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培育与建设

2015-03-19 22:40诸立新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建院校建设

杨 玭,诸立新

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培育与建设

杨 玭,诸立新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师资紧缺、科研意识淡漠、科研能力薄弱、科研资源匮乏、科研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重点从养成严谨规范的科研习惯、形成奋发向上的科研意识、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制定健全的保障与激励制度、敢于率先培育示范性科研团队等方面,阐释了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培育与建设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新建本科学校;科技创新;科研团队

科学研究不仅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主要职责之一,而且是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如何集聚有限资源,培育和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团队,有力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水平,得到众多学者和科研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如周燕芳剖析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1],罗兴奇等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问题[2-3],孙东方剖析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对策[4],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科研团队建设策略、科研团队管理措施等也有着较多的探讨[5-7]。研究与实践表明,由于资源、环境、条件、意识、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在科研团队培育和建设方面倾入了大量工作,但总体效果并不突出,除师资紧缺外依然存在较多的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发源于专科院校,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除了普遍存在师资紧缺难题,尤其是科研团队带头人的紧缺问题外,对于科研团队的培育和建设,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一)科研习惯粗放

“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是提升科研工作的关键。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多数教师并未受到严格的科研训练,面对升本后的科研要求,基本上没有良好的科研习惯,突出表现在:一是有很好的想法,却不能有效地展现在书面材料上,普遍存在格式杂乱,内容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致使项目申报得不到理想的结果。二是项目研究的组织能力欠佳,经常会过多地关注细节,而忽视了宏观规划,没有形成更多高层次的团队成果。

(二)科研意识淡漠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任务重,绝大多数教师缺乏从事科研的丰富经验,尤其是缺乏团队协作的能力与习惯,经常会出现以下的不正常现象:一是在平日缺乏团队积累,没有团队备题意识,申报项目时普遍存在东拼西凑的问题。二是部分人对科研项目申报冷漠处之,或多次申报却不改进研究方法,成为名副其实的常败将军,或将一个内容多头申报,缺乏创新意识。三是缺乏自觉行为的团队协作意识,部分学校虽然启动了多种类型的研究团队,但大多被当做科研项目,并没有产生良好的团队效应。

(三)科研氛围单调

在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的意义与价值虽然得到了人们比较深刻的认识,但大多数院校的团队科研氛围依然很是单调,突出表现在:一是真正从事科研工作且具有较好示范带动作用的教师人数较少,没有浓厚的科研氛围;二是科研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是邀请校外专家做做学术报告、项目书撰写报告等,缺乏针对本校科研能力特点、内容方向及团队建设困惑等方面的专题指导;三是缺乏团队内部的定期深度交流机制,团队成员之间不能形成研究要点的默契与互补,大多处于散放与自由发展的状态,不能有效形成合力。

(四)激励政策乏力

新建本科院校开展优势科研团队建设最大的困难,一是缺乏深谙科研团队建设并具有突出科研能力的带头人,二是缺乏具有较好社会影响力和内部凝聚力的科研平台,三是大多的新建本科院校没有研究生招收资格,科研助手很是缺乏。换言之,新建本科院校优势科研团队的形成,大多是少数人集聚在一起,克服多种困难辛苦积累的结果。当前,一些优秀科研人员能够落地到新建本科院校,一是新建本科院校在研究经费和生活条件上提供很好的支持,二是看中的是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没有固有团队束缚,有望在简洁顺畅的环境开展科研工作,三是科研成果能够被学校更为重视和认可。实际的普遍现象是,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引进上虽然提供了很好的待遇,但在后续的扶持及管理上并没有有效发挥自身易于改革创新的优势,反而是各个管理部门极不协调,简单的事情需要科研人员奔波多个部门和领导才能解决,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致使优秀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五)缺乏示范效应

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后大多采用改造旧专业和增设新专业双管齐下的措施,迅速扩大专业数量,建立渐成规模的二级学院或系。此时,多数学校会采用既鼓励旧专业,又扶持新专业的平衡措施,全面推进科研团队建设。这种模式在实际操作时会出现很多的弊端:一是由于各个团队的创新能力参差不齐,不仅没有起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反而滋生很多矛盾,绝大多数的团队建设效果很不理想。二是违背了优势科研团队的成长规律,优秀科研创新团队的形成,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在长期自由博弈的竞争过程中,部分志同道合的人员自愿聚合的结果,虽然需要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但绝非是行政命令所能快速促成的。

二、主要应对措施

(一)养成严谨规范的科研习惯

所谓严谨规范的科研习惯,首要的表现是能够标准规范地撰写科研项目申报书、任务书、中期检查报告、结项报告等,尤其是申报书。严谨规范的科研习惯的养成,首先是需要科研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引导,对于首次开展的工作可以考虑提供相应的参考模板,对不合规范的资料和行为,应敢于拒绝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其次,需要培养一支能切实开展工作的院(系)科研管理队伍,包括科研财务管理队伍。良好的科研管理队伍不仅更好地为科研团队提供服务,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引导科研团队形成严谨的工作行为习惯。反之,一个将自己定义为管理者的科研管理队伍,不仅使得本来简洁明了的科研管理变得极其复杂,而且会扰乱正常的科研秩序,形成一系列不好的科研行为习惯,非常不利于培育优秀科研团队。

(二)形成奋发向上的科研意识

科研团队需要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从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新建本科院校对于科研团队建设必须要有正确的引导,力争树立奋发向上的科研意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需要培养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和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促进科研团队在既定的研究方向创新发展,形成系列化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成果,切不可片面追求东拼西凑而形成的科研成果数量。其二要注意培养科研团队的备题意识,即引导科研团队对科研项目做长远规划,平日多做积累,最好能形成必要的申报书材料,不仅在遇到申报机会时才能有的放矢,而且在备题过程中容易让团队成员在研究方向上形成共识,非常有利于团队的发展。第三要尽量避免依据课题或项目的需要临时组团现象。这种科研团队根据需要拼凑而成,虽然短期内能够见到一定的成效,但这样的团队不够稳定,很难深入进行科研工作,通常情况下很难持续的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也就难以形成高质量的科研团队。

(三)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

科研活动的目的是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团队建设,需要同时激发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大部分学校很都十分重视制定和完善科研政策、举办各类讲座或学术报告等科研活动,这些举措对科研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学术氛围淡薄,体现在院(系)内部、院(系)之间、学科间、专业间相对封闭,国内外学术交流尤其是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较少。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参与科研课题、进行学术交流实现,有些新建本科院校用于教师学术交流的经费不足,教师学术交流机会有限,虽然给青年教师提出了科研任务的要求,却没有提供科研与学术交流的平台,致使青年教师的发展处于无序状态,制约了科研团队的组建和发展。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科研氛围的营造上要切实开展丰富的科研活动,注重校园科研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进而给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科研学术环境。同时,还应注意构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渠道和良性竞争环境。互动与沟通是跨部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途径,任何研究想要在学科中保持领先地位,竞争和互动是必要的,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

(四)制定健全的保障与激励制度

新建本科院校优势科研团队建设,需要格外注意结合自身优势,建立与科研人员期望相吻合的保障与激励措施,一方面是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形成团队,另一方面也能更为长久地稳定队伍。科研团队保障与激励制度的制定,需要注意科研政策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在考核奖励、资源投入等方面切实体现多劳多酬;激励措施应物质与精神并重,引导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引导科研团队的奋斗目标与学校期望紧密吻合。在制定保障与激励措施时,可以更多的考虑柔性治理方式。所谓柔性治理强调把管理同团队成员参与治理结合在一起,决策参与者的多元化不仅直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而且可以较好的平衡团队内部不同知识相关者的利益,形成一个集体协作、相对灵活的研究团队。当前新建本科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特别是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更应重视以柔性治理的方式发挥参与各方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分享创新成果,共担创新风险,这样科研团队才能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五)敢于率先培育示范性科研团队

优势科研创新团队的形成,是一个在长期自由博弈的竞争过程中,部分志同道合的人员自愿聚合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校给予其必要的条件支持,鼓励具有条件的院(系)或创新研究人员积极申报科研团队,采用分层次资助与考核的办法激发团队活力。在这一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敢于打破平衡,对于已经具有较好基础,敢于承诺突出成果的团队,能够给予大力支持,将其率先培育成示范性科研团队,不仅会取得良好建设成果,更为重要的是会在新建本科院校展现出团队创新研究的价值,很好的促进其他科研团队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资源有限,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必然的选择,先决条件要求。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重点发展有学科基础和研究实力的优势团队,以点带面,事半功倍地实现建设目标。其二是科研团队建设对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探索创新的工作,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可以规避齐头推进固有的木桶效应,在一定程度更能确保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1] 周燕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发展突出问题及对策初探[J].科教文汇,2010(10):69-70.

[2] 罗兴奇.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评论,2014(10):9-11.

[3] 盛正发.新建本科院校科研能力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孙东方.谈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1):180-182.

[5] 郭志, 刘名远.新建本科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探索——以福建省某高校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 2014(1):129-133.

[6] 谭冠中.新建本科院校学术团队建设的策略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 2012(4):67-71.

[7] 林雅英.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管理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17):181-182.

责任编辑:刘海涛

杨玭,滁州学院科技处,研究方向:档案管理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诸立新,滁州学院科技处教授(安徽 滁州 239000)。

滁州学院科研项目(2010sk022B)

2015-06-23

G962

A

1673-1794(2015)04-0103-03

猜你喜欢
新建院校建设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