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15-03-19 18:48谭川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育者挑战时代

谭川(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刍议“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谭川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微”时代是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微”时代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少便利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方法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树立“微”意识、健全“微”体系、优化“微”内容、发展“微”领袖、树立“微”权威和营造“微”文化等有效途径来迎接这些挑战,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微”挑战;“微”对策

DOI:10.13887/j.cnki.jccee.2015(5).33

“今天你微了吗?”这是当下十分热门的网络语,微信、微博、微视、微支付这些“微”字眼的大量出现标志着“微”时代的到来。这一新的时代必然给社会各方面带来新的变化和影响,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研究“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对于搞好我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1“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俗话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微信微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字数都规定在140字范围内,这种客观限制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在思想文化阵地、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如果不去占领,各种“非主流”内容就会去占领,并带来一系列的影响。首先,在“微”环境下,任何人都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发布信息的门槛低,就必然会导致屏幕中充斥着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讯息。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认知水平、辨别甄选能力还相对较低,其获取的信息内容的可靠性就大打折扣。对于教育者而言,如果不加以注意也可能将不准确或不恰当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其次,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敌对势力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或是过度夸大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矛盾,变相地揭露我国的贫富差距、民族、党政等问题,或是发布一些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背离的资本主义思想,如果这些信息被有效接受,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三观”的形成。因此,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

1.2“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数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一直致力于探索新时代下新的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方式,致力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效果。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育者不断探索、创新、丰富课程教育方法。但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主要采取在固定的教室、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政治性、意识形态的内容的教学方式,老师以“一对多”的形式向学生反复灌输知识点,不仅内容古板,信息量小、更新慢,形式还不自由,大学生学习起来效率底,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微”环境下,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便捷快速地获取社会热点、时政新闻,他们可以“多对一”“多对多”地进行思想政治交流。这种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互动性高的新颖形式备受大学生青睐,老师通过微博微信方式及时与学生互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除了在课堂上能与老师交流的尴尬情况。

1.3“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

尼葛洛庞帝指出:“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信息资源时,最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2]在这场“微”时代大战中,相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者处于信息的弱势地位。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部分教育者还没有树立起“微”意识,他们更倾向讲授一些自以为“权威”的内容,不知道学生的喜好和需求,很多情况是老师在课堂上“一枝独秀”,学生更多的是充当老师“美德袋”角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低。也有少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微”能力的手段还不娴熟,首先他们不能在优劣参半的“微”信息中很好地获取高质量的教学素材,不能很好地掌握“微”媒休的搜索引擎功能和传播功能。其次,他们还缺乏一定的将这些素材准确合理地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的技巧,这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总之,在“微”时代环境下,首先,教师如果掉以轻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能或真或假,或益或害,再加上“微”软件的传播速度快、受众广,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必将产生更广泛的恶劣影响。其次,在“微”环境下,“微”媒休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微博、微信等“微”媒休逐渐占领信息高地,无形中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争夺主导权和话语权。最后,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都不能更好地利用“微”时代,当更多出现学生“反哺”老师的现象时,“师者”的权威必然会受到挑战。

2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2.1顺应“微”潮流,树立“微”意识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遇到很多热点、难点,具有普遍性、集中性和迫切性的特点,需要从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三个维度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3]。面对“微”时代的强势来袭,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要树立起“微”意识。第一,必须与时俱进,要树立充分利用“微”媒休去探索新途径、创新新思路的战略意识,以此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新要求、新方法的发展。第二,面对信息全球化、多元化的“微”空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保持高度的警醒去应对处理不良文化入侵的意识。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向国情,要时刻树立利用优秀的中国文化来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识。

2.2建全“微”体系,提高“微”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健全各类“微”机制,形成学校—学院—班级的三级“微”联动。应该以平等、自由的姿态层层传达和反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主题新颖、内容精彩、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从学校到班级都必须开通微博微信平台,以专业的视角、开拓的思维、整合的能力“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充分实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平等互动”[4],有效实现连接顶端和底部的顺利沟通。“微”休系的三级联动组合支撑起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结构,只有充分发挥每一层的“微”空间的“微”功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能力。

2.3改善“微”环境,优化“微”内容

现阶段“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丛林时代”必然会滋生许多新问题,再加上微博微信的准入门槛较低,“微”信息发布者、传递者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导致大量动机不纯、内容不真、影响不正的信息进入到“微”信息接受者的领域,在“微”信息接受者的辨别能力和解读能力有待提高的情况下,不良的“微”信息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这首先就要求政府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微”环境,当然各大高校也必须从多面了解本校学生当下主要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热点问题,分析热点问题,及时快速地将假消息、“三俗”消息踢出“微”空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联合多方力量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微”平台。

2.4重视“微”传播,发展“微”领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充分利用丰富的“微”资源,掌握“微”媒休的传播规律,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充分结合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5]。同时,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双线教育的理念,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保持动态教育的理念,充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利用“微”媒休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发挥好“微”传播的功能,青年教师和学生干部“微”领袖的作用不容小觑,要引导他们成为正能量的倡导者,始终走在“微”舆论的前列,及时捕捉和反馈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领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微”参与,为成功连接好“微”传播的各个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2.5建设“微”队伍,树立“微”权威

“微”时代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和教育者的教学权威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要想在新时代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必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建设,这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年龄结构和能力结构。首先,要引进更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因为青年教师相对而言更具有创新精神和改革的魄力,才有可能在“微”时代环境下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主导功能。其次,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掌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同时,还要结合各种“微”资源,用新事物来代替旧事物,从而“发展新的教学方式”[6],让其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立法者”成功过渡到“对话者”,真正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6搞活“微”活动,营造“微”文化

从学校、学院、班级三个层面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微”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微”参与程度,这里的“微”活动应该强调以大学生私底下比较关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这就需要学校、学院、班级平时注意多利用“微”媒休收集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热点,多组织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微”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将“微”活动真正搞活,并转化成一股“微”动力,让大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进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无“微”不至的“微”文化氛围。在“微”言和“微”行的双重作用下,对大学生的思想和政治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大学生网民群休日益壮大的“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在时代前进中,树立并强化“微”意识,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微”媒休,不断探索、改进新的教育模式,创新出新的工作方法,充分熟练地运用“微”媒休,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微”权威,使大学生在“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Z].北京: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3-08-19.

[2]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数据化生存[M].胡泳,等,译.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

[3]杜冰,昌治国.三十而立任重远-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30年之际[N].光明日报,2013-04-06.

[4]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1):72-77.

[5]汤力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3):10-15.

[6]周炯.论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3):80-83.

责任编辑闫桂萍

G641

A

1674-5787(2015)05-0124-03

2015-07-06

谭川(1994—),女,四川省成都市人,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者挑战时代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第52Q 迈向新挑战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