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微时代电视新闻播音的适应性变化

2015-03-19 15:50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社交受众

王 乐

王乐/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助教,硕士(河南周口466001)。

一、微时代电视新闻播音适应性变化的社会价值

微时代电视新闻的兴起不仅是一种传播现象,亦是一种社会现象。“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1]电视新闻播音的适应性变化在微时代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存在。

(一)传播形式的灵活与细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如前所述,电视新闻的接受有多个平台,每位受众可选择电视机、手机、电脑等多个媒体,一边观看新闻,一边与其他人交流观闻感受;尤其是开设了相关的微博、二维码和微信公众账号,供观众相互交流。新闻主持人依据多个屏幕特性进行针对性的信息传播,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不必像传统的电视那样统一收看新闻;受众可根据个人的时间、收视习惯、兴趣爱好等自由安排收视,这种灵活的传播形式分别满足了不同受众的收视要求,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更为自由、平等的交流。但同时,这种信息的接受更为零散化,信息的整合缺乏连贯性,给人一种拼贴感,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詹姆逊的总结:“后现代文化相应的是情感和历史感的消失,以及内在和外在、本质和现象、隐义和显义、真实性和非真实性、能指和所指等几种深层模式的消失……表现出缺乏深度的浅薄和没有连续性的断裂。”[2]

(二)自由交流激活全社会对于新闻事件的关注与参与

在微时代,信息接收群在传统受众的基础上有着别样的发展。传统受众群的建立是在一种相对比较稳定、拥有强烈区域性与亲缘关系的系统中所形成的静态、封闭群体;而如今,受众在看新闻时,常常是随时随地都可一边了解事件一边用社交媒体与他人交流,并伴随着与更多陌生抑或熟悉的人进行话题的自由交流。微时代动态的、开放的平台打破了公共话题时空的限制,激活了全社会对新闻事件更为广泛和深层的关注和参与。微博是一个极为开放的平台,受众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话题进行关注便可成为群体一员,成员们以对大家共同关注的事件为纽带进行细致、深入的讨论。微信不仅可与已是朋友圈的人对社会热点进行关注,并可加入感兴趣的微信公众账号,在这个拥有动态交流特征的新群体中同有着共同话语的成员们互动交流;而新群体成员们的圈子亦是动态与开放的,激发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成员参与其中进行新闻事件的平等、互动的交流,建立起社交关系,拥有了社会公共话语权,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敞开的社交评论有益于弘扬善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微时代电视新闻播音打破了传统媒体闭合的接受关系,使受众对新闻事件进行敞开的社交评论。这种议论和批评绝非像传统的新闻评论那样,播音表达什么受众被动的感觉着其中的意味,而是播音客观再现新闻事件后期待着受众的批评和议论。只有这样才有高收视率,电视节目才有存在的可能性。受众在开放的社交平台上的议论和批评,使他们以担负一定社会责任感的主动者自居,如对外围女在海天盛宴中曝光后的谩骂、“羊水栓塞”事件中对于医患权责的重新审视、“毒馒头”“瘦肉精”所催生的有关食品安全的谴责等等,体现出人们富于社会凝聚力、价值归属感以及民族认同感的文化精神。对于事件讨论的意义已经脱离新闻事件本身,电视新闻播音呈现的一个个“热点”事件,不再是满足受众接受信息的需要,已成为全社会成员在社交媒体上的谈资。这种更大社会范围的信息传播与交流行为,填补了当前市场经济中拜金主义盛行而带来的精神空缺,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人生价值观,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二、微时代电视新闻播音在调适中的问题与思考

(一)信息内容采集碎片化,应提高准确度和完整度

微时代社交媒体普适化、草根性使得新闻信息泛滥、良莠不齐甚至是过于极端,同时微博、微信的字数限制也使信息内容碎片化,这种分散的碎片化信息好像给受众传播了丰富的东西,其实并未含有太多的价值。新闻播音相对于个体在信息完整、准确的获得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如一些国家重大事件,受众关注的司法案件审理、特殊的意外伤亡事故等,电视新闻工作者具有特殊的信息获取方式。在信息采集上,电视新闻播音以专业的编播技能,应对具体的信息进行长篇系统的报道,相对于微博、微信的一人一说词的信息碎片可使受众理解起来也更为方便。“这种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入的调查报道所具有的专业品质,是呈碎片化、情绪化的微愽信息无法比拟的,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3]抓住新闻线索、拎出重点,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整合,并通过文字图片的辅助作用,让受众获得更为完整、准确、真实的信息。

(二)信息发布上意见领袖泛化,应突出主流价值取向

微时代的到来为新闻播音提供了很多信息线索,新闻的时效性显著增强。但微博、微信的平民化、即时性的特点也使信息的传播缺乏着真实性,充满着偏激和谣言遍布的状况。在微时代真假难辨的舆论场地里,受众需要一个权威的、有责任心的理性声音引导受众思考,积极引导舆论走向,为突出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服务。对于微时代的新闻播音而言,首先要重视信息在结构上的整体语言安排,保持信息的连贯性和整体性,避免极端化,彰显事实的真相。其次,对于负面新闻的呈现,内容上不必夸大渲染,结构上保持总体的平衡;对于社会阴暗面的舆论监督,有时应该是榜样性质的正面树立。

(三)播报方式的单一视角易形成盲区,应把握传播的平衡艺术

新闻播音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微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传播环境中,需要把握播报方式的平衡艺术。在需要话题放大的时候要适度放大,引起受众的重视,号召更宽泛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帮助解决,消除安全隐患;而需要冷静引导时,避免对一些紧张的社会问题加以渲染,要用理性的评论和大局意识来隐化社会冲突,疏导社会激化冲突,保持正能量的树立。同时,播音员在对新闻事件的播报处理上尽量避免单一视角所形成的盲区,要吸纳社会不同社会群体的态度,公正真实,还原事实真相,尽可能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再现社会公共利益的观点。而对人,新闻播音则要不能成为社会权势集团公司的发言人,要实现全社会人们的平等对话,尤其是那些经常被遗忘于社会角落里的弱势群体,要进行积极的关注,寻找他们内心真正的需要,积极成为他们代言人,提高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彰显出新闻传播的社会平衡的职能。

三、微时代电视新闻播音适应性变化的发展趋势

微时代,电视新闻播音的传播理念、手段和形态都将融入新的元素,逐渐发展成拥有立体化传播方式与多层次传播平台的传播艺术。随着民主新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播音需遵循新市场格局的传播理念,避免电子媒介技术所引发的电视暴力、电视人、隐私权侵害等负面问题的发生,发掘微时代所带来的优势,化解新时代所带来的传播风险,建立愈加丰富的、人性化的互动收视平台,唤醒受众的新闻参与意识。同时,在受众公共意识高涨的新传播环境中,电视新闻播音要表达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方能使受众信服,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这不仅可通过前文所述的在信息发布上意见领袖化,还可对未来传播环境进行优化,引近草根意见领袖,拉近受众之间的对话距离,激发受众参与新闻的冲动。在微博、微信、博客等社交传媒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电视新闻播音的适应性改造不是问题,而是看谁走得更早、更快、更好!

[1]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华夏出版社,2005:7.

[2]李梅.碰撞、交融与反思——中国后现代审美碎片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

[3]丁曦林.传统媒体如何与微愽“善处”[J].青年记者,2011(17).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社交受众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