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

2015-03-20 15:07黄文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黄文质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后勤管理处,福建 泉州362000)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

黄文质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后勤管理处,福建 泉州362000)

目前各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服务改革过程中尚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化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模式通常有小机关、多实体或小机关、大实体模式,托管模式和区域性后勤集团模式等三种。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要坚持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制化、确立后勤法人化地位、服务高校、经济效益兼顾、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及院校主导、整体推进等基本原则。

高校;后勤实体企业;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1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意义和模式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前景。它有利于人们认识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从而理清高校后勤管理进一步改革的理论思路。同时,有利于指导目前我国各高校社会化条件下后勤管理的工作实践。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是一项涉及高校后勤整体的重大改革,关系到高校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还不能够完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改革的要求,其距离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国内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模式通常有以下三种:小机关、多实体或小机关、大实体模式,托管模式和区域性后勤集团模式[1]。其中,大多数采取第一种模式。这里的机关是指后勤管理部门,实体是针对所组建的后勤服务总集团或总公司而言的。即由后勤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职能,而具体服务职能则由与学校后勤实现剥离后的后勤资源及后勤管理人员所组建成的总集团或总公司来提供。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往往采取第二种模式,即托管模式,因为该模式比较适宜于高职院校规模相对较小的现实情况,它以契约的方式使得后勤管理服务实现市场化运作的目的,又可以确保企业对高校所提供的后勤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从而备受青睐。区域性后勤集团模式,是目前后勤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形式,它是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的,但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大。

2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2.1 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原则

市场经济的最本质特征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市场化使高校资源配置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然而由于市场的盲目性,市场经济的作用发挥得越完善,市场失灵越难于避免,因此政府规制和法制化变得必不可少,据此以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法制化的市场经济要求按照市场规则加快法制化进程,由市场决定资源流向,减少行政干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理论创新是重新塑造政府与市场关系,以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要依据政府与市场各自配置资源的内在属性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以发挥彼此优势并克服其内在缺陷。只有在注重市场取向有效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做好制度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必须进一步突出市场导向的作用,制度安排和制度改进都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新要求。法制化的市场经济要求按照市场规则加快法制化进程,体现竞争、价格和供求规律的要求。政策制定要以国民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利益为出发点,要更有利于将企业推向市场,增强自我积累能力,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才能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须强化资源管理,明确所有者、使用者的责、权、利关系和法律关系,并不因历史遗留下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既得利益而做出违背市场规则的事情。

2.2 确立后勤法人化地位的原则

后勤实体企业从高校实体剥离后,其资产所有权属各高校,而使用权归后勤,理应自觉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和新要求,努力做到行为自主、自负盈亏和公平竞争,要在取得微观效益的基础上,努力体现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确立后勤法人化地位对后勤企业尤为重要。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是以后勤实体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呼唤具有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的制度,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解决规则软化的现象,而后勤法人化地位的确立可以促使后勤实体企业主动适应市场,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完成从“福利性”到“经营型”的转变。坚持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原则与确立后勤法人化地位的原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和前提、缺一不可。

后勤法人化地位的确立,首先要求区分福利性服务资产、公益性服务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三大类,需要针对不同类型进行管理,区别对待。对福利性服务资产而言,其前期和后续投资是由各高校来承担的,后勤实体企业无保值、增值的责任,主要是基于契约化进行有序管理和安排使用。有关公益性服务类资产,对有利于市场化、规范化管理的可以推向社会,实行服务的市场化。按成本服务收费的可由后勤实体企业负有保值的责任;低于成本服务收费的,后勤实体企业只有管理与使用的权利。而后勤实体企业负有重要保值和增值责任的资产体现在最后一类的经营性资产,由校方在经第三方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基础上,确立其市场价值,交由后勤实体企业在运营中负有保值[2]。其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社会资本投入经营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校规模的扩大,仅靠高校本身的资源提供后勤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师生消费多元化的需求了,采取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源的参与成为必然。

2.3 服务高校的原则

后勤实体企业要有科学意识和服务理念,虽然其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应为以服务教学、科研与师生生活为根本目标。从学校工作的服务对象来看,主要包括全体学生和教职员工。该原则站在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来理解。首先,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基本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的重点所在。在校期间,大学生既要强身健体,学习各类文化知识,掌握与训练各种专业技能,又要培养健全的心理品质。除此之外,还要具备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融洽相处,富有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各种准备。其次,教职员工也是高校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管理运作的实施主体,其观念和认识直接关系到学校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广义上学校工作的服务对象还包括学生家长、社区及有关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

学生的上述能力和品质的培养都是在学校各项活动及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高校必须时时关注其服务对象,要与教师相互合作,共同配合,探索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由于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因而高校后勤工作无疑对师生担负着重要使命。社会工作者定期与老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其目的也是为了了解师生情况,帮助提供合理有益的咨询和建议,力争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本着对学校师生高度负责的态度,遵守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服务于教学、科研与师生生活,所提供的服务要将物美价廉和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将经济利益或盈利作为一切甚至是最主要的目的。要使后勤实体企业成为师生良好健康生活学习保障的基石,成为高校相关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的基地。

2.4 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

经济效益兼顾是指在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自觉将遵循教育规律与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在为高校师生员工提供一定比例的福利性服务的同时,又要注重经济效益,合理配置经济资源,最终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高校纷纷组建后勤实体企业,于是在经济核算上,由原来实行的无偿拨款形式改为对师生有偿服务收费,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校情,高等教育的独特属性和突出地位,以及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等因素,都决定了高校后勤服务所具有的公益性特征。因此,坚持微利经营原则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而营利又是公司的最基本特征,对学生生活后勤须保留一定比例的福利性服务[3]。然而,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在后勤资源配置上,相对于微观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而言,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必须树立科学管理意识和服务理念,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抓住每一个市场机会,用好每一笔资金,对其所投资的项目必须合理论证和精心规划,以避免盲目投资,将摊子铺得过多过大,并悉心经营管理,才能获得永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理应得到同样的重视,不能有所偏颇。如果只强调社会效益,而不注重经济效益,自主经营的企业就将缺乏发展的动力和后续资金补给,无法生存下来;同样,企业如果只强调经济效益,一切向钱看,而不注重社会效益,忽略了高校后勤应有的公益性特征,也是本末倒置,与改革的初衷相背离了。

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原则,确立后勤法人化地位的原则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三者是一脉相承的。这要求改革要使高校跳出过去对一切“大包大揽”的怪圈,集团企业彻底转换经营模式,准确把握好市场动向,只有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创收和盈利,才能进一步生存和发展下去。一方面要确保其服务的公益性质,为学校提供优质、高效后勤服务的同时,时刻注重把握市场信息,尽量使每项服务都要与所获取的经济效益挂钩,不断提升服务社会化的建设与发展能力,努力做到降低成本、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和服务周到。

2.5 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原则

服务高校可以看作是后勤实体企业适应市场经济、遵守法制契约的必然结果,又可以看成是其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可通过认知、关注、支持、参与和监督等行为体现出来,最终以形成一种合力氛围。这是因为,改革首先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最初国家将大量的非教育教学职能强加给学校,而政府现在要剥离这些职能,就无法推脱责任而坐视不管,况且有些职能,比如制度体系等超越了高校的权利或能力范围,是其无法实现的,还有些职能的社会化尽管高校力所能及,但是同样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支持,这就要求政府对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给予必要的支持[4]。其次,以市场经济为主导,要求后勤实体企业要走向社会,提高社会资源的参与度。再次,后勤服务的独特性在于当今社会与高校师生这个特殊消费者群体的关系愈益复杂,而且与社区居民和公众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其经济行为所涉及的相关利益群体较多,对社会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为此,一方面要强化后勤实体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服务院校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要突出政府、社会到企业制度安排的层次性。具体而言,需要建立并完善政府对企业的强力推动和引导作用。其形式有:制定和颁行法律法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辅导等;对高校后勤出台相关的扶持和支持政策,如在财政收支上给予税费减免、基本补贴,在金融政策上的优惠贷款、融资便利等。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可采取案例说法、宣传曝光、论坛展示、模范推优等各种形式参与进来。尤其是,要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扩大各舆论媒体的宣传力度,发挥推动作用,社区居民、师生员工和社区公众等也要紧密配合,大力支持。

2.6 院校主导、整体推进的原则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各高校应处于主导者、推进者的地位,要有科学论证,做好系统性设计,既不宜急于求成,又要克服碎片化。任何改革都需要经过一个外部环境的协调和内部因素的适应过程,因此应该考虑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使各相关因素密切配合,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系统设计、整体考量,并细化分解、渐进推进,设立近期方案和中长期目标。改革设计由学校主导安排,整体稳妥推进,多方论证,科学决策,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节外生枝或有损于公平和效率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和公正性,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确保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受教育权等教育政策的落实,其承担主体是高校而不可能是后勤实体企业。另一方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错综复杂,具有全局性,关系整个学校乃至当地社区,甚至整个社会能否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涉及到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的变革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问题,也关系到学校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事关职工合理分流,没有学校的主导作用,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后勤服务改革。

这就要求,各高校应将后勤管理纳入院校长期的品牌建设、文化建设范畴,使其成为院校改革的一个整体[5]。同时,因校制宜,实事求是,依据行业分工设置各类服务实体。有利于打破原“各高校办后勤”的错配格局,实现后勤产业的归口管理。同时,对后勤服务实体又要进行适当控制,明确其与其所属机构间的责、权、利关系,达到科学、高效管理的目的,形成后勤服务统一整体和专业分工的新局面。

[1]左从华.新形势下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16-17.

[2]许恒.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坚持的原则[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2):22-24.

[3]张文才.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公益性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103-105.

[4]侯永生、吴斐.深化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46-47.

[5]周毓萍,汪文敏.深化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策略思考[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3):66-69.

责任编辑 李 燕

The Mode and Principle of the Logistics Service Socialization Reform in Universities

HUANG Wenzhi
(Quan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conomics Business,Quangzhou Fujian 362000,China)

At present,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service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so the task is arduous.Usually,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patterns such as small,large or multi organs,trusteeship,and regional logistics group.The work in China should adher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legal system,to adapt to the market economy to establish the legal status of logistics,service,economic benefit,the government and the broad participation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the dominant institutions,and the overall promotion.

university;logistics entity enterprise;logistics service;socialization reform

G647

A

1674-5787(2015)02-0041-04

10.13887/j.cnki.jccee.2015(2).11

2015-03-06

黄文质(1968—),男,硕士,高级讲师,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处长,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