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重构的问题与内容研究

2015-03-20 01:49林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双学位培养目标人才

林静

(桂林理工大学 教务处,广西 桂林 541004)

地方高校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重构的问题与内容研究

林静

(桂林理工大学 教务处,广西 桂林 541004)

为顺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立足地方高校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新构建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目前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进行重构有缓解问题的趋势.内容的开展将从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质量监控保障管理机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健全与学生评价制度完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重构

单一学科背景人才与当下形势发展已不相匹配,培养具有复合多科型跨学科背景人才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需要,双学位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正是通过提升学生学习创新能力为目的,强化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以达到各学科门类之间知识的融合与贯通,扩充学生专业视角与能力.高校学科发展必然伴随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学科的融会贯通是其发展的产物.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及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其新兴学科的增长点、优势学科群的发展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多科型院校以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导向,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紧密联系起来,把双学位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去培育,力争为社会多培养更多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目前国内外对双学位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是从双学位教育必要性、双学位的界定与属性研究及双学位发展趋势、双学位本科教育做法及存在问题等这些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索.其中双学位本科教育做法对人才培养制度的相关论述与研究,为本研究也提供了前期理论基础,但这些研究有待深入及实践检验.因此,本文立足地方高校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的内容进行相关分析.

1 目前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双学位人才培养与教育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内近十年有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归纳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双学位教育必要性及双学位发展趋势的研究.这些观点认为双学位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张红岩,2005;高艳芳、胡桃元,2005;杨宗仁,2011).并有学者对双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目前是一种比较新的观点,认为其必将会从校内模式发展到国内甚至是国际合作的模式(钟琼,2014).

第二,关于双学位的界定与属性研究以及有关双学位的一些实证分析.这是目前双学位教育研究较多并且成果较为丰富的问题,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获取学士学位的同时,又修读其他学科门类专业而获取的学位(陈学敏等,2007);有研究对获取双学位后的回报进行了分析,认为选择双学位会带来相应的回报,并且不同专业对学生回报有不同程度影响,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资源对学生进行双学位培养的教育引导(马丽萍,2013).

第三,关于双学位本科教育做法、存在问题与采取措施研究.有研究认为目前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目标执行与质量监控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情况,导致双学位人才培养实际操作与培养目标发生变化(边士洪,2010);也有不同学者用个案进行分析,指出学校在具体进行双学位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对教育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用个案反映普遍性存在的问题(张学军,2008).

地方高校作为服务于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一直都在探索与实践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就目前情况看,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上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实践角度上看,对双学位人才的培养未体现差异化特征,人才培养呈现趋同化现象.不同类型的地方高校学科类型有较大差异性,学科背景不同,培养定位不同必然影响人才培养特征,但目前各地方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未进行差异化和细致化的研究和设置,导致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上体现趋同化现象.第二,从理论研究角度上看,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研究方法有待多样化,以及培养制度缺乏系统性研究.具体体现在缺乏必要实证分析;同时研究目标单一,尤其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方面研究的弱化,具体体现在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全方位互动性研究,在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也缺少相应的实践支撑.

2 重构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研究内容

人才培养制度是人才培养模式较为活跃的内容之一,是人才培养按质量规定实施的重要前提与基本保障,它是有关人才培养内容具体规定、过程开展及培养程序制定的相关体系.本文将从双学位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质量监控保障管理机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健全与学生评价制度完善等四个方面具体展开研究内容,力图从双学位人才培养现状出发,从理论角度剖析目前地方高校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存在的问题,试图为重新构建适应地方高校发展的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奠定前期研究基础,以提高地方高校双学位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确立双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设定决定着人才培养活动内容、方向、性质和形式,对整个人才培养实践活动过程起着纲领性的引导作用,在本科人才培养质的规定性方面居于核心位置.培养目标的形成体现了教育管理工作者及办学者对现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实践,不仅仅是教育价值或判断的反映,更多地是蕴藏在教育培养目标背后更深层意义的教育思想或是理念的体现.对于双学位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首先是构建目标形成机制,找准目标导向,对社会需求与学生需要进行科学的研判与分析;二是探究培养目标转化机制,体现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别,并将培养目标转化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去;最后完善培养目标保障机制,优化人才培养类型层次结构,以及更新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形成相应的教学管理保障体系以支撑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在目标具体执行过程中形成动态调整机制,以逐步完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创新双学位人才培养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保障管理机制.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对教学各环节的动态调控,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的实质是培养目标实施的监控手段.要实现双学位人才培养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保障管理,一是要创新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保障管理机制,以实现对校、院两级本科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与督导,构建相对完善的教学质量督导机制与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二是构建新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推动课程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建立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过程引导与强化教学工作计划预案的有机结合;三是完善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组织机制,优化教学过程运行机制,强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运行状态监控;四是完善实现教学质量监控评估组织体系和保障系统,构建校内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管理机制,实现对教学过程动态适时调控管理.

再次,健全与完善双学位教学管理制度.一是合理设置双学位专业,鼓励教学方法创新.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关注用人单位的参与,在与社会合作方面把培养具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专业设置的目标,把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突破口,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方法上更加关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互动.二是强化二学位专业实践教学比例.从制度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在实践环节上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从管理制度上完善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三是进一步落实导师制,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把握学生思想和学习动态,鼓励和引导学生兼顾主修专业与二专业的学习,真正发挥以“导”促学的作用.

同时完善双学位人才培养学生评价制度.其一,要建立合理、科学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考评体系,根据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综合考量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性,重点评价学生主修专业与二专业的学习心理、意识及学习品质发展状况的能力.其二,评价方式应用应呈现多元化,更多地从学生成长发展及现实经济发展出发,摒弃单一的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促进校际间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其三,建立主修专业与二学位专业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一方面,改革目前对高校的人才评价体系,舍弃评价体系中对人才培养具体量化的指标,引导鼓励高校改革人才评价体制,以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检验人才评价体制的适应性,激发学生修读二专业的积极性,把学生主辅修专业相结合促进就业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特色的重要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对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应具体化,实现以课程为单位的包括课程资源利用与实施、课程设计与具体教学、学生评价与发展的考核,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教学能力提升,保证全面、客观、科学公正地反馈教学效果.

3 重构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对地方高校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进行重新构建,进一步补充与丰富人才培养形式,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体现;同时有利于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缓解本科专业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缩短长线专业和短线专业之间的距离,促进专业的内部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应了区域经济发展对复合型多科性创新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全知识结构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通过对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的重新构建,实现不同类型需要学生对专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在不同学科与专业间实现交流与互动,为学校及现代经济社会提供富有竞争实力的多科型人才,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的互补与提升;同时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突破自身思维方式,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扩展和发散固有的学习思维,突破单一学科固有的学习模式,体现多科复合的优势,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为适应新形势对双学位人才的需要,针对当下地方高校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存在的不足,通过构建新型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各环节制度,进一步优化双学位人才培养,使地方高校双学位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地方高校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对双学位人才培养的需要.

〔1〕高艳芳,胡桃元.开展双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23-24.

〔2〕谭家健.民族院校双学位专业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7(4):48-51.

G642.0

A

1673-260X(2015)12-0225-02

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JGA242);桂林理工大学校级教改(2014B06)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双学位培养目标人才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才云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辅修/双学位专业学习的毕业生从业状况调查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我国大学本科双学位教育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