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花 邓 蕊 胡宝丰
(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河北 迁安 064400)
“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归经、七情为配伍原则,或为主药或为辅药地融入方剂,或单独成方的一种方药模式。“角药”配伍方法源自《素问·至真要大论》“一君二臣,奇之制也”的制方法则。《老子·四十二章》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组成角药的3味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成三足鼎立之势,其配伍不是简单的药物叠加,应用中颇多巧妙,或协同增效,相互辅助,或相互制约,紧扣病机,临床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配伍效果。
黄明(1958—),男,河北联合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唐山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唐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唐山市名中医。黄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擅治内科杂病,临床运用角药颇多,处方小而药力专,且效果明显。我们有幸侍诊其左右,收益良多,兹将其应用“角药”经验简析如下。
黄主任医师常用干姜、细辛、五味子治疗咳嗽、痰喘。干姜辛热,温肺化饮;细辛辛温,温肺气,散肺寒,化肺饮,平喘逆;五味子酸甘温,敛肺止咳。三药配伍,散收有度,共奏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功。该角药出自《伤寒论》小青龙汤,“姜、辛、味”是方中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的主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论痰饮咳嗽服小青龙汤后的几种变局,俱以“姜、辛、味”为主药,或减桂枝,或加半夏、杏仁、大黄,而这3味药不变,成为治疗痰饮咳嗽的“角药”。陈修园曾论:“小青龙汤当以五味、干姜、细辛为主药,盖五味子以司肺之阖,干姜以司肺之开,细辛以发动其开阖活动之机,故小青龙汤中诸药皆可加减,此三味不可加减。”[1]张锡纯谓:“仲景用五味即用干姜,诚以外感皆忌五味,又兼痰者尤忌之,因其酸敛之力甚大,能将外感之邪锢闭肺中永成劳嗽,惟济之以干姜至辛之味则无碍,因辛能胜酸也。三味相辅相成,临证中以此为主加减治疗咳嗽,治咳之功有如桴鼓之应。是此三味诚司肺开阖枢之要药也。”
半夏、白术、天麻为黄主任医师治疗风痰上扰所致眩晕头痛的常用角药。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甘平,平肝熄风,止头眩;白术苦甘温,健脾祛湿,绝生痰之源。三药相互辅佐,标本兼治,化痰熄风为标,健脾祛湿为本。最早见于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痰厥头痛的半夏白术天麻汤,谓:“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由于其经典配伍疗效卓越,后世医家对此多有发挥,如《古今医鉴》以此3味加生姜3片治疗脾胃气虚、痰涎内停、虚风上扰所致头旋眼黑;清·程国彭《医学心悟》中此3味合二陈汤加减,加强理气祛痰之力。
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为利尿通淋排石之配伍角药。金钱草甘淡平,利水通淋;海金沙甘寒,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尤善止尿道疼痛;鸡内金甘平,有化坚消食之功,三药同类相须,共奏清热利尿、通淋排石之功。现代医家岳美中认为此3味可作为泌尿系结石的专方专药,通过辨证论治加味治疗泌尿系结石,常有奇效[2]。俞慎初在此基础上加川楝子、郁金等组成加味五金汤治疗肝胆、泌尿系结石[3]。
黄主任医师常以黄芪、白术、防风治疗平素体虚、恶风恶寒、自汗、易患感冒者,体弱者可为散剂常服。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两药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外邪亦难侵入;佐防风则黄芪、白术活,走表而散风御邪,黄芪得防风固表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此3味配伍为“玉屏风散”。由于其适用范围广、疗效显著,现已制成成方颗粒,并有中药“丙种球蛋白”之称。《古今名医方论》载:“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耆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治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耆,其功愈大耳。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耆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黄芪、山药、白术为黄主任医师的经验角药,由玉屏风散山药代防风而来,常用于脾气虚较重者,治疗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大便溏薄。黄芪甘温,健脾补中;白术甘苦温,健脾燥湿,益气固表;山药甘平,补益肺脾肾,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且药食同源,可长期服用。黄芪与白术、山药合用可加强健脾益气燥湿的功效。
柴胡、当归、白芍药常用来治疗肝郁血虚之乳腺增生、围绝经期综合征、月经紊乱等。黄主任医师认为,女子以肝为本。柴胡苦辛微寒,入肝经,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调达;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白芍药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白芍药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肝郁得舒,血虚得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此三药加入白术、茯苓等组成疏肝健脾养血之逍遥散,《寿世保元》中加入青皮、枳壳、桃仁、红花等组成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之疏肝散,《重订通俗伤寒论》中加入栀子、菊花等组成清肝泻火之清肝达郁汤。
当归甘润温通,辛散苦降,既能养血调经,又能活血止痛,补中有动,行中有补;羊肉辛热,血肉有情之品,用气血之属以补气血;生姜辛温宣散,可温中散寒。三者配伍,温中补血,祛寒止痛,即《金匮要略》中治疗寒疝腹痛、产后腹痛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此组角药可谓药食同源,虚寒体质之人,可常服。
苍术、厚朴、陈皮黄主任医师用来治疗脾胃中焦湿阻的基础方。苍术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厚朴芳化苦燥,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陈皮辛苦温,有理气运脾、调中快膈之功。厚朴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三者相须相使,共得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临证见湿热重者加黄芩、黄连,寒湿者加干姜、肉豆蔻。
黄主任医师常用仙茅、淫羊藿、仙鹤草治疗气虚、阳虚、湿阻或阴血虚而火不旺之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腰膝痠软、性功能减退等。仙茅辛热,温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淫羊藿辛甘温,温肾阳,壮筋骨,祛风湿;仙鹤草苦涩平,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三者配伍,共奏温肾补虚之功,主治虚劳,又称中药的“激素”[4]。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干祖望有四仙引子(三味加仙掌子),凡无外伤疾病及神疲怠惰者,都可参考此3味。
小 结 角药是对药的扩展,有着更为复杂意蕴的药物配伍组合。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创角药雏形,到后世历代医家广泛使用,执简驭繁,减毒增效,逐步扩大了“角药”的临床使用范围,为运用中医药诊治疑难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随着“角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通过不断完善和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使角药的配伍更加细致具体 更适应临床辨证的需要
黄主任医师运用“角药”配伍有以下3个特点:①运用独立成方的角药:此种角药多被奉为经典,由古至今已被无数医家证实其疗效,如玉屏风散;②成方活用:由成方化裁、加之自己的经验而来,遵古不泥古,以其为基础辨证加减用药,更体现中医的辨证精华,大大拓宽了其临床应用范围;③重视抓核心病机:处方常常是几味常见药物,但能够把握整体、抓住关键,于平淡中见神奇。
[1] 李剑颖.《伤寒杂病论》中“角药”应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4):32-33.
[2] 中国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医案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3.
[3] 张丰强,郑英.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46
[4] 朱富华,杨志春,樊平.中医中药角药研究:名医名方验方组药配伍技巧[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