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令云,陆芳琴
(安徽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的矿物加工工程以煤炭洗选加工为主,其他多种矿物洗选加工并存的专业,自专业建设以来,一直是学校的重点培养专业.2008年,安徽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入选为我国的省类A类重点学科,并在同年成为安徽省特色专业,2013年入选了“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同年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的专业认证.
安徽理工大学是国内选煤教学开展最早的教学以及研究单位之一,矿物加工工程也是校内创建较早的学科.我校早在1952年就开始培养选煤专业的专科生,在1958年开始培养本科生,1998年将该专业更名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直到2011年,我校该工程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已经达到3000多人.
我校的学历层次齐全.1958年开始培养本科生,1984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在2012年开始培养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我校的该专业在1996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了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了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2011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安徽省,我校是唯一培养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生的院校.
根据我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特点,拥有安徽省现代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安徽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示范基地,有着优秀的教学和实践团队.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中,还专门设立了矿物加工实验室、选煤自动控制实验室、矿业生物实验室以及热分析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的面积达到了2300多平方米.有着齐全的设备,例如各类大型测试分析仪器、矿物分选试验设备等等,设备的总体价值达到1700多万元.目前在该专业中,有着多种研究方向,包括现代选矿工艺和理论、选矿设备与控制、选煤厂自动控制系统、煤炭洁净燃烧技术、矿物材料等等,其中综合热分析实验室以及矿业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在全国处于尖端水平.良好的教育平台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奠定了基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1].
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对学生制定培养方案时,并没有将企业的需求放在首位,使用的仍旧是多年前的培养方式.这样一来,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所掌握的知识大多是过去式,不具备实时性和创新型.随着矿物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矿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各类设备层出不穷,如果学生对这些设备技术不够了解,在企业就业上势必会面临大量的困难.另一方面,高校在培养目标上不够明确,无论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往往难以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充分接轨,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导致学生难以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也是教育的一大问题.目前多数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过分强调专业化和科学化,并不重视工程本身的需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没有为学生灌输工程理念.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这样学生在进入就业岗位时,缺乏一定的工程意识,在面临实际问题时,难以有效的解决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中的实践教学都由两部分组成:校内和校外.校内部分主要是课程设计、矿物加工试验以及毕业论文等,后者主要是在相关企业的实习.根据对我国部分高校的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的问题:第一,有关实践知识大多围绕理论课进行,难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符合我国的教育计划,尤其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式;第二,校企合作模式不够完善,难以有效的在实践环节中融入企业项目,降低了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学生在实习时往往也会带上消极情绪,直接影响实践的质量;第三,很多高校的教室都缺乏一定的时间经验,对企业的情况不够了解,教学过程只是照本宣科,难以针对性的根据学生提出建议.
考核模式是否科学全面,是鉴定学生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步骤.目前多数高校使用的仍是理论知识测试,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课程体系不够系统,在考核方面较为单一,难以客观的衡量出学生的全面能力.当学生离开学校面临企业岗位时,所面临的问题难以在考核中体现出来,不利于学生未来在企业中的发展[2].
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物理、管理等基础课程.改善教学内容,巩固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让学生了解学科背景以及新兴的技术和设备,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实践能力教学奠定基础.将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奠定基础.
我校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有着鲜明的煤炭特色背景,自从学校建立一来一直是学校的重点培养专业.根据该学科的特点,在2008年成为了省类A类重点学科,同年入选了安徽省重点特色专业,并在2011年入选了“安徽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在近年的发展中,我校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承担的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国籍发展署资助“中美环境健康项目”等国家、省级多种项目,总共包括60多个横向科研项目,有着多达10项国家发明专利,出版的教材和论著总共有15部.在国内外的重点刊物上,发表了多达200的专业论文,并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而且有多项成果已经在生产中开始应用,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点在于良好的师资团队.我校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基础.目前专业的在职教师有31名.其中包括兼职教授1人,教授7人,副教授13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8人.
我校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多年的发展下,形成了良好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较为成熟,办学层次以及教学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为国家培养出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在近年中,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在多年的办学经验中,矿物加工工程形成了具备独特性的办学传统和文化底蕴,为我国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很多毕业生都录取了国内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还有一些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国外大学进行深造.在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成为了优秀的单位领导以及管理精英,包括国家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司司长纪国友,安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张明旭教授,神华集团总经理助理兼国华公司董事长解建宁,唐山国华科技公司董事长赵树彦,中国煤炭学会选煤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峰等,都是该专业培养出的优秀人才,是企业和社会的中坚力量.
企业是人才培养的终端,因此要在培养卓越工程师时,要以企业的需求为首要原则.企业也应当加入到对学生的培养当中,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充当“指引者”.
我校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不仅有着良好的教学条件,还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条件,有多个科学研究以及实践教学基地.有关矿物加工工程实验教学方面的实验室总面积达到了2300m2,仪器设备一共有260多台,总资产达到1700余万元[3].有着良好的实验教学的基础,除此之外,还未学生的科研研究、兴趣小组以及创新计划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我校还有煤炭性能检测、煤炭洗选实验仪器设备等,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训保障.
另一方面,我校的专业和相关的企业一直有着良好的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中,充分利用了校友会的资源优势,和我国多个企业都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在多个企业中,都和我校建立了多个较为稳定的实训基地以及工程中心.这些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条件,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我校的专业开始的大量调研,并获得多数企业的支持,签订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合作协议.
为了保证教育改革的质量,提高校内教育和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必须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融合,建立科学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邀请企业中的核心人员加入,通过课程实训、矿山实训等多个环节,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形成全面、立体的教学模式.
我校和国外的一些著名大学还有这国际合作,能有效开阔学生的眼界.我校在1988年7月就和美国西肯塔基大学达成了交流合作协议,两校之前的合作已经延续至今.20多年来,两校根据合作协议,不断提高合作的水平和成绩,包括领导互访、专家讲学、科研合作、教师进修等多种方式.在2008年,我校联合主持了由美国国家发展署资助的“中美环境健康项目”,和多个国家的科学家都有着密切的合作[4].
通过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不能仅仅注重理论知识,应当将理论和实际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在教育时,要以企业的需求为首要原则,提高校内教育和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学生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提高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我校在多年的教育中,通过良好的办学模式,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优秀的师资力量,在矿物加工工程方面,位于我国领先水平,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我国矿产行业的发展.
〔1〕韩新才,闫福安,王存文,余响林,喻发全,王凯,陈启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体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3):13-17+32.
〔2〕路阳,程敢,张传祥,马娇,邢宝林,张乾,陈俊涛.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机制探索——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153-155.
〔3〕李振,杨超.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机制探索——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4(03):93-95.
〔4〕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