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芳
(五邑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江门 529020)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建构
韩永芳
(五邑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江门 529020)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研究生不断提高要求和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制约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将需求分析理论引入教学实践,构建基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是实现个性化教学、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研究生英语;需求分析;教学改革
研究生英语教学是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知识、借鉴国际学术前沿成果、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目前,我国研究生英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教学条件的制约,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地方院校面向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本文以五邑大学为例,探讨将需求分析理论引入教学实践,构建基于培养硕士研究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for)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根据Hutchinson和 Waters对“需求”内涵的界定,“需求”被分为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目标需求包括必学知识(necessities)、欠缺知识(lacks)和想学知识(wants),是来自社会的需求;学习需求包括学习条件、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学习者学习动机等,是来自学习者的需求[1]。对研究生英语教学而言,正确分析经济社会对研究生在英语知识和能力上的要求,以及研究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的具体需求,既是合理设置课程、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也是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评估手段的依据。
首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研究生英语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不仅要研究生具有熟练的听说能力,能够进行有效的日常交流,还能以英语为工具查阅文献资料,获取专业知识,借鉴国际学术前沿成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学术写作能力,能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探讨学术问题。这些来自社会的对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 使得以培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传统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其次,随着我国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就新入学的研究生来说,他们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已掌握较丰富的词汇,具有较强阅读和翻译能力, 但其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较低。根据对五邑大学2012级、2013级研究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部分学生访谈显示, 大多数学生认为提高听、说、写等方面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他们所需要的是通过语言实践来提高应用能力,如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观点的能力等。
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仍然执行着1992 年国家教委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其教学宗旨是“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2]。显然,研究生英语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偏低,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009年以前,我校研究生英语教学重点放在强化言语知识与基本技能上,只开设综合英语课程,以精读和听力教学为主,学生的听读能力明显高于说写能力。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多元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英语水平及学习能力均有很大差异。传统的教学基本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陈旧的教学方式严重滞后,学生无法体验到英语作为研究与交流手段的实践价值,失去了学习的快乐。另外,我校研究生教学缺乏合理的评估手段,一直沿用传统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
3.1 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目标
通过与师生的交谈和课堂观察发现,绝大部分刚入学的研究生不能通过流利的说、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借鉴其他兄弟院校改革经验,我们于2010年开始重新制定研究生英语教学目标,提出“说写领先、兼顾基础、全面提高”的教学思路,从学生需求出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试测评等方面进行改革。改革总体目标是将需求分析理论引入教学实践,创新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探讨适合地方院校研究生英语学习的教材使用原则,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训练不仅能用正确的英语表达思想,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写出符合英文思维模式的论文摘要、学术报告、专业论文等,而且还应拓展学生思维视角,强化他们的思辨能力,使其能顺利参加学术会议,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和讨论,能利用文献资料,借鉴学术前沿成果进行科学研究。
3.2 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3.2.1 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基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研讨为主,创设课堂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激活学生思维,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此,教师需明确以下教学指导策略:(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学习者将要发生什么变化,决定着教学结果将是什么。(2)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研究生英语教学应从学生需求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整体把握教材内容体系,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不能随意而为。(3)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快乐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要指导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性学习;要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及效果进行相互评价。
3.2.2 合理设置课程、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研究生英语听、读能力普遍高于说、写能力的现状, 增强其说、写能力就成为改革的重点,更加强调实践氛围与语言环境。根据我校实际重新设置课程,除了开设以培养阅读和翻译技能为主的综合英语课之外,还增设了全外教教学的口语课以及为加强学术与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写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创新传统的“阅读型”教学,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工作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以“发表演说”(Presenting a Speech)这一单元为例,一方面,除了利用传统的阅读课型让学生掌握,作为一名演说者,不仅应该意识到话语的意义,更应懂得如何准确无误地使用语言,使其表达清楚,趣味横生,恰如其分;另一方面,我们还将课程内容延伸到如何发表学术演讲,如何发布国际学术会议通知、论文征集通知,如何撰写会议邀请函、会议安排议程表,如何撰写国际学术会议开、闭幕词等。教师用自己收到或参加过的国际会议相关材料,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口头讨论,然后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本学科内国际学术会议相关材料的研读,最后形成课堂陈述,其他小组成员就此陈述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
3.2.3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语言教学是一个“语言输入—信息处理—语言输出”的循环过程。忽视语言输出的训练,学生将缺乏语言实践,语言运用能力得不到相应提高[3]。而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开发适合学生的各种活动,丰富语言教学形式,增强语言教学的实践性。运用讨论式、任务式等教学方法,将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每学期我们拟定若干话题(如组织召开国际会议、分析某一历史事件、辩论社会热点、综述本专业学术前沿成果等),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讨论。在学生准备的同时,教师应给予相关的指导。学生乐于参与这种富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讨论活动,在学习运用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和益处,同时也能够充分地了解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增强了内在学习动力。
3.2.4 改革考核方法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上,对课程考核方式也进行改革,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1)课外自主学习考核成绩。我们设计了学生课外“学习轨迹表”和“学习评价表”,纪录学生课外学习情况,包括听、说、读、写、背诵等各项内容,学习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的最终评价,记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2)课堂考核成绩。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活动参与程度及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20%。(3)期末考核成绩。期末考核增加主观题的比例(50%),加大对翻译、写作(论文摘要、应用文、学期小论文)等实用性语言输出能力的考核,使考试能直接反应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60%。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4.1 改革的成效
4.1.1 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基于需求分析构建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活力,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4.1.2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学生需求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教学、学习任务的提出到最后的完成,都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由此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视角,强化了思辨能力。
4.2 引发的思考
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能够激发教师教学的创新活力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2.1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学模式前提条件
虽然在教学中已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改变了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但应该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改变课堂教学形式,放任学生不管,而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2.2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首先,要将学生置于教学情境中,提出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次,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恰当的指导,如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背景知识的介绍、词汇与句型的正确使用等方面。
4.2.3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期末考核方式不能准确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反馈的结果也不真实。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可以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够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改革,涉及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材料、课程测评等各方面,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动态地把握学生的说、写训练,采取何种评价手段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如何解决课时进度与教学内容有效性之间的矛盾,如何凸显课堂教学素材或资源选择的依据和作用等诸多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
[1]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2]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
[3]孟建敏,黄河,何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3):37-40.
2015-01-20
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12JGXM-MS36)。
韩永芳(1964- ),女,广西桂林人,五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G64
A
2095-7602(2015)04-01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