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2015-03-19 03:42魏琦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双城记狄更斯

魏琦

内容摘要:《双城记》中突出地表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虽然是一部历史小说,但处理的却是现实问题。作者以他特有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他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从他的文章中可以通过狄更斯对于人道主义思想的深刻见解对各种典型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的剖析来探讨人性的善与恶。

关键词:狄更斯 人道主义 典型人物

一、狄更斯与人道主义思想

在我看来,所谓人道主义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着想,从人民的角度考虑事情,14—16世纪人道主义主张:“肯定人的价值,称颂人的特性和理想,反对中世纪神学哲学,贬低人的观点;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注重人的现实生活的意义,强调按照人的自然本性生活,反对中世纪的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

狄更斯是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父亲因欠债累累被关进了负债人监狱。十三岁辍学在一家鞋油作坊当徒工,后在律师事务所当抄写员,少年时代艰苦生活成为他终生辛酸的回忆,使他对不幸的弱小者产生深深的同情并且靠自学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这一期间,可以说这一独特的经历为他后来创作《荒凉山庄》及《大卫·科波菲尔》提供了灵感。后来他担任报社采访记者,这项工作使他得以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也使他有机会了解法院和议会政治的肮脏内幕,为他熟悉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产生人道主义思想打下了基础,也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其中最能表达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是《双城记》,作者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他希望用道德感化的力量来改善社会,化解阶级矛盾。在他看来,只要大家的道德水准提高了,人与人之间讲究仁爱、宽恕,社会就会变得美好起来。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情和支持弱势群体,但他反对暴力行为,主张人性调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

二.人道主义观照下的法国大革命

(一)恐怖的枷锁

法国大革命是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造成的必然结果,革命是无法避免的。在《双城记》这部小说中,作者以他辛辣的讽刺手法,突出地刻画了残暴、骄奢淫逸的贵族形象,真实地反映当时法国人民的悲惨处境,表达了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法国大革命的愤恨,字里行间的每一处读者都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厄弗里蒙地兄弟是作者予以揭露、讽刺、鞭笞的人物,作者通过外貌描写使我们见到一幅“精致的假面具”。他表面上道貌岸然,颇有贵族气派,实际上灵魂极其肮脏、凶残,这让我们也深深地融入文章。

人道主义是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要善待一切人、爱一切人。而封建贵族们根本不把人当成人看,人像一条狗一样被牵出去绞死。他们草菅人命、荼毒生灵、残忍凶暴的行为必然会引起人民的反抗。作为人道主义者,狄更斯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善待一切人,以平等、博爱的心去善待百姓,使人们不再生活在恐怖的枷锁中。

(二)人性的扭曲

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革命胜利以后,群众开始向贵族讨还血债,做一些惨无人道的事情。愤怒的群众举行示威游行,在与军警发生冲突后,游行变为起义,随后起义全面爆发并发展迅速,叛乱演变成为革命。巴士底狱是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已成为封建统治的象征。在《双城记》中,作者通过对以得伐石太太为代表的革命群众的刻画,来批判他们乱杀无辜、人性扭曲的变态心理,表达了作者反对暴力革命的人道主义思想。得伐石太太是革命群众的代表,作为一个因压迫而起来反抗的下层妇女,狄更斯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给予得伐石太太同情。如果从狄更斯的阶级感情出发来分析,得伐石太太作为一个受压迫的下层妇女,在作品中应该作为正面人物出现。但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去描写她的凶狠、可怕、冷酷无情,以及为了复仇不惜乱杀无辜的变态心理,使她最终失去了读者的同情心,她的死使人感觉到这是她应有的下场。除了她之外,作者还加入复仇女和雅客们,他们所向披靡,毫不留情地把一个又一个往日的压迫者送上了断头台,以至于断头台的差役被他人羡慕不已。通过描写他们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他们不把人当人看行为的谴责。

(三)暴力的罪恶

暴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政治上反对叛逆者的迫害,“恐怖政策”下的牺牲者人数相当大,通过革命的法律程序被指控由于投降而在战场上被射杀,或者是由政府代表的命令而被杀死的,最后还要加上在监狱中死掉的,总的来说大约有3.5万到4万的人死于“恐怖政策”之下。

作为人道主义者的狄更斯认为暴力不能改造社会反而伤害了无辜,会造成更多的流血牺牲。革命者对贵族和反革命者的迫害是违背人道的,无论是剥削者还是受压迫者,都应该有一颗怜悯和慈悲之心。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关心,和平相处,要视人本身为最高的价值,善待一切人、爱一切人,没有暴力的社会将是和谐的社会。所以,作者认为暴力革命是罪恶的。

三.人道主义思想在典型人物中的体现

(一)宽恕、仁爱的梅尼特医生

梅尼特医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一种既痛恨暴行,又期望用爱来战胜恨的社会理想和艺术理想。这个知识分子,年轻时正直,富于同情心。由于职业的原因,他目睹了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践踏人格、草菅人命的暴行,为了求得良心的安宁,写信向朝廷告发,遭到侯爵兄弟的迫害,被关进监狱长达18年之久,表现了他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优秀品格,他的行为闪烁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光辉。严酷的铁窗岁月增强了他对残暴的侯爵家族的仇恨。正如他所说的:“我在狱中的时候,有时我的报仇的欲望是无法抑制的”。[2]严酷的监禁使他丧失了理智,出狱后在女儿的精心照料下,恢复了理智心完全被对女儿的爱所占据,当他看到女儿与厄弗里蒙地的侄儿相爱时,为了女儿的幸福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从内心宽恕了他的家族化仇恨为爱。梅尼特尊重代尔那的人格和尊严善待他、爱他,梅尼特医生对代尔那的宽恕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内涵。他的女儿与女婿相爱,建立起幸福的生活,却因为他对侯爵的一纸控诉书而破坏。在这里作者想要告诉读者,只有一切阶级的人彼此相爱,和睦相处,才能使人性发射光芒,否则只能让所有的人都陷入痛苦。狄更斯通过梅尼特医生的形象,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即宽恕和博爱:要用宽恕对待罪恶和敌人;要爱你的朋友、邻居,还要爱你的敌人。

(二)真诚善良的露茜

露茜身上表现了真诚善良、温柔多情的形象。她虽从小失去父爱,但对所有人都很和善。第一次见到精神失常的父亲时并没有害怕他反而很孝顺。从而使父亲的心变得温暖想起了自己的家。于是,她把父亲带到英国去过和平、安宁的生活,摆脱苦难、脱离苦海。露茜的孝心使她的父亲恢复生活、情爱、责任和安乐。卡尔登是她的追求者,她不因卡尔登的萎靡而漠视他,相反却积极地鼓励他重新开始美好的人生,使他的内心被照亮,不再孤独。当她的丈夫被关进监狱时,不论什么天气,她每天总要在监狱的旁边度过两个小时,为的是让他的丈夫能够看见她。在露茜身上,作者宣扬了善待一切人、爱一切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中处处体现着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通过法国大革命,展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正义性与复仇的疯狂性,否定复仇者的暴力行为,赞扬善良正直的人们,主张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仇恨,改善那些被仇恨扭曲的心灵。在狄更斯笔下,人道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们身上,他们是“爱”的化身。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与友情,“这不仅是作家个人情怀的体现,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幸福生活寻求一条出路,更是对那些需要关怀和救助的弱势群体带来的精神抚慰,是社会一个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杜丽燕,中世纪基督教人道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第20页,第26页

[2]狄更斯著,孙法理译,双城记[M],上海:上海译林出版社,1996,第26页

[3]赵炎秋,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第106页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市绥化学院)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双城记狄更斯
典型人物报道的时代特点与创新经验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论新形势下改进军队典型报道真实性的基本方法
采编札记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
唱好三部曲写出好新闻
狄更斯钓鱼
你能变好,我则安心
狄更斯诡证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