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就业难的解决对策

2015-03-19 18:48何慧仔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大学

何慧仔

(福建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362000)

1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1 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步入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也从卖方市场步入了买方市场,这导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成本和求职时间增加,就业难问题突出。据教育部统计,2015 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 万人,比2014 年增加了22 万。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快速增长,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有效需求增长有限,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1.2 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21 世纪以来,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是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有效需求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地区为了追求GDP 的增长速度,过度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忽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国情,忽略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作用,大学生的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性之间的矛盾突出,而且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 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1 大学毕业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2.1.1 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

就业状况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就业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而大学毕业生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缺乏要主动出击和适应市场的思想。大学生普遍选择在大中城市就业,而不愿意到小城市就业;不愿意到农村、西部地区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认为这些地区和企业条件差、待遇低。大学毕业生观念落后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自身的价值认识还不正确,不知道自己适合在什么地方、什么企业和什么岗位就业。

2.1.2 大学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要求

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大学毕业生拥有社会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其实现就业的关键。目前一些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部分大学生不认真学习,只是为了混文凭,专业技能不精,工作能力不强。这导致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产生了怀疑,用人单位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这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2.2 社会方面的原因

2.2.1 高校扩招速度快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曾几何时,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连续多年扩招,高校毕业生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毕业生超过了市场需求,大学毕业生失去了就业的优越感,出现了就业难问题。教育部对近几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的统计表明,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到2015 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达749 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国内外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紧密相关,尽管我国迫切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过于强调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作用,而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较少,以致于社会、学校、个人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准备不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大学生培养质量普遍下降。

2.2.2 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出现偏差

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不正确,在很多人才招聘会上不难发现,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求职者具有工作经验,而大学毕业生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是造成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方面,这些单位之间相互攀比,把招聘高学历毕业生作为提高声誉的手段,专科生可以做的事由本科生做,本科生可以做的事由硕士生做,这不顾岗位的实际需求,不仅造成人才浪费,而且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不能为被招聘人员提供足够的发挥空间,导致大学毕业生学非所用,不能安心工作,频频跳槽,这既影响了毕业生的发展前程,也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成本。

2.2.3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

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应调整专业结构和改革教育体制。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虽然我国高等院校的软硬件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人才培养的问题依然存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既存在总量矛盾, 也存在结构性矛盾,结构矛盾是主要矛盾。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逐渐成熟,与之密切相关的高等教育改革相对滞后,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调整滞后,专业划分不合理,教材内容多年不变,教学方法过于简单,重知识轻能力,培养的毕业生与市场错位,这成为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大学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只注重短期效应,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培养的毕业生知识面过窄,学习能力较差。 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缺乏办学特色,培养的学生理论不如本科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如中职学生,这些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出。一些高校不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3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策略

大学生就业工作涉及学生个人、学校、用人单位及国家等有关部门,一方面,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培养机制。 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突破就业误区。下面从学生个人、用人单位和学校三个方面来讨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3.1 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的前提,大学毕业生的内在素质是解决就业难题的关键。 这需要大学毕业生能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转变就业观念,与时俱进。大学毕业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地求职择业,迈好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步。

首先,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在十几年的学习实践中,大学毕业生已经从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这是今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实现自身价值与理想的基石。虽然大学毕业生已经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并不等于就有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只有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才容易被企业聘用,实践能力比理论知识更加重要。大学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更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其次,大学生要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意识,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准确判断就业形势,合理定位自己,勇于放下“身份”,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

最后,自主创业,为社会解决就业难题。大学毕业生自己找准商机,发挥自己的才智,走自主创业的道路,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还能增加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矛盾。

3.2 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

用人单位应避免就业歧视,正确认识大学毕业生。企业应树立人才储备观念,积极招聘大学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用人单位要积极吸纳各个层次的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置换冗员,促进人才更新,增强发展后劲。

用人单位应合理使用人才,企业要把人才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到适才适用、才尽其用。企业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职能培训,要尽量发挥人才的专业特长,这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促进了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

3.3 高校应及时调整专业加强就业指导

首先,高校要改革培养模式,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过硬,并且具有良好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作为独立办学实体,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人才是自己的产品,只有“产销对路”,学校才能生存和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不断深化教材改革,不断更新知识内容。开设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学校应及时掌握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学生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把它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涯。

总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单位、高校、毕业生个人各方共同解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优化就业环境,“就业难”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1]王东,李晓芳.三维视角下重新审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J].学理论,2013(20).

[2]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大学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