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主谓谓语句的话题性特征

2015-03-19 17:35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句首语序主语

周 鸣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基础教学中心,江苏 徐州 221116)

主谓谓语句是汉语特有的重要句式,无论是书面语言应用还是口头语言表达,它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主谓谓语句受到学者们重点关注,在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都有不菲研究成果。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学界对主谓谓语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汉语领域,对它在其他发展时期的特征研究还比较匮乏。

《红楼梦》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兼有书面用语与口头用语,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近代汉语词汇、句法、语用等层面特点。本文以《红楼梦》主谓谓语句为切入点,通过时空词以及其他成分的语序变换,透视主谓谓语句在近代汉语领域的话题化特征。

一、主语和话题

“主语与话题的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核心课题之一。受到重视程度之高,讨论的范围之大和时间之长,然而迄今分歧之严重,没有其他问题可与之相比。”[1]有关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亦称主题)的关系,学界大致持三种观点:一是以赵元任为代表的“汉语唯主题说”[2];二是以吕叔湘和朱德熙为代表的“汉语无主题说”[3-4]。三是目前盛行的主流派观点,即以Li&Thompson、汤廷池、曹逢甫[5]、沈家煊、石毓智等为代表的“汉语主题与主语并存说”[1,5]。

“汉语主题与主语并存说”认为,主语与话题是两个不同概念,“主语是句法概念,主题是语用概念,二者处于不同平面”[6]。主语是一个语法结构的成分,它具有各种各样的语法、语义和篇章特性;而话题是篇章表达的概念,适用于话语和语用范畴,与其密切相关的是句子的话语功能和使用语境。一句话里往往先有个话题,然后针对这个话题述说某种新的情况。所以话题总是表示有定、已知信息。虽然话题经常出现在主语位置,陈述经常出现在谓语位置,但这只是一种倾向,不对应的情况经常出现。话题不完全等于主语,主语也不一定就是话题。尤其无定或无指名词成分充当主语时,不能作为一般话题看待。

此外,在句法结构上,主题和主语有时重复,有时分开。[5]跟主语相比,话题在句法上具有鲜明个性。我们用能否进入从句来鉴别一个格式是基本的(无标记)还是派生的(有标记),凡是能进入从句的都是基本的或者无标记的句式,否则就是派生的或者有标记的。这一形式化的验证方法背后的理论根据是,从句是句子的构成成分,它不受语境因素的制约,所以凡是能够进入从句的格式代表的都是汉语的基本结构[1]。因此,可以概括推断,主语是语法结构的成分,由它构成的格式可以用于句子和从句两种层面;然而话题是一个话语概念,只能用于句子层面上。以此为标准,可以对主语和话题进行辨别。以《红楼梦》语料为例:

(1)a.烛剪那孩子还一手拿着。(29回)

本句中,“烛剪”是受事,“那孩子”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P)‖施事(A)—动作(V)。句义上等同于下句:

b.那孩子还一手拿着烛剪。

为判断以上两个句子中主语位置的成分是主语还是话题,将两个句子作为从句置于句子之中:

a.→*就是在烛剪那孩子还一手拿着的时候。b.→就是在那孩子还一手拿着烛剪的时候。

句子“就是在烛剪那孩子还一手拿着的时候”存在句法错误。由此可知,a句无法作为从句进入到句子中,即不可以用于从句层面。因此,虽然“烛剪”出现在句子主语的位置,但它并非是本句主语,而是话题,由于结构和表达的需要,移到句首主语的位置上。

再如:

(2)a.夜叉星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44回)

→*这就是夜叉星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的原因。b.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

→这就是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的原因。

本组句子中,a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P)‖施事(A)—动作(V);b句的语义关系是:施事(A)—动词(V)—受事(P)。句子“这就是夜叉星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的原因”是存在句法错误的。由此可知,a句无法作为从句进入到句子中。因此,虽然“夜叉星”出现在句子主语的位置,但它并非是本句主语,而是话题。

通过对《红楼梦》的语料分析,可以发现,主语和话题的在语义结构、适用范围和语用功能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在句法上,主语适用于从句和句子两个层面,如“那孩子还一手拿着烛剪”。在语义上,主语是行为动作的施事,或者性质状态的主体,而话题只适用于独立应用的句子层面上,不能进入从句层面。如“夜叉星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此处“受事(P)‖施事(A)—动作(V)”结构即“主谓谓语句”。

二、《红楼梦》主谓谓语句的话题特征

石毓智将句子格式分为基本的(无标记)和派生的(有标记)两种,认为在没有任何标记的情况下,主语的高认知凸显性使得它自动成为篇章中的话题,它是一种“无标记话题”。而有标记结构是通过某种语法手段由无标记结构变换而来的,它们具有特定的表达功能。[1]汉语主谓谓语句就是一种有标记结构。

主谓谓语句有多种类型的信息表达结构,它的语法形式和语用功能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句首的名词性成分充当话题,句中其余成分视为陈述,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表现形式;而无定或无指成分位于句首的情况,则要与一般意义上的话题有所区别。分析句子的信息结构,一般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语义角度研究相关名词性成分的指称属性,二是从结构角度研究句子成分在句子的话题-陈述结构、焦点-预设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及彼此关系,以及它们与上下文中其他成分的联系。

《红楼梦》主谓谓语句在小谓语动词前有两个名词性成分,其鲜明的话题特征就是存在双话题。我们将这类句子中的主话题称为NP1,次话题称为NP2。

(一)主话题+次话题

在所有的话题-陈述结构中,“主话题+次话题”结构的主谓谓语句最为典型。如:

(3)婶婶的意思侄儿猜着了。(13回)

在本句中,“婶婶的意思”是主话题NP1,“侄儿”是次话题称NP2,“侄儿猜着了”为句子的陈述成分。本句的语义结构为“受事(P)‖施事(A)—动作(V)”。在语义上,等同于“侄儿猜着了婶婶的意思”。

再如:

(4)这件事老太太断不肯行的。(19回)

(5)那容易得的木头你们也不收着了。(41回)

(6)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放手了。(46回)

(4)(5)(6)三个例句中,“这件事”“那容易得的木头”“略平头正脸的”分别充当各句的主话题NP1,且均为名词性成分。因此,可以进一步推断,在“主话题+次话题”结构的主谓谓语句中,主话题在结构与语意表达方面都有一定的共性,即都出现在句首位置,而且都是由通指或定指成分充当。

NP2也可以单独做话题,这种现象视为“次话题”。为了对“次话题”的话题特征进一步探讨,可以通过加入问句的方式进行剖析,还以第(3)句为例:

(3’)问1:婶婶的意思怎么了?

答1:婶婶的意思侄儿猜着了。(13回)

这种话题和陈述之间的关系非常类似连续语流中的一问一答。本组例子中,以“婶婶的意思”为话题进行提问,那在答句中,“婶婶的意思”即为话题。鉴于该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我们称之为主话题NP1。

问2:侄儿怎么了?

答2:婶婶的意思侄儿猜着了。(13回)

本组例子中,以“侄儿”为话题进行提问,那在答句中,“侄儿”即为话题。鉴于该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我们称之为次话题NP2。

(二)对比性话题

对比性话题同样是把受事成分前置到谓语动词之前,但不同的是,这个受事成分不是在句首,而是位于主话题后。这类格式多用于比较,而且话题化的名词一般是表示通指,而不是定指。石毓智将其看作“对比性话题”[1]。吕叔湘最早指出这种现象,他认为句中对比性成分或其他信息焦点成分作受事时,“施事(A)‖受事(P)—动作(V)”语序常常出现,并且频率要远远高于“受事(P)‖施事(A)—动作(V)”[7]。例如:

(7)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36回)

在本句中,“我”是为施事(A);“昨晚上的话”是为受事(P);“竟说错了”为谓语陈述部分。本句的语义结构为“施事(A)‖受事(P)—动作(V)”。在语义上,本句大约等同于“我竟说错了昨晚上的话”。

(8)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40回)(9)他这脾气竟不能改。(63回)

在例句(8)和(9)中,“你们”和“他”分别为两个句子的为施事(A),“一点好事”和“这脾气”分别为受事(P),“也不做”和“竟不能改”分别为谓语陈述部分,两个句子的语义结构均为“施事(A)‖受事(P)—动作(V)”。在语义上,本句大约等同于“你们也不做一点好事”和“他竟不能改这脾气”。

上述现象表明普通的话题化具有平行的语法特征,话题化的成分不能再加焦点标记或者被提问,所在的结构也不能进入从句。还以第(7)句为例:

(7’)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

→a.*我是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

→b.*我什么竟说错了。

→c.*大家都知道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的原因。

这组例子中,a句被强制添加了焦点标记,生成“我是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这样句法谬误的句子;b句被提问,生成“我什么竟说错了”句法谬误的句子;c句进入句子内部的成分——从句的层面,生成的句子也存在谬误。

(三)多重式话题

“不同性质的话题在句首位置比邻出现,构成多重话题结构。多重话题结构是由句中的某些成分通过循环式话题移动,从非话题位置到话题位置,从较低的话题位置到较高的话题位置逐步生成的。公式“Top1+Top2+┄Topn+VP”(n的值在1-5之间)是多重话题结构的展开式”[8]。对于这一公式,可以从“话题”和“说明”两个术语来认识:说话人先宣布一个话题,然后就它做出说明。它表明对于Top1来说,其说明部分是一个话题结构;对于这个次话题结构的话题Top2来说,其说明部分本身又可以是一个话题结构,即话题结构是可以递归生成的。如:

(10)贾环近日读书稍进。(75回)

在本句中,“贾环”、“近日”和“读书”也分别作为表示人物、时间和事件等不同性质的话题,在句首位置比邻出现,构成了主谓谓语句的话题套叠,分别相当于公式“Top1+Top2+┄Topn+VP”中的“Top1”、“Top2”和“Top3”。

(11)咱们晚上家里再吃。(62回)

在本句中,“咱们”、“晚上”和“家里”分别作为表示人物、时间、地点等不同性质的话题,在句首位置比邻、并列、套叠出现,构成了主谓谓语句的话题。

(12)你这一程子心里到底觉怎么样?(26回)

在本句中,“你”、“这一程子”和“心里”也分别作为表示不同性质的话题,在句首位置比邻、并列、套叠出现,构成了主谓谓语句的话题。

三、《红楼梦》主谓谓语句中NP1及NP2可用成分

目前学界大多认为,名词性成分是否可以作为语用话题,首先要看它是否为定指或通指成分。这个先决条件是受话题-陈述结构的话语语用特征决定的。通指成分与定指不同,二者都是言谈双方可以确认的对象,只不过前者表示能确认的某类事物,后者则表示能确认的某个事物。换句话说,如果在交际过程中,某个名词性成分的表现对象是话语中的某个实体,而且发话人预料到受话人能够把它与在同一语境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同类实体区分开来,我们就说该名词性成分有定;反之则是无定名词[9]。当然,我们也不能机械地认为只要是定指或通指成分就一定是话题,毕竟主谓谓语句中的NP1与语用话题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句中某些位置上的名词性成分做话题的机会总是要大于其他位置上的成分。

(一)NP1由无定或无指成分担任

《红楼梦》主谓谓语句,至少在三种情况下NP1可以由无定或无指成分担任,这种名词性成分与语用话题和普通意义上的话题理解有别。

首先,NP1可以由无定成分充当。例如:

(13)盘费馀事弟自代为处置。(1回)

(14)人命官司,他竟视为儿戏。(4回)

(15)这样好东西我还弃嫌!(42回)

“盘费馀事”、“人命官司”和“这样好东西”分别为三个句子的主话题NP1,且均为无定名词性成分,泛指盘费馀事、人命官司和这样好东西,即仅能确认该类事物而非具体某个事物。NP1后面的句子为陈述部分,以NP1引进的话题为陈述对象,整个句子同时发挥着在语境中引进新事物并将其作为话题加以陈述的作用。

其次,在某些主谓谓语句中,NP1或NP2的位置上也可以出现疑问词。相对来说,出现在NP2位置的频率更高。例如:

(16)你什么空儿跑到这里槅子来了。(58回)

(17)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那里,通:哪里)(63回)

(18)菱角花谁闻见香来着!(80回)

以上三个句子中,“什么空儿”、“那里”和“谁”分别位于三个句子的NP2位置,且均为疑问词。但这种用法因受到很大的句法限制,在《红楼梦》中数量很少。这种疑问词充当句子成分的现象显然不能等同于语用话题。

第三种情况是,无指成分充当主谓谓语句的NP1和NP2,其中周遍成分是最常见的现象。它是一种全量成分,分为“什么”类、“一个”类和“个个”类。陆俭明针对可以用作主语的三类周遍性成分进行过讨论,这三类成分都能在主谓谓语句中充任NP1和NP2[10]。

A.含有量词重叠形式的名词性成分

(19)人人家道丰富。(75回)

(20)封家人各各惊慌。(2回)

例中,“人人”和“各各”均为量词重叠形式,分别在两个句子中充任NP1和NP2。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施事还是受事,名量词重叠表遍指的时候,必须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前,且这种语序是它们的无标记用法。也就是说,周遍性成分不是话题而是主语,所在结构不能看作话题结构,因此也可以用于从句层面。如下例所示:

(19’)人人家道丰富的时候,社会就更好了。

(20’)就在封家人各各惊慌的时候,意外的事出现了。

可以看出,周遍性成分不是话题而是主语,因而可以用于从句层面。

B.含有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的名词性成分

(21)什么事我不知道。(37回)(22)在席的谁没唱过!(63回)

例中,“什么事”和“谁”均为疑问代词,分别在两个句子中充任NP1和NP2。类似地,疑问代词引申表遍指时,不论是施事还是受事,也必须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前,这也是它们的基本用法,同样也不是话题化现象。

C.含有数词“一”的数量短语

(23)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74回)

(24)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15回)

例中,“一针一线”和“一个钱”均为含数词“一”的数量短语,分别在两个句子中充任NP1和NP2。极小量词表示完全否定的时候,也总是置于谓语动词前。这是基本语序,也不宜看作话题化现象,可以进入从句:

(23’)这就是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的原因。

(24’)这就是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原因。

上述三种用法都是为了表示某种特定的语法意义,它们的无标记句法位置就是谓语动词之前,与通过语序表达的话题有很大区别。除此之外,含有诸如“所有”、“上下”、“凡”等限定词的名词性成分也可以充任NP1和NP2。例如:

(25)所有的人一个不许进去。(74回)

(26)凡女儿个个是好的了。(77回)

(27)两府里上下众人来凑热闹。(43回)

例中,“所有的人”、“凡女儿”和“上下众人”均为含限定词的名词性成分,分别在三个句子中充任NP1、NP1和NP2。从指称属性角度看,所有带有这些周遍性成分和限定词的名词性成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们都是无指成分。

(二)NP1由时空词担任

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能否成为话题,是大家很容易产生疑惑的问题。《红楼梦》主谓谓语句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可以出现在句首的话题位置上。例如:

(28)昨日晚上,我原想着今日要和我们姨太太借一日园子。(50回)

(29)路北,东是宁国府,西是荣国府。(2回)例中,“昨日晚上”和“路北”处于话题位置。但是为什么不把“昨日晚上”、“路北”看作主语之前的状语呢?因为这些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不仅可以出现在话题位置上,而且它们具有话题的某些语义或话语特点。

话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带一个通常所说的“句中语气词”,即在表示时间地点的话题后可以加上语气词[11]:

(28’)昨日晚上嘛,我原想着今日要和我们姨太太借一日园子。

(29’)路北嘛,东是宁国府,西是荣国府。

加上语气词后,这些词语就明显地起到对比作用。例如,句子(28’)蕴涵的意思可能是:今日由于某些原因就不借了。作为话题常有的特点,这种对比作用也充分表现了话题性。

话题的另一个特点是:话题与后面的部分有所述关系。如果从语义角度考虑,话题可以,但不一定,与它后面的某一个成分有语义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共指,但又不一定是共指[11]。先看以下句子,每个句子中都有一个指人或指物的名词作话题。

(30)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3回)(31)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78回)(32)二奶奶的事他还要驳两件。(55回)

这组例子中,我们认为句子(30)动词后面有个空语类“她”作宾语,与话题“这个妹妹”共指林黛玉;句子(31)动词后面的人称代词“他”也与话题“晴雯那丫头”共指;而句子(32)中的话题没有一个共指成分,但“二奶奶的事”和“两件”之间有联系。

四、《红楼梦》主谓谓语句语用话题化手段

《红楼梦》主谓谓语句相对于一般主谓句,是较特别的,有标记的。它受到语用因素的明显影响,比如为了让句中的某个成分处于句首并成为注意的中心或成分对比的焦点。也就是说,从主谓句到主谓谓语句的派生过程具有明显的语用动机,话题化就是这种过程的实质——通过语序的变化,让某个本来处于句中位置的成分移到句首NP1/NP2位置,从而成为话语平面上的主话题或次话题[12]。各种各样的语法意义多是利用语序的变换来表达。其中最常见的语序话题是,把受事名词从它无标记句法位置即谓语动词之后移到句首,如“婶婶的意思侄儿猜着了”。当然,可以话题化的成分并不限于前文所述,还可以是时间、地点、工具等成分。一般最常见的话题化手段,是变换语序和添加标记。而主谓谓语句话题化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变换语序。

(一)时空词语序变换

时空词的语序变换最难确认。表面上看来,很多时空词可以自由出现于主语前后,而且从语感上看,表义功能也没有明显的差别。袁毓林将从主谓句派生出的主谓谓语句的形式规则表示为:S′→X+S[┄Y┄]。其中,S′代表主谓谓语句,即语用上的“话题-陈述”结构;X代表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即我们所说的“主话题”;S代表派生出S′的、作为基础的主谓句,它充当语用上的说明成分;Y代表S中的某个空位或其代词形式,它跟X有语义的同标关系。当X是时间、处所等环境格的情况下,这种规则继续有效,即句首的时间词和处所词也是从句中移出去的[8]。例如:

(33)况且人家学里,茶也是现成的。(10回)

本句即是由主谓句“况且茶[在]人家学里也是现成的”派生出的主谓谓语句,即将处所词“人家学里”从句中位置移到主话题位置。

(34)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28回)

(35)这一边另外几个丫头也扇风炉烫酒呢。(38回)

以上两例中的主谓谓语句分别由主谓句“两个丫头[在]炕上打粉线”和“另外几个丫头也[在]这一边扇风炉烫酒呢”派生而来,即将处所词“炕上”和“这一边”从句中位置移到主话题位置。

处所格在句中一般要用介词引导,所以它的话题化是连同介词一起前移,再删去介词。当X是时间格时,S中也有空范畴Y,但时间格在句中不一定要用介词引导,所以其话题化要比处所格方便得多。例如:

(36)这一夜上下通不曾睡。(18回)

(37)上两年我原早想替他作生日。(43回)

(38)这两日你宝兄弟的箭如何了?(75回)

以上三例主谓谓语句分别由主谓句“上下[在]这一夜通不曾睡”、“我[在]上两年原早想替他作生日”和“你宝兄弟的箭[在]这两日如何了?”派生而来,即将时间格“这一夜”、“上两年”和“这两日”从句中位置移到主话题位置。

石毓智曾对时间词的语序变换进行研究,发现时间词的无标记句法位置是主语之后,它们在主语之前的用法是语序话题现象[1]。可见,移到句首做主语的时间词、处所词等环境格必须要经过话题化过程,它们是有标记的话题,其功能是:为说明部分的陈述提供一个时空方面的参照框架。

(二)其他成分语序变换

除了时空词,其他成分的语序变换也能帮助句子实现话题化特征。该成分通常由介词短语引导对象、工具、受益者等,移于句首话题的原来位置通常可以添加一个代词回指。例如:

(39)叔叔房里姐姐们,我(对他们)怎么敢放肆呢。(26 回)

(40)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对此)竟能周全妥帖。(44 回)

(41)往常那样好茶,他(对它)尚有不如意之处。(77回)

以上三例主谓谓语句分别由主谓句“我对叔叔房里姐姐们怎么敢放肆呢”、“他对贾琏之俗,凤姐之威竟能周全妥帖”和“他对往常那样好茶尚有不如意之处”派生而来,并且可以句中分别添加一个代词回指“对他们”、“对此”和“对它”以助于语义表达通畅。

另外,以上三例均是有标记语序的,目的是把有关的成分置于句首话题化,话题化的结构不能进入从句,话题化的成分也不能被焦点化或者提问。以(41)为例:

(41’)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77回)

→a.*是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

→b.*什么他尚有不如意之处?

→c.*这就是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的原因。这组例子中,a句被强制添加了焦点标记;b句被提问;c句进入句子内部的成分——从句的层面,生成的句子均在句法上存在谬误。由此进一步证明了主谓谓语句“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的话题化特征。

[1]石毓智.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辨[J].语言研究,2001(2):82-91.

[2]赵元任.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赵元任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5-94.

[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4-56.

[4]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4-21.

[5]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20-38.

[6]王建军.汉语存在句的历时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27-30.

[7]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55-69.

[8]袁毓林.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J].中国语文,1996(4):241-254.

[9]吕叔湘.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M]//吕叔湘文集: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88-326.

[10]陆俭明.周遍式主语句及其他[J].中国语文,1986(3):161-167.

[11]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34-540.

[12]陈平.汉语双项名词句与话题-陈述结构[J].中国语文,2004(6):493-575.

猜你喜欢
句首语序主语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汉韩“在”字句的语序类型及习得研究
浅谈倒装句高考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