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5-03-20 00:42胡其图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雪 婧,胡其图

(内蒙古医科大学 党委宣传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00)

1 “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随着人类社会对人在宇宙中中心地位和重要作用的确立,人类认识的坐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人类征服自然和建构社会的过程中,人类对人自身的认识、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人的尊严的重视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志,成为驾驭人类社会的重要指南.

学校管理工作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传统的对人的片面理解中走出来,认识人的生命价值,树立起人的生命意识,把人理解成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人”,认识到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是自由的、具体的、独特的、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个体,他们有浓郁的生命期待和真挚的生命追求.只有在“生命人”的意识支配下,才能给他们创设生命发展的自由空间,尊重人具体实在的生命本色,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和生命体验,真正实现学校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只有在“生命人”的意识作用下,才能在学校管理中,实现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既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又坚持以人为中心,以情为主线,靠群体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进行管理.

2 现今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环境与形势

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数量的增加势必要求高校的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方面的学分制、二级学院等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必然要求教学工作者进行教学理念、方式和考查的新思路创新;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更新、淘汰逐渐加快,新生各类“网络文化形态”层出不穷,因而学生的思想观念、认知夙求日益复杂多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当今学生这一管理群体的特征和需要,面临着必须改革的巨大挑战.因此,高校管理者特别是基层的团学工作者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自身素质的提高、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3 现今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伴随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知识文化的新陈代谢加快,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运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譬如: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已经由计划分配向双向选择与自主择业转变;固定学制正在向弹性学制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项目增加,形式方面由原来单一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来保证实施.

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普遍缺失或者仅仅有暂行而尚未完全形成的制度、条例,原有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日益僵化,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日益落后,难以满足当前高校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对于高校管理者、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期望.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原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高校管理要求,满足学生需要的“以人为本”的新体制势在必行.

第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带来新的问题.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已经产生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对学生工作而言,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

第三,高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高校后勤社会化,实际上是建立一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使二者容易产生矛盾.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探索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将是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4 以学生为本,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创新

“以人为本”理念具体落实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管理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硬性对立格局,通过转变角色,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

第一,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变管理为服务的理念.首先,以往传统的大学管理理念强调的是严格制度和标准规范,学校管理的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在现今的工作中难免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目的是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高校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团学干部为中心”的绝对化学生管理方式较为普遍,使学生群体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学生易产生对立情绪.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融入管理工作,改变以往学生的管理客体地位,认识学校管理的内容、实质和目的,从而消除大学生对于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主动自我管理.针对于此,本人认为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以团学干部或班主任为调节,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化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角色转换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真正体现高校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第三,大学越来越成为没有“围墙”的开放环境,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根据“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要求,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四,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包括校园的物质环境和校园的精神环境两部分.校园的物质环境是以布局成形的姿态出现的物质环境,校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传统习俗、校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文化品味及活动构成的气氛等.校园文化环境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及师生员工的生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开展丰富多样、多元化的学生集体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充分的发挥.在一个健全的集体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意识也比较容易克服.因为集体的影响、优良作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各项活动,积极发挥和发展学生的才干及特长,使活动和教育融为一体.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要追求以新奇制胜,以巧妙攻心,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行为表现的细枝末节,把为学生服务放在重要位置,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适应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

〔1〕施伟娟.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然选择[J].大理学院学报,2006,5(5).

〔2〕陈小军.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必要性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8(12).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