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85(2015)05-0058-04
收稿日期:2015-08-18
作者简介:罗晨曦,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
孔子虽说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但给后人留下深刻影响的还是孔门的四科十哲,而宰我作为孔门十哲之一,也同样备受世人的关注。蒋伯潜在《十三经概论》中说:“《史记》所载,凡七十七人,见于《论语》者二十七人。” [1]宰我作为这二十七人之一,在《论语》中仅仅出现了五次,对于宰我形象的认识,也基本源于《论语》对其的记载,除此,我们还可以从后人对其《论语》的注解中了解对宰我的评价。正是《论语》中有“宰予昼寝”之事的记载,宰我被贴上了“朽木”、“粪土”等的标签,《论语》中所展现出的宰我不合于主流的特质与传统礼的规范格格不入,他身上所具备的不被历来人所认可的游离于礼之外的“非主流”的特质却成为了他的闪光点。宰我形象,可谓“成也《论语》,败也《论语》。”《论语》中虽有些看似对宰我的不利记载,但中国后世也没有把宰我视为恶人,唐玄宗时封宰予为“齐候”,南宋时进封宰予为“齐公”,明代时称宰予为“先贤宰予”等,这些封号称号也代表了古人对宰我的评价。宰我虽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和苛责,无论其身上所具备的特质多么不合于主流,宰我依然是孔门杰出的弟子之一。
一、个性张扬的勇者形象
长期以来,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背景下,人的个性是被极力压制的,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便是礼的维护者和践行者。董楚平在《论语钩沉》中说道:“孔夫子是礼的模特儿,了无个性,道德说教,不像庄子那么可爱,屈原那么可敬。” [2]那么,作为孔门弟子的宰我,在孔子的教导和熏陶下,并没有成为孔子心中礼的维护者和践行者。相反,宰我思想活跃,个性张扬,随性而为,他的这种个性游离于一直以来正统的礼制之外,他的这种不合于礼的“非主流”的特质让他成为不被孔子所认可的理想的弟子,他敢于提出重大的不同的意见,与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渊的“不违”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宰我是孔门七十子中具有离经叛道倾向的弟子,敢于对孔子学说提出质疑,所以他是孔子弟子中少见的个性张扬的勇者。《论语•八佾篇》记载了一则关于宰我的事: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悦,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
宰我毫无隐瞒,大胆道出心中所想,“周人以栗,使民战栗。”宰我以“使民战栗”解释周朝以栗为社树的做法,孔子对其不满,因孔子从周,孔子认为当时社会礼崩乐坏,积极倡导恢复周礼,他认为周文化最讲仁政和德政,也是最人道的。但是,殊不知任何政权都有“使民战栗”的一面,宰我快人快语,毫不隐讳说出了从周公到孔子都不愿意说破的另一面。孔子无法从正面否认宰我所说,只能说“既往不咎”。此处宰我张扬的个性和勇于表达的勇气展露无遗。
一提到宰我,很多人都会想到孔子责骂宰我昼寝之言,“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在很多人看来, 宰我昼寝之事,使宰我成为了“朽木”、“粪土”等不成材的代言人。钱穆认为“孔子之责之已甚,甚为可疑。或因宰我负大志,居常好大言,而志大行疏,孔子故作严辞以戒。” [4]东汉的王充在《论衡•问孔篇》也为宰我辩解:“昼寝之恶也,小恶也;朽木粪土,败坏不可复成之物,大恶也。择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使宰我性不善,如朽木粪土,不宜得入孔子之门,序在四科之列;使性善,孔子恶之,恶之太甚,过也。人之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孔子疾宰我,可谓甚矣” [5]上距孔子四五百年的王充,也认为孔子这次批评宰我失之过分,是“责小过以大恶”,王充的批评却也公允。正是因为此处所记载的孔子对宰我的批评,使宰我的形象历来备受争议。当然对此处的理解,历来的学者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此处非“昼寝”,而是“画寝”,最先提出的是梁武帝,后来宋代人也有人照此讲过,说宰我并不是白天睡觉被骂,而是他在寝室的墙上乱画,所以孔子骂他,康有为、梁启超也认为是画。其实,无论是“昼”是“画”,宰我确实受到了孔子的责骂,也无论是“昼寝”之行为,还是“画寝”之行为,宰我不拘泥于世俗条条框框的各种约束,随性而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宰我遵从自己的本性,其张扬的个性和无畏的勇气可见一斑。
二、能言善问的辩者形象
在人们的印象中,历来辩者都是巧舌如簧,并且很多人都会想到“诡辩家”,总之给人的并非都是积极正面的印象。宰我被列入孔门四科的言语科,对言语科的界定,有的学者认为是“善于外交辞令”,有的学者解释为“会说话的”,无论是何种解释,总之被列入言语科的,是口才极好之人。宰我给后人留下的印象便是一个很会说话的、善于外交辞令的、口才极好的辩者形象。《论语》中宰我所言都是很犀利大胆的。《孔子家语》中说:“宰我,字子我,鲁国人,有口才,以语言著名。” [6]《孟子》中说:“宰我,子贡善为说辞”。 [7]《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也说:“宰予,子子我,利口辩辞。” [8]在后世的很多文献中都记载宰我是一个能言善辩的辩者形象,《论语•雍也篇》记载了一则宰我向孔子提问的事: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9]
在两千五百年前,学生敢向老师提出这么刁钻的问题,恐怕只有宰我做得到,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场最精彩的师生质疑问难的资料。像宰我利口能言之人,也确实只有他才有如此之能耐。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说:“宰我此章之问,或虑孔子罹难于祸而微讽之……,不直谏而婉辞以讽。” [10]从中也能看出宰我善为说辞。
从其它文献资料来看,《礼记》中也有记载宰我问疑之事。一则是关于宰我向孔子问鬼神之义,《礼记•祭义》载:“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 [11]宰我大胆道出心中疑惑,向孔子虚心请教。另一则是《大戴礼记•五帝德》载宰予问黄帝之事,引发了孔子对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德行的系统论述,孔子与宰我的这次问答,对中华民族上古史系统的确立具有深远意义。宰我不但能言善辩,而且善于发问,道出心中疑惑,而正是由于这种善于发问的精神,有些问答对后世有其重大的意义,同样,这种发问的精神也同样成为现代人所学习的榜样。可见宰我是善于思考,善于发问之人。这也是宰我身上所具备的又一特质。
三、无畏求真的智者形象
历来人们认为宰我在孔子眼中是不成才的,宰我是智者,大多数人都会质疑,孔子眼中的“朽木”、“粪土” 、“不仁”之人,怎么就成了无畏求真的智者形象呢?要回答这个疑问,我们必须回归到《论语》中记载的为数不多的有关宰我的文本中去找寻答案,我们从中便可窥见宰我无畏和智慧的一面。在《论语•阳货篇》中记载了宰我向孔子问三年之丧的事: [12]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
此处,孔子与宰我的一次对话,又惹得孔子不高兴。孔子力主薄葬,但他倡导孝道。他曾说,孝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因此,当弟子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时,孔子斥其“不仁”,这是孔子对弟子最严厉的批评。此处,宰我的丧葬观是重精神的悼念,而孔子却重礼仪仪式的悼念观。孔子的这种做法在客观上为当时及后世的厚葬风气提供了理论依据。《淮南子•汜论训》所说:“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立也。”可见厚葬之源起。 [13]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说:“此章宰我问三年之丧,其意本为讨论礼制……而孔子之责宰我,辞气之厉,俨若昼寝一章。何以孔子对宰我独异于对其他之门人,不可知矣。” [14]宰我的这种敢于向传统礼制发起的挑战,也是让孔子无可奈何。三年之丧的礼制,始于殷代,的确是“天下之通丧”。对于这么一个根深蒂固的重大礼制,宰我以自己的标准指出了三年之丧的弊端,敢于对传统礼制提出反对的呼声和意见,其胆量魄力、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无畏的勇气都是值得肯定和赞许的。
宰我的无畏便是他敢于提出“三年之丧,期已久矣”的困惑,宰我所说的一个“安”字,更是他无畏、大胆、本色的显露。但是,很多人以此处为借口,指出宰我是不孝的,对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十哲之一的宰我提出质疑,指出其是空有其名,其实此处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宰我只是说守丧时间太长,并指出了守丧时间之长的弊端,以此来说自己对守丧之礼的建议是“期可以矣”,在我们看来,却也是简化繁复礼节的一个不错的建议。礼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守丧之礼确也是表达人们对离世亲人的悼念和缅怀,守丧在于心要诚、要真,而非在于守丧之礼的形式要多么的隆重、时间要多长,当宰我提出这一点的时候,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背景的影响下,人们都觉得宰我是大胆无知之徒,是不孝不仁之辈,是不尊礼的离经叛道之人,他身上的这些特质似乎都成了人们指责他的把柄。自古有些人会借着大办丧礼而大发一笔,无论其守丧之礼的形式多隆重,看其是守丧之礼,实则是对守丧之礼的亵渎。其实,现在想来,宰我所言并非妄说,其所言也成为了其丧礼改进之大势。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守丧三年是极不现实的,但守丧之礼无论何时都是我们要保留的,这么看来宰我的那些不合于礼的特质成为了他的闪光点,他却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无畏求真的智者的形象。
四、宰我形象的现代意义
《论语》中的宰我备受批评,有些学者认为“宰我的名声在《论语》编辑时代就已经不太好了,战国秦汉之际儒家后学因此相继给宰予披上恶名,太史公据以写入正史,此所谓居下流者多谤议者也。” [15]但孟子说:“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 [16]宰我形象却也备受争议,宰我所具备的种种特质虽说不合于传统的礼制,但他身上所表现出的这种“非主流”的特质却具有现代意义,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启示。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宰我所表现出的种种的特质,虽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背景下,他的这种特质不合于礼,不合于当时的主流,但是他对政治的针砭时弊、对不合理的礼的反对 、善于思考的精神、与人探讨的做法等等是我们当今社会人们所缺乏的,应该值得我们提倡,很多现代人身上所应该具备的很多特质,我们可从宰我身上找寻到。宰我身上所具有的张扬的个性,虽然不被孔子认同,受到了孔子的责备,但老师对学生的责备本也无可厚非。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宰我在孔子面前,他没有刻意的去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有疑问便会请教,有想法会大胆表达,有意见也会勇于提出,在老师面前说出的那个“安”字,是他本性的展露,对自己想法的执着坚持,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宰我的大胆其实也表现了他智慧的一面,并不是鲁莽的大胆。在我看来,宰我这个形象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对现代人有很多启发,他身上有很多特质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现在很多人依然一提到宰我,就想到我们耳熟能详的骂人不成材的“朽木不可雕,粪土不可杇”的话,似乎宰我身上就没有值得我们现代人所借鉴的地方,但是我们把《论语》中仅有的五条关于宰我的记载研究一下,就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宰我,他身上的这种不合于正统礼的非主流特质却在我们现代人眼中成为了宰我独有的闪光点。这就是宰我形象的价值。
世上有一种头脑聪明、伶牙俐齿却性格刁钻之人,宰我便正是这种人,他的离经叛道和不合于礼的特质,与其说是思想立场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出于天性。一个人的天性是不可以被抹杀的,自古以来,没有十全十美之人,也没有一无是处之人,《论语》中仅有的五条记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形象鲜明的宰我形象,虽说宰我身上也有局限性,但我们同样也看到了一个个性张扬的勇者、能言善问的辩者、无畏求真的智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