务,完成率为164.3%。
(一)扩大补贴政策惠及面,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2014年,使用中央和自治区补贴资金共7869万元,是农机购置补贴实施11年来惠及农民群众最多的一年,受益农户达3.82万户,没有发生违法违纪案件,没有对购机补贴工作的投诉,群众的满意度达到98.6%。
(二)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升了农机化水平。补贴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桂林市农机拥有量快速增长和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近3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4.83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496万kW,比上年增长6.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7.8%,分别比上年提高3.2和3.5个百分点。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补贴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加强领导。全市11县(区)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由政府行文下发,各县(区)成立了以分管副县(区)长为组长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落实责任。市与县、县与乡共签订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责任状178份。三是落实经费。全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374万元,其中,市级经费120万元,县级经费254万元,为农机补贴工作顺利实施提供经费保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市农机局继续将补贴政策制作成演示幻灯片发放到县乡级,印制下发农机购置补贴宣传手册2万册。据统计,全年全市共召开各类机具演示会38场次,设摊、点进行补贴宣传活动共58次,发放宣传资料11.2万份,张贴宣传标语、横幅113条,通过媒体宣传补贴信息约381条,通过手机发送补贴信息1.47万条。
(二)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拓展补贴需求增长新渠道。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已进入第11个年头,很多传统的农机已趋于饱和,我市拖拉机需求量近两年来每年以8%的平均速度下滑,补贴工作面临新的考验。为此,农机部门适应新常态,将补贴领域从传统产前向产中、产后延伸,开辟了对粮食及农产品烘干技术、储藏技术和畜牧类机械的推广应用。2014年我市办理储藏、烘干、喷溉设施、畜牧水产养殖等技术推广设备共1.15万台套,使用中央资金2777.68万元,占全市中央资金使用总量的38%。二是借助广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建设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的契机,寻找新的补贴需求增长渠道。2014年我局积极向自治区农机局、财政厅和市财政局争取到工厂化育秧基地项目建设7个,当年7个育秧基地购置办理补贴农机具约230台套,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约350万元。
(三) 建设网站,加强信息公开,开设社会监督新渠道。如何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形成社会监督环境,并且在瞬息万变的网络信息时代加强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我局领导集思广益、多方谋划,筹措资金建设桂林市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开通桂林市农机局门户网站、各县区农机购置补贴专栏、补贴网上查询管理、农机视频远程培训、投诉处理和会议功能等,为全市13个县(区)局、二层直属等55个农机单位实现直接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监督及召开各种工作视频会议,对及时规范公开农机购置补贴信息、有效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补贴政策实施氛围、提升社会和农民满意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 严格监管,加强督促指导,确保补贴工作整体推进。一是市局领导高度重视,全年召开各县(区)农机局长补贴专题会议8次,对补贴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分析,特别是在自治区累加补贴资金严重紧缺的环境下,通过对比分析各县补贴资金使用的特点,为资金使用进度缓慢的县寻找新的补贴渠道,促使全市补贴工作整体推进。二是针对2014年广西农机购置补贴管理软件系统改革后问题较多的情况,我市主动与软件开发公司联系,协助对县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实时远程调控,确保了各县(区)尽快适应新的操作系统,顺利开展补贴手续办理。三是密切关注全市补贴资金使用动态。我市有3个县在补贴系统启用后仅一个星期中央补贴资金就全部用完了,我局积极为其向自治区农机局争取第二批补贴资金,确保补贴手续办理工作持续、连续进行。在自治区累加补贴资金严重紧缺的情况下,指导各县(区)与本级财政部门协商,将历年自治区累加补贴资金197.65万元结转到2014年使用,适当缓解了我市对自治区补贴资金的需求压力,确保全市补贴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