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丽
浅议科研单位如何适应新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
曾凡丽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8)
简单介绍当前科技计划管理现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内容简介,以及面对新形势,科研单位在项目的立项申请、组织实施和验收,在日常的科研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科研单位;科技管理
科技计划是政府用来引领和指导全社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国家意志、战略布局、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对全社会的科技创新起到“风向标”的作用。科技计划的实施效果,对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能否贯彻落实和顺利推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当前,我国有近百个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这些计划的设立和实施,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凝聚了一大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的科研成果,解决了许多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但是,由于现有的科技计划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管理,各项科技计划是在不同时期分别设立的,目前由近40个部门分别管理,并且部门间、计划间缺乏统筹协调,致使科技资源配置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碎片”化状态;科技项目繁多,分散、封闭、重复、低效,不能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重复申报,科研单位“跑部钱进”;监管乏力。而且随着科研投入规模的扩大,在科研立项和资金使用过程中,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些都说明我国现有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因此,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一系列相关文件的出台,预示着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真正拉开了序幕。而《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的出台,表示我国现有的很多科技计划将成为历史,现有的管理模式也将不复存在,新的管理体系即将诞生。
《改革方案》中提出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政府部门将组建一个新管理体系,此管理体系由决策、执行、咨询、评价和监管等环节组成,各个环节职责清晰,彼此之间协调有序、监管衔接。主要内容是:一平台三支柱一系统,即一个决策平台—联席会议制度;三大运行支柱—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专业机构、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一套管理系统—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改革后,政府部门对科技项目不再直接实施管理,而是通过国家科技管理平台进行宏观统筹(主要指战略规划、政策指导和监督评价),委托专业机构对科技项目进行具体管理。并且政府部门将加强对科技项目的实施绩效、专业机构、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的履职尽责情况等的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科研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对科技计划项目执行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一案双查”;加强对所属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管;加强审计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并向社会公开查处结果。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从“需求征集”、“指南发布”、“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预算安排”、“监督检查”到“结题验收”等所有环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全过程信息管理,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科研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政府部门对现有的科技计划进行整合后,形成了新的五类科技计划,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五类新科技计划各有自己的支持重点和管理方式,彼此相互补充,通过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健全计划间的统筹协调机制和评估监管机制,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聚焦国家重点目标,避免交叉重复。
新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下,科研单位首先应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培养与引进高科技人才,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业务水平,强化自身优势。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提升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资金管理水平,确保已经立项的科研项目能够按照合同的规划顺利实施,资金使用必须保证按照合同中的支出预算及进度安排、严格遵守财经法律、会计制度及相关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确保已完成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项目立项
科研单位应及时组织科研人员学习贯彻有关科技计划管理的文件精神,深入领会文件实质。要求科研人员按照不同的科技计划类型进行梳理、分析,仔细阅读指南,对新立项的科研项目要审视自己是否符合项目申报条件,明确各类科技计划的侧重点,选择熟悉其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发展动态的领域,并且有该领域的知识积累和技术优势的项目进行申报。申报的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并且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符合当地重点或鼓励发展技术领域;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可以预期,并且项目成果能够实现应用和产业化。
3.2 项目管理
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并遵照执行。在制度制定过程中,科研单位应将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广泛征求意见,将合理意见吸纳到制度当中。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解释准确、反馈及时,并科学评估。
申报的项目得到批复后,承担项目的科研人员就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项目及进度安排,组织实施,认真完成合同规定的科研任务。对于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科研人员应按规定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反馈项目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提交科技报告。科研单位管理部门应对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行跟踪管理,杜绝一切不合理和违法违纪事件发生,确保科研项目能够按合同规划顺利实施。
3.3 资金管理
科研单位应建立健全科研资金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我国的财经法律法规,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按照各类科技计划的支出科目和支出标准使用项目资金,实行“公务卡”结算,对所发生的大宗材料费、设备费、测试化验及加工费、专家咨询费和劳务费等支出,应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杜绝一切违法、违规和无关支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科研资金运行实施监督管理;确保科研资金的使用合法、合理、科学、高效。
3.4 项目验收
科研项目完成后,科研人员应当及时撰写项目验收报告,编制项目决算,按相关要求对项目资金进行财务审计,对项目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及时提交验收或结题申请,迎接专业机构组织的验收;项目验收完成后,承担项目的科研人员应根据相关的管理制度对科研项目资料进行整理、归档、移交。
科研单位要认真履行其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实施与验收以及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加强科研条件建设,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科研平台;建立自查自纠机制,及时查处单位内部的违法违规行为。科研人员要自觉学习专业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遵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遵守有关科研项目和科研资金管理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科研单位应力争取得更加瞩目的成果,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团荣)
2015-12-10
G 206.3
B
1003-2630(2015)04-0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