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吉市依兰镇烟集学校 刘 佩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校的团干部,我深知工作对象就是肩负祖国发展重任的青年学生,围绕这个中心,我在团队工作中紧扣“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文明成才、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精心谋划,统筹安排,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加强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教育意识,全面激活基层团队组织的工作活力,不断提高我校团队服务的能力。
我校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情况较好,在团队建设方面有效地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工作,以团建带队建,使团在带队过程中自身得到实践与锻炼。而少先队事业还是整个党、团事业的源头,共青团带领好少先队,少先队事业就能蓬勃发展,共青团事业才能基础牢固,才能使党的事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但是初中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即团队共处的这种特殊环境,如何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全面推动团队工作一体化,成了目前我门团干部关注的问题。
第一,组织设置、人员配备的差异性。
小学有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而中学往往都成立了团委(或团总支),配备了团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健全,团干部素质较高,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团的各项活动开展的井然有序。而部分学校,特别是乡镇初中还没有成立少先队大队部,没有明确和固定的大队辅导员,组织机构不健全,队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第二,制度制定、活动开展的差异性。
中学团组织往往根据围绕市里开展的工作和教学工作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定期开展各类团的活动,活动有记录。而有些中学少先队组织往往没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工作思路不清晰,创新也不够,跟着大局走,没有特色,目的不明确,就是不按队章的有关规定开展各项工作,活动虽有计划,但不定期开展,敷衍了事。
第三,领导重视程度、资金投入的差异性很大。
部分学校领导缺乏团队一体化建设的意识,只注重于团的建设,忽略少先队的建设,认为团建重于队建。正由于重视程度的不同,对于团队活动资金投入的比重也差异很大,规范一点的学校划拨了专门的团队资金,不规范的则往往从其他活动经费中支出,经费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导致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团队一体化就要以团带队的为宗旨。作为一所学校,该校的各项活动都应该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围绕学校的教学计划开展。也就是说共青团和少先队都得围绕学校中心开展各类活动,要将团队的各项活动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为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好服务工作。所以团队的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团队建设和中学以团带队建设衔接较好,但目前市里和周边部分中学的共青团工作和少先队工作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两者之间很少联系甚至没有联系。团开展自己的团活动,少先队开展自己的队活动,两者互不干扰,互不通气,各管各的。由此不仅造成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无法推进团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队员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队员就不戴红领巾,这使队员的队意识逐渐淡薄,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逐渐淡化,失去了少先队作为团的预备队的重要意义。而中学生能作为一批先进学生代表加入共青团组织是很神圣、很光荣的事,戴上团徽,学生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他们将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保持这种先进性,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正是这种团的渲染性推动了团员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新的成绩。两者意识的差异造成了学习和活动积极性的差异。
对建设中学团队一体化的几点看法:一是领导重视,健全团队组织,配齐班子人员,创建初中团队一体化建设平台。二是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初中团队一体化的凝聚力。三是团队队伍建设好,提高初中团队一体化的战斗力。
活动开展是团队组织凝聚力的所在,而活动阵地选好、建好、管好、用好是活动开展的有效保障,是团队组织生命力的象征。活动阵地可以选择校内也可以为校外,校内包括班级、学校的整个校园、家庭阵地以及社会这个大环境。当然不是所有的环境都可以作为活动阵地的,我们要选择那些对学生思想教育有帮助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如良好的家庭环境、青少年宫、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同时要加强对活动阵地的管理,有选择的定期的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如与北山街道丹吉社区开展传统知识竞赛、中国梦。我的梦座谈会,与延吉市污水处理厂开展参观实践活动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思潮不断推陈出新,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更要加强初中团队工作,力保我们的传统育人阵地不失。为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开拓视野,不断探索,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形成新时期团队建设理念,努力实现初中团队工作的与时俱进。这样初中团队工作才能迈进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也是推进中学共青团建设,推进少先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