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煤矿中学 林 红
上好数学活动课,首先要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数学活动课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我认为开设并上好数学活动课很有必要。
数学活动课,顾名思义就是数学+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
玩是儿童的天性,学是儿童的天职。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寓教于乐,是数学活动课的“生命线”。我在数学活动课中,经常让学生通过“玩”来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练习”的活动中,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两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上4、5、6、7、8、9和3、4、5、6、7、8.上课时学生自抛自做,或同桌合作甲抛乙做,或同桌每人抛一个两人争做等等。学生“玩”得很起劲,学得很有趣,练得很灵活,练习的正确率和速度明显提高。
数学活动课最大特点是摆脱一般课堂教学中惯用的教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的模式,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愉快地“说”起来。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会说,而且要求学生间进行辩说。例如,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我引用了一道智力题:树上有9只鸟,猎人用枪打死了一只,这时树上还有几只鸟?题目一出示,学生纷纷发言。生1:树上没有鸟了,因为打死的掉下来了,活着的听见枪响飞跑了;生2:树上还有一只鸟,就是被打死的鸟挂在树上,其余的都飞走了;生3:树上还有一只鸟,这只是死鸟的妈妈,它不肯离开……这种说的训练,不仅活跃了活动课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种乐趣,而且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了思维品质的提高。
数学活动课特点之一是富有思考性,也就是说活动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路让学生认真思考,乐学而思学,思学而会学,使学到的知识能融会贯通,而不是一知半解。我在教学“数的整除概念复习”时出示了如下10个数:1、2、4、5、9、11、15、30、51、71,要求学生讨论思考,按一定的标准将10个数分成两类或三类。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思维活跃,结果就有4种不同的分类方法:(1)奇数和偶数;(2)质数、合数和1;(3)一位数和两位数;(4)3的倍数与非3倍数。这样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主动地、独创性地发现新规律,提出新建议,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具体表现在学生解答某个数学问题时,具有别人尚未发现且不同于常规的思考方法和途径,在原有认识结构上有所突破,在未知领域中有所创新。这样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课上。例如,在学完“分数的意义”之后的一节活动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上面摆3个蓝圆,下面摆4个黄色圆。要求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小圆片,边操作边思考:要使黄圆占这些圆的2/3,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劲头十足,边思考边动手边讲,不但能说出两种常见的方法“(1)拿掉一个蓝圆;(2)添上两个黄圆”同时还想出了“拿掉两个蓝圆,同时拿掉两个黄圆”,“添上一个蓝圆同时添上四个黄圆”等高质量的答案。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课这种新颖的形式中,从小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
数学活动课一直被广大数学教师所重视,然而由于该课缺少系统的内容,没有固定的模式,因而部分教师在操作中有意无意将其上成补习课、辅导课,有时甚至成了应付考试的提高课,这样,不仅背离了活动课的本意,而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数学活动课应以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活动发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数学认知领域,激发学生数学潜在智能,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