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的文化性与审美性微探

2015-03-19 14:25郭晓芳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舞蹈美的身体

郭晓芳

(信阳农林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信阳 464000)

体育舞蹈的文化性与审美性微探

郭晓芳

(信阳农林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信阳 464000)

文中对体育舞蹈的文化性与审美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体育舞蹈具有以下文化与美学特征:一是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应以音心相映、身心合一为评判标准,追求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艺术之美。二是体育舞蹈的竞技性。体育舞蹈应以真和健康为评判标准,追求身体审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展示其竞技之美。三是体育舞蹈的社交性。应以善和道德为评判标准,直面鲜活的人生,体现生活之美。

文化性;审美性;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Dance Sport),又称国际标准交谊舞(国标舞,International style of Ball room dancing),是在社交舞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竞技观赏性的舞蹈形式,分为两个项群:摩登舞(Modern)和拉丁舞(Latin)[1]。桑巴激情四射,伦巴婀娜多姿,恰恰轻松欢畅,牛仔诙谐逗趣……作为一项融音乐、舞蹈、艺术于一身的体育运动,其所具有的娱乐休闲、健身美体及社交功能,极早便为人所熟知。但作为一项进入公众视线的、可被直观的身体运动,体育舞蹈的美源自哪里?又具有何种审美特征呢?这是有关体育舞蹈最基本的审美问题,也是体育舞蹈审美功能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对形式的审美感知,只有在超越实际需要之后,才能成为可能[2]。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以表现生命张力为核心的舞蹈形式,早期以自娱性社交舞的形式出现,后期才演变为一种技术性强、艺术性高的观赏性竞技体育项目,西方称之为“审美运动”(aesthetic sport types)。那么,既然是一项审美运动,体育舞蹈的审美功能和审美特征有哪些呢?其审美活动和审美特征与其他一般舞蹈有何异同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将为我们探索体育舞蹈何以为美大有裨益,也为体育舞蹈的持续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舞者心与音——艺术之美

华尔兹,音乐舒缓流畅,舞姿雍容华贵;伦巴舞,音乐柔美抒情,舞姿柔媚动人;探戈舞,音乐华丽雄壮,舞姿刚劲深沉;恰恰舞,音乐欢快热烈,舞姿花俏利落。音乐作为人类最早的审美感性活动,早在6000年前的苏美尔(Sumeria)寺庙的宗教仪式中便已出现,更有“底比斯城(Thebes)在音乐声中兴起,耶利科城(Jericho)在音乐声中衰亡”的远古诗篇留存于世。音乐与舞蹈从诞生伊始,便如约翰·巴哈贝尔(Johann Pachelbel)创作的《D大调卡农与吉格舞曲》一般,一个声部的曲调始终追寻另一声部,最后一个小结,直到融合在一起,像人世间的爱情,相爱双方生死相随、至死不渝。这种音乐与舞蹈相关联的事实,在我国古代成语典故中亦有体现,如载歌载舞、清歌曼舞、鸾歌凤舞及歌舞升平等,但“体育+舞蹈+音乐”的身体运动形式,却是近代才有的事情。音乐净化心灵,体育重塑身体,作为一项审美运动,体育舞蹈与其他体育项目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技巧性强、艺术性高,要按音乐节奏配合,身体基本姿势、舞蹈动作、旋律的掌握以及对音乐的理解等方面评定运动员的成绩,因此,如果你想要达到较高的水平,必须要“音心相映,身心合一”。

音乐是侧重形式的艺术,其依存于感官的吸引和主体的情绪。体育舞蹈作为音乐艺术的实践形式,是音心相映的系统运动。华尔兹的音乐舒缓,舞者舞姿雍容华贵;伦巴的音乐柔美,舞者舞姿便多了几分柔媚动人。音乐(实指“音响”)运动外显方式的节奏的快慢缓急、乐音的高低强弱,能传达出音乐的灵魂所在。舞者则从这一信息中获得音乐语言最直观的表象,“比音而乐”地将内部感受转为外部行为而翩翩起舞。这是作为音乐、舞蹈、艺术融合的体育舞蹈,对参与者身体意识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一面。体育舞蹈下的音乐,不仅触发了舞者的身体运动,也使得舞者在音乐艺术感知中,将自身的身体审美感受(身体意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当我们倾听体育舞蹈音乐(或想象音乐)时,总会无意识、有节奏地伴着音乐的起伏,或摩擦自己的牙齿,或指尖轻叩桌面,或扭动自己的身体,或踢踏脚下的地板。灯光闪烁,拉丁舞音乐响起,男士着以“上紧下松”服装的搭配,紧身宽袖做上装,配以收臀式灯笼裤,彰显着男人魁伟强悍的阳刚之美,而女士则以简捷明快的不对称线条搭配,在露臂露腿的夏威夷草裙式短裙下,女性半遮半掩的身体呈现出朦胧、性感的阴柔之美。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扮演着塑造个体社会性格的角色。音乐作为体育舞蹈动作的内在控制力,是男女舞伴同步共舞的基础,在音乐中,舞伴间以体传情,形神兼备,把音乐直观现象引起的丰富美好的情感,全部倾注到形体动作中,这种强大而无声的背景(身体语言)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促使审美主体和客体产生巨大的情感共鸣,进而获得体育舞蹈美的体验。这是一种“以美为美”的艺术之美,是最高层次的审美诉求。体育舞蹈将体育、音乐、舞蹈、艺术融为一体,也正是体现着“以美为美”的最高审美诉求。

音乐净化灵魂,体育重塑身体。体育舞蹈作为世界性的高雅竞技运动和艺术,与高尔夫运动一样正日益成为培养现代绅士和淑女的休闲运动项目,时尚动感的拉丁舞、典雅飘逸的标准舞艺术,不仅使练习者拥有挺拔的身姿、优雅的仪表,也会给你增添多姿多彩的异域情趣。同时,体育舞蹈作为身体教育的最佳内容之一,具有以下审美特征:一是以真和健康为评判标准的竞技性。体育舞蹈追求身体审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展示竞技之美;二是以善和道德为评判标准的社交性。体育舞蹈直面鲜活的人生,体现生活之美;三是以音心相映、身心合一为评判标准的艺术性。体育舞蹈追求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艺术之美。简而言之,以真为美,体育舞蹈之美将走向返璞归真的竞技之美;以善为美,体育舞蹈之美将走向人生百态的生活之美;以美为美,体育舞蹈之美将走向内心感性显现的艺术之美。

2 身体健与美——竞技之美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体育舞蹈有独特的观赏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使它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鹤立鸡群,而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它又以极强的竞技性,明显有别于崇尚表演的舞蹈艺术。体育舞蹈属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它不仅有强化心肌、增强抵抗力的作用,也对肉体、精神层面的压力消解甚有成效。根据研究显示,有氧运动最大的有效范围,为每分钟最大脉搏数的60%~75%之间,并必须最低限度从事持续12 min的运动。以35岁左右人群从事本项舞蹈运动为例,在运动中脉搏均可达到111次/min最大有效范围。另外,华尔滋、探戈的能量代谢率也高于网球,且与羽毛球相近,这说明,体育舞蹈能量代谢率高,对体适能的提升和健康的促进具有相当大的助益[1]。同时,体育舞蹈对形体的训练和培育、对练习者社会人格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体育舞蹈可说是最佳的体育修习科目之一。

物质作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审美形态,本身具有美的本质属性——物质性,这是审美对象具有的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美的根本属性。而体育舞蹈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项竞技性较强的审美运动,原因就在于其对身体审美的关注。但对身体“健力美”的过多关注,却又使其与体育教育所倡导的“健康第一”相背离。2014年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饮食失调症(Eating Disorder)已成为当今全球困扰人数最多的病症,而其产生的因由,首当其冲的便是人们对自身外在形象(身体审美)的过分关注。在体育领域,与身体审美关系密切,且具有表演性的运动项目,除体育舞蹈外,还有健美操、啦啦操、体操及花样滑冰等,而参与这些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尤其是女性运动员常常会因饮食而烦恼不已,甚至发展为饮食失调症(Eating Disorder)[2]。

上述均是对体育舞蹈竞技表演性身体审美特征的危险解读,这不仅使得身体遭受毁伤,也使得身体审美再度引起人们的质疑。其实,体育舞蹈所要体现的“健与美”的竞技性,是以真为标准的身体之美。外在形体虽是身体审美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但体育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健身美体功能,完全可以消解外在形体的问题。体育舞蹈与其他舞蹈和体育运动形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其身体审美所追求的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以真为美,以健康为美,来判定身体之美。体育讲求“公平、公正、公开”,体育舞蹈评审也要求舞者外在动作与内在情感融为一体,紧跟音乐节拍,尽情绽放自己的身体,以达到赏心悦目之审美诉求。这些原则及要求不仅指向身体之美的展演,更指向求真务实的纯粹人体之美的展现,而这正是体育舞蹈审美属性的真实体现。因此,体育舞蹈才能如此直观地走进我们的内心,引发愉悦的情感。

3 人生的鲜与艳——生活之美

美感源自人的主观情感,源自人类漫长的对象化过程中(探索或征服外在世界过程中)所聚焦的客观世界。体育舞蹈与其他各种舞蹈无异,均起源于原始舞,蒙昧时代有狩猎舞、战斗舞,农耕时代再发展出仪式舞,如民间与官方的庆典舞、祈福舞。后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有闲阶级的产生,人民的生活渐趋安定,逐渐产生出群体舞(如乡村舞、民俗舞、土风舞)与宫廷舞(表演舞或宫中交际舞)等,后发展为社交舞与艺术舞。近代对部分社交舞类型的规范化,促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体育舞蹈(即国标舞)的诞生,但今天的体育舞蹈,与过去的社交舞有很大的不同,它虽然保留了“舞”的基本特性,但却淡化了“社交”的作用,而增加了竞技和表演的内容。因此,体育舞蹈是一种既属于竞技舞蹈又具有表演娱乐、休闲社交和运动健身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和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特征,正好满足了当前人民的需要,因而体育舞蹈很快在我国风行起来,并已成为一项喜闻乐见、广泛开展的体育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体育舞蹈的“社交”功能被淡化,但其以社交为核心的审美功能却早已隐匿在身体动作之中,成为体育舞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演娱乐和社交休闲是体育舞蹈早期不断传播发展的主要动力,其最大的特色是带有明显的世俗情结和生活情趣,也正是这些世俗情结挥之不去,使得人们对体育舞蹈(伦巴、恰恰等)抱有种种历史成见。而实际上,这种世俗情结并非现在人们想象的情欲之美,而是人们为寻求身心解放而表现的生活之美。例如探戈舞,国人常说探戈华丽而神秘,充满贵族气息。但当我们回溯到其起源处的苦难贫民阶层时,道德的崇高将冲破生命的束缚,从遥远的历史之河逆袭而来,想必任何人都会因之警醒。据记载,现代意义上的探戈舞产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南郊一个叫博卡(BOCA)的小镇,是苦工们为消去身心的疲惫,在简陋的下层酒吧或轮船上创造这种充满调情和刺激的舞蹈。其中男女两人对跳时,贴脸靠肩,身段部分却始终保持扭曲的舞姿特点,据说源自苦工们体味熏人,舞女在他的右臂弯中不愿面对他的气味,所以会扭过头去,构成了这特殊的身姿。而舞女的右手假装自然地放在男人的左侧臀部,接近他裤兜口袋的地方,则是在试探男舞者钱包的厚度,估计此人能掏多少小费。而男人们之所以总是沿着弯曲的轨迹跳舞,据说是因为当年酒馆和轮船上的地方都很窄小,又摆满了圆形的桌子,他们只能穿梭于这些桌子之间,拐来拐去地跳舞。

从这些关于舞种起源的历史和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娱乐休闲为主的体育舞蹈并非扭捏作态,而是源自生活、回归生活的一种人生常态,是生活之美的喷薄而出,也是生活之美的自我回溯。当然,这些或真或假的传说,因为已无详实的史料记载,或许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在艰辛与困苦下生活的人们,以这种社交舞的形式阐释着最平凡的生活之美,却给予了我们真和善的感动。生活不仅需要我们去明辨真假,还需要我们直面人生的善恶,而正是这一现实,使得以道德为审美基石的生活之美的花朵,在体育舞蹈里开得格外鲜活。美有两种:一种是崇高,一种是优美。崇高总是伟大、纯朴[3],在善从属的道德范畴里,崇高暗含其中。康德说:善是道德(美)的象征。他认为一切的善必经由道德的考量,才能称为善。道德的崇高是体育舞蹈追求的精神上的内在规定性要求,由于道德之善的图染,体育(体育舞蹈)不仅要在内在规定性中接受“真”的本质要求,同时,其外在尺度上也接受了生活之美的拷问。在观众和舞者混杂的体育审美体验里,生活之美将人们引向通往体育审美的彼岸。我们欣赏伦巴舞表演时,总是被其动人的旋律、曼妙的舞姿所吸引,被伦巴美的“真”的本质吸引,在审美判断下便产生了审美愉悦,但当我们了解伦巴产生的背景,以及其与贩卖非洲黑奴等种族歧视相关联,睹物思情,伦巴产生伊始所带有的强烈渴盼自由的精神意志,在思潮重返现场时,道德判断将对该项运动产生道德的崇高感,引起审美主体有关突破生命束缚的道德愉悦。当这两种愉悦叠加并作用于主体,对主体审美感知的培养必然有所增益。这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及现代社会“文明病”滋生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人们精神上的困惑、烦闷、压抑,体育舞蹈作为塑造个体社会性格的角色,为需要放松和调解情感的人们找到了出口。舞蹈者彼此之间互相交流,沟通情感,净化心灵,审美能力及身体意识也得以提高。

[1]杜高山.康德美学视域下的体育审美理论刍议——基于《判断力批判》的体育美学探究[J].体育科学,2012,32(7):85-90.

[2]曹菲菲,王飞.体育舞蹈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2010,17(6):73-75.

[3]宋文利,罗庆逵,徐桂兰.再论新兴的体育舞蹈[J].体育学刊,2002,9(4):118-120.

[4]张俊.观照理论:巴尔塔萨的神学审美学[J].文艺理论研究,2010,30(4):44-51.

F592;F323

A

1671-5136(2015)04-0139-03

2015-10-06

郭晓芳(1981-),女,河南许昌人,信阳农林学院体育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舞蹈教学。

猜你喜欢
舞蹈美的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学舞蹈的男孩子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