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成武县财政局 陈震
当前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的分支机构已经构建起了相对完善、严密以及科学的内控制度,这样的内控机制基本上能够起到相互监督以及制约的作用,但是就总的来看,我国的国有企业分支机构自身的内控系统依旧不够健全,效果也不够理想,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对于内控目标的实现来说,需要有相对完善的组织结构加以保障。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当前还没有依照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起相关的监事会以及董事会,尤其是一些非法人的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内部审计的相关机构虽然已经建立,但是依旧没有相关的内审部门。另外,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自身的分支机构传统的格局依旧没有改观,机构自身的层次比较多,有很多的繁杂环节,这样就会使得内控自身的灵活性受到限制,继而也就使得组织的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
当前有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自身分支机构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管理模式,认为专门的内控制度可有可无,只要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就可以了。另外有的人还认为内控制度就是规章制度,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其实还是一个重要的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化的管理监督机制。同时很多企业依旧没有意识到企业的管理者以及相关的机构部门在整个内控过程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只是觉得内控是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对企业的风险加以控制。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自身分支机构其自身的内部控制大部分是依靠内审完成的,但是这样的内审往往是归于财务机构,或者是和财务一样属于同一个领导,继而就会使得企业的内审机构的工作者以及其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完善的约束机制以及监督机制,这对企业分支机构的财务内部控制无疑是不利的。
因为企业的分支机构相对比较多,其管理的层次也就会有所增加,在进行信息传递以及信息搜集方面所采取的方式以及手段却比较落后。另外,在传递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存在失真的状况,继而也就会使得内部控制相应政策传递无法做到全面以及准确,继而相应的内控目标也就很难真正实现。企业执行的一些政策很难甚至是无法真正落实并贯彻到部门之中,企业的部门尤其是一些财务部门对自身在整个内控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没有清醒的意识,信息传递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得很多企业的信息无法做到共享,一些企业往往会用一些财务上的规章制度来代替企业的内控制度,比如企业在管理费用支出方面,对支出的范围以及现执行标准进行相应的控制,觉得只要对标准加以严格执行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有的单位还想通过经验方式来代替内部控制。
对于企业总部来说,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企业应当建立起足够有效以及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对分支机构自身的业绩进行有效的评价。在业绩以及任务的制定上应当符合每个分支机构自身的实际状况,不能给分支机构的工作带来过多的压力,同时还要注意积极提升分支机构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还应当对一些和实际状况脱离的财务指标加以及时的调整,使得相应的分支机构的业绩任务能够得到执行。
其次,企业总部还应当对分支机构进行适度的授权,不能对分支机构的工作做过多的干涉,但是也不能授权力度过大,要依据企业总部以及分支机构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适度的授权调整。如果企业处于起步发展的环节,就应当采取一定的集权管理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分支机构舞弊行为有所减少;如果企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成熟阶段,这样的集权方式无疑就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应当给予分支机构相应的自主权,但是要把握好度。
再次,企业的总部对于分支机构进行的监管一定要到位,通过监管防止出现分支机构舞弊行为的出现,其中包括分支机构的物资以及人事等方面的监管,对企业各分支机构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的会计核算。同时,还应当将相应的设计情况在每个企业分支机构中加以通报。
对于企业分支机构来说,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企业的分支机构应当积极构建起有效、合理的企业内部架构,继而能够从根本上对分支机构自身的内控建设做到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分支机构还应当依据决策系统、执行系统以及相关的监管系统进行相互之间制衡的原则来对组织架构加以建立,继而能够在横向方面使得权力之间得到有效地制约,使得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不仅有所独立同时还能够相互制约,另外在纵向方面还能够使得企业原来繁杂的机构得到精简。
其次,企业分支机构要积极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以及监测体系,做到对风险的及时评估,给相关的决策机构做参考,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段和方式对风险加以控制。
再次,企业分支机构应当加强信息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起包含所有分支机构活动的信息系统,并确保这一系统自身的可靠性,使得信息在纵向以及横向上都能够传递畅通。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的活动也日益复杂,因此设立分支机构就成为企业发展所需,也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十分普遍的一个现象,但是分支机构的设立往往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分支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要是不对其进行及时的防范,就会使得企业自身的利益受到危害,因此应当从总部以及分支机构两方面入手进行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善。
[1]刘洪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J].商业会计,2007,(15)
[2]吕佳亮.浅议企业分支机构内部控制[J].交通财会,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