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塑造高职学生职业人格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2015-03-20 21:46何炎芬
文教资料 2015年14期
关键词:人格心理健康职业

何炎芬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以塑造高职学生职业人格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何炎芬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职业人格是适应一定职业活动要求为特征的一系列个性特征的总和。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职业人格,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职业发展中发挥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既是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又是高职学生自我成才的需要。

高职学生 职业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1-4]明确将“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并且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为此将塑造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作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无疑是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发展需求的。

一、何谓职业人格

在心理学上,人格(Personality),又译为性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包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各个方面。由此而引申来的职业人格是指一个人为适应社会职业所需要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职业人格由个人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性质决定。良好的职业人格一经形成,往往能使职业观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表现,反映在行动上表现出有自制力、创造力、坚定、果断、自信、守信等优良品质。健全的职业人格是人们在求职和就业后顺利完成工作任务,适应工作环境的重要心理基础。

一般认为健康的职业人格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正确的职业观。即对职业的认识、态度、看法和观点。第二,良好的职业性格,即职业对从业者在性格上的要求。如高度的责任心、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认真细致、勤奋好学、坚毅自信、严于律己等特点。第三积极的创新意识。创新强调的是个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没有特色。第四,较强的社会能力。它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生职业人格培养的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高职生职业人格培养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心理健康提出了七条标准,其中一条即人格的完善和健康。现有的诸多研究也都证实了各个层次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人格特征关系密切[2-5]。正因为如此,健全人格的培养一直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培养健全的人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五个方面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协调心理和谐发展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合理调节情绪的能力;五是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积极创新的能力。从培养目标和内容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将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主要目标,其教育内容与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有异曲同工之处。

2.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职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由基本品质和心理特征所构成的职业人格对其职业生涯有较大影响。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格培养,必然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相关联。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表明,只有“人”与“职业”相匹配,即劳动者个性特征与职业特点相匹配时,才能发挥自身特长,在工作中表现出更高的绩效水平。为此,职业人格的培养,首先务必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各高职院校也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积极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客观合理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这是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择业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自我定位。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直面挫折与失败,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进一步实现。

三、以塑造职业人格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建构以塑造职业人格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1.要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构建积极人格理论。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从观念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也日渐形成对原有病理模式的反思,逐步转向对个人心理成长的探索。例如,湖南省连续几年鼓励各高校在下属院系建立学生特色成长辅导室,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健康成才。尽管如此,从实际情况看,高校的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仍然在于识别、处理、应对及预防学生消极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缺少实际的工作支持。

斯奈德等人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提出积极的学校教育应该是以关怀、信任和尊重多样性为基础的教育,教师为每一学生量身制定目标,以促进他们的学习,然后一起为期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并激发其动机[6]。我们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把教育过多地集中在修补学生的人格发展中的某些不足。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一位学生都拥有成功所必需的某些人格特质,教育的目的则在于帮助学生找到和发展其在学业、事业和其他领域的人格优势。

从人格优势上说,中国的孔子将其定义为任(博爱或仁慈)、礼(遵守礼仪和习俗)、信(诚实)、义(责任或公正)和智(智慧)。美国彼得森和塞利格曼提出了“价值实践”(VIA)优势分类。鼓励在心理诊断和治疗中采用基于优势的取向。洛佩斯并且通过研究描述了人的五个突出的优势人格:感恩、洞察力(智慧)、好奇心(对事务感兴趣,喜欢寻找新事物,愿意尝试新事物)、希望(乐观感、未来心智、未来取向)、生命力(兴致、热情、活力、干劲)。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所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消除症状,修补缺陷,更在于对人内部积极潜力的塑造或唤醒。通过美德的发掘,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等途径帮助他们获得或激发积极的力量,发掘学生自身具有的优势与潜能。

2.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明确未来职业目标。

高职大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对毕业后的选择更具有职业指向性。从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看,目前高职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茫然,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而引发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与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有关。职业发展问题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而那些本来就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则会在强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下,更容易诱发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精神疾病。

经上分析,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学生发展中的问题。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的职业人格培养为导向,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明确未来职业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成长发展的问题。主要在于帮助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我是谁”的问题。通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包括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兴趣、个性特质和能力倾向的认识。发现自我优势,明确自我需要成长的劣势,从而确定大学期间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的目标。

其次,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我干啥”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相结合,帮助学生明晰专业发展方向,了解市场需求,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了解职业所需的各种特质与能力。

为此,以塑造职业人格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职业生涯规划这个主题为起点,以学生的自我探索出发,帮助学生找到现有人格和理想职业人格之间的差距,制订有效的成长计划,从而使学生在面对就业竞争时,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压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在相应的职业中顺利实现自我价值。

3.将心理资本开发贯穿始终,全面培养职业能力。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资本具体来说概括:(1)自我效能(efficacy):有信心呈现和投入必要的努力已完成挑战性的工作;(2)希望(hope):为了成功照着预定的目标坚韧不拔的前进;(3)乐观(optimism):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内部、持久、普遍深入的原因;(4)坚韧力(resilience):当面临困难和危机时,持续保持韧劲从中迅速恢复,甚至摆脱困难走向成功。有研究证实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有显著相关,可以通过改变心理资本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7]。心理资本对塑造大学生积极人格有重要意义。心理资本的提升,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形成乐观和积极的态度,随时保持希望,在遇到挫折时拥有较强的韧性和恢复能力。而我们所说的职业人格是指一个人为适应社会职业所需要的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由此不难看出,心理资本的开发,对于职业人格的培养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职业人格培养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学生的心理资本贯穿始终,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首先,在职业规划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增加信息。其次,可以通过一些拓展训练项目对学生进行归因方式的训练以增强其乐观精神。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他们的韧性。最后,引导学生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勘破烦恼,创新生活,改进工作。挖掘学生潜能,让其从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体会学习和成长的喜悦,永远保持希望与创新思维,有能力破解各种就业难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02.

[2]王震宇,王万章,何桂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关系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3):3057-3060.

[3]邵晓顺,王华,马伟娜.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8(2):49-51.

[4]李义安,王学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5):126.

[5]李梅,钟向阳,植毅耘.研究生心理健康及其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0-84.

[6]C,R,斯奈德,沙恩,洛佩斯著.王彦,席居哲,王艳梅译,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7]励华,曹杏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2011,(3):54-56.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职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研究》(ZJ C201300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人格心理健康职业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