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指挥学院 张营军 苏英振 薛碧峰
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最主要就是应该为灾区人民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所以为救灾物资贴上了“急”的标签。平时的物资保障观念已经无法满足救灾应急时对物资的保障需求。其中,从灾难表面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灾难产生的损害都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大。因此,在抢险救灾的过程中,物资运送的时间受到限制,要求必须在短时间内将物资运送到灾难现场,从而有效降低灾难的损害,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常情况下,在抢险救灾的过程中,为人民提供的众多物资都主要存放在车站、机场和码头上。然而,抢险救灾物资需求点则主要分布在灾区居民的安置点上。同时,由于不同运输工具其运送特征不同,便需要思考如何在短时间内将抢险救灾物质从各个分散的集中点运送到物资需求点中。
为了确保抢险物资运送的时效性,最大限度减少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便需要各个单位和部门相互沟通,及时了解灾区的需求,建立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台账,确保物资需求信息准确无误。以便安排足够的运输力量,从而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市场供应。加强政府组织领导,成立专业的抢险救灾物资运输领导小组,要求各个车站运转、调度和货检车间全面做好物资运输配合工作,从而确保抢险物资运输能够及时运输到灾区。同时,在运输物资的过程中,应该将抢、救字放在前头,全程开绿灯,最大限度缩小抢险救灾物资运输的时间。
在抢险救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开辟物资运输绿色通道,坚持实行计划、配车、装车、挂运等五优先,从而确保抢险物资运输畅通无阻。其中派往灾区应急的抢险队伍车辆免收运输通行费用,并且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通行便利,如:交通运输部加强与周边省份沟通协调,采取发放通行证措施,为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开辟绿色通道,从而确保抢险救灾物资的时效性。除此之外,交通部门在发生灾难之后,还应该及时开展公路抢通工作。投入一定数量的机械设备和兵力,确保灾区道路通畅。
从灾难表面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灾难产生的损害都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大。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物资是否能够及时运送到位,直接影响着抢险救灾的效果,关系着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了确保抢险救灾顺利进行,应该及时成立应急救援队伍,迅速组织抢险救灾人员,调动大型设备。全面做好救援人员安排工作,根据灾区实际需求准确充足的食品、饮用水和救灾帐篷等物资。根据灾区政府的要求,做到待命救灾准备。同时,在抢险救灾物资运送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手续从简、重点保证、从速发运”的原则,全面做好抢险救灾物资运输空车配送、人力组织等工作,从而确保抢险救灾物资运输优先放行,快速运达。除此之外,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求抢险救灾车辆在车站货检车间严格落实货物装载加固要求,车车检查、车车把关。各个车站的主要负责人和货运专业技术人员应该进行现场指导,以防止货物在中途出现坍塌现象,影响抢险救灾物资运送的时效性。
为了确保抢险救灾物资运输的时效性,便需要加大抢险救灾物资运输的组织力度,及时解决物资运输过程中的问题,从而确保抢险救灾物资运输责任落实到位。其中,应该尽量做好发电机物资运送、电网抢险物资、机场航油等设备的紧急调运工作。同时,开通全国抢险救灾专列火车,以便更快速运输电力抢修器材、发电机、棉被、棉大衣、帐篷、方便食品、蜡烛等物资;利用行李车运送防滑链、融雪剂、药品等物资;还需要运输粮食、食品、鲜活、冻品、蔬菜和水果、石油等节日物资,从而为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灾害频繁的日子里,随着抢险救灾技术提升,大量抢险救灾物资能够准时运输到灾区。因此,铁路部门应该不断总结救灾物资运输经验,全面做好抢险救灾物资的运输组织工作,从而为抢险救灾顺利进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重要的物资基础。
[1]胡利明,陆朝荣,冯丹.基于时间满意的应急物资运输模型与算法[J].物流技术;2014(9):160-161
[2]刘亚杰,陈森,徐凤麟.抢险救灾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应急资源调度网络的优化方法[N].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2(4):68-73
[3]周大鹏.自然灾害应急物资预置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