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2015-03-20 12:52刘绍坚研究员
国际贸易 2015年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国际化文化

刘绍坚 研究员

随 着全球经济转型深入推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我国是一个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的社会主义大国,在当前发展阶段,如何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

一、文化产业国际化是提升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战略性的产业经济门类。尽管人们对它的经济价值和产业属性认识时间比较晚,但是它的发展速度很快,发展态势良好。由于具有先导性强、融合度高、投入小、产出大、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等特点,已经被美、英、日、韩等发达国家认定为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不仅自身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发挥文化内涵强大的渗透力,与其他产业融合形成更多新的产业门类,提升相关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据统计,2010 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4.7 万亿美元,其中文化产业生产总值达到2.8 万亿美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0%。在美国的出口额中,视听业紧随航空业和食品业之后,每年为国内提供1700 多万个就业岗位。

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由于文化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反映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知,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现实表现,与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任何国家的统治阶级及其执政党派都希望借此推广自身的执政理念、方针政策,对内可以提升国民价值观认同、凝聚民族共识,从而达到维护自身统治的目的;对外可以有效传播本国优秀文化,提升国际社会对本国的价值认同,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以美国为例,它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产业,产量只占全球的6.7%,而其在全球的放映时间却高达50%以上,获得全球电影票房的2/3 以上,在影视、图书和音乐唱片等多个领域引领文化发展潮流。从客观效果看,美国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实现了其经济目的,成为美国跨国文化公司的摇钱树,还实现了其政治目的,在全球推行标榜西方民主的美国文化霸权。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现代化大国,国际社会一方面渴求深化对神秘东方文明的认知,同时也希望加深对我国现在治国理念、执政方式的了解,这既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国际传播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有利机遇,也为我国文化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抓紧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提升我国经济硬实力;更有利于我党先进执政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国际传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从这个角度讲,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机构成。

二、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主要表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需要深化理解,客观上促使彼此间的文化产品需求上升。各国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同程度上放松了对文化领域的管控,打破了文化产业国际化的体制障碍。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文化产业内的国际分工越来越普遍。不少企业纷纷把眼光瞄准国际文化市场,使得文化产品的设计、制造、消费等都体现出全球化视野,促成了国际统一文化市场的形成和国际文化贸易的大发展。

与此同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产业国际化创造了快速低廉的技术条件。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产品可以模块化和“可贸易化”,推进了文化产品创作、消费环节的国际化进程。比如,动漫游戏的开发,一个国家可以开展离岸外包,委托其他国家的企业开展卡通人物设计,游戏程序的编写等业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是改变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规避目标国政府的文化监管,进一步推动国际文化产品直接进入其他国家的文化市场。比如,动漫游戏或影视剧的消费,通过互联网,消费者不用跨越国界,就可以登录使用其他国家企业开发的游戏软件,观看其他国家拍摄的剧目。

从目前发展现状分析来看,文化产业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创作生产的国际化。随着全球化分工体系的形成,文化产品如同其他产品一样,纳入到全球分工体系中,全球文化资源得以共享,文化产品可以由多国不同企业共同完成,文化产品和服务全球发行销售,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规避贸易壁垒。比如,美国电影业已经开始把生产制作迁移到本土之外,以降低电影制作的巨大成本。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实际上是由7 个国家的30 多家公司协作完成,其中的特技制作外包给了有来自16 个国家的中小技术公司协作的Digital Domain 公司,音乐制作外包给了索尼公司。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功夫熊猫》大量使用了中国文化元素(如熊猫、中国功夫以及武当山的和平谷等),2013 年5 月上映的《钢铁侠3》也引进王学圻、范冰冰等中国一线演员,以求通过这些中国元素的加入,扩大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收益。在本国文化产品创作能力相对不足的时候,文化产品生产的国际合作有助于本国文化元素借助合作生产的文化产品进行国际传播。

第二,文化人才的国际化。文化产业的起源在人,文化产业服务的对象也是人,因此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居于中心位置。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就实行在掠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人才。近年来,为保持美国文化产业的龙头地位,美国不断改进移民政策,每年从世界各地吸收大量优秀文化艺术人才。这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产业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20 世纪90 年代苏联解体时,流动到世界各国的10 万文化界人士中,移居美国的就有3 万多,其中著名人士有1500 人。好莱坞更是美国从国外引入优秀演艺人才的典范,全世界最好的策划、最好的编剧、最好的导演、最好的演员、最好的制作人和最好的投资人大都汇聚于此,成为好莱坞经久不衰的有力支撑。

(1)不强制进行负荷均分。当#2主变变低开关过负荷时,方启动负荷均分功能。以#1主变失电为例,10kV 1M无压、无流,10kV 2AM有压,512备自投装置充电完毕;经3.0s延时后跳501开关不联切502B开关,确认501开关已于分位后,合512开关,再经10s延时后若502A开关电流值大于1.05倍额定电流值,启动 512备自投负荷均分功能,联切 502B,若10s后502A的电流值小于1.05倍额定电流值,则不启动512负荷均分功能,直接由#2主变带 10 kV1M、2AM、2BM运行。当#3主变失压时,原理和#1主变失压类似,这样就不会出现过载的现象。

第三,文化产品标准和制度的国际化。这有助于打破国际文化贸易投资的制度壁垒限制,实现全球技术与市场的共享,扩大文化产业市场,实现规模效应。文化领域适用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如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蓝牙(Blue tooth)的技术标准就是由来自多个国家的爱立信、IBM、英特尔、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和东芝组成的蓝牙技术联盟 (Bluetooth SIG)共同制定的,现在这一技术标准已经全球通用,成为音乐等语音数据传播的重要方式。除了技术标准的国际化之外,国际社会对文化产业相关制度的理解、规范也表现出国际化趋势,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文化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如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员国,共同推进与文化贸易和投资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贸易规则的制定等。

第四,文化市场的国际化。文化既具有多样性,也具有统一性。尽管各国的发展历程、宗教信仰、民族特性和风俗习惯存在很大差异,但在人文关怀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观可以全球共享、普世适用。承载这些文化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自己的市场。例如,《时间简史》和《哈利·波特》在世界各地以各种文字同时发行,电影、书籍、电视节目、音乐唱片可以在全球同时发行上映。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更加速了文化产品和服务传播的全球化进程。随着各国签证的简化,全球人员流动加速,一个国家的国民可以很便利地到另一个国家去进行文化消费,以自然人流动的形式扩大文化服务贸易。如每天晚上七点固定在纽约百老汇Winter Garden 剧场开演的《妈妈咪呀》,观众主要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目前该剧已有13 种语言版本,创下20 亿的票房收入,摘得“世界第一音乐剧”桂冠。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产业都不局限于本国市场,而是把世界市场视为发展本国文化产业的途径。1980 年,美国电影业收入的70%来自国内票房,而到现在美国国内票房只占其总收入的35%。

第五,文化资本的国际化。目前,一批专业性文化产业集团逐步拓宽其涉猎领域,越来越多其他领域的产业资本进军文化产业,随着各国文化产业准入壁垒的不断放宽,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浪潮汹涌,成就了一批文化产业领域中的“巨无霸”。据统计,全球50 家娱乐传媒公司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95%的份额,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巨头都是大型的跨国公司。拥有全球电影市场60%的美国电影公司中,82%左右的利润由时代华纳和哥伦比亚等跨国电影公司所创造;全球音乐制作被美国5 家大型跨国文化公司所掌握。超级跨国文化产业集团日益成为世界文化生产传播的主导者,他们的业务遍及五大洲,在全球文化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一些国际知名的重大文化项目的资金来源于世界很多国家。如现在好莱坞的许多商业大片,从投资团队组建的时候就吸引众多目标市场国家的投资主体介入。

第六,文化保护的国际化。塞缪尔·亨廷顿曾断言:“21 世纪的竞争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他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冷战后国际冲突的起因可以定格为一种“文明的冲突”,它将在欧美文明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之间凸显出来。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在文化产业领域拥有强大优势的国家,强调要提升以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等为核心的“软实力”,希望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谈判中,将自己有竞争优势的电影等视听文化产品纳入谈判范畴,推动构建全球通行的统一文化贸易规则,促进文化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强化对本国文化产品在海外的利益保护。另一方面,面对美国文化霸权的强大冲击,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要加强国内文化市场的保护。20 世纪90 年代,法国提出著名的“文化例外”原则,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过程中就坚决反对美国把文化列入一般服务贸易范畴的主张,指出“文化不是一般商品”。同时通过立法,规定法国的电视和广播节目至少有40%的时间要使用法语,全国4500 多家影院所放映的影片好莱坞影片最多只能占1/4,以保护法国文化和文化产业。随后,欧盟其他国家也以文化产业的敏感性及特殊性为由,拒绝向美国开放以电影、广播、电视为主的视听服务,以及图书馆、档案馆和艺术馆等相关文化服务市场。欧盟至今仍然允许在其内部采取保护视听业发展的政策,如广播电视配额、经济资助和地区性合作生产协议及“电视无国界”指令。除此以外,许多国家还通过设定进口配额、强制进口文化产品要包含一定本地文化元素、外国节目在本地广播影视中的播出时间比例以及边境措施、特殊税收政策等多种方式来保护本土文化。

三、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优劣势分析

综合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禀赋条件,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国际社会对我国文化产品的需求快速上升。国际市场需求存在与否,是决定一国文化产业能否国际化的关键因素。当前,从历史角度看,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从现实角度看,我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客观上讲,国际社会对我国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在急剧增长。2013 年,全国累计出口新闻出版物2387.4 万册(份、盒、张),较上年增长14.3%;金额为 10462.4 万美元,增长10.4%;国产电影在海外销售数量达到45 部,共计247 部次,累计票房和销售收入达到14.14 亿元,较上年增长33.0%;核心动漫产品出口额达10.2 亿元,较上年增长22.9%;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攀升至18.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19.3%。

三是我国文化产业实力快速提升。产业发展是产业国际化的前提。只有产业能力提升,才能为产业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奠定坚实基础。我国自2000 年正式提出发展文化产业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08 年更是将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明确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许多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大量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发展,一批龙头文化企业迅速崛起。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网络游戏、艺术品拍卖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达到3.86%。

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速度很快、势头很好,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我国经济贸易大国地位、与我国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底蕴都不太相称。2014 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43.2 亿美元,仅为当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0.09%。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劣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不强。一是国内文化企业规模整体偏小。即便是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北京,绝大多数企业也是从业人员在20 人以下的小微企业。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市有文化法人单位14.6 万个,其中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只有8633 户,占比仅为5.9%。二是国内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不强。由于国内文化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竞争不够激烈,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很容易获得商业机会,不愿意主动去开拓风险比较大、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文化市场。

新中国建立以来,长期把文化视为事业,单纯依托政府投入,不太考虑经济回报。现在转制过来的国有文化单位中的人员大部分对文化发展规律理解较深,但对市场开拓、企业运营,尤其是国际市场开发了解不多。新进入文化产业的民营企业,大部分人才了解资本市场、懂企业经营,但进入文化领域时间相对较短,不太能把握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更不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运作规程。尽管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保持在年均五六百万的规模,但由于高校的培养体制与市场需求脱节较大,短期内很难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第二,文化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不强。新中国建立以来,长期把文化视为事业,单纯依托政府投入,不太考虑经济回报。现在转制过来的国有文化单位中的人员大部分对文化发展规律理解较深,但对市场开拓、企业运营,尤其是国际市场开发了解不多。新进入文化产业的民营企业,大部分人才了解资本市场、懂企业经营,但进入文化领域时间相对较短,不太能把握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更不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运作规程。尽管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保持在年均五六百万的规模,但由于高校的培养体制与市场需求脱节较大,短期内很难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第三,政府支持政策的针对性不强。一是在化解“文化折扣”方面力度不够。文化产业国际化过程中,语言、文化的差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在思维体系方面存在本质性差异。文化产品作为一种集经济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于一身的特殊产品,政府应当承担相应的公共服务职能,对文化产品的生产创作、翻译配音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降低本国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二是文化贸易投资的促进机制没能有效建立。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产业国际化中,重交流、轻交易,重国企、轻民企,导致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没能形成互动,文化部门、商务部门在推动文化贸易投资方面的体制机制没能有效整合。三是参与国际文化贸易规则制定的能力有待提升。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在参与货物贸易规则制定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关于文化贸易投资方面的规则制定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比如,在规则谈判中如何合理适用“文化例外”原则,强调保留一定进口配额、内容审查、市场准入限制等具体措施的必要性,以有效保护本国文化安全、维护文化多样性。

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战略举措

现阶段,重点是要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基础上,有效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动性,形成市场与政府的整体合力,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步伐。

第一,抓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企业是主体。结合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现状,重点鼓励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开拓能力强的民营企业,抓住当前国际社会对我国文化产品需求快速上升的大好机会,扎实练好内功,提高企业创新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树立我国文化产业的知名品牌,增强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加快成立各种门类的文化产业协会,促进企业间的沟通合作,形成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整体合力。支持国内文化企业抓住国家政治外交提供的文化交流机会,及时跟进,以较低的成本快速进入当地市场。

第二,着力创作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优秀文化产品是衔接国际国内市场的纽带,是展示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具体依托。要支持国内文化企业针对国际市场需求,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特征进行创作开发,以西方思维方式诠释东方文明精粹,展示当代中国形象。鼓励国内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发挥彼此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第三,重视培养引进国际高端文化人才。鼓励国内企业通过人才交流、合作培养等多种途径,拓展国内文化人才的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熟练掌握国际文化市场的操作规则和业务流程,提升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同时,降低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申领条件,简化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程序,为国际知名的高端创作人才、表演人才来我国创业就业创造条件。简化国内文化企业人员出国审批程序,为文化企业开展国际业务合作提供便利条件。

第四,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结合国内文化需求和意识形态管控能力实际,在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内适时适度放宽文化领域市场准入,总结推广自由贸易园区制度创新的经验,加强保税展览、保税物流、文化服务外包、短期人员免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进行科学的规划政策引导,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文化贸易企业在基地集聚发展,探索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新模式,使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桥头堡和主阵地。

第五,大力支持国内文化企业开展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是整合利用国际文化资源、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的万达文化集团、凤凰传媒集团等企业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可喜的成绩。要在进一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简化对外投资管理程序,推动我国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由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鼓励国内文化企业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在境外开展文化领域投资合作,建设国际营销网络,为我国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第六,有针对性地给予财税金融支持。整合利用现有分散在财政、商务等部门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支持国内原创的图书、影视作品的翻译和配音,支持我国文化企业参加境内外的书展、电影展、设计展等各种品牌性国际文化展会。将文化产业完全纳入“营改增”范围,对文化产品出口全面实行出口退税,探索对文化产业实行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其他产业资金捐助文化单位实行抵免税。加快完善跨国电子商务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借助互联网销售渠道推广国内文化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支持文化出口企业积极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优惠贷款以及汇率风险工具,拓宽利息补贴、保费补贴等政策性金融支持手段,努力降低文化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中的财务负担和汇兑风险。

第七,积极参与国际文化贸易规则谈判。全面掌握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准确定位我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攻守能力,明确我国参与国际文化贸易规则谈判的基本立场和核心诉求,与利益诉求接近的国家形成国际谈判中的攻守同盟,在保护文化多样性和推进国际文化贸易之间寻求合理平衡。在具体操作中,既要适度扩大国际文化产品的进口,放宽国内文化产业市场准入,同时也要设定必要的、可控的文化贸易措施,确保国内文化安全;既要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鼓励我国文化企业海外投资并购,也要通过国际规则谈判,维护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国际化文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谁远谁近?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