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探微

2015-03-20 21:30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丽江市丽江文化产业

李 四 玉

(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 云南 丽江 674100)

丽江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探微

李 四 玉

(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 云南 丽江 674100)

跨越式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对丽江跨越式发展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丽江要实现跨越发展,支撑在交通、重点在产业、特色在文化、优势在生态、关键在干部。丽江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政府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改善文化产业的市场环境,并且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集群

跨越式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它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突破一般的发展轨迹,通过重大的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超常规的跨越行为。对跨越式发展的理论研究首先从马克思开始,马克思跨越式发展思想在中国的具体体现和深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改造型”的跨越式发展思想、邓小平“改革型”的跨越式发展思想和江泽民“创新型”的跨越式发展思想。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把云南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面对习总书记“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的殷切期望,丽江市委、市政府确定了“跨越发展往前赶、团结进步创一流、生态文明争排头、开放辐射当窗口”的目标。丽江要实现跨越发展,支撑在交通、重点在产业、特色在文化、优势在生态、关键在干部。对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是科学推进丽江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是以产业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把文化的内容进行产业化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它是文化的经济属性的集中体现。对于“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在国内外有多重理解。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定的“文化统计框架”中指出:文化产业是以艺术创造表达形式、遗产古迹为基础而引起的各种活动和产出,具体包括文化遗产、出版印刷业的著作文献、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频媒体、视听媒体、社会文化活动、体育和游戏、环境和自然等十大类。[1]9在我国,“文化产业”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于2000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建议》指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可见,文化产业的本质是一种经济行为,是依托文化资源,生产、销售、交流、传播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济产业,客观上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

二、丽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丽江市自2003年列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在体制改革的促动下,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市场企业逐步接轨,产业规模总量持续扩大,基本形成了以民族文化演艺产业、民族旅游工艺品加工销售产业、时尚娱乐休闲产业为主干,包括广播电视、图书、文物和遗产展示、民间工艺品、娱乐表演、新闻出版、艺术培训、文化旅游、会展、动漫等20多个产业体系。到2007年底,丽江市文化产业经营户已增加到3100多家,文化产业新增就业岗位3900多个。丽江在2009年、2011年、2012年连续3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的殊荣。丽江市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2001年仅2.35亿元,到2013年已经达到14.8亿元,占GDP的6%。接待国内外游客2079.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78.7亿元,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到了全市生产总值的38.2%;文化旅游业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贡献达32%以上,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达33%[2]。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个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如果占到GDP比重达到5%以上即可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2014年3月丽江宋城旅游区的核心产品《丽江千古情》正式开演,仅2014年年内已接待游客185万人次。2014年丽江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到2663.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09%,实现旅游总收入378.79亿元,比上年增长35.94%。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556.12万人次,增长29.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53.84亿元,增长37.94%。接待海外游客107.7万人次,增长8.05%,旅游外汇收入4.06亿美元,增长13.45%[3]。

三、丽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丽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2007年通过制定和实施《丽江市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丽江市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努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建立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领导协调机制,实行专人负责制,落实文化企业享受国家、省和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另外,还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投入的保障体系。丽江通过建立政策上、资金上的保障体系和创新运作方式,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更加紧密,文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提出了“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打造丽江文化硅谷”的战略目标,并于2014年3月正式出台了《中共丽江市委、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打造丽江文化硅谷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以建设世界文化名市为目标,着力打造丽江文化硅谷,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递增20%以上,占GDP的比重持续稳定增长,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15年5月9日,丽江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在京召开,丽江市委宣传部长提出“十三五”期间,丽江将按照“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打造丽江文化硅谷”的总体目标要求,着力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对外文化开放体系,着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重大工程,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发展,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丽江对外宣传展示窗口,不断提升丽江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4]。

四、丽江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是推进丽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丽江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个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要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真正实现文化乐民、文化富民。

(一)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扶持

1. 落实文化产业发展制度

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更要研究把握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它的发展规律,要按照十八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明确政府部门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职能定位,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理顺政府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更加有效地激发文化市场活力,发展壮大以“五地”为一体的丽江文化产业。建设“五大文化基地”:建设文化产品研发地、建设文化商品集散地、建设文化人才聚集地、建设文化艺术展示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更加注重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七大文化工程”。推进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推进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推进文化走出去工程、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推进标示性文化工程、推进特色城镇建设工程。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文化产业政策法规,要在用好用活用足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有利于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5]

2. 深入探索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经营性单位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实行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国有文化资产授权经营制度,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国有文化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产业,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支持、鼓励和广泛吸纳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与其他所有制类型资本享受同等待遇,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政策。推进改革开放,深入探索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五项改革”: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深化文化领域投融资改革、深化对外文化合作。

3. 完善文化产业优惠政策

对有关文化产业项目实行招商引资鼓励优惠政策,同时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实行优惠,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业务。除了《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投资的实施意见》《古城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鼓励外来投资发展的实施细则》等优惠政策外,丽江市古城区出台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古城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资金每年由区财政预算安排,贴息资金金额实行一年一安排,并随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贴息资金所扶持的文化产业项目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市场化项目;宣传、展示纳西族文化为重点的广播影视、新闻传媒、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技术改造专项升级项目;以纳西族文化为素材的动漫、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项目;代表古城区文化水准并可产业化运作的文化艺术、影视节目等内容生产和品牌打造项目等九项。相关监管机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应结合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制定配套的措施和实施细则;建立完善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为银行业加大文化产业的信贷投入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4. 加快产业平台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健全市、县、镇和村四级文化网络。发挥区域中心城市优势,形成以丽江为核心,辐射带动县、乡镇的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培育壮大丽江和宁蒗为重点的民族文化产业带,做好他留文化、边屯文化、花傈僳文化和韩规文化的研发工作。把丽江打造成民族文化体验中心、演出展览中心、影视拍摄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和文化旅游产品加工经营中心。

(二)改善文化产业的市场环境

1. 改革文化产业体制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6]要实现政府职能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政府的管理应转向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制定和颁布文化政策法规,提供文化发展信息,规范文化市场等职能,转向抓规划、调研与执法工作,转向抓精品生产的机制和培育有利于精品和人才脱颖而出的土壤,转向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繁荣文化事业的宏观调控。改变政府拨款的方式,实行“以文养文,以文兴文”的方针,促使文化事业单位中经营性职能及资产、人员进行剥离,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意识。在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为有条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创造条件。树立“发展要吃文化饭,文化要吃市场饭”的观念,在宏观制度和体制安排上形成一个有效、规范、统一、公平的体系。

2. 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以大集团带动大产业发展的思路,充分整合资源,形成一批具有带动和示范性,核心竞争力强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文化企业集团,培育文化产业龙头提高竞争实力,确立其在文化市场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到文化产业,营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的环境。一方面,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体改制步伐,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提高他们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切实为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做好服务,消除有形和无形的壁垒,提供公开透明、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要以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为目标,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

3.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自2003年以来,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创办了民族歌舞晚宴、动感丽江露天广场演唱、古城各类文化小型展览馆等文化企业,逐渐改革多元的文化投融资新体制。做好文化扶贫工作,完善文化援助政策,落实企事业单位赞助、捐助文化事业的税前扣除等政策,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公益性文化建设投入机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经营。继续实行《关于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改善投资和创业环境,创新投融资体制,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支持组建文化信贷担保公司,争取建立文化企业贷款贴息机制。支持组建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改进无形资产评估和抵押办法,促进银行开展文化企业授信工作,为文化企业融资创造条件。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票据等。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开展多种形式的长期投资合作,增强文化企业资金实力。

(三)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

1.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的文化业态

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的推动力,要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实施高科技引导战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应用科技最新成果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要建立科技与文化的对应沟通机制,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企业支撑、社会参与、国际合作”的模式,积极发展如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新兴的产业,推动优秀的文化内容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不断地提高新兴文化产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文化部门和科技部门要加强协调,建设丽江文化产业科技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2. 落实人才兴文战略,增加产业创意优势

文化是一个创意的事业和产业,文化产业集中体现了先进生产力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统一,是一个特别需要高素质、高科技人才运作的领域。除了吸引高校来丽办学外,建议由市政府牵头,组织教育、科技、人社、文产办等相关部门制定“丽江市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人才培养发展的目标、原则、职责、途径,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的作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管理有序、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人才培养、管理、使用体系,为丽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另外,还可以出台“鼓励吸引优秀文化产业人才来丽江创业”之类的优惠政策引进文化产业人才。规范和激励企业家创新。对外来企业家应把是否尊重本土文化、保持文化真实性的审查作为其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前提条件;对本土企业家给以更多的扶持政策,鼓励本土企业家快速成长。

3.利用资源,提升品牌效应

依托丽江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旅游业为平台,围绕东巴文化、毕摩文化、摩梭文化、他留文化、花傈僳文化等五大文化,借鉴国内外文化产品生产的新形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营造良好环境,努力把丽江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品牌优势。丽江现有“纳西古乐”品牌、“丽水金沙”品牌、“印象·丽江”品牌、“丽江千古情”品牌,加强品牌经营,着力发展好影视基地、演艺业、国际会展业、民俗文化体验及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等五大产业,精心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文化品牌、文化旅游产品品牌,文物博览品牌、生态文化品牌,形成富有活力的品牌产业群。推动利用广播电视、文艺、体育、旅游、文物资源等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让本土文化走出去。

4. 突出民族文化产业集群战略,加快可持续发展

民族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围绕传统特色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以为社会提供包含符号、价值、意义以及社会规范的产品和服务活动为目的的文化企业和相关机构在一定地理空间、经济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的集聚[7]35。丽江已先后形成了旅游文化产业集群、演艺文化产业集群、东巴纸坊文化产业集群和酒吧娱乐文化产业集群四种类型的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它们的形成和变迁都与丽江当地丰富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密切相关,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它们的产生是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动力源于旅游文化市场的推动、规模经济效应的驱动、企业家文化自觉意识的促动和区位品牌效应的拉动;外在动力源于政府政策的推动力和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力。由于民族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集群本身也存在生命周期,为避免集群过早进入衰退期,需要及时进行治理和创新。对丽江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治理必须依靠地方力量,应从地方企业家、地方政府、地方社会关系网络三个方面展开。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丽江民族文化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而良好的发展模式又可进一步完善集群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进一步构建集群区域创新网络、塑造集群品牌、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

[1]王晓雨.四川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方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和向红.和良辉呼吁将丽江纳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EB/OL]. http://www.ljs.gov.cn/news/article/2014-03/14/content_125693.htm.

[3]数据来源:中国丽江旅游网[EB/OL].http://www.ljta.gov.cn/gov/zhengwu.html.

[4]丽江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在京召开[EB/OL]. http://www.lijiang.cn/portal.php/portal.php?mod=view&aid=1760.

[5]云南丽江市出台《建设世界文化名市 打造丽江文化硅谷的意见》[EB/OL]. http://www.whyn.gov.cn/doc/public/view.php?cata=communication&id=127.

[6]雒树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N].人民日报, 2013-12-03(7).

[7]晏雄.丽江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

(责任编辑:刘学伟)

Exploration of th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Lijiang Culture Industry

LI Si-yu

(Lijiang Academy of Dongba Culture, Lijiang Yunnan 674100)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is a new development way. This article deeply thinks about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dustry, which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Lijiang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Lijiang should take traffic as its support,industry as its focus,culture as its characteristics,ecology as its advantage and cadres as its key.To achiev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goal of Lijiang culture industry,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port of cultural industry, improve th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al products.

culture industry;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10.3969/j.issn.1009-2080.2015.06.016

2015-10-17

李四玉(1981-),女,纳西族,云南丽江人,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双硕士。

G124

A

1009-2080(2015)06-0061-05

猜你喜欢
丽江市丽江文化产业
丽江三朵节
丽江的荒
丽江市大、中学生群众体育调查研究
叫一声丽江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绽放的丽江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填字游戏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