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云
(武汉理工大学 华夏学院, 武汉 430223)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 (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引起的。Gardner认为,外语学习动机指学习者对学习外语的学习动力和付出努力的愿望的程度,它由四个要素组成:学习目的、学习语言的愿望、学习态度及努力程度。[1]Ellis认为,外语动机是学习者出于需要和愿望,在学习外语时所付出的努力。[2]学习动机作为学习者个人因素,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二语/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在国外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早期的研究主要从理论上探讨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组成要素,提出学习动机的理论框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Gardner和Lambert[3]提出的模式——动机二分法。他们把学习动机分为两种: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4]Brown则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动机:整体动机(global motivation)、情景动机(situationalmotivation)和任务动机(task motivation)。[5]另外,Tremblay等人(1995)、Schmidt等人(1996)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二语动机的内在结构,他们只确定了少数几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国外研究者从心理学、行为主义、认知和社会学等多个视角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使研究领域大大扩展,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研究的重点转向探讨内部因素——学习主体。他们认为,学习成功与否除了受智力因素和本人认知能力制约外,动机也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而学习动机是影响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例如,Dornyei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三维建构模式,即学习动机由三个层面的因素构成: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情境层面。[6]该模式强调了语言学习动机的多维性质,并且密切联系课堂教学实际,因而具有更积极的教育学意义。[7]研究者认为,动机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学习动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它不再单纯地被看成是内驱力的反映,动机还可以转化为行动的信念、思想,甚至情感。
我国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大多遵循了经典社会心理模式,即研究它在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动机与学习者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研究的重点是考察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8-10]或者探索学习动机的内部结构。研究对象主要是一本院校或重点院校的大学生。研究方法从单纯的静态研究转向历时跟踪研究,并且把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相结合。近十年来,影响较大的是由高一虹等[11-12]、周燕[13-15]等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他们在大规模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历时考察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英语教学及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6]
独立院校(或二级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独立院校的本科生与上述院校的本科生有着明显的差距和差异,关注他们的外语学习状况,研究他们的学习动机类型和发展状况,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具有指导意义。目前,以独立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历时跟踪调查,研究其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变化的研究还很少见。本研究借鉴高一虹等(2003)的研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三次对同一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试图发现他们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变化情况。研究的问题是:在大学基础阶段(大一、大二),学生各类型学习动机及动机强度是何水平?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表1 样本情况一览表
图1 两年中各类型动机总值
本项研究以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2012级理工类本科生为样本,从汽车、经管、土木、机电、信息工程、化学与制药六个系各专业方向各抽取一个自然班(共18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共603人,男女比例约为7:3,具体情况见表1。
1.问卷调查:问卷沿用高一虹等问卷的框架,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问卷包括动机类型、动机强度、自我认同三部分。本文汇报动机类型、动机强度的变化与发展情况。
同一问卷在基础阶段分三次实施,测试时间分别在第二、第三、第四学期中间。首次问卷调查选在第二学期中间进行,因为经过近一年的大学学习与生活,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与学习,心理状态、学习状况比较稳定,调查获取的数据比较可靠。其它两次测试选在学期中途而不是在期末进行,因为临近期末考试,学生忙于复习备考,学习重点发生了转移;在学期中间进行问卷调查,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
2.访谈:访谈为半结构式个别访谈,在每次问卷调查之后进行,共三次访谈,在各班按英语成绩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各抽1位学生,按自愿参加的原则,共48人接受了访谈。访谈主要围绕入学后的感受、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状况、学习行为以及对英语学习的期待等内容进行。此外,两位访谈老师还不定期地对所访学生班级的英语精读课进行观察,与访谈材料交互印证。
采用描述性统计对三次问卷测试进行统计发现,七种动机类型中,总值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个人发展、学习成绩和学习情境;社会责任、内在兴趣和出国动机排在后三位。(见图1)前三种学习动机主要与学生的就业、前途相关,说明独立院校理工类本科生在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是工具型动机,这与朱国振研究结果相似。[17]朱国振调查发现,超过50%的理工类院校的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为求职。后三种学习动机主要与学生的内在兴趣和近期目标有关,这表明独立院校理工类本科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不高,学习英语的长远目标不明确或者不强,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眼前的需要。各种动机按重要性可以分为三块:首先是以近期和当前需要为目的的工具型动机和情境型动机,其次是媒介动机,最后是着眼于长远的社会责任和出国动机。这些是与一本院校或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明显的不同之处。
对三次问卷数据用单向方差分析,发现个人发展在两年内呈现逐渐加强的趋势(见图2)。第三学期(9.11)与第二学期(8.58)相比,呈现显著变化(MD=-.5196,P=.028),第四学期(9.01)比第三学期略有下降,但没有达到显著程度(MD=-.0973,p=.897)。
图2 个人发展动机两年中的变化
个人发展指学习英语是为了提高个人竞争力和社会地位。[12]个人发展与成绩动机、信息媒介动机交织在一起,它侧重于英语学习者对个人的实际影响,比如找工作、成就感。
个人发展动机总体上呈现逐渐加强的原因:一是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清晰。进入大学后,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懈怠;从第二学期特别是第三、四学期起,学生通过各种渠道逐渐认识到英语在就业、考研中的重要性。为了在将来就业时占有优势,考研能通过国家线,大部分同学,不管是否自愿、自觉,都想学好英语。车辆专业的一位学生在访谈中说,“我必须努力学英语,它对我的将来很重要,跟我的专业密切相关。我毕业时想进一家4S店,可他们对英语要求高”。“你喜欢学英语吗?”“说实话,不喜欢。可喜欢与不喜欢重要吗?我们很多同学都是被逼的,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了。”二是英语四级成绩是导致学生起步薪水差异巨大的因素之一。例如,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访谈中说到:“过四级确实很重要,现在深圳的IT企业都要求英语过四级。在深圳,过和没过四级的同学,工资差异竟然达到1 800元,这是一位学长亲口告诉我的,他们班就有这样的情况。”
图3 学习情境两年中的变化
单向方差分析表明情境动机在两年内呈现显著变化。第三学期(9.22)与第二学期(8.40)相比,呈现显著变化(MD=2.5266,P=.010),第四学期(9.33)比第三学期略有上升,也达到了显著程度(MD=2.5513,p=.010)(见图 3)。学习情境动机指教师、教材和班级等学习英语的直接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影响。[12]教师上课能否与学生交流互动,能否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访谈中谈到,“第三学期我们换了一位老师,他救了我,也救了我们班。…以前的老师不是不好,他上课只顾讲自己的,不跟我们交流互动,…。换了老师之后就不一样了。新老师很注重跟我们交流互动,交换思想和看法,他能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给我们提一些建议。我们现在对英语课比较有兴趣,还能做一些预习及准备。”大学生对老师的期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期望与老师的交流,以及来自老师的学习指导及建议。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班级整体状况和学习氛围对学生个人也产生着明显的影响。访谈中,机电专业一位学生的观点印证了这一结果。他说,“我们班一上课,大部分同学都死气沉沉,不理老师,上课老师只得讲他的,学生做自己的,要么看书,要么玩手机,要么睡觉…。我其实也想配合老师,认真学,可是看到这种状况,慢慢地,我也就习惯了,沉默了。”
动机强度指为英语学习而付出的实际行动,包括课堂内外的英语学习活动,如看报纸、收看收听英语节目、参加竞赛等。[12]三次测试中,动机强度在两年中呈先升后降(见图4)。
单向方差分析表明,第三学期的动机强度(25.49)跟第二学期(24.99)相比,显著上升(MD=2.3562,P=.000);第四学期(24.52)比前两个学期略有下降,但没有达到显著程度(MD=.7876,p=.078)。动机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升学压力的解脱。上大学后,高考压力已不复存在,很多学生想从高中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在大学基础阶段,虽然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但其重要性已大大地降低了,不会直接决定一个学生的命运,所以,很多学生放松了英语学习。二是学习要求的提高及教材难度的加大。一方面,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跟高中阶段部分学生主要依靠老师及外界的压力而学习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材的课文篇幅明显增长、词汇量加大,对学生听力和口语的要求明显提高,这些难度使得部分学生有挫折感,感到无所适从,又无明显的求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三是外力的驱使:三重压力。学位压力:我院把学位的授予与英语四级成绩挂钩,学生四级成绩达不到学校规定的分数,毕业时拿不了学位。而英语在求职、考研中的重要性,不证自明。在毕业、求职、考研三重压力下,大多数学生在努力地学习英语。一旦通过了四级,又没有其它目标,很多学生感到解脱了,英语学习自然放松了。
图4 动机强度两年中的变化
类本科生的外语学习动机类型在基础阶段具有下列特征:一是动机类型以个人发展、学习成绩、学习情境为主,工具型动机类型是大学基础阶段主要稳定的英语学习驱动力。二是个人发展型动机稳定增长,在二年级尤为突出。情境动机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影响显著。三是内在兴趣及出国学习动机偏低,说明独立院校的理工类本科生在重视语言工具性功能的同时,对目的语的文化兴趣有限。四是动机强度在两年中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上述发现可以归结为以下特征:独立院校理工类本科生外语学习动机以工具型动机为主,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个人发展,学习外语的兴趣较低,学习受情境因素的影响明显。这些特征是独立院校理工类本科生与一本院校、重点院校的本科生外语学习动机的明显不同之处。
针对上述特点,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重视、鼓励工具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同时,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树立自信,逐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增强其内在兴趣,形成内在的驱动力;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情况和特点,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在教学中,重视师生互动、交流,建立友好、协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使英语学习逐步成为自愿、自觉的行动。
学习动机的形成原因复杂,学习动机更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本文由于受到调查对象范围、样本以及收集数据频率的限制,结果不足以概括独立院校本科生的动机变化轨迹,期待今后做大样本、多频率的调查研究。
经过两年跟踪调查,我们发现,独立院校理工
[1]Gard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Lamb,M.Integrative motion in a globalizing world[J].System,2004(32):3-19.
[4]Gardner,R.C.,&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5]秦晓晴.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Dornyei,Z.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273-284.
[7]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51-58.
[8]马广惠.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对外语习成绩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37-41.
[9]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0(4):8-11.
[10]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
[11]周燕,高一虹.大学基础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对五所高校的跟踪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113-118.
[12]周燕,高一虹.大学高年级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251-260.
[13]高一虹,程英,赵媛,周燕.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对本科生的定量考察[C]//高一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5-62.
[14]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8-24.
[15]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29-38.
[16]黄红安,文卫平.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外语学习动机组成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5(3):57-60.
[17]朱国振.工科院校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