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力量》是如何成为纪录片经典的

2015-03-20 04:17路春娇
传媒 2015年12期
关键词:艺术大师纪录片力量

文/路春娇

BBC作为老牌纪录片创作机构,其生产制作的纪录片以题材广泛、内容精良而闻名于世。2008年由BBC公司制作的《艺术的力量》,已经斩获多项国际级大奖,成为纪录片历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艺术市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众对艺术知识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而以艺术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展现艺术作品,如何在受众面前再现艺术史上的辉煌,如何彰显伟大艺术家的独特魅力等,都是美术类纪录片需要重点思考和表现的。本文以《艺术的力量》为例,对艺术类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该类题材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

叙事内容的独特性

叙事内容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叙事主题的选择和人物的塑造两方面。

主题的选择。通常来讲,纪录片创作者在纪录片正式拍摄前,就要对拍摄题材、主题、进度等进行选择和确定。所以,大多数纪录片在拍摄前就具备了相对完善的拍摄计划表,有十分明确的拍摄主题,而这就是所谓的主题先行策略。

主题是叙事的灵魂所在,也是纪录片拍摄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艺术的力量》是艺术类纪录片的经典之作,分为八集,分别以八幅名画为切入点,再现了西方美术史上极具分量的八位艺术大师及其人生经历。《艺术的力量》每一集的叙事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即“艺术带来的震撼力量”,分别对八位艺术大师的人生经历、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进行再现,让受众充分体验艺术所带来的震撼力量。每一集的开头都以一幅经典画作展开,提出一个疑问,然后在叙事过程中慢慢揭晓答案,实现对核心主题的进一步完善。《艺术的力量》利用优美的语言和精美的画面,将八位艺术大师生活的年代、内心世界和艺术世界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伴随着极具视觉冲击的视听效果,讲述大师精彩的人生历程,让受众体验艺术带来的力量,是八集都在凸显的主题。

人物的塑造。不同于其他艺术,纪录片在表现人物方式上属于一种由形象直达心灵的艺术,纪录片必须精确捕捉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对应,人物是纪录片叙事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因此纪录片人物的塑造显得非常重要。

一是追求人物选择的特殊性。《艺术的力量》每一集都选择一个极具历史代表性的人物作为叙事对象,这些艺术大师都对西方艺术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都是西方艺术转折期的重量级人物。纪录片以这些人物为核心对“艺术的力量到底为何”这一问题加以探究,让所有大师的创作历程与母题形成呼应,将艺术家与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相联系。在《艺术的力量》中,从最开始的卡拉瓦乔到最后的罗斯科,都是西方美术史上泰斗级人物,每一位都代表着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历史转折,都是继往开来的时代先锋者,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和特殊性。

二是处理好人物经历与创作的关系。理论上来讲,观点、态度、个性和行为,是让人物变得更加丰富、立体和全面的几大核心因素。人物内在的个性与态度是塑造人物外在形象的重要依据。人物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相互交织才得以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艺术的力量》通过对现实生活及所处其中人物的经历进行叙事,并重点再现了艺术大师在艺术道路上的不懈努力与顽强坚持。比如,在《伦勃朗》的一集中,纪录片将关注点放在了伦勃朗在因画风转变而陷入经济危机后,依然我行我素地继续坚持“艺术不一定是赏心悦目的”创作理念,以其创作为切入点来呈现其内心世界,如此便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

叙事手法的灵活性

《艺术的力量》的叙述元素主要包括画面、解说词、背景音乐和同期声等,作为典型的美术类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灵活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包括画面上的特写与蒙太奇手法,声音方面的解说词、背景音乐及解说词运用,叙事手法的灵活性,使得纪录片在确保真实性的基础上,更具艺术感染力。

画面的组接。纪录片是一种以记录真实为根本目的的影像艺术,叙事首先要以直观的影像为基础,但是纪录片发展至今,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样镜头只能固定于一点上,因此影像画面之间的镜头组接成为了当代纪录片叙事的主流。

一是蒙太奇手法。《艺术的力量》在蒙太奇手法运用上,可谓是出神入化,非常出色。纪录片在主持人西蒙·沙玛的讲述过程中穿插艺术大师创作生活的画面,或者穿插艺术大师创作时的特写镜头,在每一集中基本上没有长镜头的表意画面,创作者的意图十分明确:利用对画面密集的剪辑变换,推动叙事情节的发展,形成纪录片的悬念叙事,以充分发挥画面为创作者意图服务的作用。

二是特写镜头。《艺术的力量》在拍摄手法方面,完美融合了以往美术纪录片的优秀元素,非常善于用特写镜头展现艺术作品的局部特征,然后以此为点逐渐扩大到艺术作品的面,使得艺术作品在呈现过程中不仅具有了艺术造型特性,而且获得了艺术空间特性,让艺术作品跳出了原有的画框限制,从而可以在广阔的影像空间中重构价值体系,让受众能够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细节与内涵,充分体验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声音的张力。影视艺术属于综合性艺术,它的叙事主体是以画面为主,声音为辅。解说词、背景音乐和同期声对画面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以影视叙事学观点来讲,影视的声音可以强化画面效果,在扩展故事时空上具有非常强的张力。画面无法彰显的恢弘气势,通常能够利用声音的穿透力来全面拓展受众的想象空间,进而达到预期的影视效果。

一是主持人的解说词。在纪录片叙事元素中,解说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解说词作为一大声音元素,同样对影视画面具有较强的补充说明作用,它是以影视画面为基础,结合影视形象进行改编的。《艺术的力量》最引人注目的除了精美的画面外,主持人西蒙·沙玛的解说词也是纪录片的一大闪光点。西蒙·沙玛是英国历史学家,不仅具有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讲师的身份,而且具有《纽约客》的文艺评论员身份。双重学者身份为《艺术的力量》披上了一件艳丽的学术外衣,他的解说词通俗易懂、大胆创新,将自己对于艺术大师及艺术作品的独到见解完美融入到纪录片画面之中。在解说词与画面的叠加中,西蒙·沙玛善于利用解说词引导受众对画面的想象力,巧妙地为叙事设置悬念,让受众从中体验声音与画面完美结合的美感。

二是音乐背景与同期声。《艺术的力量》保留了大量的同期声,不仅进一步强化了纪录片的真实性,而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历史,完美刻画了艺术大师的形象。此外,同期声的使用对影像画面也起到了重要的补充说明作用。在《艺术的力量》中,解说词与同期声的叠加,使得纪录片更加具体、形象和生动,有效避免了因只有解说词带来的说服力不够等问题。

《艺术的力量》大量使用背景音乐,不仅有效烘托了气氛,加强了纪录片的艺术张力,而且有效维护和凸显了纪录片的主题性。比如分集《大卫》的背景音乐采用了歌剧声,与片中所讲的被法国国王讨厌的歌剧在中下层阶级中风靡相呼应,并从侧面展现了大卫所处的时代背景。还有分集《贝尼尼》的背景音乐庄重严肃,与其创作作品所处的环境非常契合。

叙事结构的多元性

随着影视传播媒介日新月异的发展,纪录片叙事的故事化,叙事手法的科技化,纪录片叙事结构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其动态的、创新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虽然《艺术的力量》每集的叙事结构基本一样,但其叙事结构也具有较强的多元化特征,并集中体现在递进式和杂糅式两大结构方式上。

递进式结构方式。《艺术的力量》每集结构方式都围绕一个主线展开。比如在《伦勃朗》中,纪录片开始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为何伦勃朗会突然转变画风,将作品大卸八块?随后,主持人西蒙·沙玛讲述了伦勃朗成为阿姆斯特丹最受人们喜欢的艺术家,为什么会与金主们决裂,到后来陷入经济危机后在非常难得的一次翻身机会面前,为什么伦勃朗不再迎合金主喜好。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此来慢慢揭示纪录片最开始所提出的疑问。纪录片创作者采用了经典的好莱坞影片叙事结构,以悬念为主要线索,并将其贯穿于整部影片的始末,一切的故事元素都以这条主线为核心展开,从而充分激发受众兴趣,打造叙事闪光点和兴奋点,提高纪录片叙事的活力,如此不仅能够推动纪录片的故事情节发展,而且能够引导受众跟随创作者思路进行思考。

杂糅式结构方式。《艺术的力量》中大量历史人物画面、特写镜头呈现、主持人西蒙·沙玛的镜头等,画面灵活组接,彻底打乱了时空顺序,同时颠覆了影像叙事的功能,完全打碎了摄像机镜头记录的真实的一切。最后呈现在受众眼前的是根据创作者逻辑,表达创作者独特理念的叙事结构方式。《艺术的力量》作为典型的美术类纪录片,完全有别于传统的美术类纪录片,它不再满足于只再现艺术大师的创作过程,不再满足于简单呈现画框中的经典画作,也不再满足于讲述艺术大师的人生经历等,而是以创作者独特的视角,去表达自己对世界、对艺术大师、对经典画作的理解与认识。杂糅式的叙事结构,打乱了影像叙事时空顺序,使得影像能够以叙事者逻辑为依据实现灵活组合,通过纪录片主持人解说词和画面剪辑,进一步凸显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在杂糅式叙事结构的纪录片中,纪录片创作者的根本意图是,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思考纪录片的深层内涵,以此赋予纪录片丰厚的人文品格。

透过对《艺术的力量》的叙事解读,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主持人西蒙·沙玛的独到见解,能够领略到纪录片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见识到创作者个性化的镜头叙事,等等。这些都是《艺术的力量》得以成功的核心因素,也是同类纪录片创作者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猜你喜欢
艺术大师纪录片力量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水墨
和艺术大师画秋天
下期主题 和艺术大师画春天
和艺术大师画冬天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