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饮茶习俗对旅游的影响

2015-03-19 14:11:46蔡世保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4期
关键词:饮茶习俗旅游者

蔡世保

云南饮茶习俗对旅游的影响

蔡世保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茶文化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不断增多。本文介绍了云南饮茶习俗的概况,分析了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概况,同时重点阐述了云南饮茶习俗对旅游的影响,旨在实现云南茶文化与旅游二者的互动发展。

云南;饮茶习俗;旅游;影响

一、云南饮茶习俗的概况

(一)云南汉族

云南汉族的待客茶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盖碗茶,另种为壶泡茶,其中盖碗茶是最为常见的待客方式。在冲泡茶过程中,由低向高转拉三次,称为“凤凰三点头”,它蕴含着向游客三鞠躬之意。茶斟入茶杯、茶碗时,茶满七分,留三分空位,称为“七分茶、三分情”。

汉族饮茶,虽然方法各异,但普遍为清饮,人们认为清茶最能保持茶的“纯粹”,体会茶的“本色”,基本方法为直接用开水冲泡或熬煮茶叶,此饮法为纯茶原汁本味饮法。

在旅游过程中,汉族的游客比重相对较多,大部分游客均有饮茶的习惯,可以通过不同的饮茶方式吸引游客,可以借助待客茶的寓意让其了解饮茶的美妙。

(二)少数民族

1.拉祜族。云南拉祜族饮茶习俗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为烧茶、烤茶和糟茶。“烧茶”是指将采集的茶牙新梢放置于明火或烧烫的铁皮上烘烤至焦黄,再放入茶罐内煮饮;“烤茶”作为最普遍的饮茶方法,它是指将小土陶罐放置于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冲入开水烹煮,此后倒入茶杯饮用即可;“糟茶”作为最简便的饮茶方法,它是指将采集的茶叶放置于锅中煮半熟,此后存放于竹筒内,饮用时,取出少许放开水中煮片刻,此后倒入茶杯饮用。

2.白族。云南白族饮茶习俗主要为三道茶,此方法主要是分为苦茶、甜茶与回味茶三道,第一道是用云南沱茶冲泡的茶水,第二道是在烤茶水加糖,第三道是在茶水中加核桃仁、蜜糖、姜及米花等。三道茶蕴含着宾主的美好祝福,体现着人生先苦后甜的哲理。

云南各民族的饮茶习俗丰富各异,不同时期,茶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在古代,茶主要为药用,饮用茶叶的方式主要为煎煮;随着茶叶的不断发展,茶逐渐成了日常饮料,在煎煮的基础上增加了茶叶烘烤,并逐渐发展为烤茶;目前,云南大部分地区的饮茶方法多为烤茶。云南作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其饮茶风俗纷呈多彩,茶文化也源远流长。为了充分发挥云南饮茶风俗、茶文化的作用,将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来看待,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不仅利于推动云南经济的发展,还利于促进旅游业的进步[1]。

二、云南省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概况

(一)现状

云南是茶的原产地,各地所产名茶数不胜数,如普洱茶、滇红(云南红茶),滇绿(云南绿茶),云南沱茶,七子饼茶等。近几年,饮茶、品茶及收藏茶逐渐成了一种文化时尚。云南茶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拥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层峦叠嶂的山峰,广阔的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同时,茶资源丰富,各异的茶树类型、独特的饮茶习俗、醇厚的茶道文化及与茶相关的活动等,云南茶文化具备了独特的吸引力。

随着云南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茶文化为核心的茶文化旅游产品逐渐出现。当前,云南普洱、临沧与西双版纳等地均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野生古茶林生态旅游、栽培型古茶园生态旅游、现代茶园博览苑游、茶马古道旅游等。

(二)存在的问题

云南茶文化旅游发展,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进步,通过茶文化旅游,吸引了当地、周边地区的旅游者,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以普洱市为例,可见茶文化旅游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1.开发程度偏低。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时间较短,发展起步较晚,大部分旅游项目未被开发,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足,茶文化旅游发展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过缓,未能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未能有效占领旅游市场份额。同时,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缺少旅游资源开发经验、经营管理经验与市场开拓经验,因此,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2]。

2.资金、人才匮乏。云南普洱受地势偏远、经济基础薄弱、投资环境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落后,如交通条件差、景区规划级别低、休闲娱乐设施不足。在此情况下,云南茶文化旅游未能满足生态休闲旅游的需求,制约着云南茶文化旅游的稳定与发展。

云南普洱借助茶产业开发茶文化旅游时,急需解决资金与人才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了使茶文化旅游成为云南的核心产品,要为其提供必要的基础配套设施,加大各项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要积极培养茶文化旅游的相关人才,如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人才、管理人才等[3]。

3.产品文化缺少特色。现阶段,云南普洱已经推出了茶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对此类产品的分析可知,其内容不够丰富,缺少特色,直接影响着云南茶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导致其未能有效占领旅游市场,未能具备核心的市场竞争力。

4.茶文化旅游活动内容单一。当前,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旅游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性。目前,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形式主要为观光,缺少创新的、特色的内容[4]。

三、云南饮茶习俗对旅游的影响

(一)饮茶习俗与旅游的关系

饮茶习俗和旅游,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饮茶习俗的推广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提高饮茶习俗的普及。近几年,部分地区均开始关注饮茶习俗资源的开发,将饮茶习俗和旅游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实现了二者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饮茶习俗是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一种,而茶文化旅游作为新型的旅游方式之一,它融合了茶叶生态环境、茶叶生产、茶叶制造、茶叶饮用等诸多内容,进而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题材[5]。

云南作为茶的故乡,是饮茶习俗的发源地,其具有丰富性、独特性、地域性、悠远性及智慧性。茶文化旅游满足了新时期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符合其求新、求乐、求知与求异的心态,因此,饮茶习俗逐渐成了旅游开发、旅游行为的重要内容。饮茶习俗和旅游二者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宣扬饮茶习俗,能够推动茶文化旅游,同时,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利于传播饮茶习俗[6]。

1.饮茶习俗是旅游的目的

在人类生产、利用与发展茶过程中,茶是重要的载体,饮茶习俗中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理想信念等文化,它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相结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饮茶习俗与民族、民俗、山水、烹饪、工艺与宗教等均有着直接的联系,缤彩纷呈的饮茶风俗、泡茶技艺、茶歌茶舞,工艺精湛的特色茶具、茶文化遗迹等,均吸引着现代旅游者,并逐渐发展为旅游者的目的。

茶文化旅游凭借茶业,开发了诸多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如茶叶产品、茶园风光等。通过饮茶风俗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创新了传统茶业生产模式,带动了茶文化旅游发展,进而二者实现了双赢。

2.饮茶习俗和旅游相互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者的消费理念、旅游需求等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饮茶品茶在提供解渴的基础上,逐渐融入了审美、体验、观赏、休闲等现代消费理念,进而饮茶习俗与旅游二者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影响更加深入[7]。

饮茶习俗作为茶文化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与深刻的民族精神,广大游客对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进而满足了其旅游需求。现代旅游融入了饮茶风俗,使茶文化旅游具有了知识性、观赏性与参与性。在旅游过程中,为旅游者安排适当的饮茶习俗活动,如品名茶、观赏茶艺表演与歌舞、选购茶具、动手制茶、参观茶文化遗迹等,各类活动均会给旅游者带来新奇的、愉悦的感觉。通过旅游,旅游者不仅能够丰富自身饮茶风俗知识,还能够愉悦身心。

饮茶习俗的观赏性、知识性与参与性有机结合,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增加了旅游活动文化,同时传播了饮茶习俗知识。茶文化旅游在茶业的带动下,吸引了更多的旅游者,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反之,旅游业提高了茶产业的附加值,促进了茶消费,实现了茶业进一步发展。

(二)云南饮茶习俗与旅游互动发展的措施

1.大力开拓旅游市场。云南旅游的市场较为广泛,如国内沿海地区、港澳台、欧美等,此类市场虽然广阔,但开发难度较大。因此,云南旅游仍需关注省内及周边地区的市场,将此类市场作为首要开发地区,保证市场份额的有效占领,此后再逐渐开发省外及国外市场。

当云南吸引大量本身及周边地区旅游者时,才能够对省外及国外旅游者产生影响。同时,云南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渠道、营销手段的作用,要大力宣传各个民族的饮茶习俗,使云南逐渐成为茶文化旅游热点[8]。

2.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基础与配套设施是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积极利用对外合作等途径,逐渐完善景区规划,提升景区级别,使饮茶风俗资源丰富的景区逐渐发展为4A或者3A景区。再者要改善省内道路条件,特别是通往景区的道路。

饮茶习俗作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一种,具有丰富性与独特性,旅游资源呈点多、面广及线路长等特点。目前,云南的公路交通等级偏低、弯度较大、路况较差,严重制约着景区的发展,因此,云南茶文化旅游发展急需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3.增加旅游业文化含量。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特别是茶文化旅游发生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将饮茶习俗与旅游进行有机的结合,深入挖掘与提炼民族文化,彰显云南饮茶习俗的文化特色。在茶文化、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打造文化旅游产品,进而充分发挥茶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使其成为特色旅游产品,并树立良好的云南茶文化旅游形象[9]。

4.不同旅游与茶俗的结合。云南饮茶习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旅游应用价值十分丰富,如果科学、合理开发,不仅能够提高云南旅游产品的品位,还能够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同时,在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商品茶的附加值,增加了当地旅游的收入。

茶俗文化旅游的应用具有系统性,在开发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二者的结合才能够相得益彰。具体的结合方式有如下几种,第一种,茶俗与生态旅游,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部分生态旅游资源与茶园、茶俗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云南应大力发展茶俗文化生态旅游。第二种,茶俗与旅游饮食,旅游过程中饮食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饮食的安全、卫生与特色,云南应积极开发具有特色的茶餐厅,将丰富的茶俗饮食文化融入其中,为游客提供茶膳美食。不仅满足了游客的用餐要求,还传播了茶俗文化,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饮食习俗,开发茶饼干、绿茶巧克力及茶瓜子等。第三种,茶俗与旅游表演,云南的民俗文化艺术十分丰富,但未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有机结合云南茶俗的各种表演,从而丰富云南旅游产品,使其更加生动。第四种,茶俗与旅游保健,根据药理研究可知,茶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作用,它是现代生活安全的饮品与保健品。因此,云南应积极发挥茶膳、药茶的作用,通过与旅游的紧密联系,进而有序开展旅游保健活动。

[1]冯卫英.茶文化旅游资源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2]文南薰.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发展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6:39-41.

[3]文南薰.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性开发研究——以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02:81-85.

[4]马海云.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茶文化旅游浅谈[J].商场现代化,2013,26:266.

[5]杨坤武,明庆忠,李庆雷等.基于深度旅游理念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12,04:48-51+60.

[6]李琼华.略论云南民族茶文化的发展[J].农业考古,2012,02:278-280.

[7]和献中,王世金.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52-57.

[8]王小丹.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

[9]朱建青,柴正群.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与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3,05:77-78.

责任编辑:贺正

F592.7

:A

:167-6531(2015)24-0067-03

蔡世保/云南文山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云南文山 663000)。

猜你喜欢
饮茶习俗旅游者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09-25 03:04:42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女子世界(2017年4期)2017-04-13 19:36:33
四季饮茶与健康
红土地(2016年7期)2016-02-27 15:06:06
习俗
处暑
清明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决策探索(2014年6期)2014-04-22 01:37:58
大寒
月下饮茶
对联(2011年16期)2011-11-20 03: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