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15-03-19 14:34傅晓亮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产学合作高职院校问题

傅晓亮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傅晓亮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产学合作是现代高职发展的新理念,产学合作的开展能够实现高职办学与企业的良好对接。目前高职产学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应创新产学合作的共同教育价值理念,完善产学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深化高职产学合作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职院校与企业互惠互利的产学合作协调制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产学合作; 问题; 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支柱。产学合作是现代高职发展的新理念,合理地开展产学合作能够很好地加强高职院校与社会的沟通,从而开展好高职办学与企业的良好对接,推动高职的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办学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新时期高职面临的生源、就业等方面的挑战,高职教育与企业人才要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如何发挥好产学合作的优势,探索出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是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研究高职产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高职产学合作的合理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高职人才的培养有所裨益。

1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产学合作理念上误区重重

构建学校与社会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是高职院校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根本方向,然而受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一些高职院校传统封闭式的教育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转变。当下,一些企业和学校对产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从而容易出现企业与学校两者不相往来的断裂状况。尤其是对于一些地区经济不发达的省市,这些地区的企业往往多是劳动密集型,经济效益的提高仍然没有转向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更无从对产学合作进行充分认识,甚至一些企业顾及产学合作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从而进一步抵消了与高校进行合作的热情。此外,在思想认识上企业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一些企业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只是抓好生产,企业就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对于培养人才的教育认为那是学校的事情,参与教育是不务正业,并不是企业直接追求的目标。而且,在目前国家企业管理办法中,企业在法定意义上并不具备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的任务,企业可以消化人才,但没有义务专门支持产学合作教育[2]。因此,如何解决学校和企业在产学合作教育目标和经济效益上的思想冲突,合理构建两者思想认识相协调的机制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推行产学合作的根本保障。

1.2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经费不足

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是产学合作教育的主要特征,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不仅要在学校接受课堂理论教育,而且还要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部门参与实践锻炼,相关企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提供配套条件协助学校共同完成对人才的培养。因此,产学合作教育下的高职学生要面临比一般教育模式更多的经费压力。然而,目前合作经费不足给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较大的困难。这种境况与目前国家对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有关。近年来,虽然国家强调产学合作教育,但是对相关经费的下拨很少,据相关资料显示“政府认识偏差导致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在我国总体教育经费不断增长的态势下,职业教育的投入虽然不断增多,但与国家在普通教育上的经费投入相比却出现萎缩的现象”[3]。因此,在人才培养成本日益提高的情势下,这种现象不利于产学合作教育的开展。

1.3 政府部门对合作教育的调控指导不够

产学合作教育需要把企业与高校两个不同领域的部门结合在一起,然而仅靠高校与企业两者的自发结合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下,更需要一个权威的第三者作为促使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外在力量,这一权威的第三者非政府部门莫属。然而产学合作教育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政府部门虽然对其有相关的指导方针,但是目前还没有可操作的政策或条文,还没有从法律制度层面对产学合作教育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得产学合作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不能依法解决,在一些牵扯到利益的特殊事情上,高校与企业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甚至扯皮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两者合作的积极性,并且政府部门虽然鼓励高职教育体制创新,鼓励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挂钩,但是对产学合作教育的调控指导力度不够,致使校企之间的教育合作处于自发状态,而无法从制度层面对双方的合作行为进行规范。在这种情势下,虽然高校与企业也进行了教育合作,但只是应付政绩的表面文章,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合作双方的积极性。

1.4 高职院校与企业间互利互惠的制度难以形成

学校教育的社会效益与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相结合是维持产学合作教育的根本,所以合作教育必须适应教育规律与生产规律,遵循互利互惠原则,符合两者的共同利益才能可持续发展。然而,从目前国内开展产学合作的实践经验来看,企业不得利或得利少是影响企业从事合作教育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在合作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校方主要担负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费用,企业主要担负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费用,然而学生实习期间的费用要包含生活费、指导费、材料费以及对学生的工资补助等,这笔费用较大,与学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相比企业是亏损的,并且企业并不能得到合作教育培养出来的全部人才,一些学生学习到工作的实践经验后往往一走了之,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开展合作教育的积极性。此外,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名义上与不少企业建立了产学合作关系,但在教育开展过程中往往对各自的权、责、利没有充分的认识,反而过分强调自身的利益,从而影响了两者的合作关系,双方长期合作的互利互惠的运行机制难以建立起来。

2高职院校产学合作的发展策略

2.1 创新产学合作的共同教育价值理念

产学合作是把学生校内专业学习与校外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方式。当下,应进一步拓宽产学合作教育新思路,消除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产学合作教育理念上的误区,理清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理念。第一,更新观念,转变将产学合作教育等同于传统生产实习的观念,广泛普及产学合作教育的相关知识,利用现代网络、电视、媒体等工具积极宣传产学合作教育的相关理念,积极推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第二,高职院校与企业部门要把学生操作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及身心素质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企业导师制度进校园,利用企业员工的实践工作经验进行教学,形成企业与校园人才培养相对接的教育模式。第三,要把产学合作教育放在一个更为宽广的社会环境中,将产学合作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完善培训与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相应法规政策,将产学合作作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促进产业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2.2 进一步深化高职产学合作管理体制改革

周济同志指出,“通过产学合作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4]因此,高职院校应以专业设置为依托,以服务产业为定向,积极构建适应产学合作的管理体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对专业设置进行合理规划。产学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密切结合地区行业的发展规划设置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定位,专业设置不仅要具备针对性,而且还要能够伴随行业的发展实现动态调整,通过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集服务、生产、管理于一体的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第二,构建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与地区行业相关的课程体系,并且课程设置的数量要适应就业结构和社会产业结构的需求,在学校培养计划中,要凸显实践环节,合理规划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从而使学生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2.3 完善产学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产学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优势互补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合作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考虑,如何协调好两者在价值取向、社会职责等方面上的差异冲突,保障双方互利共赢是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产学合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5]。第一,明确产学合作的重要地位。目前,国内相关的法律条文中还没有产学合作教育的统一提法,也没有规定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可以完善《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规定,从而把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纳入到法规的轨道上来。第二,高职院校应该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给予高职院校充分的自主权,从而为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提供充足的空间。政府部门对开展合作教育的高校和企业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确保产学合作教育的正常运行。第三,完善高职院校内部保障机制,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的制约机制,确保产学合作教育方案的有效实施。

2.4 构建高职院校与企业互惠互利的产学合作协调制度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难以形成互利互惠的制度,存在双方利益冲突、在合作教育开展过程中对各自权、责、利认识上的缺乏、两者的合作关系不融洽等问题,从而影响了产学合作教育的开展。构建互惠互利的协调制度是解决两者之间合作问题的当务之急。因此,要以产学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定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为根本原则,确保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制度下协调发展。高职院校通过人才基础教育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科技咨询、人才培养等服务,企业可为高职院校提供学生实践场所、技术指导教师、科研课题及必要的经费,保障学生能够在企业学到所需的技能,这样的协调制度能够满足双方利益需求,效益上具有互补性,从而能够为产学合作教育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3结束语

产学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产学合作的开展能够实现高职办学与企业的良好对接。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变化的态势下,高职院校要拓宽办学思路,理清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理念,主动联系企业,积极寻找产学结合点,构建适应产学合作教育的新体制,探索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路径,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智伟.我国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12.

[2]胡世明.论人才观的新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6):21-24.

[3]徐畅,庞杰.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11(3):8-11.

[4]蒋国杰,高连峰.高师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79-81.

[5]吴云飞,徐畅.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职教论坛,2011(33):52-54.

收稿日期:2015-03-23

作者简介:傅晓亮(1973-),女,助理研究员、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 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434(2015)04-0016-03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for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U Xiaoliang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The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is a new concept of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 can achieve good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common educational values of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perfect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deepen the reform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nstruct a win-win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system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problem; strategy

猜你喜欢
产学合作高职院校问题
加拿大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合作创新框架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