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丹丹 朱静雯
1978年以来,我国电影市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国产电影无论在制作数量、质量,还是发行、放映方面都有飞跃式增长,且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电影市场的增长趋势还将继续。2014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36.15%,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电影市场建设与发展的历程,同时也是我国电影事业产业化的改革史。如制作和发行的市场主体逐步放开,电影发行制度的历次蜕变,电影投融资的逐步解禁等,这些由电影事业逐步走向产业、形成市场、解放电影市场生产力的关键过程,与电影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改革文件、相关政策相伴相生。
1.电影制片数量的激增。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电影制片厂从1978年的12个增长至2013年的31个,增长率为158%;故事片制作数量从1978年的46部增长至2013年的638部,增长率近1300%;特种影片突破零生产,2013年制作特种影片18部,面向市场的故事片和特种影片数量增长较大。
2.电影发行和放映改革。电影发行是联结电影制作和放映的中间环节。随着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和市场的自觉发展,中国电影发行体制发生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调整和变化。
1993年以前,我国电影发行工作实行“统购包销”。1993年,在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后,我国电影市场开始实行自办发行。1994年,中影公司在我国电影市场实施自办发行后,原有的垄断发行业务受到冲击,转而开发新的电影发行市场——进口电影,并逐渐建立进口电影分账发行模式。2001年,中宣部、原国家广电总局、原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实行以院线为主的发行放映机制,随着院线制改革的实际推进,影院不断增加,银幕数不断扩大,我国电影终端市场日渐成熟。
3.电影市场投融资领域的进展。电影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于不断攀升的电影片酬、高科技制作技术的费用等因素,使得电影制作对于资金的需求也不断上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影产业对国内社会资本基本放开:投融资范围可以延伸至电影产业链的生产、制作、发行甚至产权多元化开发环节,中国电影产业在投融资政策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国电影市场建设取得的成就明显,但仍存在后续产品开发不足、产业竞争力有待加强、政府的电影扶植政策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1.电影版权后续产品开发不足。电影产业属于文化产业,以电影文化为线索,开展后续产品开发,是扩大电影市场规模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如美国电影《狮子王》,生产投入5000万美元,票房收入1亿美元,后续产品开发收入却高达6亿美元。美国华纳电影公司在《哈利·波特》热播后,开发了200多种衍生产品,包括玩具、服饰、书籍、文具等,其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电影票房收入。而我国电影市场在后续产品开发上欠缺,有深入挖掘的空间。
2.产业竞争力有待加强。目前我国电影票房市场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尽管如此,产业竞争力还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1)票房收入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47.7亿美元,而同年美国的票房收入约有103.5亿美元。(2)电影市场收入单一,多元化开发不足。我国电影收入仅靠票房收入,而美国电影产业发达的表现在于依托电影的文化产业多元化开发,除票房收入外,还有电视授权收入、付费电视、PPV/VOD点播、DVD版权等多项收入来源。
3.现有的电影扶植政策不完善。扶植政策是针对新兴或弱小产业的倾斜性保护政策。我国电影扶植政策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扶植部门以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各级广电部门、文化部门等行政部门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扶植主体;二是扶植项目偏向于宣传和政治功能的电影,扶植资金的覆盖面不广,且过于注重社会效益,资金回报率低。
目前,我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随着国民收入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电影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电影市场作为我国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分支,与文化产业的创新特质十分一致。体现在电影上为题材的创新、技术的更新、新传播环境的适应和发挥,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制作方式的创新等,我国未来电影市场的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1.数字化制作与放映技术将大力普及,大数据也将在电影市场中被运用。数字放映技术和放映硬件建设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2006年,我国数字银幕有44块,2014年,数字银幕数量达到25200块,增长迅速。其中,3D银幕2007年全国仅82块,2014年增长至21560块。数字化制作与放映技术将会日益普及,成为趋势。
大数据这一概念来源于互联网,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全行业,包括电影产业,国内外都有运用大数据制作电影成功的典范。如美国奈飞公司(NetFlix)运用大数据来设置剧情、选择演员甚至导演,自制剧《纸牌屋》出品后受到观众热捧,奈飞公司也凭借该剧名利双收。我国电影在大数据制作上的成功典范当属2013年制作的低成本电影《小时代》。
2.将电影市场的消费注意力往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转移。我国电影市场在一线城市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发展空间极大。2014年,我国城市影院观众人次达到8.3亿,同比增长34.52%。还有巨大的观影资源尚未被开发,如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的消费者将是未来国内电影市场的开发对象。
3.增强海外市场票房竞争力。美国电影票房收入的50%以上来自海外,而拓展海外市场票房最好的方式是合拍片。目前,我国电影市场合拍片以中美合拍为主。一方面,好莱坞看重中国电影的增长趋势和巨大的消费潜力,率先以合拍片的形式,开发中国电影市场。另一方面,借助国外先进的影片制作技术和全球演员阵容,国产电影也在不断通过合拍片的形式进入海外市场。
4.产品类型多样化,关注儿童电影和微电影。儿童电影的产业化发展方向是发展儿童电影市场的认知前提。目前,我国儿童电影的市场现状还有极大的开发空间。(1)在题材和内容上,尚未发展到家庭电影的概念,儿童观看电影,需要家长陪同,儿童电影定位为家庭电影更切合儿童观影的情状。(2)在电影发行方面,情况不甚理想。我国每年生产约50部儿童电影,只有一半的影片能够进入院线公映,且档期短、下线快。
移动互联的迅速发展,微电影这一表现形式恰好贴合移动视频碎片化的特点,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微电影的雏形来自2006年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此后,由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存在极大的视频商业空间利润,微电影市场发展迅速。2013年,我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达128.1亿元,同比增长41.9%,2017年预计将达到366.0亿元。移动视频的发展趋势更令人瞩目:2013年我国手机视频市场用户达2.57亿,收入规模达到3.52亿元,同比增长124.2%,移动互联视频的增长规模还将持续。在线视频、移动视频成为电影市场未来发展不容回避的新据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影市场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将这种情境描述为:“努力向世界讲述中国自己的故事,努力树立自己的品牌。”但是,与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全球化和数字技术环境一样,我国电影市场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这种环境下的发展新趋势和机遇,我国电影市场应在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不断创新的数字技术的新一轮机遇中抓住机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1]隋笑飞,张正富.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296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1-02.
[2]丁跃.中国电影产业链与电影经济规模化[J].电影文学,2010(19)
[3]腾讯科技.美国移动娱乐市场收入594亿 有望超越传统电影票房[OL].[2015-02-03].http://games.qq.com/a/20150115/020270.htm.
[4]劭奇.中国电影制作融资渠道的策略分析[J].当代电影,2006(6)
[5]中国数字视听网.2014年数字银幕和3D银幕数亚太超北美:2014年全球数字银幕12.8万块[OL].[2015-02-01].http://weibo.itavcn.com/news/201502/20150202/54239.shtml.
[6]艾瑞咨询.2013年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达128.1亿元 移动端商业化深入与优质视频内容是未来增长重要助推力[OL].[2015-02-03].http://www.iresearch.com.cn/View/224597.html.
[7]艾媒咨询集团.2013—2014年中国手机视频市场年度报告[R/OL].[2015-02-03].http://www.iimedia.cn/3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