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周
“互联网+”时代出版编辑能力素养
李建周
“互联网+”时代的出版编辑在读者服务上要以读者为中心,读者体验至上,出版编辑不仅要有互联网思维,而且要通过互联网来思维,同时出版编辑要加强自身能力素养,跨行业跨专业进行跨界思维,跨界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实现“互联网+”出版的跨越式发展。
“互联网+”;出版编辑;互联网思维
[作 者]李建周,硕士,福建人民出版社编辑。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互联网+”时代正式到来。“互联网+”的提出,无疑给出版业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互联网+”出版,意味着要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与出版业深度融合。“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互联网+”时代给出版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使出版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又对出版编辑的能力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1]
传统出版常常是作者、编辑“拍脑袋”定内容,读者相对被动,而在包容度极高的“互联网+”时代,读者可以在开放平台上自由地选择自己想看、爱看的内容,读者不再是简单的受众,而是已经完全参与到图书的塑造与传播中,成为图书的推广者,读者的需求往往决定了内容的走向。在“互联网+”时代,读者已经从产品价值链的终点,变为价值链的起点,成为出版社选题策划的源头。这就要求出版编辑变得更开放、更加灵活、与读者贴得更近。为此要求出版编辑在策划出版项目运作时,需从读者的需求入手。因此出版编辑必须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装帧印制、市场定位、售后服务、读者体验、组织设计等方面都要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文化思想,满足读者对阅读的需求,提高服务效益,增强读者满意度。
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的感受,是在用户接触产品或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综合体验。好的用户体验,要具备下面三点:第一,要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第二,要能够让用户切身体会、有所感知;第三,要超出用户预期,能够给用户带来惊喜。读者的需求决定了内容、阅读软件、阅读终端、服务方式与传播方式的选择。出版编辑在研发数字出版产品时就必须以读者的体验至上为指导原则,专注于读者的需求,跟随读者的脚步,在全渠道、全媒体为读者提供好的体验。用户体验的打造,要贯穿数字出版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特别是在用户使用数字出版产品的各个环节,都要自始至终地考虑用户的感受,以“用户体验至上”为指导原则。出版编辑在数字产品研发过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品上线后还需要收集用读者反馈信息来进行产品的升级或改版。当然,在出版这个产业中,所谓“至上”不意味着要迎合市场中少数的低情趣要求,出版业的文化导向作用不容忽视。[2]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重大技术变革必定伴随思维变革。所谓“互联网思维”,不仅关乎商业模式,也关乎内容生产,甚至关乎内容本身。在互联网思维下,出版的大趋势已经日渐清晰:其一,互联网极大解放内容生产力;其二,移动通讯技术带来即时传播;其三,数字技术促进内容有效多重利用;其四,多媒体技术丰富信息形态;其五,新介质提高复制效率和降低复制成本;其六,数码按需印刷支持个性化出版;其七,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阅读需求。在如此日新月异的时代,出版编辑需要新思维,更需要互联网思维。[3]出版编辑的互联网思维不是对原有出版思维的颠覆与替代,而是在深刻理解出版业本质属性的前提下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不仅要有互联网思维,而且要通过互联网来思维。特别是在选题策划和营销推广这两个环节利用互联网思维更是大有可为。
(一)互联网思维下的选题策划
“互联网+”时代的出版编辑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开放平台、聚焦互联网、手机移动客户端等发布信息、征集选题、检索选题,通过读者的热点,拓展选题空间。[4]一方面,出版编辑通过对读者阅读行为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掌握读者的阅读行为趋势和偏好,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准确把握用户需求,进行趋势预判,利用专业知识获得更加精准的选题策划方案。这对出版编辑预测读者阅读兴趣、改进用户体验、优化营销策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另一方面,出版编辑将各类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精准编辑后,通过大数据的开放共享,让读者参与选题过程中,逐步形成局部自组织性、开源性的图书选题策划模式。[5]出版编辑在选题策划过程中要注意选题内容与数字出版的契合点,从选题源头开始即注入数字出版类型的考虑,要考虑其内容多媒体运作的可能性,要具有对选题综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做到一个选题,一次投入,多种开发,多次产出,实现内容生产的分众化、特色化、精准化。
(二)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推广
“互联网+”时代,出版社的销售渠道与传播环节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出相应的改变。“互联网+”时代,出版社与读者之间将是直接的互动过程,读者反客为主,拥有了消费主权,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出版社必须以更廉价的方式、更快的传播速度以及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出版编辑需要勇于创新,勇于尝试一切新鲜技术和手段,需要跨界眼光、跨界思维和跨界方法,尽力维护传播渠道,以实力、品牌和信誉为标准,分别遴选重点的实体和网络渠道商,通过自建平台或依托电商平台拓展线上业务,开发移动互联网的营销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打开潜在市场。
“互联网+”时代,出版编辑可以借鉴互联网口碑营销方式,建立多元化、即时性、精准的信息传播渠道,除了传统的平面广告、印刷品宣传、营销活动宣传外,还可以制定专业知识服务平台,借助二维码、微博、微信、APP、微店、微商等促进社交平台与传播平台的有效对接,拓展营销传播渠道,提升营销传播效果,实现营销传播的即时化、互动化。
“互联网+”时代的出版是数字出版,技术基础全然更新,数字化的内容可以多介质呈现,包括纸本、电子书、移动终端、网络及流媒体等。“互联网+”时代编辑的基本功是将内容全部数字化,使数字内容符合数字出版技术标准,各种格式适用多介质呈现传播,并使相关内容可以碎片化利用和多重利用,成为可检索的数据库资源。在“互联网+”时代,集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数据价值挖掘及分析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将是人才市场的主流,传统的单一型人才将被边缘化。出版编辑必须积极应对,主动求变,从单一角色向综合角色转换,一专多能,成为多面手,成为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又掌握现代出版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出版人才,迎接“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
首先,“互联网+”时代,出版编辑除了要扎实掌握编辑业务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具有在各种新型媒体出版中具体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除了具备坚实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专业出版知识之外,还需具备跨学科、文理兼备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其次,“互联网+”时代,出版编辑应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国家产业政策,了解最新的数字出版技术与解决方案。掌握数字资源管理与存储技术,掌握数字化生产流程技术,掌握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出版项目的运营能力,达到能够策划优质的数字出版产品的水平。
最后,“互联网+”时代,出版编辑需要树立整合性思维理念,善于创新,善于吸收新技术、新创意、新产品、新渠道等各种优质资源,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勤发问、多交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出版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编辑在用互联网思维应对挑战和迎接机遇时,除了要扎根精益求精、十年磨一剑等传统出版中的好理念外,还要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适应“互联网+”时代对出版工作的新要求,跨行业跨专业进行跨界思维,跨界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实现“互联网+”出版的跨越式发展。
[1]罗紫初.论数字时代出版人才能力之培养[J].出版科学,2009(1):30-34.
[2]潘凯雄.互联网思维与出版业[N].文汇报,2014-03-22.
[3]陈海燕.互联网时代的编辑新思维[J].中国编辑,2015(3):4-6.
[4]李建周.数字时代的编辑该注重什么[J].出版参考,2013(8):31-32.
[5]向安玲,沈阳.基于大数据的出版流程变革[J].出版广角,2014(1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