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及其情感表达刍议

2015-03-20 20:58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7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旋律情感

周 璇

(宝鸡文理学院 教务处,陕西 宝鸡 721013)

【艺术研究】

流行音乐及其情感表达刍议

周 璇

(宝鸡文理学院 教务处,陕西 宝鸡 721013)

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现代表达形式,关注人的情绪与情感、成长与生活,成为目前很多人情感宣泄、张扬生命的方式。它具有内容非主流性、娱乐性、商品性、流行性以及多元文化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促使了流行音乐成为人的情感宣泄地带。流行音乐的曲调唤起了听众精神上的愉悦,丰富的歌词张扬了不同人的内心世界。

流行音乐;非主流性;娱乐性;商品性;流行性;多元文化性

一首乐曲真正的生命在于其是否能引起接受者的情感共鸣,音乐与灵魂的撞击迸发出的火焰使情感升温、内心澎湃,抑或是使受伤的心灵感到温暖、熨帖。当音乐的旋律与人们内心深处的生命体验或情感体验相吻合时,它便会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接受者的内心世界中,成为接受者生命的一部分,然后在某种激烈的情况下自然流露。就流行音乐发展的现状而言,不管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它已经被人们接受,而且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他们在流行音乐中找寻寄托,宣泄情感,表达理想并呼唤着幸福的生活。

一、 流行音乐及其特征

流行音乐,从广义上来看,是指一切具有时代潮流和地域特征的、通俗的、大众化的音乐。从狭义上来看,则是指在人们的音乐生活中覆盖面较广,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主要为都市年轻人所喜爱的一种歌曲体裁。著名音乐评论家金兆钧先生认为:“在很多人那里,它是一种亲切的声音,是一种新的生活的暗示,是一种新颖的,与生命律动合拍的节奏。”[1]5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流行音乐具有以下特征:

1.非主流性

作为一种文化,流行音乐有其意识形态性。从主题内容看,其作品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如爱情、友谊、快乐、美好,以及成长的烦恼、生活的艰辛等等。在流行音乐作品中,崇高、奉献以及理性等主流意识形态所推崇的社会本位价值不是它最主要的价值定位。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与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更易吸引听众,流行音乐家的创作便常常从此切入。他们借助音乐的这种形式,从而使友情、爱情、亲情等有了更好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进而传递了各种各样的爱,诸如男女之间的爱、对生活的爱、对未来的憧憬等等。在这些爱中,人们可以暂时脱离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无奈,找到彼此分担与理解的感觉。如刘欢演唱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千万次地问》表达了当时大量海外游子的心声,电视剧《外来妹》的主题歌《我不想说》则深刻反映了新时期打工族的思想状况,以及《山不转水转》《嫂子颂》《你是这样的人》等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均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青睐和好评。

2.娱乐性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被广泛传播,与它所具有的娱乐性也是分不开的。这种娱乐性进一步促使了流行音乐成为情感宣泄的一种重要方式。

大众对流行音乐的接受,首先是因其具有娱乐性而作为某种消遣而接受的。娱乐性是流行音乐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这一特征意味着流行音乐暂时地使接受者获得了注意转移或精神解脱。比如,在2008年暑假的QQ音乐排行榜榜单中,爱情类的音乐稳居首位,因当时正逢奥运会,为奥运会打造的歌曲也位列其中;《刘翔,我们不失望》,是由个人自发创作的,却表达了大多数人的心声,表达了对运动员的理解和关爱。这些流行音乐的歌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与当时人们普遍的情绪、情感相连。

3.商品性

流行音乐的制作和传播是与市场密切联系的,它的娱乐性、大众化功能使其拥有巨大的市场。因为竞争利润的存在,一方面使流行音乐的文化性遭到商业抵抗;另一方面,经得起大众传唱,并持续较长时间的作品往往也离不开商业化的运作,其制作、演绎与宣传等都离不开不菲的制作经费。市场竞争压力的存在,大众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供求关系的瞬息万变等在这里发挥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大众喜欢的音乐作品得到传唱,反之则被淘汰。

由此看来,我们把流行音乐似乎称为“商品音乐”更准确一些,也就是它是指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文化现象,无论是其前期的传播载体磁带、唱片、CD等,还是现阶段的网络,都作为一种消费品而存在,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必然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商品,它必然是以赚取利润为前提和目的的;其次,作为商品的流行音乐,它的消费方式都有着强烈的商品化特征。可以说,流行音乐的商品性特征是始终伴随着其发展过程的。流行音乐一旦进入流通,就具有了比其他音乐形式更为优越的条件和市场,其商品属性也就更加凸显。

4.流行性

流行音乐不等于流行的音乐,但流行性却又恰恰是其重要的特征。因其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首歌曲流行的周期越来越短。而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正是因为普通人的各种情绪能在流行音乐中显现出来。对年轻人来说,青春期的迷茫和莫名的情绪困扰在流行音乐中得到了宣泄;对年纪稍大一点的人来说,他们也在其中回忆起曾经拥有的年少轻狂,想起青涩的《童年》,想起《同桌的你》,想起《一无所有》的时候曾告诫自己《男儿当自强》,并相信《明天会更好》。正因为音乐的情感与人的情感交融了,流行才变得可能。也正因为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在流行音乐中有了简单的快乐。

当然,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商人从事商品买卖的唯一目的。于是一些不法经营商、水平低下的创作者便毫无底线、毫无责任感地制作一些口水歌曲。有些歌曲在创作上毫无新意,而有些歌词则庸俗不堪,毫无情趣和意境可言。虽然他们无论是从创作上还是编曲技法上、歌词写作水平上都属于低劣档次,但由于网络技术的传播和制作团队的宣传推广,还是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比如《香水有毒》中“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再如《老鼠爱大米》中“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等等,不说曲式旋律,单论歌词的写作水平,就不应成为宣传推广的对象,但它们照样流行了起来。如今的市场经济,买方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分析受众需求、生产满足大众不同口味的产品,迎合大众心理预期是占领市场、取得业绩的最好方法。

5.多元文化性

流行音乐在关注人的需求的同时,也被其所处的时代影响着。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不同的流行音乐,如校园歌曲、抒情歌曲、摇滚乐、说唱类的流行音乐等。造成流行音乐具有多元文化的特性在于它所生存的文化环境本身就具有多元性。摇滚或说唱音乐加入京剧色彩、改写古典诗词等不仅是创作者的一种制作方式,同时也反映出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台湾歌手周杰伦的《青花瓷》被入选参加了2008年的春节晚会,这首歌曲以中国的瓷器为演绎对象,论意境、论词句、论曲调,《青花瓷》宛如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营造了古典文化的意境。从曲子来看,沿袭了中国风路线,而且的确比较耐听。虽然方文山写的歌词中关于青花瓷的描写有误,但是琅琅上口。整体结合起来,唱出了《青花瓷》应有的神秘、珍贵和温柔委婉、淡雅脱俗的韵味,是一首不错的歌曲。

《北京一夜》记叙着两三千年以来,以爱情、战争为背景的故事。原创歌手陈升,按他自己的话说,“写出这首歌也是老天的赐予吧”。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人已逝,百花深处依然还在。在这首宋词中,依稀可见《北京一夜》歌词中蕴涵的凄美。这是一首很经典的男女对唱。两个声音仿佛就是古人与今人的对话。古人在娓娓道来,今人在随声附和那历史的尘埃。在《北京一夜》苍凉的歌声中,弥漫着寂寞和忧伤,轻描淡写地调侃着人世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回蓦着昨日峥嵘的岁月,再也看不见“捧着绣花鞋的老妇人”和“把酒高歌的狼族”,也听不见千年等待城门打开的呼唤。残存下来的只是那繁华旧景背后无疾而终的爱情和一场红颜白发的旧梦。现在的都市太过轻佻,早已变得物是人非。另外歌曲中的京剧元素,也将人在北京的情怀演绎得更为真切。这些文化的多元存在不仅是为了作品更时尚,主题更吸引人,也是因为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无形中对音乐作品产生了影响。而富有多元文化特性的流行音乐才会使同样生活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大众更感亲切。

二、 流行音乐审美中的情感表达

人的情绪和情感活动要求借助某种方式宣泄出来,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就艺术而言,音乐可以说是人情绪宣泄和情感表达的最好方式。

1.听觉的审美——情感体验的自由

人类为了表现自己铭刻在心的生命形式——情感体验,往往会借助多种方式,艺术便是其中富有成效的一种。音乐以它在时间中展开的乐音动态形式,可以直接展示人的内心生命情态,这种动态形式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它是作为人类主体审美意识的‘捕捉’对象而具有自身的美学价值的”[2]342。音乐创作者在自己已经获得的情感体验与深层心理活动共同参与的状态下进行创作,其创作的曲调会融入自己更多的情感和生命历程,而听众在倾听时,也会将自己的想象、意识等心理活动参与进去,曲调一经表现,便能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打动倾听者。

艺术形式与情绪活动具有异质同构的关系,流行音乐的声音对心理生理的刺激作用最明显的是节奏性和声响。很多原始音乐只用节奏就能达到一种亢奋的状态。这些音声构成的旋律是所有的音乐元素中表情达意的最主要手段。在流行音乐中,表达感伤落寞这些情绪的歌曲与展现愉快喜庆这类情绪的歌曲会相应地吸引有相同情绪的听众或给予他们对应的情绪影响,而这些歌曲因表达不同的情绪与内容所运用的旋律也会不同。例如Jason Wade 的《You Belong To Me》,音响在较弱的力度上使用低沉的音区,辅之以缓慢的速度,再配上男歌手低沉的声音,便散发出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感伤情绪。信乐团的《死了都要爱》用高音区的清唱开始,渐渐注入与人平缓的情绪相吻合的旋律。如低音区、缓慢的速度,进而速度缓增,音区突高,以强音下行奏出,紧接着速度加快,一系列强音出现,这种变化使兴奋度上升,营造悲伤、执著、信念尽情宣泄的痛快感。对于表现愉快情绪的流行音乐,一般采用的旋律有着较高的音区、较快的速度和欢快的节奏,如《嘻唰唰》《最炫民族风》。欢快的节奏伴随搞笑的配音,让人不由得心情也愉悦起来。这样的流行音乐在愉悦人的心情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以审美为宗旨的人类活动中,人们的目的已不在于把握某种物质现象的客观性,而是借用一些对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体验。音乐欣赏的本质是通过听觉的感性体验直接唤起精神上的愉悦。

2.歌词的丰富——内心世界的张扬

流行音乐被大众传唱,不仅在于其曲调和旋律的简单易学,而且其歌词直接大胆地张扬了人的内心世界。

流行音乐关注普通情感,这也正是听众所喜欢的。热恋中的人会哼“今天你要嫁给我”,而被背叛的人或许会唱 “太委屈,连分手也是让我最后得到消息”。对爱执着的人喜欢梁静茹的“我愿意天涯海角都随你去”。流浪的人能体会“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的渴望。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的心声不仅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也让很多母亲倍感欣慰。在这些流行歌曲的歌词中,有对生命的感慨,“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再次地见面我们又经历了多少的路程”;有对人生的乐观,“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一定会有彩虹”;有对命运的无奈,“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却飞不高”;也有对未来的憧憬,“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着明天会更好”。流行音乐的歌词同样也可以表达大爱。在汶川地震期间,《爱与希望》唱出了人们的信念与决心,“别轻易放弃明天,要许更多愿望,装满了勇气就更有力量”。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包含了很多的情感。当人们的心弦真正被一首歌曲触动的时候,就会感到这音乐中的每个音符都好像是在把人们内心想唱而未曾唱出的东西唱了出来,把人们内心想听而未曾听到的声音组合真切地呈现于自己的听觉,我们甚至会觉得,乐音的运动仿佛就是人们内心的运动,旋律的变化、和声的转换,仿佛就是心情在变化、情绪在波动。这就是音乐的审美体验……人们从音乐欣赏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客观化的体验,在音乐欣赏中所听到的音乐之声,其实正是自己内在的“心声”[3]177,这些心声也正是听众内心生命最美丽的张扬。

3.旋律的自由——声音外现的舒畅

一段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旋律,仅用短短的几个音符,就可以改变你的心情。新的研究证据表明,正是音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决定了我们对音乐的感受——而这个特点可能是从我们使用人类嗓音来表现感情的方式进化而来的。旋律它有时活泼可爱、天真烂漫,有时神经敏感谨小慎微,还有的时候衰老缓慢、行动迟缓。[4]61阿妹的《我可以抱你吗》,阿妹的声音渗透进人的灵魂,“我可以抱你吗,爱人?张开双臂去抱,却发现抱住了一怀的伤心、寂寞与孤单”。突然有一股自己唱一遍然后录下来发给他的冲动,一切完备,却发现在分手那天,他的一切能抹去的,都已抹去。只有那份爱和痛,无法割舍。

旋律是表现作品情感的一个关键因素,它的高低变化直接影响了情感,它是以个体音符为单位的,多个音符组合在一起才是旋律,在一首歌曲中想要表现任何东西都离不开旋律,它很少个人单独行动,高高低低的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它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形态。它能表现大到风格、流派,小到复杂的歌剧场景、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每个剧情、人物、事件、都有他们自己的旋律特征。[5]137一个好的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搭配是完美的。因为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不是语言能完全展现出来的,黄自先生写的《思乡》,歌曲感情流动性强,情感在这首歌里体现得细致入微。情感波动,再配上旋律的层层升高使情感也跟着不断地抬升,最终在歌曲的第二部分的第四小节有一个情感的高潮,在这个小节里第一个强拍是整首歌曲中最高的音,时值也是最长的(这里就作为了歌曲情感的最高点)。在后面的几小节中旋律开始下降,节奏多用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使歌曲的情感随着旋律和节奏慢慢变得平稳,一直到结束。

歌曲情感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节奏和旋律只是促进情感变化的一种方式。另外,怎么理解歌曲的情感还跟个人的艺术、文化、道德修养以及阅历的丰富等等有关。其实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只要恰好与自己的情感经历吻合,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用声音将它再次展现,否则就好像鱼鲠在喉不吐不快。流行歌曲自由的旋律不是专门为音乐家表现的,普通大众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声音外现的词曲,好像唱完这些歌就会有大快朵颐之感。

[1] 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 修海林,李吉提.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大出版社,1999.

[5]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马 俊】

Discussion on Popular Music and Its Emotional Expression

ZHOU Xuan

(Deans Office,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721013, China)

Pop music as a form of music is concerned about the individual’s emotions and feelings and growth and life, while it has become the means of the emotional release and publicity of life. Its content is featured non-mainstream, entertainment, commercial, fash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se features prompted the pop music into the zone of emotional catharsis. Pop tunes evoke audience’s spiritual pleasure and rich lyrics publicizes people’s inner world.

pop music; non-mainstream; entertainment; commercial; fashion; cultural diversity

J605

A

1009-5128(2015)17-0090-04

2015-05-25

周璇(1988—),女,陕西宝鸡人,宝鸡文理学院教务处教师,艺术学硕士,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教学与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旋律情感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