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2015-03-20 16:48
传播与版权 2015年2期
关键词:客观性高效性科技期刊

李 娜 于 青

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李 娜 于 青

[摘 要]同行评议制度是科技期刊遴选论文最有效、常用的制度,也是被国内外广泛接受的被认定是保持公正、公平的稿件审议方式。本文根据“国内期刊同行评议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评审专家在同行评议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达到评审的高效性、更好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提高科技期刊出版物的质量。

[关键词]科技期刊;同行评议;高效性;客观性;公正性

[作 者]李娜,博士,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于青,硕士,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同行评议是目前国内外科技期刊使用最为广泛的质量控制机制,是期刊审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评审专家熟知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国内外本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进展程度比较了解,可以客观准确地对论文的创新性和不足做出评价,因此,审稿专家在同行评议机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克服审稿偏倚,提高刊出论文的质量,选择专业合适、评审客观的审稿专家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笔者所在期刊的“国内期刊同行评议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了评审专家在同行评议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同行评议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根据对作者所在期刊1377位作者进行的问卷调查,72%的作者认为国内期刊同行评议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评议周期太长”,其余问题依次为“评议结果不具体,对改善稿件质量帮助不大”,“评议结果不客观,没有准确反映稿件质量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评议过程不透明,不能确定评审人是否有利益冲突或其他不适合评审的原因”。此外,调查对象还列举了一些其他问题,如:审稿人重视作者单位、身份胜过稿件质量本身;审稿人评审随意性较大,指出存在的问题不够深入,给出的拒稿理由不充分等。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审稿人在同行评议过程中主要存在时间长、客观性和公正性不够高的问题。

(一)评审周期长的主要原因

1.对研究内容不熟悉。对稿件所涉及的研究内容不熟悉是评审周期长最主要的原因。虽然编辑为寻找评审专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同一学科领域内不同分支仍然会使评审专家感到对稿件内容不够熟悉,因此,他们或直接拒审,或审稿时间较长。

2.稿件质量较低。论文质量的高低,学术质量是关键,但文字质量和结构质量也很重要,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将文字质量不高、创新性不突出、文中缺少必要的实验或验证的稿件送给评审专家,不但花费他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还容易使评审专家产生厌烦心理,拖延审稿。

3.期刊缺乏足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随着期刊审稿专家库的不断补充更新,有的审稿专家对刊物学术水平缺乏足够了解,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会直接拒绝审稿,但往往需要编辑再三催审。此外,还有一些评审专家对国内期刊的重视程度不够,会优先审理国外期刊的论文,而将国内期刊论文延后评审。

(二)公正性不够高的主要原因

1.受情感因素和利益关系影响。绝大多数审稿专家是对科学研究和审稿工作非常负责的学者,会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评审工作,但其中也难免会出现评审专家与作者有过学术合作或有较密切私人关系的情况。此时,评审专家可能因为个人情感因素,给出不大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有的评审专家与作者的研究方向一致,研究内容也相同,但有时由于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致使审稿结果缺少公正性。

2.“名人效应”影响公正性。稿件中作者单位、职称职务、学历学位、基金项目等非质量信息往往影响同行评议的结果。此外,评审专家容易受“名人效应”等思维定势的影响。稿件的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如果是知名度很高的院士、知名专家、学术界兼任高级职务的专家学者,不管稿件学术水平如何,其在社会上的“名人效应”往往会影响评审专家对稿件的评价结果。

(三)客观性不够高的主要原因

1.评审专家自身学术水平不够高。能否对论文做出恰当、准确的评价,取决于评审专家的学术水平与能力。一般而言,审稿专家在专业领域中视野的深度与广

度应当超越作者,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论文所研究问题的现状与研究进展。但有时往往因评审专家自身学术水平不足,致使评审意见有失客观性。

2.其他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有审稿专家本职工作繁忙、社会活动频繁,难以有足够的精力保证审稿质量,以及审稿任务重、评审期限短等。

二、改进措施

(一)切实做好初审、送审工作,提高同行评议专家的时效性

1.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审查。通常情况下,如果论文语句不通,表达笼统含糊,论述中有明显疏忽和错误等问题,会使审稿专家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延迟审稿。因此,编辑要特别注重审核论文表述文字的正确性、书面表达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并提出修改建议,增强论文的可读性,从源头上把好语言关,使审稿专家更好地专注于对论文学术水平的判断,提高审稿时效性。

2.建立预审把关制度。对论文创新性的鉴审是科技期刊审稿的核心内容。对于国内不少科技期刊编辑来说,因自身的学识和经验有限,很难把好这一关,因此,建议采用“预审把关制度”。具体做法是:在论文通过初审后,编辑部根据专业方向精选出一些具有“高效率、高热情”的审稿专家对论文进行学术预审,重点对论文的学术创新性进行把控,如果预审专家认为论文创新性不足,就由编辑部直接退稿,不再进行同行评议。这样,不但可以减轻评审专家的负担,还可以提高审稿效率和缩短审稿周期。

3.选择合适的评审专家。“对论文内容不甚熟悉”是评审周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编辑在选择审稿专家时必须下足功夫,尽量寻找研究领域相同的专家。编辑除了利用各自刊物的审稿专家库挑选审稿专家外,还可以根据题名、关键词、摘要中的重要词语、所列参考文献的作者等信息在国内外数据库寻找审稿专家。如果学科方向较冷门或研究内容涉及多个交叉学科时,可以由编委或熟悉的学科带头人推荐审稿专家。此外,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也是评审周期长的主要原因。编辑可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扩大期刊影响力,如与行业内各重点课题研究室建立紧密联系、参加行业会议宣传等。

(二)强化同行评议管理制度,增强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采取评审专家回避制度。评审专家回避制度,是为了保证评审专家和论文的评审结果无利害关系。送审时除了需要回避与论文作者同一单位,或同一毕业院校,或曾在同一地方工作过的评审专家外,还可请作者在来稿时注明评审应回避的利害关系人,从而减少因同行竞争或人情关系导致的不公正。

2.采用“双盲法”评审制度。“双盲法”评审指在同行评议过程中,评审专家不知道论文作者信息,作者也不知道自己的稿件由哪些专家来评审。“双盲法”评审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因情感因素和利益关系可能带来的干扰,使评审专家可以根据稿件的实际学术水平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

3.探索建立同行评议过程信息公开制度。绝大多数专家的评审工作是客观、公正的,但是人们对同行评议过程结果仍有质疑,这主要是因为相关评审信息发布较少,评审过程“不透明”。因此,建议在保证评审专家信息保密的前提下,将评审意见、评审结论和论文在期刊网站上公开,这样不但可以加强作者、读者对同行评议工作的监督,促进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而且也是一次学术交流过程,有利于学术发展和创新。

4.建立评审专家动态退出机制。为提高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可建立评审专家动态退出机制。将审稿专家的年龄、学术地位、对审稿工作的热心程度、审稿态度、审稿质量、审稿速度、评审申诉率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定期调整和优化审稿队伍,让一些年富力强,既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全面掌握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专家充实到审稿队伍中来,保持审稿队伍的高学术素质,为准确、快速、公平地审稿创造条件。

三、结语

本文对影响同行评议审稿周期、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若干对策措施。实行同行评议归根结底是为发表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服务,充分发挥同行评议的把关作用,为此,需要逐步规范操作程序和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才能真正做到评审的高效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尹玉吉.中西方学术期刊审稿制度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2]熊英,欧阳贱华.专家拒绝或延迟审稿原因分析及对策[J].编辑学报,2012(2).

[3]徐刚珍.同行评议在科技期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

[4]巢乃鹏,胡菲.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基于审稿专家和作者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4).

[5]王悦.建立审稿专家库对学术期刊发展的必要性[C].第十届(2012)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2012.

猜你喜欢
客观性高效性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浅谈水质检测的高效性发展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整体性与客观性的追求:汪卫东的《野草》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再思考
如何实现小组学习的有效性、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