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凡
(安徽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露丝·本尼迪特的《菊与刀》这部作品长久以来一直被奉为研究文化的经典之作。通过这本书的内容,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日本的民族特征,同时也能对作者的文化模式理论进行一定的了解。露丝·本尼迪特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她的作品对人类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菊与刀》这部作品的作者从文化模式的角度对日本的国民性进行了探讨,一经出版便获得了极大的反响。本文从《菊与刀》这部作品入手,对本尼迪特的文化模式理论进行了探究。
文化模式这一概念就是由露丝·本尼迪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提出的。但在这本书中并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在本尼迪特看来,文化是一个人思想行为的代表,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和模式。在一个国家形成的过程中,这种模式的特征会得到不断地强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从作者的这些描述中,我们不难概括出文化模式的基本内容:首先文化模式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次,在这个体系中存在中心的价值取向,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最后,体系中的文化内涵都围绕着中心价值取向而发生相互的联系。
文化整体观就是把文化当成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在本尼迪特的文化模式理论中,文化的整体性是最重要的性质。[1]本尼迪特认为,将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能够挖掘出更多文化背后的深层价值取向,这远比将文化拆分成不同的元素进行分析有效的多。在传统的人类学研究中,通常会对文化中的某一个元素进行单独的研究,这在本尼迪特看来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
这种将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理论并不是本尼迪特最早提出的。功能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就从整体的角度对民族文化进行过研究,给后来的文化整体理论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在马林诺夫斯基的论述中只强调了文化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并没有对文化整体性做出概括性的定义。[1]本尼迪特则对文化的整体性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她将文化整体性看作是文化元素的有机整合,不同类型的文化特征在统一的核心主旨下趋向于一体化,最终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类型。
在书的一开始,作者就开门见山地说道,本书是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原因进行总体的归纳。由此可见,作者在主体的选择上是宏观的,它研究的并不是日本文化发展到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层面上的产物,而是对这整个发展历程进行了综合地把握。这也正是本尼迪特一贯的创作风格。本尼迪特更倾向于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特性,并总结出一个通用的模式。
本尼迪特这种整体性的研究方法使这部作品的研究达到了更高的高度,但也为作者本人招来了一些非议。一些日本本土的人类社会学家通过对日本族谱的研究提出了日本社会阶层多元化的观点,这与本尼迪特的文化整体性观点相悖。他们认为本尼迪特对日本文化的整体性研究脱离了日本社会的阶级性。例如,《菊与刀》这部作品中就将“菊”与“刀”这两个原本不同的阶级进行了同化的分析研究,这在研究方法上就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还试图建立多元化阶层模型来重新定义日本文化理论。但在建立这个模型的过程中,他们忽略了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相互联系,将人这一重要的元素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剥离了出来,导致这一模型的合理性很快就受到了否定。
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最终体现在文化旨趣上的差异。旨趣是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进行自我选择的结果,对于这一点,本尼迪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本尼迪特认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参与到一定的文化活动中,不同人的特性使得这些活动产生不同的旨趣,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式。为了更好的论证这一观点,作者还列举了三个生动形象的例子。例如,新墨西哥的人性情温和乐于服从,并且热衷于参加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这就是新墨西哥文化的基本旨趣。而温哥华的人则崇尚个人精神,性格张扬好斗,喜欢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美拉尼西亚西北地区的人则性情阴郁,反复无常。这些不同地区人们的性格特点就是文化旨趣的最好反映,本尼迪特对这些旨趣的研究则像从复杂多变的具体事物中提取出了最关键的部分。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即使像本尼迪特这样通过整体的角度来进行文化研究,还是将文化分成了不同的层次结构。因此,本尼迪特的整体性研究并不是单一性研究,而是根据不同文化模式的特性进行概括性的描述。
在《菊与刀》一书中,作者采用了关键词的方式来进行文化的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包括“等级制度”、“耻感文化”等。她将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进行了对比,并发现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最大的不同在于日本文化对于等级制度有一种权威性的认同,这种等级制度不仅表现在政治权利上,而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本的“耻感文化”也与西方国家的“罪恶文化”有所差异。日本的“耻感文化”更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并不注重个人的心理需求。[2]
尽管本尼迪特推崇整体的把握文化特征,但却强调了通过细节来反映文化特征,其中传统习俗就是一个关键的要素。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中,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内容事实上都会对文化特征产生极大的影响。《菊与刀》就抓住了等级制度、耻感文化这几个关键词对日本的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民族传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建立了相互的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方式得出的结论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人类学自诞生以来一直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原始社会的研究上。原始社会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较早阶段,对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西方文明发展历程的归纳上。本尼迪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对这种研究方向和方式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在《菊与刀》这部作品中,作者在研究主体的选择上就突破了常规的模式,研究所获得的结论更是很好的支持了文化模式理论的科学性,成为了人类学发展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
本尼迪特创作的《菊与求》具有很高的先进性和现实性,即使在当代的社会中,书中的许多理论和结论都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二战结束时美国对日本采取的外交政策在很大范围内都印证了本尼迪特对日本这一民族的分析。
《菊与刀》这部作品不仅成为了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还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了解日本文化的窗口。[3]日本为了践行他们所崇尚的等级制度,建立了“大东亚共荣圈”,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尽管战争最终失败了,日本领导人也在外界的压力下承认了日本对所犯罪行的悔悟,但这种悔悟只是在被迫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之举,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日本人的悔悟。换个角度来考虑,若日本在侵略战争中取得了胜利,那么日本人就会认为他们对其他国家的侵略是理所应当的。在日本这个国家,耻辱主要来源于对犯罪行为的悔悟。而当一种行为获得社会绝大多数群体的认可时,即使知道这一行为有悖人理,日本人也不会感到强烈的羞耻感。这一点在《菊与刀》一书中也有探究,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日本在侵华战争的责任问题上总是闪烁其词。这主要是由于在日本,荣誉是凌驾于道德和法律之上的。
本尼迪特对文化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文化习俗的分析来实现的。[3]在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中,人类学研究的就是关于习俗的内容。但在传统的人类学研究中往往忽视了对文化习俗的研究。在许多人类学家的观念中存在一种误区,就是人类学的研究应当着重于一些深层活动的研究,而文化习俗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是不值得研究的。另一个导致人类学家忽视了文化习俗的原因是文化习俗自身也是这些人类社会学家思想的组成部分,而正是因为习俗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的关系过于紧密,反而导致习俗被人们所忽视。本尼迪克特对习俗的重视展现了她对日常生活的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在本尼迪克特对习俗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战争环境的影响,导致作者没能进行实地调查,作者并没有真正达到日本。但事实上,本尼迪克特的研究成果是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的。本尼迪特的写作素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来源。首先是通过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生活在美国的日本人和日本士兵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并通过对他们亲身经历的分析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其次是通过对文献的查阅。作者在创作前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日本的风俗文化、历史发展、经济政治制度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样的调查方式既保证了资料的现实性也保证了权威性,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调查方式。在本尼迪克特查阅的资料中包含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在题材的选择上就涵盖了文艺作品、新闻报刊、专业著作、文献资料、教材、照片等,本尼迪克特甚至还对日本民间的一些俚语也纳入了研究的范围。本尼迪克特还运用了书中最典型的比较研究法。如日本人的某些观念与亚洲人、西方人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人的性格是矛盾的双重性格;日本文化是有别于西方“罪感文化”的“耻感文化”。
本尼迪克特创新的调查方式也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本尼迪克特的影响下,当今的文化研究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展开,在广泛性和全面性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菊与刀》这一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还有效地应用了相关的心理学理论。[3]本尼迪克特自身就对心理学十分感兴趣,还曾与心理学专家合作探讨了人格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上的研究使得本尼迪克特的作品中也带有了心理学的特征。她擅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文化发展的方向和特点,并且将许多心理学中的理论应用到了文学创作中。
此外,本尼迪克特还创造性地将文化与人格发展联系在了一起,并创造了文化与人格学派。这一研究流派在二战期间在美国十分流行,在我国也有一大批拥护者。但这一理论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它没有进一步发展下去,但这一研究流派还是为一些新型的人类学流派的诞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这一作品中指出文化的存在是为了解决人类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在不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整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形式。但与此同时,文化也保持了自身的特性,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因此,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每一种形式的文化,并培养良好的世界文化意识。
[1]杨柳.从《菊与刀》看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2,(12):23-27.
[2]张思宁.日本文化多种模式的矛盾统一读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有感[J]. 东方企业文化·策略,2011,(03):73-76.
[3]游国龙.文化与人格研究和心理人类学的方法论剖析——以《菊与刀》与《家元》为例[J].日本学刊,2010,(05):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