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 陈小飞
兴隆庄煤矿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探讨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陈小飞
摘要:本文在结合内控理论,深刻分析兴隆庄煤矿内部控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形势骤然剧变、急转直下。2015年,全国煤炭企业亏损面达到了70%以上。面对当前市场需求放缓,价格震荡下跌的困难环境下,更应该突出内部控制,深入分析薄弱点,找到支撑力,快速反应,提升企业搏击市场的竞争能力。
(一)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1、推行权责对称的会计责权控制
为使内部会计控制顺利实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确保内部会计控制人员责任明晰、权利明确,不同机构不同岗位责任到人、权责分明,权利和责任要明确对称,明确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利益,权限、形成权责利对等,确保内部会计控制质量的提高。
2、推行全面预算控制
为确保企业资金流动性,应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机制,年初根据计财部统一要求及矿井可使用资金总量,结合矿井生产实际,以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为重点,优先保证安全生产、环保节能和效益工程的投入,兼顾一般性生产投入及非生产性投入,按照“综合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进行计划编制,确保资金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严格控制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企业整个经营生产过程进行预算编制,严格控制成本控制,并对产生的预算进行分析、考核,将预算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考核依据,控制成产成本的每一部分,并把经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经费资金严格控制在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将可控费用全部纳入月度预算,凡发生额超预算90%的及时书面预警,变事后分析为事中控制。落实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预算、审批和过程监管,杜绝了超计划、无计划现象。所有资金均要按预算执行,没有现金预算项目的不予支付,超预算的不予支付。重大收支实行集体决策、集体联签签字制度,最大限度的压缩了计划外资金的使用。
3、严格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监管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否按照企业当初预定的计划执行和方针实施,会计准则是否按照国家颁发的规章制度进行财务管理,所做的会计报表是否准确反映当前企业经营的生产状况和实际财务情况,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在履行职责职能、企业经营活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原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面,兴隆庄煤矿严格执行比价采购管理制度,审计部门作为采购实施单位与使用单位共同组织招标比价。
(二)构建内部管理控制体系
严密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主要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组成:第一,企业一线的“供产销”经营过程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连锁控制,应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从事一线工作的相关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应明确业务管理及处理的权限和责任。对于直接接触的客户或者一般业务也要经过复核审批方可允许接见。对于比较重要的业务要实施双签制,禁止或杜绝一个人单独处理整个业务的全过程。第二,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处理核算的基础上对其运作的业务或各个岗位进行定期检查,防微杜渐,确保细节实施的严密性及合法。第三,以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通过内部相互监督、离任审计、相互督促监管、严格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实施会计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做好监督防线。以上三个层次构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预防控制,对于企业发生的异常问题或者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应进行及时防范,并采取有效积极的措施化解企业风险,对于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14年以来,在市场形势极为困难和安全投入逐年加大的情况下,兴隆庄煤矿利润、成本、可控费用等指标均保持了行业同类矿井先进水平。
尽管兴隆庄煤矿内部控制较为完备,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与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管理粗放、执行不严不细等等问题。
(一)内部会计控制力度不强
仍轻视内部会计控制,习惯于行政指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部分单位和部门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有些经济单位其内部牵制机能不完善。
(二)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素质不平衡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会计人员不能胜任工作,缺乏职业道德,即使有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会因为执行者的能力不强或道德有问题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小
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大多数情况下侧重于事中和事后控制,而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事前风险预测和控制较少,只有当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才修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组织架构设计
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明确各机构职责,避免职责权限交叉、缺失和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首先重新梳理确认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明确规定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职务和岗位之间形成有效的制衡监督机制,杜绝错误和舞弊行为发生。
(三)授权审批控制
建立授权审批体系,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对于重大的业务事项,坚持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
(四)预算控制
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强化预算过程的监控,对预算差异及时进行分析,根据企业运营状况作出合理调整。严格预算业绩的考核和奖惩,提高预算的有效执行。
(五)绩效考评控制
完善绩效考评机制,设立定量和定性考核指标,对单位占有、使用、管理和配置企业经济资源的效果进行评价;对企业全体员工定期进行考核,制定奖罚措施,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薪酬和职务晋升的依据。
总之,内控体系的完善和规范,必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弱市中的生存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钧.浅议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Lu12]
[2]邱少林.试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D].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