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小经验·
新型气管切开敷料的设计与应用
秦明霞黄蓉孟娟刘莉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9.067
脑外科重型颅脑损伤和颅脑疾病患者,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常需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后,为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促进窦道的形成,切口需每日更换敷料2~4次。如切口护理不当将造成切口处皮肤感染、红肿等不良反应,导致拔管时间延长而延缓病情康复[1]。传统的气管切开敷料是8~12层的纱布块或2层夹棉块,更换时将中央剪成Y型,容易导致纱线、棉絮等黏附切口或吸入气道,且敷料容易被咳出的痰液污染。近年来,部分医院使用泡沫敷料,但费用昂贵。我科医护人员经过反复思考,自行设计了一款新型气管切开敷料,较好地避免了以上一些不足且价格低廉,经过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材料与制作方法
1.1材料新型气管切开敷料采用无纺布与纱布块夹棉花制作。材料准备需要无纺布、棉花、纱布若干、缝纫所需的缝线及其他设备等。
1.2制作方法
1.2.1敷料块敷料块由外层无纺布、中层0.3 cm厚棉花、里层纱布块组成,厚约0.5 cm;敷料块为长14 cm,宽9 cm的长方形;敷料块四周均按传统布料锁边,约0.5 cm宽度。
1.2.2气管套管孔在敷料块正中央剪去部分,截取直径1 cm的圆形气管套管孔;气管套管孔周围采用单线锁边,锁边约占0.2 cm宽度。
1.2.3侧开口气管套管孔上方右侧侧开口(对应患者左侧),传统锁边;侧开口处靠中心侧延长连接薄敷料块(宽1 cm、厚约0.2 cm),向外侧覆盖。
2临床应用
2.1操作流程敷料块制作后送中心供应室,采用单块纸塑袋包装灭菌。使用前按常规消毒气管套管及切口周围皮肤8 cm以上,将无菌敷料块置于气管套管下皮肤消毒区域,以敷料开口处为界,先右后左,由下向上依次将敷料塞入气管套管两侧翼下,敷料上端开口处重叠覆盖吻合,调节敷料与气管套管之间的松紧度。更换敷料后,连接喉罩持续给氧及气道湿化。
2.2注意事项无纺布选择较柔软的布料,棉花选用全脱脂棉花,纱布块密度适中;敷料块制作后适当压缩,让布块与棉花粘贴紧密,减少厚度;灭菌时单片包装,方便操作,避免浪费。气管切开敷料每日更换1~2次,更换敷料时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敷料后调节好敷料与气管套管两翼及系带之间的松紧度,让患者舒适。
3优点
3.1形状合理敷料块制作成长14 cm,宽9 cm形状,除去四周锁边,实际为13 cm×8 cm,超过气管套管两翼(两翼长约7~8 cm)各2 cm,能较好地保护周围皮肤;气管套管直径为0.7~0.8 cm,留取直径为1 cm的圆形气管套管孔,让敷料更好紧贴气管套管周围。
3.2吸收性能好敷料块中纱布与棉花吸附效果好,能吸收气管切开创面的渗液、渗血、痰液等,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有效促进瘘道形成。
3.3减少更换次数医用无纺布具有良好的隔水性和阻菌性[2]。使用无纺布覆盖敷料块表面,能有效地防止喉罩持续湿化气道时打湿敷料,防止经气管套管咳出的痰液渗透入敷料,避免敷料污染,减少更换次数。当湿化气道的水珠集聚无纺布或患者痰液咳至无纺布上时,用纸巾擦拭即可。
3.4防止纱线黏附切口气管套管孔单锁边,能有效防止纱线、棉絮黏附切口或进入气道,且单锁边占用宽度仅0.2 cm,最大限度保留敷料吸附渗液作用。
3.5防止切口暴露敷料块上方侧开口并进行覆盖,有效防止因患者点头、摇头等颈部活动时敷料张开致切口暴露感染。
收稿日期:(2014-09-01)
(本文编辑陈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