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的自我转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03-19 14:58周独奇
关键词:大学生

周独奇

主旋律电影,这种提法,是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一种对电影艺术的提法。这种提法的来源,是因为我国历来重视文化艺术在意识形态中的作用,将之视为“工具”、“武器”,并为之赋予了“文以载道”的高层含义,把电影等艺术作品提高到了“枪杆子”的高度。而伴随着这种提法的出现,上世纪90年代,一大批“高大正”的“伟人片”“献礼片”横空出事,迅速占据了大大小小的荧屏,从客观上来说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对体现国家意志,弘扬时代风尚、振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进入新世纪之后,面对美国进口大片和港台娱乐商业影片的不断涌入,主旋律电影在市场选择面前迅速败退,特别是随着国家电影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主旋律电影的大锅饭饭碗被打破,这无疑加深了它的危机感和衰败感。所以,面对进口大片和商业电影的步步紧逼,主旋律电影为了生存必须选择转变。

一、主旋律电影自我转变的三大举措

(一)从以“包场模式”为主向“市场模式”为主转变,争取获得更多市场认可

在上个世纪,主旋律电影的生产和发行都是交给政府在运作,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包场成为主旋律电影消费的特有模式, 也是主旋律电影能够赖以生存的保障。不过,从市场经济来说,电影是一门产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所以,电影的商业性有多么的重要就不言而喻。在电影市场不健全的上世纪,类似于《孔繁森》《鸦片战争》等影片可以数周蝉联票房榜榜首,主旋律电影可以依靠“包场模式”赚得盆满钵满。但在新世纪,随着电影体制改革,主旋律电影就像是没了娘的孩子,一下找不到了奶吃,必须自负盈亏,由投资和票房来决定生死,这无疑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上。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市场经济下,电影市场不断健全,从2001年起,商业影片占据了所有票房榜的榜首, 主旋律电影不仅与票房榜榜首的位置无缘, 就是前十名的影片也是凤毛麟角。不少电影人感慨,吃“小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主旋律电影为了生存,只能选择向市场妥协。从主题选择、剧本创作、导演风格、技术创新、演员表演等各方面向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的商业影片元素靠拢, 从而吸引观众,获得票房和口碑。这也是将自身命运全部交给了市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主旋律电影也没有完全放弃“包场模式”,而是在此基础上寻求“包场模式”和“市场模式”相结合,以后者为根本,将前者作为有益补充。2009年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60周年的献礼作品《建国大业》就是在此转变后取得了空前成功。该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我党筹备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和征选国旗国歌, 突出了当时多党合作以及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影片再现了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宋庆龄、李宗仁、张澜、冯玉祥等众多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活动。《建国大业》摆脱了传统历史电影模式,以“素描叙事”加“集束明星”的方式构成了一种特殊生产背景及其效应的电影文化形象, 这种新的文化形象产生的“化学”效应对观众来说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说, 光是一次性看到上百位明星的同台表演就已经值回了票钱, 何况还能够看到一场极富史诗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表演。所以说,电影连续数周雄踞票房榜首, 在部分大中城市还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在市场高度认可的基础上,加上各单位包场观影的锦上添花,最终该片获得4.3亿人民币的高票房,也就成为了必然。

(二)从“重大爱轻小爱”向“大爱与小爱并重”转变,争取获得更多价值观的认同

主旋律电影因其自身肩负的政治任务, 常常会为了力求塑造高大正的人物形象, 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割裂开来, 并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使二者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让故事的主人公来做选择题。这就让观众常常看到故事的主人公为了成就“大爱”放弃“小爱”,乃至于做出个人利益或者是个人生命的牺牲。虽然说, 这种导向是正确的,但是毕竟大部分观众都是普通民众,对这种类似于成神成圣的壮举,看多了也会有逆反心理。再结合当下看到的社会阴暗面、道德滑坡事件,作为普通观众来说接受度就不是那么高, 反映在票房上就不是那么让人感到乐观。

人物形象如果脱离了群众的“低级趣味”,固然会让人高山仰止,但也会让观众没有代入感。但赋予人物形象太多普通人性也会让导演担忧是否会影响人物的“高大正”,无法有效突出影片的主题。所以,如何处理好“大爱”和“小爱”的关系,如何让“高大正”的人物形象拥有普通民众的人性的同时不影响电影主题的表达, 也一直是主旋律电影头疼的问题。

由陈德森导演,陈可辛监制,梁家辉、谢霆锋、李宇春、范冰冰、黎明等众星主演的电影《十月围城》 就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电影中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王学圻饰演的革命出资人李玉堂的“小爱”是父子之情;甄子丹饰演的赌徒沈重阳的“小爱”是对前期的愧疚和女儿的保护; 王柏杰饰演的李重光的“小爱”是想证明自己的成长;谢霆锋饰演的车夫阿四的“小爱”是照相馆的小妹阿纯。巴特尔饰演的小贩王复明的“小爱”是“义气承诺”;整部作品通过给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各阶层人士套上明星光环, 突出小人物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也将各个人物的“小爱”进行了完美刻画,让人物形象瞬间丰满了起来。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 不会只看到“高大正”,也不会只看到“为爱牺牲”,观众眼中的人物形象是鲜活的,是立体的,既有普通人的生活追求,价值取向,也有英雄人物的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而英勇奋斗。“大爱”与“小爱”才能有机结合,才不会割裂和产生矛盾。这样的作品才容易为观众所接受,最终该电影取得了3 个亿的不错票房。

(三)影片风格从“本土化”向“好莱坞化”转变,争取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

电影进入21世纪,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观影体验上,更加看重连贯、真实、紧张、激烈、客观等一系列元素。往常我们拍摄电影时的平铺直叙,有条不紊,仿佛在一夜之间就过时了。对于主旋律电影来说, 以往那种一味的拔高人物形象, 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一个普通人成神成圣的过程,所有反派人物不论多么邪恶强大,只要正面人物一出手就举手投降的慢节奏、无悬念的影片风格,必定被观众所抛弃。毕竟谁也不希望花钱进电影院看了前边三分钟就知道后面九十分钟的剧情是什么样的,这也不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那么,我们影片的风格应当如何去转变呢? 我们的很多电影人都尝试着将很多商业元素融入主旋律电影中,使之两相结合,取得不错的效果。

《风声》《毒战》《厨子戏子痞子》《辛亥革命》等影片, 有的试图完成谍战类型片与革命英雄传奇的统一, 有的试图完成侦破类型片与警察颂歌的统一, 有的试图完成喜剧类型片与爱国主义理念教育的统一, 有的试图完成战争类型片与民族英雄精神的统一。这些都是主旋律电影影片风格转变的有益尝试, 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融入了商业元素和娱乐因素后的作品明显增强了观赏性,在票房上也能够准确反映出观众的接受程度。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些摸着石头过河的作品,还改造得不够彻底,观众能够接受但是不一定能够喜爱和追捧。影片所要表现的主旋律思想还没有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人物命运的不断改变深入人心,还没有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已经被观众随同影片本身抛在了脑后。所以说,主旋律电影的电影风格必须做彻底的改变, 要结合市场需求,深入了解观众的需要,才能从内到外地全面创新,重新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

现在电影市场, 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是被好莱坞电影所占有,哪怕是毫无内涵的爆米花电影,也比主旋律电影更能被观众所接受, 这就直接给我们的主旋律电影朝哪个方向改革指明了方向。

2013年,总的来说,国产电影依旧表现低迷,不论是《中国合伙人》还是《激战》都在好莱坞电影面前被打得七零八落,整个2013年的国产电影在票房上依旧只能对好莱坞电影甘拜下风。面对如此让人难堪的境况,中国电影人,终于在12月24日,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部由成龙、刘烨、景甜领衔主演的《警察故事2013》,以崭新的视角将警察颂歌、父女亲情同动作片进行了完美融合,为我们主旋律电影的下一步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

影片以刑警钟文和女儿苗苗的父女恩怨开始,在一连串意外中迅速进入到一个特殊场景:钟文受到袭击倒地,酒吧顾客遭受绑架,匪徒将所有人质带入了一个密室困境。这与以往成龙所扮演的《警察故事》中的“陈家驹”的形象大为不同,也和我们以往看到的警匪片中的警察形象不一样。从这一点来说, 导演和编剧已经勾起了观众的兴趣,当警察自己都被绑架了的时候,困境将如何解开呢?在以往的警匪动作片中,要么警察不用动脑蛮横地一路打到底,就把坏人全都制伏或者击毙,例如《杀破狼》;要么就是一群警察同一个坏人斗智斗勇,最终同归于尽,例如《毒战》;要么以平民视角拍摄平凡警察,从平凡中见感动,例如《神探亨特张》;要么就是个人能力突出,而警察团队反应迟钝装备落后,例如《给爸爸的信》。这些影片要么太过于夸张和不合理,让观众觉得虚假,要么没有突出我们警察队伍的专业能力, 严重损害了我们警察队伍的形象。要么拍摄得太过于真实,视觉刺激不足,全程平凡无高潮,最终让满心欢喜来找刺激的观众失望离去。

《警察故事2013》却是以囚徒困境开头,中间插入了大量黑色幽默, 并且以倒叙和插叙的方式层层揭开谜团, 可以说全程将观众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影片通过层层悬念铺设和情感张力营造为影片打造全新看点。大反派刘烨绑架人质的用意为何,又跟成龙扮演的警察有何恩怨纠葛,成为初期吸引观众的悬念。当刘烨为死去的妹妹寻仇这一动机曝光后,谁该为他妹妹的死负责成为“罗生门”式的悬念继续吸引观众。而当真相曝光后,悬念的张力巧妙地转移到情感张力上, 刘烨对妹妹的情感和成龙对女儿的情感, 顺理成章地勾连在一起,共同掀起酣畅淋漓的情感高潮,最终不是仇恨而是爱和对爱的愧疚, 令成龙和刘烨最终完成了情感救赎。可以说,在整个剧情处理上,该片还是坚持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本土化”创作手法。但在动作场面、人物刻画、电影特效、音乐制作方面,却是全方位向“好莱坞”电影靠拢,值得一提的是两场打戏给成龙配置的对手一个是功夫明星吴樾,一个是散打冠军柳海龙,保证了高手对决、真功夫打斗的质量。动作风格也从成龙一贯的戏谑式打斗,转变成丁晟《硬汉》系列的那种拳拳到肉、刚猛霸气的打斗风格,成龙跟吴樾和柳海龙的两场打斗虽然都时间不长, 但硬碰硬的高手对决还是让不少观众大呼过瘾。此外,当警察部队发动总攻时的慢镜头播放爆炸场面搭配雄浑的配乐,也能瞬间点燃观众的激情, 给人强烈视觉感受的同时还有了正义必胜的信念。

这种好莱坞式的影片风格,对观众来说,认可度是相当高的, 英雄主义与集体力量的融合也是恰到好处, 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一次价值观的灌输。如果把这种影片风格的主旋律电影称之为“挂羊头卖狗肉”的话,那对于我们来说真可谓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了。

二、主旋律电影的自我转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文)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所以,在高校组织大学生收看主旋律电影,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方法,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但是事实上, 在主旋律电影实现自我转变之前,当代大学生对其接受度是不高的。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接受专门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到大学之后依然还在接受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他们对于主题明确、剧情简单的说教式影片不仅兴趣缺乏,甚至还会有一些反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更感兴趣的是诸如《阿凡达》《变形金刚》《蜘蛛侠》《钢铁侠》《地心引力》等好莱坞大片,或者是《导火线》《杀破狼》这一类可以带来强烈感官刺激的动作电影。哪怕这些电影中灌输的价值观不正确, 但是只要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感官刺激和视觉奇观体验, 他们都会津津乐道,同时也接受了这些影片所输出的价值观。所以,要想让主旋律电影完成其政治使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自我转变是必要的举措。

根据重庆文理学院2010年“世界经典电影欣赏”课程做的调研数据显示:121 位同学中,喜欢主旋律电影的同学不到1%。2011年,“世界经典电影欣赏”课程做的调研数据显示:121 位同学中,喜欢看主旋律电影的同学接近全班总人数的10%。2013年,“世界经典电影欣赏”课程做的调研数据显示:121 位同学中,喜欢看主旋律电影的同学接近全班总人数的20%。这在侧面可以反映出主旋律电影在自我转变后, 逐步为当代大学生接受并喜爱。

事实证明,主旋律电影在实现自我转变之后,集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它强大的传播手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首先, 主旋律电影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反思现实。比如《集结号》《建国大业》等影片,因其明星阵容强大、拍摄制作精良,突出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这就让大学生通过观看影片,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去感受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受到革命先烈情感和事迹的鼓舞,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其次, 主旋律电影的审美功能也能够帮助大学生陶冶情操。主旋律电影通过自我转变,更加贴近市场, 不再是我拍摄什么观众看什么, 而是在“我拍什么”和“观众看什么”之间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当主旋律电影不再是一味的抒情或者说教,那么电影中产生的各种美, 便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这样的一种状态,作为观众的大学生群体也是非常乐于接受的。电影中蕴含了丰富的暴力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这对每天在课堂、食堂、寝室三点一线重复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这些影片,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调剂身心,宣泄情感,有助于自身品格的完善和心灵的净化。比如《警察故事2013》中体现警察神兵天降时的暴力美,带给学生视觉震撼的同时, 也在大学生心目中树立了人民警察战无不胜的光辉形象, 巩固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第三,主旋律电影通过人物塑造的功能,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将人物性格和价值观同人物命运相结合, 通过精彩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产生代入感,从而完成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一次输入。比如2013年的《激战》,属于国内很难一见的体育励志型主旋律影片。该片文戏武戏俱佳, 主演张家辉和彭于晏成功塑造了两个在逆境中努力拼搏, 不断超越自身的人物形象。由于演员本身和荧幕形象和大学生年龄相当,很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和代入感。在观影的同时,大学生也很容易受到影片的感染, 认同影片所要表达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当然,面临新的世界发展形势,主旋律电影还应针对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通过网络引入、手机载体等方式,拓宽在校园内传播的途径,这样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起到更大的作用。

[1] 侯学标.论主旋律电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电影评介,2009(13):63.

[2] 历震林.集束明星、微型表演及其政治、文化效应——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表演文化论纲[J].当代电影,2013(6):77-82.

[3] 孙晓天.主旋律电影市场化道路探寻[J].齐鲁艺苑,2009(4):44-48.

[4] 毕耕.论“主旋律”电影的特点及其教育功能[J].中州大学学报,2006(2):84-85.

[5] 柳城.关于主旋律、多样化及其他[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5(1):47-57.

[6] 陈吉德.主旋律电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像表述[J].电影文学,2005(11):35-36.

[7] 李军红.关于主旋律电影遇冷原因及突围策略的思考[J].齐鲁艺苑,2006(5):52-56.

[6] 赵立诺.从《集结号》到《建国大业》:中国电影华丽转身[J].小说评论,2009(S2):228-231.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