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观止·英雄气概

2015-03-20 18:10张大可丁德科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李牧毛遂吴王

张大可,丁德科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史记观止·英雄气概

张大可,丁德科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四十一、李牧守边

【题解】 李牧是战国末年赵国的一员良将,他官至赵国丞相,率领十余万大军抗击秦军,多次打败秦军的进攻。李牧不死,秦人睡不好觉,李牧统兵,秦人不敢入赵境。秦王运用反间计,收买赵王迁的宠臣郭开,由郭开散布流言,诬陷李牧要投敌,赵王信以为真,除掉了李牧,秦军一战破赵,赵王迁也成了俘虏。

这个故事是讲李牧青年时守卫赵国边境抗击匈奴扰边的故事。

赵王任用李牧为代郡太守,主要职责是保护赵国北方边境的安全,抗击匈奴。匈奴是北方游牧民族,擅长骑术,所以匈奴人来如风,去如影。匈奴骑兵骁勇善战,汉兵马力不及,步战更不利,因此北方边界不宁,时常受到匈奴骑兵的骚扰。代郡位于当今山西省北部大同以东的大片地区。这里是高原山地,容易设伏打击敌人。李牧守边,深知匈奴骑兵的厉害,硬拼赵军要吃亏。李牧筑垒固守,不与侵扰的匈奴骑兵贸然决战,他外施柔弱,麻痹匈奴,而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寻求战机一举歼灭匈奴的有生力量,大败匈奴人,教训他们不敢犯边。起初,李牧放长线钓大鱼的智计不为赵王理解,虽遭罢官仍不改初衷,终于一战破敌,显露了良将的峥嵘。

【原文】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代、雁门:赵国北部的两个边郡。今山西省北部地区。大同以东为代郡,大同以西为雁门郡。,备匈奴,以便宜置吏*便宜置吏:根据需要,自行任用官吏。,市租皆输入莫府*莫府:即幕府,李牧的驻军公署。,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飨(xiǎng)士:犒赏将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急入收保:迅速进入营垒,收缩固守。,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不亡失:没有伤亡和损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让:责备。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田畜:耕作畜牧。。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杜门不出:闭门不与人交往。,固称疾*固称疾:坚决推辞有病。。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臣如前:仍和以前一样治军守边。,乃敢奉命。”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具选车:备齐精选的兵车。下文“选骑”,即指精选的骑兵。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百金之士:勇士。《史记正义》引《管子》说:“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五万人,彀者*彀(gòu)者:善射手,彀,张弓。十万人,悉勒习战*悉勒习战:全部组织起来操练战术。。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佯北:假装败走。不胜,以数千人委*委:抛弃。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奇阵:用奇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东胡:在匈奴之东,有乌丸、鲜卑。林胡:匈奴别种,在今河北张家口以北。,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李牧是赵国防守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防守代郡、雁门郡,抗击匈奴。李牧可以相机行事,委任官吏,所收租税全部用于军费。他优待战士。制定约束说:“匈奴来侵犯抢掠,只可快速收拢人马物资退入城堡,谁要敢去捕斩敌人的,一律处斩。”匈奴每次进犯,烽火及时警报,立即收拢人马物资退入城堡,不敢交战。像这样连续防守了好几年,人马物资没有伤亡损失。然而匈奴却认为李牧胆小怕打仗,就是赵国的边防守军也认为自己的将军胆怯。赵王责备李牧,李牧还是照样。赵王发怒,召他回京,派别人代他为将。

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前来侵略,边将出营交战,多次不利,损失伤亡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种、放牧。于是赵王重新起用李牧,李牧关上大门不出来,坚决推托有病。赵王再三勉强他出来带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和先前一样,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驻地,还照以前的约束命令办事。匈奴一连几年抢掠不到东西,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防战士每天得到赏赐却没有战斗,都愿意好好打一仗。李牧于是做好战备,挑选了战车一千三百乘,挑选好马一万三千匹,勇士五万人,射手十万人,一齐组织起来训练作战。故意放出大批牛羊马匹,牧人农民满山遍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故意败逃,把几千人丢给他。匈奴单于听到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部署数道奇兵埋伏,张开两翼包抄围击,把匈奴打得大败,斩杀匈奴十几万骑兵。接着灭掉襜褴,攻破东胡,收降林胡,单于逃走。从这以后十多年,匈奴不敢靠近赵国边城。

四十二、子贡救鲁

【题解】 公元前484年,齐国主持政务的大夫田常想在齐国夺取政权,他害怕高氏、国氏、鲍氏、晏氏这几家大夫的反对,就调动这几家大夫的兵力去攻打鲁国。鲁国子贡多才多艺,擅长外交,他听到了这个消息,挺身而出,游说诸侯,挽救鲁国的危亡。

子贡首先到了齐国,利用田常想要取代姜齐的心理,掉转矛头,不进攻鲁国转而进攻强吴,打了胜仗有功,打了败仗削弱齐国军力,战胜战败对田常都有利。然后子贡到吴国、越国、晋国去游说。吴王想称霸中原,子贡煽动吴王救援鲁国,抗击强齐,昭示天下扶弱除强。子贡利用越王勾践复仇心理,说服越王派兵相助吴王进攻齐国,两强相斗,越国从中收渔人之利。越王十分高兴。子贡到晋国,挑拨晋吴关系,要晋国作好战备,迎击吴军。子贡出色的外交活动,果然挑起了齐吴大战。吴王调动了全国九个郡的兵力攻打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俘虏了齐国的七个将军。但是吴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可是吴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果然把军队开到了晋国,要与晋军决一雌雄,争当霸主。晋国早已做好了准备。在黄池迎战吴军。晋军以逸待劳,打败了吴军。越王听到这一消息,渡江袭击吴国,打到离吴国都城只有七里远的地方,吴国太子也战死了。吴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赶快离开晋国回都,委曲求全地向越王讲和。越王见一时还消灭不了吴军,暂时退回越国。吴国连续受到齐国、晋国、越国的攻击,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越国则越战越强,在此后的四年中,吴越两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吴军都失败了。最后越军攻破吴都,杀死了吴王夫差和奸相太宰嚭,吴国灭亡了。三年后,越国称霸东方。

余论:外交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和平时期,国与国之间互相访问增进友谊。几个国家打仗,外交的任务是寻找朋友,孤立敌人。子贡为了使鲁国免遭齐国的进攻,巧妙地利用了齐国田常企图夺权,吴王夫差争霸,越王勾践报仇,晋国要保持盟主地位,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充分运用他擅长说理的外交才能,晓以利害,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让大国互斗,使鲁国得到平安。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使越称霸东方,在春秋列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外交奇功,充分显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

【原文】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二三子何为莫出:诸弟子为何没人出来想点办法呢??”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过矣:大错特错。。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城薄以卑:城墙又薄又低。,其地狭以泄*泄:《越绝书》《吴越春秋》均作“其池狭以泄”,指护城河又窄又浅。池,护城河。,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地广以深:土地广大而纵深。联系上文,应作“池广以深”指护城河既宽又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士选以饱:士卒既经训练(选)又吃得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三封而三不成:听说你三次要受封,一次也没有封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破国以尊臣:打破鲁国只是增高了大臣威望。,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恣:放肆。,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郤,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大臣内空:齐与吴敌,大臣出征则朝廷内空。空,权力空白。,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孤主句:孤立主上专擅齐政的必然是你了。。”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加鲁:出征于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王者不绝世:王者不允许他的属国被人灭绝。,霸者无强敌*霸者无强敌:霸主不允许另有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在千钧重物上加上微小的重量就打破平衡而移动。钧:三十斤的重量单位。铢:一两为二十四铢,与千钧之比微乎其微。。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今以三句:现在万乘的强齐繁下要并吞千乘之鲁,然后与吴争强,我真替吴国的危险处境而担心。。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仁者不穷约:仁爱的人不使别人陷入困境。,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恶越:畏恶越国。,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除道郊迎:清扫道路,在城郊迎接。,身御至舍而问曰*身御至舍:越王亲自导送子贡到馆舍。:“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俨然辱而临之:郑重其事降低身份光临越国。?”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勾践顿首再拜曰*顿首再拜:叩头拜了又拜,行大礼也。:“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入于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徒欲句:只想和吴王对面拼个生死。,孤之愿也。”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以数战,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内变;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阿谀顺从吴王的过错,只图保全自己的私利。: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现在大王真能派兵协助吴王攻齐,就能煽动他的狂妄志向。,重宝以悦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重甲:重兵。,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许诺。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子贡不受,遂行。

报吴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少失先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内不自量,抵罪*抵罪:得罪,结怨。于吴,军败身辱,栖于会稽,国为虚莽,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谋之敢虑!’”后五日,越使大夫种顿首言于吴王曰:“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请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孤请自被坚执锐,以先受矢石*先受矢石:打先锋。。因越贱臣种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领,铁屈卢之矛*铁:铁斧。屈庐之矛:矛名。,步光之剑,以贺军吏*以贺军吏:用以上礼品表示向吴军将士致敬。。”吴王大悦,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于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事先若没有应急计划,是不能对付突发事变的。卒,读猝。,兵不先辨*辨:整训编队。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吴齐艾陵之战在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黄池之会在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涉江:渡过钱塘江。,去城七里而军。吴王闻之去晋而归,与越战于五湖*五湖:此指太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越灭吴在鲁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距黄池之会有九年,为叙事完整而相连记叙。。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使势相破:使吴、齐、晋、越等国互相攻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在公元前484年出使齐、吴、越、晋,说吴王伐齐,至公元前473年吴之灭为十二年,在十二年中鲁、齐、吴、越、晋发生了很大变化。此言十年,举其成数。。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 田常想要在齐国作乱,但害怕高氏、国氏、鲍氏和晏氏的势力,因此想调动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孔子得知消息,对学生们说:“鲁国是我们祖宗坟墓所在之地,是父母之国,国家已到了危险时刻,各位弟子为什么还没有人敢挺身而出?”子路请求出去活动,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和子石请求出行,孔子没有答应。子贡请求出行,孔子答应了他。

子贡整装上路,首先到了齐国,游说田常:“您要攻打鲁国大错特错。鲁国是最难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又薄又低,护城河又窄又浅,它的国君愚昧不仁,大臣虚伪无能,它的士兵和百姓十分厌恶战争,这样的国家不能跟它作战。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的城墙又高又厚,护城河既宽又深,甲胄坚固而崭新,战士精强而供给充足,宝物和精兵都在里面,又派贤明的大夫镇守,这样的国家才容易攻打。”田常愤怒起来,变了脸色说:“您认为困难的,恰是人们认为容易的;您认为容易的,恰是人们认为困难的。您却颠三倒四来指教我,这是什么道理?”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就攻打强国,忧患在国外就攻打弱国。如今您的忧患来自国内。何以为证?我听说您三次被封赏爵位,但一次也没有封成,这就是有大臣不听命的缘故。现在您要攻打鲁国来扩大齐国领土,岂不是战胜鲁国来增加齐国君主骄傲的资本,打破鲁国来提高大臣的威望,而您的功劳却不沾边,那么与国君的关系会一天天更加疏远。这就是您上使国君骄傲,下使群臣放纵,而想办成大事,难啊。国君骄傲会无所顾忌,臣下骄傲就争权夺利,您夹在中间上与国君有嫌隙,下与大臣相争夺,这样,那您立足在齐国就危险了。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攻打吴国不胜,人民战死在国外,大臣领兵在外面朝内空虚。这样您上无强臣对抗,下无人民怪罪,孤立国君而控制齐国的人一定是您了。”田常说:“说得好。虽然这样,但我国军队已经向着鲁国开拔了。如果撤离鲁国而进攻吴国,大臣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先按兵不动,不去攻打鲁国,请允许我到吴国去,劝说吴王救鲁而攻打齐国,您趁势指挥齐国军队迎上去。”田常同意了子贡的策略,派子贡南下拜见吴王。

子贡游说吴王说:“我听说,称王的人不允许它的属国被人灭绝,称霸的人不容忍有另外的强国,在千钧重物上加上微小的重量就要打破平衡而移动。现在有万辆兵车的齐国私下要吞并有千辆兵车的鲁国,然后与吴争强,我真替吴国的危险处境而担心。况且救援鲁国,可以显扬名声;讨伐齐国,可以获得大利。不仅以此来安抚泗水以北诸侯,而且诛讨了强暴的齐国,还可征服强大的晋国,没有比这更大的好处了。名义上是挽救了快要灭亡的鲁国,实际上困窘了强大的齐国,聪明的人不会犹豫不决的。”吴王说:“好。虽然这样,但我曾经与越国作战,把越王围在会稽山上,越王吃苦耐劳,厚养战士,有报复我的野心。您等着,让我攻打下越国再听您的计划。”子贡说:“越国的实力超不过鲁国,吴国的强大超不过齐国,大王放下齐国而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就平定了鲁国了。况且大王正以保存即将灭亡的国家,使断绝之嗣得以继续而获得名誉,实际行动却是攻打弱小的越国畏惧强大的齐国,不算是勇敢。勇敢的人是不避艰险的,仁爱的人不让别人陷入困境,聪明的人不失掉时机,称王的人不允许它的属国被人灭绝,凭借这些来树立他的道义。现在保存越国向诸侯显示仁德,救援鲁国,攻打齐国,给晋国施加压力,诸侯一定相继来朝见吴国,称霸的功业就实现了。大王果真畏恶越国,我请求去见越王,让他出兵跟随大王,这实际上是使越国空虚,名义上是追随诸侯讨伐齐国。”吴王非常高兴,就派子贡出使越国。

越王清扫道路,在城外郊迎子贡,又亲自驾车导送到馆舍,询问说:“这里是蛮夷小国,大夫怎么郑重其事屈尊到这里?”子贡说:“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他心里想这样做,可害怕越国,说‘等我打下越国之后才行’。如果这样,攻破越国是肯定的。况且没有报复人的意图却使人怀疑他,是笨拙的;有报复人的意图却让人知道了,是不安全的;事情还没做却让人听到了,是很危险的。这三种情况是办事的大忌。”勾践叩头拜了两拜,说:“我曾经自不量力与吴国交战,在会稽受围困,恨入骨髓,日夜唇焦舌干,只想跟吴王同归于尽,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于是虚心向子贡请教。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臣下都忍受不了,国家因连续战争而疲惫,士兵已不能忍耐;百姓怨恨君王,大臣发生内讧,伍子胥由于直谏而死,太宰嚭执政,阿谀顺从吴王的过错,只图保全自己的私利:这些都是毁坏国家的政治。现在大王真能派兵协助吴王攻齐,就能煽动他的狂妄志向,送上贵重的珍宝使他心里欢悦,说些谦卑奉承的话语表示对他的礼敬,让他一定去攻打齐国。吴王打了败仗,那就是大王的福气了。吴王打了胜仗,一定领兵逼迫晋国,请允许我北上朝见晋君,使他共同攻打吴军,一定能削弱吴国。吴国的精兵损失在齐国,重兵受困于晋国,大王趁吴国疲敝时去攻击它,这一定能灭亡吴国。”越王非常高兴,答应了子贡的计划,送给了子贡黄金百镒,宝剑一把,良矛两支。子贡没有接受,告辞走了。

子贡回报吴王说:“我郑重地把大王的话告知越王,越王非常恐惧,说:‘我不幸,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又自不量力,得罪吴国,军队被打败,自身受耻辱,栖居在会稽山上,国家成了废墟荒野,仰赖大王的恩赐,使我得以捧着祭品而祭祀祖宗,这恩德至死不忘,还敢图谋什么!’”五天后,越王派遣大夫文种对吴王叩头说:“东海奴仆勾践使者臣文种,冒昧地来修好大王属下,托他们转达我主勾践的问候。我听说大王将要发动正义之师,诛伐强国,救援弱国,围困强暴的齐国而安定周王室,请允许把越国境内三千士兵全部出动,我请求亲自披坚甲、执锐器打先锋,托越国下臣文种奉献祖先珍藏的宝器,二十领铠甲、斧钺、屈卢矛、步光剑,用来庆贺贵军官兵。”吴王非常高兴,告知子贡说:“越王想亲自跟从我征伐齐国,可以吗?”子贡说:“不可以。使人家国内空虚,调动人家的士兵,又要人家的国君跟从你,这是不道德的。大王可以接受他的礼物,允许他派出军队,而要谢绝国君的跟从。”吴王应允了,就辞谢了越王。于是吴王就出动了九个郡的兵力攻打齐国。

子贡便离开吴国到了晋国,对晋国国君说:“我听说,事先若没有应急计划,是不能对付突发事变的。军队不事先训练,就不能战胜敌人。现在齐国将要与吴国作战,吴国打了败仗,越国必然乱它的后方;吴国战胜了齐国,一定会进兵晋国。”晋君大为恐慌,说:“这该怎么办?”子贡说:“准备好武器,休养士兵,作好战备等待吴军。”晋君答应了。

子贡离开晋国回到鲁国。吴王果然在艾陵与齐国交战,大败齐国军队,俘获了七个将军的兵马却不回国休整,果然进兵晋国,在黄池与晋军相遇。吴国与晋国争胜,吴军大败。越王听到消息,渡过钱塘江偷袭吴国,离开吴国都城七里驻扎下来。吴王得到消息,离开晋国,回师与越军在太湖展开激战,三战皆败,城门被打开,越军包围了王宫,杀了吴王夫差,诛了吴相伯嚭。灭吴三年后,越王称霸东方。

所以,子贡一次出行,保全了鲁国,乱了齐国,灭了吴国,增强了晋国,使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造成各国形势互相破坏,十年之中,齐、鲁、吴、晋、越五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十三、完璧归赵

【题解】蔺相如是战国时中期赵国人。他智勇双全,出使秦国维护了赵国的利益,以他的智慧和勇敢挫败了秦昭王君臣的狼子野心,完璧归赵,被拜为上大夫。

【原文】 赵惠文王*赵惠文王:战国时赵国国君,公元前298至前266年在位。时,得楚和氏璧*和氏璧:《韩非子·和氏篇》记叙,楚人卞和于楚山得璞(pú含玉的石头),经雕琢成美玉,称为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易:交换。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予(yǔ):同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见,被。,欲勿予,即患*患:忧虑。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求能充当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窃计:私下打算。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幸:受宠信。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乃:竟然。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束君:把你抓起来。束:捆绑。归赵矣。君不如肉袒*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肉体,表示服罪就刑。伏斧质请罪,则幸*幸:侥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宜:适宜、胜任。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读否。?”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曲:理亏。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均之二策:衡量这两种办法。均,同“钧”,权衡。,宁许以负*宁可许诺,使理亏的责任由秦国负担。负:使担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奉:同捧。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完璧归赵:将使璧完整地回归赵国。。”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章台:秦宫台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故城西南。见相如,相如奉璧奏*奏:进献。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美人:嫔妃。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瑕(xiá):玉上小赤斑点。,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却立:后退几步站住。,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发书:送国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负:仗持。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布衣,古代平民以麻布或葛布为衣,因称平民为布衣。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逆:拂逆,触犯。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斋戒:古代举行祀典,主祭人必先沐浴、更衣、独宿、戒酒、不茹荤,以表恭敬和隆重。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拜送书于庭:赵王在朝廷上拜送国书,表示了对秦的隆重敬礼。庭,同廷,朝廷。。何者?严*严:尊重。修敬:隆重敬礼。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列观:便殿。,礼节甚倨*倨(jù):简易,轻慢。,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急:逼迫。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睨(nì):斜视。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固请:道歉并再三请相如息怒。固请,召有司案图*案图:指按地图,即请蔺相如察看易璧的十五城邑位置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都:城邑。予赵。相如度秦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度:估计。特:只是。诈:欺骗。佯:假装。,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供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九宾:用九个迎宾礼官依次传呼引客上殿,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于庭,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广成传:宾馆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衣褐(hè):化装穿上粗布短衣。,怀其璧,从径道*径道:便道,小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引:延请、接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秦自缪公以来至秦昭王,共二十一世十八君,其间有景公、夷公、昭太子三世皆早死不享国。,未尝有坚明约束*坚明约束:坚定明确地遵守信约。约束,盟约。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至赵矣:已从小路送回赵国去了。。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一介之使:一个使臣。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请就汤镬(huò):愿接受汤镬之刑。汤镬,盛开水的大鼎锅,用以烹人,古代酷刑之一。,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xī):苦笑声:。左右或欲引*引:推拉相如去受刑。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上大夫:古代卿、大夫均分上、中、下三级。上大夫位次于卿。。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与秦璧。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赵惠文王时,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派人送了一封信给赵王,愿意用十五座城邑来交换这块宝璧。赵王召集众大臣及廉颇商议:如果把宝璧给予秦国,怕秦国的城邑到不了手,白白受骗;如果不给吧,又怕秦兵来进犯。商议的结果拿不定主意,想找一个人充任使者回报秦国,也没找到适当人选。宦者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为使臣。”赵王问:“你怎么知道呢?”回答说:“我曾经犯罪,私下想逃到燕国去,舍人蔺相如说:‘你怎么知道能托身于燕王?’我对他说:‘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上和燕王相会,燕王私自握住我的手说“我们交个朋友吧”。因此我认识燕王,想去投奔他。’蔺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盛,燕国弱小,你得到赵王的信任,所以燕王要和你交朋友,现在你背离赵国去投奔燕国,燕国畏惧赵国,按情势一定不敢留下你,倒会把你捆绑起来送回赵国。你不如露出上体,伏在刑具上,向君王请罪,也许有希望得到赦免。’我听从了他的话,大王也开恩赦免了我。我个人认为蔺相如这个人是一个勇士,又有智谋,适宜派他做使臣。”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说:“秦王要用十五座城邑来交换我的和氏璧,是答应呢,还是不答应?”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赵王说:“秦王拿走我的宝璧,不给城邑,怎么办?”蔺相如说:“秦国用城邑来换宝玉,赵国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宝璧,秦国不给城邑,秦国理亏。两者比较,宁可答应使秦国理亏。”赵王说:“谁能胜任出使秦国?”蔺相如说:“大王身边如果没有适当人选,我愿带上宝璧充作使者,城邑归赵国,宝璧留在秦国;城邑不归赵国,我就完璧归赵。”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上宝璧向西出使秦国。

秦王坐在离宫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璧传递给美人及身边的人观看,侍从们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不想偿付赵国城邑的意思,就走上前说:“璧上有点斑纹,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后退站立,背靠庭柱,怒发冲冠地对秦王说:“大王想要这块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凭着强大,用空话要璧,偿付城邑不可能得到。’讨论结果是不给秦国宝璧。我认为普通百姓交往都不肯欺诈,何况是个大国呢!再说为了一块宝玉触犯强大的秦国不高兴,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上宝璧,拜送回信给大王。为什么?这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格外表示恭敬啊。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在这便殿召见我,礼节轻慢,拿到宝璧,传给美人观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没有意思偿付城邑给赵王,所以我要取回宝璧。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和宝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蔺相如拿着宝璧,眼睛瞄着庭柱,真要撞击柱子。秦王害怕真把宝璧撞碎,于是向蔺相如道歉,再三请求蔺相如息怒,并招来主管官员拿来地图,指出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给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特意摆出偿付赵国城邑的样子,实际是得不到的,便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因为敬畏秦国不敢不奉献。赵王送玉时,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设立九宾司仪,举行隆重的仪式我才敢奉献宝物。”秦王估量,不能用强力夺取,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蔺相如也估量秦王虽然答应了斋戒,但一定会背约不给城邑,就派他的随从穿上普通百姓的麻布短衫,怀里揣着宝璧,从小路逃走,把宝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在朝廷上举行了九宾的典礼,宣召接见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有二十多位君主,从没有坚定明确地遵守过信约,我担心受大王的欺骗有负赵王的重托,所以派人把璧送回去,从小道已经到达赵国了。况且秦强赵弱,大王只派了一个使臣到赵国去,赵国立刻就把宝璧送来。现今以秦国的强大,先割让十五座城邑给赵国,赵国岂敢留下宝璧得罪大王吗?我知道欺骗大王罪当死,我愿意下油锅受烹,只求大王与诸位大臣认真考虑一下。”秦王和他的群臣,互相面面相觑,只好叹气。侍从中有的出来要把蔺相如拉走,秦王借此下台阶,说:“现在杀了蔺相如,还是拿不到宝璧,反而断了秦赵两国的友好,不如借此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因一块宝璧的缘故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会见了蔺相如,按礼节款待,让他回国。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王认为他是一个能干称职的大夫,出使诸侯不辱使命,任命他为上大夫。秦国没有把城邑割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宝璧送给秦国。

四十四、渑池之会

【题解】 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很不甘心,他对赵王怀恨在心,连年出兵攻打赵国,夺去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林县西)、光狼(今山西高平西)等大片地方,然后派使臣致书赵王,要求秦赵渑池相会。秦王软硬兼施,企图再次压迫赵王屈服。蔺相如护驾,廉颇率大军为后盾,秦王未能取得便宜。秦赵渑池相会,由于蔺相如的智勇,有理有利有节的针锋相对,挫折了秦人的霸气,最后在一片和乐气氛中结束。会上蔺相如智斗秦王,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和赵国的国威,赵王认为蔺相如功大,破格提升他为上卿,位置甚至超过了廉颇。

【原文】秦伐赵,拔石城*石城:赵邑名,在今河南省林县西南。。明年*明年:拔石城后一年,即赵惠文王十九年(前280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在西河外的渑池地方进行友好会见。据《六国年表》,其事在公元前279年。西河,陕西东部韩城以南黄河西岸地区。渑池,秦邑名,在今河南省渑池西,地当西河之南,就赵国的位置说,称为西河外。。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诀:辞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道里:路程。会遇:见面会谈。,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以绝秦望:用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酒酣:酒兴正浓的时候。,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好音:爱好音乐。,请奏瑟*奏瑟:弹奏。瑟,古乐器名,形似琴而身长大,通常配二十五弦。!”赵王鼓*鼓:弹奏。瑟。秦御史前书曰*御史:官名,战国是掌管图籍、记载国家大事的史官。前书:上前记录书写。:“某年月日*某年月日:史官记载时是有具体年月日,《史记》则略而未写。,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秦声:秦地的乡土乐曲。,请奏盆缻秦王*请奏盆缻秦王:请允许我进献盆缻给秦王。奏,有本作“奉”,呈献。缻,同“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歌时习惯击缶为节拍。,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五步之内,相如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在五步之内(很近的地方),如果我自杀,颈上的血可以溅到大王身上。言外之意,要与秦王拼命。!”左右欲刃相如*刃:杀。,相如张目叱之*叱(chì):喝骂。,左右皆靡*靡(mǐ):后退、避开。。于是秦王不怿*不怿(yì):不高兴。,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顾召:回过头来嘱咐。,“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请赵王送十五个城邑替秦王祝酒。为寿,祝酒,此指在酒席上赠礼以劝酒。!”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秦国都。遗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秦王竟酒*竟酒:直到酒宴完毕。,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盛设兵:设防了重兵。,秦不敢动*右:上方,上位。。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侵占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进攻赵国,杀赵军二万人。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与赵王在西河外渑池进行友好会谈。赵王惧怕秦国,不想去。廉颇、蔺想如商议说:“大王不去赴会,表示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决定与会,蔺相如随从。廉颇送到边境,与赵王告别,相约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路程及会议礼节结束,来回不会超过三十天。三十天还不回来,那就请求允许太子登上王位,断绝秦国的妄想。”赵王答应了,便在渑池与秦王相会。秦王饮酒到痛快的时候说:“我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弹一曲瑟吧。”赵王弹了一曲。秦国御史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走上前去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声,请允许我献上盆缻,秦王敲击大家一起欢乐。”秦王发怒,不肯敲击。于是蔺相如走上去递给秦王,跪下来请求秦王敲击。秦王还是不肯。蔺相如说:“五步之内,我蔺相如要用颈血来溅满大王的身子了。”秦王侍从想刺杀掉蔺相如,蔺相如张大眼睛呵斥,秦王侍从退下去了。秦王很不高兴,勉强敲了一下。蔺相如回头招呼赵国的御史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群臣说:“请拿赵国的十五座城邑给秦王献礼吧。”蔺相如接着说:“请让秦国都城咸阳给赵王献礼吧!”秦王一直到酒会结束,终究没能压倒赵国。赵国也大规模调集军队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动手。

渑池之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被赵王任命为上卿,排位在廉颇的上面。

四十五、毛遂自荐

【题解】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一位善于外交辞令的智士。毛遂不仅有智有谋,还有勇有略。荐,推荐,介绍。公元前257年,秦兵已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近三年,赵国危在旦夕。赵相国平原君出使楚国求救,毛遂自我推荐为随行人员,在与楚国的谈判中立了大功,他的声名从此广为人知。这个故事凝化为“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流传下来,家喻户晓。现在人们还经常引用这个成语来称赞那些没有经过别人介绍,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干出成绩的人。

一个真正有学问有本领的人,平常总是深藏不露;恰恰相反,凡是好说大话的人,大都志大才疏。毛遂是一个有真本领的人,时机不到,他不卖弄,那十九个高级门客就是好说大话的人,到关键时刻成了狗熊,被毛遂骂为碌庸无能的人。毛遂自荐这个故事,把两种人的形象及心态作强烈对比展示出来,引人深思。

【原文】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文能取胜:指用和平谈判的方法达到从约的目的。,则歃血*歃血:以盘盛牲血而盟饮。这里指以死流血,不达目的不罢休。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自赞:自我标榜。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备员:充数。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颖脱而出:连锥头都露出来。颖,禾芒,此指锥头。,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目笑:互相以目会意而笑,蔑视之也。废:借为发。未发,指十九人轻蔑之言未说出口。。

毛遂比*比:及。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历阶而上:一脚一级超阶而上。依礼两脚一级一级地上,此为情况紧急不遵礼,表示愤怒。,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楚王:楚考烈王熊完。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叱(chì):高声呵斥。曰:“胡不下*胡不下:何不快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悬:掌握,控制。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壤:土地。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白起等句:白起,秦将,公元前279年破楚鄢(今湖北宜城市西南);公元前278年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北);又烧楚先王陵墓所在地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东)。。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恶(wù):厌恨。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录录:平庸无能。,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相传禹所铸,为三代传国之宝。大吕:周王室宗庙中的大钟。九鼎大吕,喻毛遂之重。。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译文】 秦军围攻邯郸的时候,赵国派平原君出使楚国求援,打算跟楚国订立合纵盟约。平原君计划带二十个门客跟随,要求智勇双全,文武兼备。平原君说:“如果不能用和平的方式取得胜利,那就只好在华丽的屋宇下流血为盟,一定要订立合纵盟约才回来。贤士不必到外面寻找,在门客中物色就够了。”门客中挑选了十九个人,其余的没有可挑选的,不够二十个人。门客中有个叫毛遂的,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毛遂听说您准备出使楚国订合纵盟约,挑选二十个门客跟随,不到外面去找人。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您把我毛遂作为一备用人员一同前往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门下已经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三年了。”平原君说:“贤士在世上,譬如锥在袋子中,它的锥尖立即显现。如今先生在我门下三年了,左右的人未曾有称誉你的,我也没曾听到什么,这说明先生没什么才干,先生不能去,先生还是留下吧。”毛遂说:“我是今天才请求放在袋子里。假如我毛遂早就放进袋子里,便会脱颖而出,岂止是锥尖显露而已。”平原君终于带上毛遂一起出发。那十九个人互相眉来眼去地讥笑他,可也没有公开排斥他。

毛遂一行到了楚国,跟那十九个人一起议论,大家都佩服他。平原君与楚王商谈订立合纵盟约,说明利害关系,从太阳出来就讨论,到了中午还没有决定下来。那十九个人对毛遂说:“先生上前吧。”毛遂握住剑把跨上台阶,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三言两语就可说清。今天从太阳出来时就谈论,现在中午了还没决定,为什么呢?”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位是我的家臣。”楚王呵斥着说:“为什么不退下去!我和你主人谈话,你来干什么!”毛遂握着剑把上前说:“大王之所以呵斥我,是因为楚国人多。现在我与大王相距不过十步,大王是不能依仗楚国的人多了。大王的生命操在我手中。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你斥责什么呢?况且我毛遂听说商汤王凭着方圆七十里的土地称王于天下,周文王凭着方圆百里的土地而臣服诸侯,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士兵众多吗?其实是因为他们能够掌握对自己有利的形势而显示自己的威风。现在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兵士上百万,这是称霸称王的资本。凭着楚国这样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白起,只是个愣头青,带领几万部队,出兵来与楚国交战,第一次战役就夺走了楚国的鄢邑和郢都,第二次战役烧了夷陵,第三次战役就侮辱了大王的祖先。这是楚国百代的仇恨,也是赵国的羞辱,可是大王不感到可恶,订立合纵盟约是为了楚国,而不是为了赵国。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你斥责什么呢?”楚王说:“是,是,的确像先生所说的,我以整个楚国来订立合纵盟约。”毛遂说:“合纵的决心下定了吗?”楚王说:“下定了。”毛遂对楚王左右的人说:“拿鸡、狗、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着把它进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当先歃血来订立合纵盟约,其次是我的主人,再次是毛遂。”于是在殿堂上签订合纵盟约。毛遂左手拿着铜盘,右手招呼那十九个人说:“各位相继在堂下歃血吧。你辈碌碌无为,正是依赖别人,坐享其成的人。”

平原君和楚王签订了合纵盟约返回。回到赵国后,他说:“我赵胜不敢再考察士人了。我考察士人,多时上千人,少时也有几百人,自认为不会漏掉天下的士人,但对于毛先生来说,我却把他漏掉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比九鼎和大吕还要贵重。毛先生凭三寸舌头,胜过百万军队。我赵胜不敢再考察士人了。”于是尊毛遂为上客。

【责任编辑 牛怀岗】

张大可(1940—),男,重庆人,著名史记学家,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渭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著有《张大可文集》(商务印书馆,2013)、《史记通解》(商务印书馆,2015)等;丁德科(1962—),男,陕西铜川人,历史学博士,渭南师范学院二级教授,国家统一与安全思想研究专家、儒道国家学说和国家安全经济学者,著有《先秦儒道一统思想述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导论》(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史记通解》(商务印书馆,2015)等。

【编者按】2015年是史圣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本刊连载《史记观止》,以资纪念。本期刊载其“英雄气概”篇。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繁衍、生息、发展、融合、统一的进程中,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积聚了浩如烟海的众多古籍,许多古典名著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了解的文化精品。《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尤其是《史记》所写的人物传记,为社会各色人物定位,描绘人生百态,提供做人榜样,更是人人必读的一部国学根柢书。渭南师范学院作为司马迁故里的高等学府,有义务、有责任推广和普及《史记》这部文史名著,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阅读和欣赏的文化艺术品。渭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著名史记研究专家、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教授,与儒道国家学说和国家安全经济学者、渭南师范学院丁德科教授合著《史记通解》,2015年夏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部注译评相结合的新型《史记》整理著作。陕西省社科普及基地渭南师范学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中国史记研究会将于10月中旬联合举办国际学术大会,隆重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为此,本刊2015年特连载“《史记观止》”,以纪念司马迁这位史圣,也为《史记》的普及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作者节选《史记》精彩段落,再加工形成系列《史记观止》普及读物。可以说这是作者和本刊一个创造性的尝试。创造性的价值在于精选《史记》,分类结辑,展示社会和人生。每篇由标题、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几个部分组成,篇幅短小、行文流畅、雅俗共赏,便于读者零碎时间鉴赏,使其更加深入人心。全年24期,每期连载,计划刊载120篇左右。从帝王开始,直到普通民众,全方位掠影上古社会三千年历史各色人物,立体再现社会人生百态,可谓《史记》观止!诚请读者评说指正。

猜你喜欢
李牧毛遂吴王
吴王光鉴铭文复原考释
有些事不可以试探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
——以《螳螂捕蝉》为例,谈劝说的技巧
李代桃僵(上)
拧瓶盖的男生
你所不知的毛遂自刎
毛遂的悲剧
毛遂其实还有自惭
英雄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