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下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历史研究

2015-03-20 21:47谢群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技击竞技

谢群喜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1 辩证唯物主义概述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归纳起来无非两种,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关键,它包含了所有哲学问题,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就是说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外任何其他哲学学说是不成立的,它们都是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优秀成果,并推进了哲学的发展;它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把辩证唯物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结合起来,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飞跃,使之真正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2].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在实践中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学习可以让我们避免出现辩证唯心主义现象,当然,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也是不可取.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相统一,对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的哲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我们可以知道,辩证唯物主义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观思维的运动和发展,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恩格斯明确提出,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3].有的人将唯物论和辩证法分开来,那是错误的,没有辩证法的唯物论是无法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那将是不彻底的,就不能认为物质是第一性;如果抛弃唯物论认为辩证法是独立存在的,那么我们就可能产生错误的辩证唯心主义,这不是科学的辩证法.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物质的第一性,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2 辩证唯物主义下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历史

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中国传统武术各历史时期发展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为事物的存在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是矛盾双方可以吸取对方有利自己的因素;矛盾统一性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4].矛盾的同一性表明了武术发展的规律应遵循人体结构特点原理,世界任何技击术的产生都必须遵循人体运动规律,因为,世界上各国家各民族的人都存在着相同人体生理结构;中国传统武术发展过程中,其技击形式并不是单一的,20世纪80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29种武术拳种,各拳种之间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借鉴,吸取各方之所长补己之短,武术的发展规律是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矛盾同一性在武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把矛盾双方联合起来,使矛盾双方在矛盾统一体中实现相互发展,一方存在是以另一方为前提即互相利用、互为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作准变;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才有事物的质变[5].武术在原始时期开始萌芽,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受到的重视程度不一,其发展的速度也不同,技击之术和理论体系在不断积累,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到了明清时期武术集大成发展是武术的一个质变过程,武术的发展进入到了百花齐放时期,门派增多,拳种形式多样,攻防技击不断趋于成熟,理论体系也逐渐完善,各门派之间既是矛盾体又统一体,推动了武术的发展.

2.1 辩证唯物主义下中国传统武术的第一次演变

人类在种族发展过程中,为了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为了满足营养、自卫、繁殖后代的需要而产生人类最早的技击活动和技击技术[6].这种说法是大家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然而,于志钧认为“人类在生存中为猎取食物与兽搏斗形成武术”,这种说法貌似有理,实为荒谬[7].对于武术究竟起源于什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角度看,这是缺乏从辩证的角度看待武术的起源,不管武术是起源于与兽斗或人之间的争斗,都离不开武术的本质属性“技击”,即实践,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离不开实践基础的.当时大规模的军事作战为武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合乎需要的使用技术,使武术在技术方面得到极大发展;由于战争的需要,各种作战兵器在不断更新,从原始时期的石器到青铜器的发展,体现社会发展的进步,青铜器的出现使作战兵器的形制呈现多样化,从战争中所用的矛、剑、刀辗转到了民间成为武术中的枪、剑和刀术.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看,原始的技击格斗只能算是武术的起源,不能算为真正的武术,当加入“民族文化”后才形成完整的技术和理论体系,武术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这是对事物一个不断的认识过程,在实践需求中完善自我.所谓“第一次演变”就是武术理论体系的完善,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现百家争鸣的态势,诸子百家:老子刚柔论、兵家的形势论、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医的经络学说以及养生家导引术和呼吸吐纳之法等.正是这些学说为武术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对武术理论形成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老子、兵家、和儒家,老子主张的刚柔论在武术内家拳和外家拳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内家拳的特点就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典型代表就是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外家拳则是以刚猛为主,主张力量和速度,以少林拳为代表;兵家以孙武为代表,其所著的《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军事著作,到现在它精髓仍体现在诸多领域当中,《孙子兵法》中虚实论是武术在实战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作战策略,《庄子·说剑》所说的:“示之以虚,开之以利”,这正是体现了兵家虚实论的重要性;儒家的中庸思想,所谓中庸之道即“中间”之意,强调为人处世勿走极端之道,两方之间选其中间,为人处世以强调“仁”、“礼”为先,形成中国传统武术一招一式张弛有度,攻击与防守进退自如,做人做事留有余地,不像西方技击之法,残暴凶狠以命搏之.这种中庸思想使习武者在个人修养上更注重武德的修养,拳谚曰: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外交政策上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些政策方针的制定正是中庸之道的体现,展现了老子“和”的思想.

2.2 辩证唯物主义下中国传统武术的第二次演变

2.2.1 春秋战国到明朝武术的演进

春秋战国时期武术理论体系的完善,推动了武术进一步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表面上看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但是,秦始皇为防止百姓造反而收天下兵器于咸阳铸十二铜人,并且在民间实行禁武令,所幸秦王朝在统治十五年后到秦二世就走向灭亡,对武术的影响不大.到了汉朝时期经常受到塞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十分重视武备和军事训练,因为军事需要,武术在军事领域得到发展,使民间尚武之风盛行一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战火硝烟,连年不断,军事能力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准,武术成为大兵团作战中不可或缺的对抗之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说是处于大分裂时期,但却为文化大融合提供了机会.两汉时期佛教的传入形成了和中国本土的道教、儒家三家对抗的局面,这三家文化的针锋对武术理论完善提供了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开创唐朝的“开元盛世”之举.到了宋元时期,宋朝的衰败,元朝取而代之,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在马背上夺得天下,以武力征服欧亚各国,对武术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宋朝.从以上各历史时期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春秋战国到元朝,武术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沿袭“技击”之路发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技击的发展道路是以实践为需求,是军事发展对武术技击作用的认识,通过对武术的感性认识到军事活动的实战对抗再到武术技击的再认识,确定了武术在军事活动中的价值,这是武术技击作用演进的过程.火药最早是应用于晚唐时期,宋代火器雏形的形成,在元代得到进一步发展,明初期火器成为军队武器配备之一,由于火器发展还不够完善,威力不是很强大,制造有一定难度,因此,当时主要还是以冷兵器为主,这是武术退出军事舞台的起点.据史料记载得知,火器在中国的发展其因有二:一是唐朝时期“开元盛世”,万邦来习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为火器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手工业相当发达,加上冶炼技术的提高,煤矿资源广泛应用等为火器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段时期武术始终在技击这条路线上发展着,因此,这段时期武术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2.2.2 1895年后武术的发展

在武术退出军事活动后,武术的发展朝着两个方向,一个是在西方兵操(体育)的影响下,将武术归到体育的范畴,以竞技武术的形式发展着;另一个流向民间,与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武术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是中国武术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武术相区别的重要原因,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武术走向民间后很快与各个地域的民族、语言、传统道德、生活方式、思维特征等相结合,成就了今天繁杂多样的拳种流派.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追寻的自然法则的一般规律是相吻合,特别是关于知行合一的思想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与实践的观点基本是相同.这表明了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与实践探索武术的发展是正确的.竞技武术的发展是西方体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产物,竞技武术的产生促进了武术多元化发展.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8].竞技体育在比赛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进行,相应的竞技武术的发展也必须制定严格的竞赛规则来规范整个比赛,如果没有实质性、可操作性的规则,空谈武术发展那都是不切实际的.武术的发展毕竟不是单方面的,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武术的发展有一定局限性,1958年起草并于1959年出版的中国第一部《武术规则》,对武术的全过程进行详细规范,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这是武术向竞技体育项目跨出的历史性的一步,是武术向竞技武术发展的开端.1959举行的第一届运动会,标志着中国的竞技体育发展机制的基本建立;标志着武术走上现代竞技体育的道路,关键就在于武术的主要社会价值(技击)已经发生转变,武术退出军事舞台成为最直接的动因,而武术退出军事领域为武术向体育项目转变提供了条件,武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的竞技武术.1978年改革后经济显著提高,武术竞赛规则相继得到完善,竞赛规定套路也得到发展,1989年为迎合竞赛需要,创编了长拳、南拳、太极拳、刀、枪、棍、剑术、太极剑以及南刀和南棍等几个规定套路.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自身的缺陷和落后观念,肯定西方先进文明,对事物的认识必须要遵从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的观点,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是武术在现代社会中发展普遍规律.虽然,竞技武术的发展推动了武术的国际化,但是武术的发展过程却偏离了武术的本质,武术的主要社会价值发生转变.蔡仲林,周之华在《武术》(第二版)中对武术概念界定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9].由此可知,套路只是武术的一部分,而技击才是武术的关键所在.因此,朱君在《论武术的本质与质变》中认为武术套路的发展是武术的第二次质变中武术的部分转化为体育项目的部分质变,武术的本质属性“技击”没有变[10].把竞技武术当做武术的全部,那是错误的,人们对武术形成的观念已经产生偏差,有的人认为,武术既然以技击为主,那么它的实战作用却比不上散打或泰拳等.对此也有人反驳,武术退出军事活动后,已经由主要社会价值变为次要社会价值,健身才是武术的核心,但是武术的健身功能与众多健身项目相差无几,同样可以达到健身效果,唯一区别的那就是承载着的民族文化,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国家现在主要把竞技武术和武术的健身放在首位,却忽视武术的本质技击,我们对武术的认识缺乏一个定性标准,辩证唯物主义提供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探寻武术发展规律,物质第一性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可知的,在感性认识过程中要发展实践的能动作用.

3 结语

传统武术蕴含着民族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在军事中吸取了大兵团作战简洁实用的实战技能奠定了武术的技击地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文化精髓渗透到武术之中,从而形成完整的武术体系;明末清初,火器的发展使武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武术的主要社会价值发生转变,武术转向民间得到集大成发展.武术退出军事舞台对武术的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武术的两次历史性演变证明了武术的发展是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如今竞技武术发展与武术两次历史演变如出一辙,武术套路的发展对武术来说是另一个机遇和挑战,是对武术的再认识过程.

〔1〕 列宁全集 (第5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42.

〔2〕罗长海,肖春燕.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2.

〔3〕庞元正,张耀光,边立新,等.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历史、理论与前言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8.

〔4〕吴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89-90.

〔5〕吴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91-92.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技击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竞技精神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知识产权制度未来发展试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观视角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