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猪粮比预警点从6到5.5意味着什么?
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发布公告,对2012年初发布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2012年第9号公告)进行了修订,发布新版《调控预案》(2015年第24号公告,以下简称“预案”),旧版同时废止。本次调控预案的修订内容包括猪粮比价预警指标的更改,以及部分调控措施方面的细化。
预案中提到,根据2012-2014年生产成本数据测算,合理的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在5.5∶1-5.8∶1之间,基于此认定,对预警指标做出更改。
对照旧版方案,此次修订方案的改动主要在猪价过度下跌时的调控分界线,由猪粮比价6:1改为5.5:1。也就是说,原先的“蓝色区域”(价格轻度下跌,措施为发布预警信息,增加一定数量的中央、地方冻猪肉储备),现改为“绿色区域”(价格正常)。
政策干预将减少
从6∶1调到5.5∶1,表面上看,国家允许更低的猪价出现。但深层分析其实不然。农产品集购网研究经理林国发认为,之前的猪粮比(猪粮比=猪价/玉米价格)6∶1指标已经不科学,考虑到原料价格已大幅变化,猪价反而是走低趋势,总体盈利平衡点肯定比过去降低,现在调为5.5显然更为科学。
另外,生猪调控价格范围拓宽,预示着国家干预猪价频度降低,生猪市场将更为市场化。以现在全国玉米均价2元/千克算,旧版预案平衡猪价为12元/千克,换算为5.5∶1后为11元/千克,中间有1元/千克的差价,在多数情况下需要1个月的时间才能有如此的波动。从这个角度看,新预案调控范围确实大大拓宽了。
“也表明了养殖行业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提升了。”林国发认为,这也有利于促进落后产能的淘汰。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亦持相同观点,他表示,过去猪粮比价跌破6∶1就开始淘汰过剩产能,然而如今规模化养殖有了大幅发展,出现亏损时已不会轻易淘汰产能,预警点相应下调也是合理的。
“对于行业来说是件好事。”冯永辉认为,国家对猪价的调控范围放宽,对生猪市场的干预也就相对减少,会更多地发挥市场自身作用。
收储调控能力增强
预案中还提到,在猪粮比价进入红色区域时,应对猪价过低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最高可增加至25万吨。林国发对此表示,25万吨冻肉相当于全国一个月6%左右的平均需求量,储备肉上限的调高表明政府调控能力更强。
此外,新方案还提出了肉料比价指标。2012年布瑞克咨询提出猪粮比价指标,林国发表示,考虑到过去几年豆粕与玉米原料价格的比值波动加大,单纯使用猪价/玉米价数值来评估生猪养殖利润,失真度偏大,另外随着中小散养户使用全价料的比例增加,肉料比价用作生猪的盈亏指导更为有效。
“但无论是猪粮比还是猪料比值,均只是表示生猪大体的盈亏情况。”林国发告诉记者,生猪养殖除了饲料投入,还涉及人工、防疫及死亡损耗等。如果是外购仔猪情况,仔猪价波动对生猪养殖实际利润影响较大,因此评估生猪养殖利润还需要适度评估其他因素。
不再直接补贴企业
以前应对猪价下跌时国家会对猪肉加工企业财政贴息,养殖场直接补贴。据行业人士透露,从去年开始,国家就已暂停了直接资金补贴能繁母猪、种公猪补贴项目。芝华数据分析师袁松此前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说,猪价变化时,养殖户该怎么卖还是会怎么卖,很少会因为政府的补贴而改变存栏量,实质性调控作用不大。
今年新预案调整为“加强猪肉进口管理,鼓励猪肉及其制品出口,减少当期市场供应”,实际上是政策更为科学的变动。
新预案今年也未提及生猪活体储备项目。袁松认为,活体储量占市场总量相比冻肉收储更小,起的作用更有限,从操作层面讲,储备的活猪里真正达到上市规格体质量的可能没那么多,一些猪场虽然拿了补贴,但在高价时也会暗中卖猪,如果有调用或者核查,完全可以从市场上,或者分公司调用活猪,有很大的操作余地,相应也没有增加市场的供应总量,也是非常容易“打折扣”的调控。
综合来看,今后的猪业政策或许是,减少调控,减少补贴,让市场自己说话。
(记者杨磊)
——《南方农村报》2015/11/04
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力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
11月7日,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主题的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暨网络媒体联合推介在福州中国国际农交会上举办。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论坛上指出,要秉持开放、众筹、共享、共赢的互联网思维,合力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新动力。
屈冬玉认为,当前,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互联网+”现代农业取得了可喜成果。国家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区域试验工程深入实施,426项农业物联网产品、技术和应用模式已经辐射应用到农业各行业、各领域和产销的全过程。201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 000亿元,农业电子商务正在形成跨区域电商平台与本地电商平台共同发展、东中西部竞相迸发、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互动的发展格局。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12316全国农业公益服务热线年咨询量达2 000多万人次,信息进村入户10个试点省(市)、22个试点县建成的益农信息社已覆盖试点县行政村80%以上。
屈冬玉强调,现阶段,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重点突破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瓶颈制约,指导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对接电商平台。二是深入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率先推进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三是抓紧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加强农业农村大数据采集分析、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加快建设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四是大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扩大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体系覆盖范围和用户,强化农业部门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建设。
论坛期间,由农业部信息中心联合全国31家省级农业信息中心共同发起的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正式成立,旨在整合需求,形成合力,驱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发展。申请加盟的单位达2 561家,加盟人数突破6万人。
——国际畜牧网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