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西安城市形象的定位与塑造
——从“文化自觉”的视角分析

2015-03-20 17:29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大都市城市形象

梁 红 仙

(渭南师范学院 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秦地文化研究】

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西安城市形象的定位与塑造
——从“文化自觉”的视角分析

梁 红 仙

(渭南师范学院 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自 2009年6月出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首次提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以来,西安城市形象建设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发展,但就其目前整体发展的现状来看,仍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文化自觉的视角,探索在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西安城市形象塑造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就西安城市形象的定位与塑造,提出思路与对策。

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城市形象;定位;塑造

一、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西安城市 形象塑造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城市形象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在其《城市形象》一书中最早明确地提出了“城市形象”的概念,认为“城市形象”是指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和感知,即通过“观察,凭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的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此后许多学者就城市形象给出了自己的界定。从总体上看,城市形象既是城市整体的公众形象,也是一座城市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既可以通过静态的、物质的形态即硬件部分包括城市资源、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来呈现,也可以通过软件部分包括城市精神、城市价值取向、市民行为、公益活动和城市政府形象等来体现和反映。城市形象的改善与提升,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西安有着周、秦、汉、唐等13朝古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积淀,早在汉唐时期,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自2009年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以来,西安城市形象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就目前西安城市形象建设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仍与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存在着较大差距。

从“文化自觉”的视角,理性审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塑造过程,可以发现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力度不够

近些年来,在积极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建设的进程中,一批批高楼和新的城市建筑、城市景观在崛起,西安的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一些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古老建筑在城市的记忆中逐渐淡出,如德福巷的以新换旧,书院门的现代式仿古,并没有使历史文化遗迹的原有风貌得以保存,却使它在保护文化遗迹的口号下,在城市改造与城市发展的喧嚣声中被湮灭。大雁塔一直被视为西安的象征和文化标识,本应是清净幽雅的寺院修炼场所,却伴之以现代性的“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的热闹与嘈杂。这种重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轻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状况,成为阻碍西安城市形象建设的一个瓶颈,从中也反映出西安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继承与保护之间,由于缺少清晰的“文化自觉”意识而徘徊摇摆的发展状况。

2.城市形象的定位不准,特色不鲜明

当前,西安城市形象建设多着眼于对城市建筑形象的规划和借助大规模的城市扩建来推动城市形象与面貌的改变,片面追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工程,以经济效益至上取代城市个性文化的发展,重表面而轻实际、重形式而轻特色的弊端暴露出城市形象建设中的短期行为。这些片面发展的城市形象建设理念,严重影响着西安城市形象的定位,反映出西安城市形象建设在内容和规划方面的失衡与偏颇。近年来修建的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也因“设计呆板、工程粗糙、缺乏重心”[1]20而饱受专家、学者的诟病。城市形象建设的特色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在推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建设一路高歌猛进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急于突出展示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另一方面,在急速推进的城市建设中,规模化、简单化、粗放式的旧城改造模式,使西安大量具有历史传承和历史文化特色的传统人文景观街区被毫无特色的新建筑所取代,历史文化名城要素的原有风貌和环境遭到破坏。

3. 城市形象的整体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载体与其周围的现代化建筑不相协调

当前,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对城市历史文化载体的保护观念滞后,城市的原有风貌在丧失,一些重要遗址及珍贵文物遭到毁坏,城市形象的整体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协调不够,城市建设损害着城市的文化形象。由于不顾历史环境特点的以新换旧或在古遗址周围以仿古建筑甚至现代建筑取代原有的古旧建筑,使固有历史人文景观遭到破坏,原有城市景观被现代城市风貌所围绕,许多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街道和景区失去了固有的历史文化氛围与魅力。如在新建成的曲江遗址公园中,一边是恢复盛唐曲江遗址公园的仿古建筑,一边是现代化的商品房高楼林立,原有城市景观被现代化的城市建筑所围绕。在曲江寒窑周围,却伴之以一些新开发出的小庙房,而活跃其中的傣族泼水歌舞表演与寒窑的历史文化氛围显得极不相称。1964 年5 月31 日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指出:“保护一座文物建筑,意味着要适当地保护一个环境 ……一座文物建筑不可以从它所见证的历史和它所产生的环境中分离开来。”[2]149与之相较,我们的历史文化保护观念还存在很大差距。

4.城市文化精神、文化品格的构建与塑造相对薄弱,城市形象塑造的“内涵”不足

2009年以来,伴随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进程,西安城市的高楼、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在不断崛起,新的城市景观在形成,也有一些具有欧陆风情的大型现代化建筑不时地出现在西安城市生活的视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固然需要物质的载体,需要高楼大厦等一些具有浓郁现代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设施,但从这些建筑物的崛起和建筑风格的追求中,我们隐约感觉到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忽略与淡化,甚至在对传统历史文化遗物、遗址和遗迹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上缺乏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在城市形象建设中存在的这种重城市物质“形态”、城市规模的拓展与扩建,轻城市文化“精神”与文化品格的构建与塑造的倾向,与建设西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相去甚远。据《关于西安地域文化发展》的调查问卷显示,西安人在回答“西安文化基本精神”这一问题时,呈现出多元化的选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安城市文化精神还没有完全建构起来,缺少统一的体认。目前,西安在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建设的进程中,多次承办了一些重要的国际活动,这些活动为推动西安城市形象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城市形象建设中的“文化自觉”意识要求我们更注重对城市形象内涵的开发,而不是仅仅忙于举办各种活动。在城市形象建设中存在的这种注重举办和开展文化活动,忽视对市民文化的引导,以及一些市民对于城市公园绿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路标路灯等的损坏,在公共场合常见的言行举止不文明现象等,都折射出城市形象塑造的“内涵”不足问题。

二、以“文化自觉”的精神,反思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西安城市形象的定位与塑造

费孝通先生最早提出并解释了“文化自觉”的概念,认为它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并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空想,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并且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继此之后,汤一介先生又从文化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的视角阐释了“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传统的人群对其自身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的历史及其特点和发展趋势等能作出认真的思考或反省。作为一种对文化历史深刻反思意义上的文化自觉,以及这种通过“反思”来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文化自觉”意识,也是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形象建设品质的本质精神。

以“文化自觉”的精神反思与指导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就要以自觉的文化意识来规划、设计和实施城市形象建设的各项事业,并借助观念、体制机制和先进科学文化技术的创新,推进城市形象的定位与塑造,传承与发展。如城市的建筑景观形象蕴含着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城市居民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和追求;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上的文化自觉表现为对城市文化、城市风格的了解和把握;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形象特色定位上的文化自觉表现为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和保护,对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对西方现代文化元素的吸收、改造和创新,以及文化与科技的合璧等;在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精神塑造上的文化自觉,则表现为注重市民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等。与此同时,还要在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一些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建设经验时,融入和彰显西安历史文化的特色;要建设世界一流的文化设施、文化环境,也要形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精神和文化艺术人才;要重视城市物质“形态”的建设,更要重视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精神的构建,在借鉴发达国家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市的实际情况,发展文化产业,创新城市文化精神,塑造西安的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要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城市形象建设理念,既强调科学精神,又重视人文精神,在利用现代高科技促进经济发展、进行城市规模拓展和物质形态建设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历史文物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以及人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塑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形象的独特魅力。

三、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西安城市形象塑造的思路与对策

城市形象定位是城市形象的最集中体现,决定并影响着城市形象塑造的具体内容。以文化自觉的精神,反思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建设,就要凸显和张扬西安历史文化资源的巨大优势,在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一些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形象塑造经验的基础上,找出西安城市文化的特色和个性,并融入新的城市建设中。具体应做到以下四点:

1.树立以文化为本的城市形象塑造理念,促进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形象建设的协调发展

文化对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导向作用,明确以文化为本的城市形象塑造理念,是树立西安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物及其所依存的环境风貌,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塑造出既有历史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

继承和创新是西安城市形象建设的主旋律。在开展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建设时,要做到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促进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形象建设的协调发展。西安具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根据1988年的文物普查资料,西安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72处,市县级176处,目前登记在册的各类文物点2944处,西安的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馆藏出土文物15万余件。[3]这些文物遗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西安塑造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形象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特色。因此,要注重对城市历史记忆、历史文化的积淀、历史文脉的保护与延续,以及对这些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不断增强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倡导原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历史文化保护理念,正确处理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建设的关系,防止建设性破坏。不能在城市建设的“唯GDP论”指导下,一味地追求城市经济增长和物质条件的改善,而冲击、淡化甚至忽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要注意保持西安城市的古城风貌,体现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以文化为本,是西安城市形象塑造必须坚持和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

2.彰显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特色与风貌,打造西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个性品格

城市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城市文化的历史渊源、地域性特征构成了城市形象塑造的特色。城市形象塑造不能脱离该城市的历史遗存和地域特色,更不能脱离目前城市发展的自然环境与地貌特征,应将城市形象塑造立足于自然环境和自然禀赋的基础之上。西安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处于特定地域文化的哺育之中,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因此城市形象建设不能为了追求现代感和时尚元素,盲目地改造和模仿,从而失去城市的个性与特征。要充分展现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在自然、人与城市和谐共处的地域环境特色,维持和保护城市生态的和谐发展。同时,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显著优势。华夏故都,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文物遗存得天独厚,汇集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宝藏,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因此,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建设中,要向世界突出“看百年历史到上海,看五百年历史到北京,看千年历史到西安”的基本认知,着重塑造西安古代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让盛唐时期西安国际大都市的历史影响力在现时代发挥出更加卓越的价值与贡献。无论是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还是盛唐时外国人纷至沓来的国际化大都市,都彰显出西安作为千年古都的开放胸怀和气度。有鉴于此,有学者分析指出,如果将罗马视作西方文化的核心,希腊看做西方文明的源头,那么西安就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东方文化的代表,其举世无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形象的核心竞争力和巨大优势。此外,西安在3100多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占据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产业结构、风俗民情和地方文化等,与上述因素一起,共同构成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形象特色的重要内容,也是西安城市形象建构中最具魅力的个性所在,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形象定位的基础和根据。

3.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的城市文化元素相融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城市历史文化是在城市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不断积淀而成的,是城市形象塑造必须依托的重要资源。如果说城市的地域环境、空间结构和建筑物布局等构成城市物质形态的重要组成元素的话,那么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市民的行为习俗等则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西安在城市形象塑造中要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的优秀文化遗产资源,塑造出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现代城市形象,忘记了西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正是城市独特的文化资源,这样的城市建设只会危及文化遗产保护,损坏城市的整体形象。

近些年来,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风貌在城市的改造和建设中逐渐销蚀,如何使历史文化的精华融入城市形象建设当中,如何使现代城市风貌、空间环境、城市结构的肌理等与历史建筑融为一体,将蕴含在城市建筑上的现代文化元素与历史文化内涵相衔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是西安城市形象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使历史文化名城要素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将西安历史文化要素融入到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的营造和城市风貌的建设等诸多具体方面;二是要以西安城市形象整体塑造为目标,实现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整合,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建立起一套以时代精神为核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形象体系,构筑历史文化特色突出、文化内涵深厚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

4.注重市民素质的提升和城市精神形象与精神风貌的塑造

西安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开展城市形象建设,就必然要求促进市民素质的提升和城市精神形象与精神风貌的塑造。城市形象的本质是市民的素质,没有良好的市民素质,就难以塑造出良好的城市形象。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文化形象的创造者和城市形象塑造的主体,市民的综合素质体现和反映着城市的精神形象和风貌,是城市软实力和城市形象的最高表现。因此,西安市政府应将市民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放在城市形象建设的首位,把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作为城市形象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创造出适合市民生存发展的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要加强西安城市形象体系建设,建立城市人的行为礼仪教育机制,塑造新的文化行为模式,在积极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更注重于推进人的现代化,将人的塑造与城市形象的塑造相统一。也正是基于以上认识,2015年5月,西安市文明办、市社科院在其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市民人文素养培育对策研究》中提出,到2015年,要求一半市民能认500个繁体汉字和会说900句英语,既要学习唐诗、宋词,也要诵读歌德、普希金的作品,并在交通行为、城市卫生、户外广告、外来工融入等诸多方面作出了明确细致的规定,以促进西安城市居民素质的改善与提升,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建立在更为扎实稳固的根基之上。

[1] 王学理.文化遗产上的“没文化”之举——仅通过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书法地景”这一窗口看城市造景之谬误[J].现代城市研究,2005,(10):16-20.

[2] 鲍世行.城市规划新概念新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3] 张佑林,张晞.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文化大都市[J].经济论坛,2011,(6):69-73.

【责任编辑 马 俊】

Positioning and Shaping Xi’an City Imag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LIANG Hong-xian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In June 2009, “Guanzhong-Tinshui Economic Zone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first time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Xi’an as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Later on, Xi’an city image has achieved many aspects of development. But as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Xi’an overall development,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with other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In a spirit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advances some setbacks and problems about Xi’an city image and suggests approaches and measures for positioning and shaping Xi’an city imag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Xi’an; City image; location; model

2015-10-08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盛唐文化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研究(13JK0067)

梁红仙(1969—),女,陕西榆林人,渭南师范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汉唐文化思想研究。

G127

A

1009-5128(2015)21-0025-04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大都市城市形象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大都市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