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艺教育看中国古代人文教育的起源

2015-03-20 06:25鄢家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六艺人文教育

鄢家娟

鄢家娟/西华师范大学在读硕士(四川南充 637002)。

所谓人文教育即是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实质是实施人性教育,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1]中国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同时也是人文关怀历史久远的国家,先秦时期六艺教育的课程理念、方法、精神都深刻地体现出这种人文精神。

一、六艺教育主要内容

《周礼·保氏》中明确记载六艺内容:“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2]这六项技能是西周贵族子弟所必须学习的,在大学阶段以礼、乐、射、御为主要内容,在小学阶段以书、数为主要内容。

1.“礼”教。 《周礼》将礼分为五类:“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3]

2.“乐”教。乐是艺术课,包括乐德、乐语、乐舞,乐德有中、和、祗、庸、孝、友六种,最重视“中和”的培养;乐语指乐的六种技巧,包括兴道、讽颂、言语;乐舞分大舞和小舞两种,或者是文舞和武舞两类。

3.“射”教。射就是射箭,包括白矢:箭头穿过靶心,靶的另一侧可看到箭头;参连:先射一箭,后三箭连发;剡注:从高处射向低处,箭尾高于箭头;襄尺:与君射,需退一尺;井仪:指四支箭中靶后呈“井”字形。

4.“御”教。御即驾驭战车的技能: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5.“书”教。书教是指识字教育。小学时进行文字教学,文字教学从认读到书写,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提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六书”说:“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4]

6.“数”教。数,就是计算、算法。西周时六岁儿童就开始学数数,进入小学,主要以“九数”为主: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盈不足、旁要。

由此可见,六艺教育注重各方面的培养和发展,在“礼”和“乐”教中培养受教者的品德和举止,在“书”和“数”的教学中培养文化知识,又强调受教者的体能体格的锻炼,如“射”和“御”。

二、六艺教育与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力求培养有人文关怀和仁爱情感德智体美全方面突出的高素质人才,六艺教育也正是通过各种方式唤醒个人自觉,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凸显出丰富人文内涵。可以说六艺教育以它独特教育方式奠定了我国古代人文教育的基础,也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人文教育精神内核。

(一)六艺教育理念的人文性

六艺教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教育理念的人文化、人性化在今天看来仍有着重要的价值,“人文性”教育在六艺教育中可以说体现得十分明显。

1.道德与知识并重。礼和书、数同时学习,就是开创性地将道德和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礼记·内则》中就记载:“十岁,男孩居宿于外,就学于老师,学习书写和计算……朝夕学习幼年的礼节,阅读书简,习应对语言……二十岁,行冠礼,开始习成人的礼节,可以着丝质衣服及皮衣,谨行孝悌,博学而不得为人师。”[5]由此看来,在小学时学习书、数以外也从小抓紧礼节和道德习惯的培养,学习音乐培养情操;上大学后,学习礼、乐、射、御,更加重视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2.外化以礼,内修以情。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礼渗透于中国古代社会方方面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6]。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贵族子弟不仅要知礼,而且在不同的场合有相应的仪容礼节,但是礼教的成功与否,不是外在形式的确立,而是依赖内心高尚的品德,所以离不开乐教对受教者修养的培育。

(二)六艺教学方式的人文化

六艺教育要紧紧把握核心“人文化”,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艺术与审美结合,达到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1.知行合一。在小学时重视学习书、数这些基础文化课,到了大学时重视锻炼强健的体格,学习射箭和驾车能力,射箭必须要有强健的身体,还要有一定的君臣之礼。驾车的五条要求总体来说要沉着稳重、身手敏捷,这和现在的体育是一样的,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内容为重点,既丰富了文化知识,又学习了实用技能。

2.艺术与审美结合。美不只是体现在举止优美,在学习书写的时候也要力求工整美观,使人赏心悦目,在射箭和驾驭战车的过程中一举一动透露着优雅和力量美,尤其是数中也体现着美。在西方数学史上,最早提出勾股定理的是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认为美与数学、和谐分不开,音乐美就是数的差别和谐地奇妙组合。[7]《九章算术》中也有专门记载勾股定理:“(一)今有勾三尺,股四尺,问为弦几何?答曰:五尺。(二)今有弦五尺,勾三尺,问为股几何?答曰:四尺。……”[8]这展现了数中的形式之美、简约之美、科学之美。如此看来,六艺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实现体格、知识、德行的教育,融艺术、德行、智能、体育于一体。

(三)六艺教育精神的人文化

在教授六艺的过程中突出人文关怀,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

1.实践精神。实践出真知,六艺教育正是秉承着从活动、实践中学习的精神。西周时的教师是由官吏担任,官亦是师,这使得在教学的过程更注重教育和政治活动的结合,所以在学习礼仪活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观察、模拟、练习,亲身参与并大量刻苦练习乐语、乐舞和射、御,达到一定的水平带领学生参加平时的祭祀和典礼,在实际体验中学习和进步,这和现在的“从活动中学习”“教学合一”等教育思想有很大相通之处。

2.个性精神。孔子实施的六艺教育是极其个性化的教育。孔子根据学生的资质、性情贯彻不同的教学方式、教育要求,这才造就众所周知的各有专攻的才子,如颜回、闵损、冉耕、冉雍等人长于德行;子贡、宰予等人长于口才;子路、冉求等人长于政事;子游、子夏等长善于文学,公西华、曾点等人长于礼乐;曾字、子张、子思等人长于经典……[9]

总体而言六艺教育以“德”“礼”为核心,既重视思想道德,又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传统文化,又重视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又重视武备;既符合礼仪规范,又要求内心情感修养,使得六艺教育无论在教育内容、理念、方法、精神各方面都深深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这种显著的人文性特征不仅奠定了我国人文教育的基础,同时也影响了中华民族人文品格的塑造与发展。

[1]文辅相.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J].中国大学教学学报,2004(9).

[2](汉)郑玄.周礼(卷四)[M].四部丛刊明翻宋岳氏本.

[3]吕友仁.周礼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241.

[4](汉)许慎撰.(清)桂馥注.说文解字义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7:84.

[5]陈学恂.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1991:22.

[6]马小红.礼与法:法的历史链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7

[7]朱光潜.朱光潜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48-49.

[8](晋)刘徽.李淳风注释.九章算术·卷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5:134.

[9]匡亚明.孔子评传·七十二弟子简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321-322.

猜你喜欢
六艺人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长沙市六艺天骄星城园学生作品展示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文绍兴
御风六艺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