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实验小学 张 娜
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因此评价必须科学,正确把握评价尺度。
准确简明、情真意切、饱含激励和充满巧妙灵活的教师课堂评价配合语文教学,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激活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评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融入情感,做到情真意切。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教师都要全身心投入,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对学生的赞赏不仅限于一句简单的“真好”“读得很美”“你真聪明”等。其实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拍一拍学生肩膀的动作,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对于学生不会做或做错的题目是从来不会打一个红色的“×”,而是用一个“?”代替,等学生订正后再打上“√”,称之为“二次批改”。在每份作业的后面都有教师的批语:“字写得横平竖直是不是更好看?”“祝贺你,能积极思考问题了!”“你每次作业都认认真真完成,是同学们的榜样!”……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激励性的评语那哪个学生不喜欢呢?
一篇课文包蕴十分丰富的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又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快速反应,巧妙应对,随机评价。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一位学生正在朗读《西沙群岛》中描写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那段话。读得情真意切,很有感情。出人意料,教室里突然飞进了一只麻雀。同学们骚动起来。
师(灵机一动):你把《西沙群岛》中的文字都读活了,读得真美,你看,把麻雀都招到了我们教室来了。(生大笑)
师:看谁的朗读不但让我们陶醉,也让教室外的麻雀陶醉?
全班沉浸其中,另一生又一次充满感情地朗读起来。
由于教师用“大语文”的智慧,巧妙地开发了生成性的资源,竟把课内发生的意外“枝叶”,通过富有诗心的评价语,巧妙地嫁接到学生学习的“主干”上去,保护了活泼又不失秩序的课堂。
幽默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维他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受到学生欢迎、喜爱。课堂上,教师的幽默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课堂中的幽默能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在课堂中师生能进行更好的情感交流。
幽默风趣的评价好比“作料”,给课堂添加了不少“滋味”。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
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如果说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那么,评价语言的真诚贴切,准确得体则是其根本。教师要用准确的评价指导学生思维的思路
王菘舟老师在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以“纹丝不动”引出了几个句子,当学生读出这几个句子时,王老师是这样评价的:一是你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但是读课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光有理解没有感情更不行,你得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情读出来,这才是真读书!二是你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这次作战计划一旦落空,391高地这颗毒牙不拔掉,志愿军的战线还能往南推移吗?三是你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仔细读读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都在描写邱少云纹丝不动的感人形象。朗读的时候,你觉得强调哪些词语,才能够让大家更清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在这个案例中,王老师从三个方面来评价学生找到的句子,使孩子的思维方向明确了,而且他们还会自觉地非常乐意地沿着老师预设的目标迈进,按老师的建议朗读。
课堂评价语,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虽然多属即兴,却源自教师个人的良好素养。我想理想的课堂评价,是因时而化,因人而异的,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开拓、深化,使学生发现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学习的真正快乐是思维的快乐,这正如发现世外桃源的渔人一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景色固然美不胜收,但穿过山洞后那种“豁然开朗”的境界更令人惊奇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