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神话构建
——评肖献军博士历史小说《湘妃怨》

2015-03-19 10:52周玉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说历史

周玉华

(湖南科技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湖南 永州 425199)

穿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神话构建
——评肖献军博士历史小说《湘妃怨》

周玉华

(湖南科技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湖南 永州 425199)

肖献军《湘妃怨》,团结出版社2014年出版。

对于历史小说的写作与阅读,我总是持敬畏的态度。由于描写对象是历史上或多或少留有痕迹的人物,心理上难免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正史所述的那些事迹和人物评价已经成为固有,在小说中加入自己的创造力虚构描写,要获得读者的认同真的非常之难。尤其是那些历史上的名人轶事,将其逸闻轶事改写成小说那就更难了,因为虚构的小说情节与留存的历史史料难免有冲突。这就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精心贴切的“虚构”了。

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没有虚构便不成小说,虚构可以说是小说的生命。……历史小说如果没有虚构,便成了实录,其价值自然不在于给读者以审美享受,而是保存史料了。”《湘妃怨》的成书正是作者凭着对湘妃特殊情感,以超常的勇气和异乎寻常的创设,让我们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越,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也让我们在还原中的湘妃悲情中唏嘘不已。

肖博士是一个严谨的学人,选择《湘妃怨》为题创作历史小说并非心血来潮,突发奇想,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资料搜集和情感酝酿,才得以完成的,因此其艺术性和可读性都颇有特色。

首先,作者将湘妃由神化的女性道德模范形象还原为普通思妇怨女形象,这是需要很大勇气,花费很多心思的,反映出作者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力。

长期以来,湘妃形象的演变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作为政治形象和道德人物形象已经成为共识,没有太多争议。在《尚书》、《列女传》有记载,如《列女传》云:

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封象于有庳,事瞽叟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纯而行笃。《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谓也。”

这段文字的记载可谓较为详细,赞美了娥皇、女英的聪明贞仁和德纯行笃。因是后人记载,难以真切。且更多篇幅是叙述舜帝之德,并没有直接描写舜之父母如何诸般虐待娥皇、女英,也没有直接展示娥皇、女英的仁德。让后人在感叹娥皇、女英之美德的同时,也遗憾事情记述的简单概括。

正是因为不满足儒家经典如此简单概述,也就引发了后世对舜帝形象、湘妃形象的无限想象,舜帝和湘妃的文学形象也在逐渐丰满和不断变化。其中影响最大,化人最深的则是屈原作品《湘君》、《湘夫人》的湘妃形象。屈原由于自身的悲剧命运,贬谪沅、湘时,也在湘妃的形象塑造中渗入了个人的悲情意识,演变成多愁善感的女性形象了。其称谓也更多地与潇湘地域文化联系在一起,如“湘夫人”、“湘君”、“湘灵”等都很有地域特色。《列女传》也加以述之曰:“舜陟方,死于苍梧,二妃死于湘江之间,俗谓之湘君。”任昉《述异记》亦载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由此可见,湘妃作为悲情者的女神形象已经成为深入民心了。

由于古代传说和历史记载的内容太简略,作者正是从此处展开,围绕悲情意识,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而丰富的想象,从而塑造了符合现实的悲剧性湘妃形象。作者尤其是对湘妃少女懵懂爱情的初醒、下嫁重华的朴素生活、为父兄牺牲自我的复杂心理、对丈夫外出的担忧情怀、深爱丈夫又不得不为其纳妾等情节的描写可谓出于想象之外,又合符人情常理。正是这些看似平常情节的综合,才丰满细化了湘妃的悲情形象,也让我们对湘妃的美丽贤淑、聪明机智、善解人意有了更全面的感性认识。另外,作者也对父亲为何仇恨重华、后母和弟弟为何屡次加害重华、尧为何要将女儿下嫁重华、鲧为何自杀、大禹如何上位等事件都进行了想象合理的描写,从而让读者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同时,也对历史人物有了更生动的认识。

其次,作者善于从细节和心理入手,刻画人物的性格和表现人物的心理。如第24页描写瞽叟在抛弃重华之后的心理,写到:“当天晚上,这是一个梦魇连连的夜晚,一会他梦见饿虎出现在重华的面前,张口朝他咬去,咬得骨头咯吱咯吱地响;一会梦见握登伸出枯黄的双手,声音凄厉而恐怖;一会黄蛇变成了一条龙,向他不断吐出巨大的火球,直追得他满地乱转;一个晚上下来,汗流涔涔,弄得身心不堪……”将瞽叟怨恨又后悔的复杂心态描写得非常生动。

又如小说第53页描写丹朱的愤怒和暴躁之情时,就描写了其扔茶杯击中其父亲尧鼻梁的细节。“‘他不配做我的父皇’!丹朱话未说完,茶杯脱手从手中飞出,帝尧没有躲避,也不想躲避,茶杯不偏不倚正中了他的鼻梁!鲜血立刻混杂着茶水从脸上流了下来。”

又如第77页重华内心煎熬,就有大段的心理描写,将重华内心既想爱但又顾虑重重的矛盾心态展示出来,文曰:“其实,重华更是忍受着内心的煎熬。当初他救二女时,原以为只是两个普通的逃难女子,只是出于同情之心才施救的。然而,当初看上去脏兮兮的女子,在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变得有如天仙一般漂亮,而且还具有超人的智慧。与二女相处越久,就越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绪,以至于整天耳萦目绕的都是二女的笑语和身影。自从那次流民开玩笑似地说起那件事后,他也动过要娶二女作妻子的年头,然而冲动也仅是一瞬间的事,先不说二女的容貌和智慧,光凭二女是从京城来的这一点,他就把自己否决了。有哪位女孩的父亲会答应把他的女儿嫁给穷山僻壤的小伙子呢?况且自己的父亲还是个瞎子,生活起居方面还得照顾,又捡了一个小不点的妹妹。这样的家庭环境,自己都难以忍受,何况两个与自己毫无干系的陌生人!”

第219页描写二妃的心理:“安葬之日,二妃心情极为低沉,当初自己虽然是出自私利而让癸比成为三妃的,但当时看到她的勤劳、聪慧与善良,不能不说没有想帮她的意思在里面,可是结果呢?却遭致了如此之惨祸。她们甚至在想,当初如果不是两人强加己意于她,惨剧就不会发生,她依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她们又想到了霄明与烛光,虽然两个孩子是癸比所生,可是她们从来就没有把两人当外人看,她们是看着霄明、烛光长大的,其中付出了多少心血也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可是如今却一下子全没了。想到这里,二妃默默地流着眼泪。她们又想到了南巡的帝舜,她们不知道以后将怎样向他交代,当他获知这一消息之后,是否经受得这样大的打击。她们更担心,远在南蛮之地的帝舜现在到底过得怎么样?”

如此描写,将二妃的担心和后悔展示得很是充分,我们对湘妃善良和贤淑有了更细致的了解。

第三,作者善于选取故事发展的线索事物,这样既很好地串连小说的情节,同时也使得小说结构更完整,脉络也更加清晰。

如选择君山湘妃像引出故事写作,又由湘妃故事结束故事,这样既很好地交代了作者写作湘妃传的缘由,也引起读者美好的想象。

又如《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吹兮,可以拂吾民之忧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风之绵兮,可以介吾民之寿兮”多次在小说中出现,作者选择南风歌串连重华与娥皇、女英爱情的萌芽、婚姻的和谐,这既是一个线索事物,也是一种象征。既象征着重华的爱民、惜民之情,也预示着重华与娥皇、女英美好爱情、婚姻的发生。

另外,在小说中“黄蛇”也多次出现,这既是线索,也有象征意义。正如作者自己所言的“黄蛇是起一种暗示作用,‘黄蛇’也即‘黄龙’,因为蛇与龙本为一体,与原始部落图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是说,我是把它当作图腾来写的”。作者在小说中多次出现黄蛇,尤其是重华遇到危险的时候,都有黄蛇出现,这预示着重华将成为帝王,因此能够化险为夷,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也。

阅读《湘妃怨》之后,我如同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越,感受了小说的意蕴之美,也触发了心中封存许久的写作念头。一部《湘妃怨》20多万字,值得称道的地方有很多,不足之处也有。比如湘妃之怨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一些现代的名称和事物出现在历史小说中等等。诸如此类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引起作者多提炼、多修改,使《湘妃怨》穿越历史与现实,真正成为我们心中的神话,从而让远古的大爱弥散潇湘大地,那将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5-03-01

周玉华(1973-),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武汉大学博士,暨南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小说历史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