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阵 方文雷
媒体引发的股市集合行为
吴义阵 方文雷
在自媒体时代,股市中的信息流动迅速加快,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变成了股市的“晴雨表”。本文试图从媒体的传播机制来诠释其在股市信息传播过程中所引发的集合行为。
股市信息;第三人效果;网络流言;集合行为;
[作 者]吴义阵,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
方文雷,中国银河证券无锡营业部。
股市出现跳跃式的暴涨和断崖式的暴跌是极不正常的现象,背后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一些利益集团通过某些经济手段控制着新闻媒体,迫使新闻媒体发布一些有利于他们信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传播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把关的缺失,监管的不完善,各种谣言在互联网平台满天飞。广大散户投资者由于辨别、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相对是比较脆弱的,很多时候是依据媒体发布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正如《泰晤士报》有一篇文章说到:如果问最近世界银行业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流言可以导致破产。我们要梳理清楚里面的逻辑关系,为我国的经济、传媒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受众个性化差异
受众都有自己的个体特征,如年龄、学历、兴趣、经历等,这些个性化差异塑造了受众不同的认知结构和行为结构。所以,面对媒体纰漏的相同信息,不同的受众会有不同的解读。加之在信息达到受源的过程中,会受到噪音的干扰,这种干扰也具有一定程度不可控性。所以经常看到媒体纰漏一个无足轻重的消息,但在市场却掀起了惊涛骇浪,这是由于受众对信息的解读不一样造成的。
(二)意见领袖充当股托
普通投资者获取信息来源和分析能力较差,很多人现在依赖微博进行炒股,这就造就了以股市话题为信息源的“大V”,来自这些意见领袖的信息、观点或者建议会改变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微博意见领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同时发表一些对市场的观点,在自己的自媒体上进行传播。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大V”并不是那么纯净,各有不同目的,这是由于这些人的群体属性决定的。“大V”和机构都有或多或少的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目的也并不是真正为普通散户提供信息或解读信息,群体倾向性显著,所以发布的消息也不完全具有客观性。而且这些“大V”缺乏必要的监管,缺少把关,经常出现虚假消息。
(三)网络流言泛滥
网络流言主体具有多样化、多层次及匿名性的属性,让人们很难判别信息真伪。网络论坛、微博、贴吧等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媒介,是流言有了大面积传播的可能性。
考察流言我们通常采用这样的公式R=I×A×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环境的不确定性)。关联度是指社会成员与流言信息所涉及问题的关联度并且成正比关系,而流言往往是从最密切的群体中滋生和蔓延开来的。不安感主要强调流言发生和传播的心理条件,包含对信息的恐惧。不确定性主要是指环境的不稳定性,也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渠道不畅通或公信力缺失导致的信息絮乱。股市的波动与股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正是因为这种高度关联性,某些不经佐证的一些消息,加之互联网实时传播速度,可以在这一群体中迅速传播开来。特别是一些利空消息,再经过媒体的炒作,引起股民对行情变化的担忧,纷纷抛售手中筹码。
(四)媒体的权力寻租
由于媒体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监督权没有分离,这直接导致所有权者虚位,缺乏对经营者必要而有效的监督制约,“内部人控制”这种“转制病”在不少单位都不同程度存在。而这便是媒体新闻寻租现象屡禁不止的内在原因[1]。媒体的权力寻租必定给市场投资带来负面的影响。
股市是政府、上市公司、机构、散户利益博弈的场所,媒体理应是这四者之间的桥梁,但由于传播体制和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媒体在股市报道中充当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媒体新闻寻租现象频繁发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而不报。主要是对上市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知而不报,或避重就轻一笔带过,误导投资者。第二,夸大宣传。上市公司需要借助媒体宣传造势扩大影响力,媒体与上市公司之间关系暧昧,很多记者将公司提供的有利于其自身的信息不加思考,不加处理、添枝加叶地进行报道,这背后存在利益寻租空间。第三,刻意煽动。机构和散户的斗争历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机构由于财大气粗往往雇佣媒体或选择能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媒体进行合作,对机构掌握的个股进行刻意报道,煽动散户来给他们“抬轿”。
20世纪60年代,斯梅尔塞提出了集合行为的基本条件论,认为集合行为是以下要素组合——环境条件、结构性压力、诱发因素、行为动员、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社会控制能力——造成的社会集体行动[2]。强调了外界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等多元条件对集合行为的推动,某些突发事件或突然的信息刺激会触发集合行为。
在探讨集合行为触发机制过程中,不能忽略传播学中另一个重要理论“第三人效应”,该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戴维森提出。“第三人效应”理论认为:“劝服传播所面对的受者会认为这种劝服对他人有更大的影响,而不是他们自己。而且,也不论他们是否是信息的直接接受者,他们所预期的对他人的效果将使他们自己采取某种行动。任何传播效果与其归于直接受众的反应,不如说是来自那些预期或自认为观察到他人的反映的人的行为。”[3]也就是说,媒体传播的消息,只要引发第三人效应,就会在股市触发集合行为。一些投资者认为媒体报道的消息不能影响我的投资仓位,自我膨胀心理严重,忽视媒体信息对其他受众影响。另一类投资者喜欢把自己的投资行为建立在媒体信息的预期至上,导致盲目的投资。
2014年到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疯牛”和“疯熊”两种状态,在这期间媒体的表现也是截然相反。在“疯牛”状态下,媒体上尤其是互联网媒体充斥着大量的积极性消息,每天股市的上涨,都能总结出众多利好消息,受众情绪高涨,不顾经济投资的价值,一味地进行投机,导致悲惨结局。在最近股市的断崖式暴跌的情况下,媒体充斥大量的悲观消息,一些权威性的财经媒体如财经网、东方财富头版头条的消息事后被证明是虚假性的。这些悲观性的信息,导致正在经历股灾洗礼的受众情绪达到最底端,纷纷进行割肉,进而引发生大规模的股市踩踏事件。正如Shiller所指出的,在股市上涨或下跌过程中,媒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认知偏差的驱动下,形成投资者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过度反应”。[4]
麦克卢汉指出,每种媒介都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媒介通过并按摩了人的中枢神经。鉴于这种效果是可以累积的,媒介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工具[5]。一方面,正是由于媒体这种话语权优势,导致非理性、虚假信息的传递,影响了股民的投资决策,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我国专业性财经媒体对专业性的财经信息要么就是玩概念,整篇专业术语,让人迷糊。“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想看”是当前财经媒体的通病[6]。
解决目前股市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在于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自律意识;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政府加强对媒体的监管,遏制媒体的越位,媒体对于股市起到的作用是市场上信息的传播者、政策的解读者、市场行为的监督者;加强财经媒体的专业精神和专业理念;明确互联网媒体把关人,加强把关人的责任意识;政府要建立健全新闻媒体传播机制,完善立法。
[1]肖峰.从“新闻寻租”看媒体运行的体制之痛[J].社会科学论坛,2005(9).
[2]Smelser N.Theory of Collective Behavior[M].New York:Free Press,1967:23-46.
[3]Davison W P.The Third-Person Effect in Communication[J].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83,47(1):1-15.
[4]Shiller,R.J.Irrational Exuberance[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2000.
[5]Mcluhan M.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An inventory of effects[J].Systems Contractor News,1967,1780(5):80.
[6]李本乾,李彩英.财经新闻[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