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力
(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吉林省高校开展社交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邓力
(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长春市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进行调查,对于现代大学生在礼仪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论证在大学本科教学中开设社交礼仪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对在校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促进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转变大学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优势,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是提升大学生文明修养的有效途径。
吉林省;高等学校;社交礼仪;教育
中国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不能没有必要的礼仪教育,得体的礼貌行为能够反映出一个人乃至一个团队、一个地区的精神面貌以及一个民族的道德风尚。
礼仪的教育与推广在国内已经有了较大发展,这是社会文明水准提升的表现。可是,礼仪教育还没有真正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开设礼仪课程。建立完善的礼仪教育体系,编制适合本校的教材,引进有多年礼仪教学经验的教师,是对高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更是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1.1研究对象
长春市5所大学的部分学生:吉林大学400名学生、东北师范大学400名学生、长春大学400名学生、吉林建筑大学400名学生、长春师范大学400名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大学生礼仪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
1.2.2问卷调查法
对长春市5所大学的2000名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放2000份问卷,收回1800份问卷,作废200份,问卷有效率合格。
1.2.3数理分析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果。
2.1大学生对社交礼仪的了解程度
根据统计的结果看出,从说不清楚到不知道礼仪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80%,只有10%的学生能够说清楚什么是礼仪,而10%的学生只能大概地说出一些有关礼仪的事例。这就说明,现代大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了解是极其粗浅的。
2.1.1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考分数决定前途已成为众多学生家长们的一个共识,人们在“高分数——好大学——好工作”这样的怪圈中对学生教育和培养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教育”的根本在“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了首位。人们在看中高分数的同时忽视了对孩子的品行教育,所以,“修身”变为“修分”,“人将礼仪为先”变为“人将分数为先”。改变这种有失偏颇的教育行为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2.1.2本科教育中缺少礼仪教育
在当今的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群,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礼仪品行必将是他们急待祢补的课程[2]。
2.1.3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无限制地追求经济效益使一些人唯利是图,有了钱就有了一切的观念严重地扭曲了这些人的伦理、道德、品行。礼仪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多方面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礼仪是人际交往的灵魂,交往的内涵如果缺少了礼仪的保障,必然会影响人际交往质量和人际交往的认同性。因此,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未来的职业行为中、在履行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必须要重视自身修养,不断提升提高自己的高尚品格和良好修养[3]。
2.2大学生对掌握礼仪知识必要性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掌握礼仪知识的学生占调查学生的40%,而60%的学生对于掌握礼仪知识持无所谓的态度。对于这部分高学历人群有这样的认识是一种可悲的现象,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
2.2.1掌握礼仪知识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人生活在社会上就避免不了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不参与社会交往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社会交往的规则和方法,掌握交际技巧和交往艺术,进而达到参与社会交往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际交往艺术和交往技巧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交往理念和交往行为,人们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狭义的人际交往拓展为广义的公众交往。
2.2.2掌握礼仪知识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古人云:既学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礼。将知书达理作为评价一个人优劣的标准。当今社会中知书不达礼者大有人在,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出现严重的偏差。目前,高校依然存在着让人尴尬的现象:个别学生虽然学生受到了高等教育,但其行为却连最基本道德水准也不能达到, 这是礼仪教育的严重缺失所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逐渐深入,在开放的社会新秩序中,每个人都在与他人的频繁交往和沟通中谋求自身的有效发展,争取事业的成功,因此,具备丰富的交往礼仪知识和能力必然成为新秩序中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交往成功的关键环节就在于礼仪,礼仪是交往细节,代表着一个人的行为规范度,准确地反映出人们的文明程度。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手段,我们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活动都离不开礼仪。
2.2.3掌握礼仪知识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只有正确处理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尊重,也只有在人际交往中真正做到了用真心去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友谊和友情,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这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需要。
礼仪教育的宗旨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提高人们的公德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使全社会高度和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需要。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礼仪规范、交往艺术与技巧,才能快速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就是有序的社会,有序的社会才称得上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才称得上是进步的社会。
2.3大学生了解礼仪知识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大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了解是来自学校的礼仪教育,而其他渠道则高达80%,可以看出学校的礼仪教育明显不足。所以,有必要加大学礼仪教育的力度,完善礼仪教育的课程,增加礼仪教育的学时,配备完善的礼仪教育训练场所,建设礼仪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参与礼仪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2.3.1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通过实践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训练,把礼仪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礼仪知识讲授和礼仪训练,使大学生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多数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礼仪知识存在严重的缺失,对礼仪教育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个别教师甚至仍然认为,礼仪教育可有可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是优秀的学生。一些学生则认为,那些专业课、基础课都让自己感到力不从心了,还哪有心思去学习无关紧要的礼仪。所以,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解决人们对于礼仪的深层理解,解决大学生对于礼仪重要性的理解,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3.2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
利用多彩的业余生活,开展丰富的校园礼仪活动,利用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张贴具有教育意义的礼仪文化宣传标语,举办礼仪常识的讲座、演讲、研讨会,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去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使礼仪行为成为校园时尚,懂礼仪可敬,失礼仪可耻。学校相关的管理部门,要不断总结礼仪交往经验, 展示礼仪实践的成就。努力宣传大学生的各种活动的礼仪风范,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把学校建设成礼仪之校、文明之校、文化之校,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出有道德、有礼仪、有修养、有文化、有才学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4]。
3.1结论
大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掌握是极度贫乏的,这种现象可以折射出礼仪教育的严重缺失,表现在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不会走路、不懂交往方法等方面;大学生对于掌握礼仪知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无所谓、可有可无,甚至有嘲笑具有礼仪行为的人的现象,对于交往行为的美丑取向不准确;大学生获得礼仪知识的途径缺乏规范的教育渠道,多数学校没有礼仪课程的合理设置。
3.2建议
高校是个特殊教育平台,要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渠道、多视角、多方位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从国家、民族、传统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使大学生加深对礼仪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建议高校把礼仪教育列为必修课,加大礼仪教育的力度。
[1]李琳.浅谈大学生社交文明礼仪教育[J].暨南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42-44.
[2]陈晓燕.关于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7):112-114.
[3]李桂森,孟祥国.浅谈大学生社交礼仪[J].科技信息,2009(16):511.
[4]苏烈翠.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的必要性分析[J].现代交际,2013(12):190-191.
[5]王琳西.浅谈高校教师礼仪[J].西北医学教育,2007(2):380-381.
2014-12-15
邓力(1964-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从事体操运动、健身、现代礼仪研究。
G817
A
2095-7602(2015)04-01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