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若萤 吉 平
基于本土原创电视失衡寻国际贸易与其的平衡点
杨若萤 吉 平
国家文化的发展在衡量国家综合实力中占据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基于这一点,国际的文化贸易日渐显现出其重要作用,这种贸易形式与各个国家的文化利益与经济利益都息息相关。占据文化贸易的核心是关于内容版权相关方面的产业,综观我国今年的电视节目,本土原创的电视节目严重缺失,大都是国外引进,购买版权。本文基于这一点,试图找到电视节目在国际贸易与本土原创间的平衡。
电视节目;文化贸易;本土原创
[作 者]杨若萤、吉平,陕西科技大学。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已经不单单由经济、政治的发展水平决定,国家文化的发展也逐渐在衡量国家综合实力中占据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基于这一点,国际的文化贸易日渐显现出其重要作用,这种贸易形式与各个国家的文化利益和经济利益都息息相关。占据文化贸易的核心是关于内容版权相关方面的产业,综观我国今年的电视节目,不难发现,现电视节目大多都是购买国外电视节目版权,再“本土化”呈现。因此,文化内容的版权产业在国家GDP增长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素。
版权贸易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商业模式。首先,版权是法律赋予著作权人在一定期间内的专有权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有经济属性又具社会属性。版权产业是指以版权作为主要经营内容并依靠版权法和相关法律保护而生存发展的产业,涉及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复制、发行和传播,也涵盖采存储、提供信息的信息产业。[1]根据国际认证协会在1990年发布的版权产业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核心版权产业”的中心内容主要包括出版、广播电视、音像、电影、演出、广告、软件等行业。其次,电视产业价值链作为版权贸易商业模式中的一环,它的发展趋势对贸易版权产生深远的影响。版权贸易在我国文化发展的初期是并没有受到重视的,早在2005年的文化贸易统计数据当中,中国电视节目的版权贸易还未被单独统计,这说明在当时中国电视节目版权贸易还存在着严重的缺失,这样的情况并不利于国家文化竞争实力和整个传媒产业的提升。中国大规模引进外国文化也是有史可查的,自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就已经开始流入中国,并意图用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进行改造,但是中国本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且历史悠久,未能无违和融入“产业内贸易”,并未与国外文化产业贸易形成平衡,这就使得中国文化产
品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劣势。
我国电视节目的销售数量之所以难以与国外引进节目数量达成平衡,究其本质,是我国电视行业版权意识缺失的原因。之所以会呈现国内的电视节目对外销售与引进国外电视节目需求难以平衡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是在中国国内电视人的版权意识还不强,二是对国外电视节目过于依赖。我们熟知的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被誉为我国电视界综艺娱乐节目的领头羊,其在初期的节目形式与《我猜我猜我猜猜》有异曲同工之处,由此可见国内的电视制作行业对外来电视节目的依赖由来已久。随着世界全球化的推进,国外电视节目日趋成熟,中国在电视节目形式方面也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借鉴和仿效,让受众感受到了电视全球化的气息,由此开始中国电视人版权意识也逐渐加强。曾风靡一时的《超级女声》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功仿效了美国电视节目《美国偶像》的模式,将《美国偶像》改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娱乐节目,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吸引中国观众的眼球。《超级女声》概念和创作理念源于《美国偶像》。《美国偶像》源于由英国著名经理人富勒构思的《Pop Idol》,但在文化积淀深厚的英国却很难火起来,后来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发现它与美国的社会特点较吻合,就以近亿美元的价格买入版权,并把它改造成了更加适合美国观众口味的平民选秀节目。[2]《超级女声》的节目创作理念也极为相似,《美国偶像》反映了当今美国文化的潮流,而《超级女声》借鉴《美国偶像》,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版的《美国偶像》,同样也就是当今中国文化的潮流。此外,同样因海外购买版权大火的节目还有自2013年开始的播出的《爸爸去哪儿》以及《奔跑吧兄弟》,这两档节目均购买自韩国版权,这两档综艺节目从嘉宾主持的设置到后期节目剪辑以及特效的制作,基本参照韩国原版。国内《爸爸去哪儿》两季分别以1.1%和1.67%的超高收视率开启了引进韩国节目版权的风潮,也将海外节目如何更好地“本土化”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讨。《爸爸去哪儿》的成功有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中韩文化的互通性,这种文化的互通性使得中韩观众的家庭伦理观更为相近。
当然有成功就有失败,引进国外电视版权也造就了一些失败案例,首当其冲的就是真人秀类节目。例如美国真人秀《Survivor》。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将《Survivor》基本完全克隆,并未结合中国国情与中国观众观影尺度,节目内容不适合所有年龄层观众,而中国是习惯家庭一起观看电视节目,因此遭到淘汰。同样收视惨淡的还有央视的《谢天谢地你来啦》,该节目版权购买自澳大利亚工作犬影视公司,原版节目名叫《你是主的恩赐》,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曾经评价《谢天谢地你来啦》钱都白花了,只买了个节目名称。
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来在可观的预期利益驱使下,大部分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和电视台都愿意选择保险的外购版权方式而不是自主发挥创意策划符合观众普遍价值观的新节目,因为后者需要投入的资金高、时间周期长、市场接受程度未可知。而要摆脱这种文化劣势,并走上平衡发展的“小康”之路,加快和平衡电视节目版权就成为版权贸易中一块不可忽视的阵地。[1]
分析中国电视节目版权的海外销售情况,我们不得不提的一部电视剧《甄嬛传》。2014年,《甄嬛传》成为《还珠格格》后中国古装电视界新的传奇,这部电视剧在各大视频网站的总点击率10亿次,安徽卫视与东方卫视作为首次同步播出的两家卫视收视率占同时段前两名达20多天之久。《甄嬛传》已经与美国有线电视网络媒体公司HBO合作,将原本76集的电视剧精简为6集播出,受到了美籍华人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其主演孙俪更是凭借着《甄嬛传》墙内开花墙外香,成功入围艾美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是对其演技的最大肯定,也无疑是为《甄嬛传》进入庞大的美剧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宣传基础。另一个在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上表现可圈可点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国》,根据《舌尖上的中国》首次播出当年根据CHINA RADIO,FILM&TELEVISION PROGRAMS ENCHANGING CENTERDE的数据显示,《舌尖上的中国》共被译为六中语言,主要销售到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75个国家,海外的总销售额已达226万美金之多。这个电视节目之所以不仅能够在国内引起轰动的同时也能受到海外人士的青睐,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在于《舌尖上的中国》旨在借用中国地道的美食来传达中国的风土习俗和人文情怀,让中国的观众从美食中感受国人对生活的热情也让国外的观众从中看到中国的变化和发展。可以说,要想中国的电视节目受到海外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就必须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世界的价值观念巧妙融合,才能使中国的电视节目走进国际贸易市场。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中国电视节目文化版权贸易还是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复制民族文化产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并且成为主流的文化政策。很多国家开始从一味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到要求开放文化市场,以求更加多元化节目形式与节目来源替代传统的主流媒体电视节目,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以电视节目为主的文化产品在世界文化市场上扩大流通量,刺激电视产品的版权贸易需求。但中国电视节目似乎出现了版权引进“一边倒”的趋势,本土原创明显匮乏。在国内一波接一波“限娱令”的推出下,照搬国外电视节目逐渐受到了限制,2013年10月20日,广电总局向各大卫视下达的加强版限娱令中规定每家卫视每年引进国外版权的电视节目不能超过一个,歌唱类节目最多只能保留4档且都不能在黄金时段播出。这项规定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中国本土原创的电视节目提供平台,是本土原创电视节目的重要机遇期。因此中国的本土原创电视节目必须看准时机把握这个机遇,适当调整自家电视节目的竞争策略,结合各地方特色与受众需求形成差异,用高质量、有意思的电视节目内容吸引观众。
综上所述,当今的中国电视节目已经进入一个全面国际化的时代。但仅仅有“拿来主义”是不够的,电视节目的引进是一个复杂的本土化过程。只有看准了国内受众地喜好和心理特点,加上适当的创新元素,才能够让电视台、广告商和观众获得“三赢”的局面。但无论如何,一味的引进不是长久之计,中国电视仍然应该在吸收外来优秀电视节目精华的同时,厚积薄发,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王牌节目。
[1]艾雯偲.浅析国内电视节目版权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地位[J].南方论刊,2014(5):76-77.
[2]潘晓军,巫姝婷.从《美国偶像》到《超级女声》看全球化下的文化整合[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5):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