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若干问题

2015-03-19 13:08:32东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赵冬生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统计人员基层单位规范化

东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赵冬生

一、目前统计基层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基层单位尤其县、乡两级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基层单位没有认识到基础工作建设对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老思想一定程度上还依旧存在,认为统计工作就是把数据上报了就完事,搞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检查验收是增加基层单位负担,因此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另外,有的统计调查对象特别是“三上企业”对《统计法》学习和积极贯彻不到位,只顾经济利益,有意瞒报或虚报统计数据,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导致基层统计数据自源头上就与真实数据严重偏离。

(二)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

第一,在全县所有的企事业单位中,统计人员基本都是由财务人员或办公室人员兼任,在乡镇政府中,虽然实行了首席统计员制度,但大多统计员仍然兼职了其他很多工作,无法真正实现专职。而且统计岗位与其他岗位相比,工作量大且待遇较差,留不住人才,许多统计人员都想尽力摆脱这一工作,造成基层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较少的统计人员与过多的统计任务之间矛盾日益加剧。第二,由于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相对较大,基层单位报表往往又缺乏主动性和及时性,致使每每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乡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频频催表,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

(三)统计业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基础工作验收标准上明确要求基层报表单位要建立统计机构职责、统计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制度和资料管理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由于多数单位的统计人员受业务素质的限制,无法结合自身单位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有的也只是比较原则性、笼统性的规定,导致统计工作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管理。

(四)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差

一方面由于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县统计局虽然经常开展业务培训,但仍跟不上单位频繁换人的步伐。另一方面,由于统计人员工作量大且多是兼职,没有或不愿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学习钻研统计业务知识,有的参与了培训,但对一些统计指标和统计口径仍然理解不够透彻,造成统计人为误差。统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统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按照当前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要求,基层统计部门就要培养既懂统计管理又懂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五)基层统计工作经费支出难以保障

按照统计基础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仅需要有齐全规范的软件资料,更需要配备电脑、网络、办公场所等相应的硬件设施。而统计部门经费支出主要来自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资金,目前县域经济明显不景气,财政支出主要以保证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的正常开支为主,再要保证统计相关设施和网络的开支就难以为继了。其余的“三上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更是不愿花费更多的资金投入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二、对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一)加强宣传,提高对基础工作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河北省统计管理条例》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力度,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对乡镇、县级部门和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建设的考核力度,增强基层单位的重视程度,提高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大力加强基层统计能力建设

积极配备人员和健全机构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第一继续推行乡镇首席统计员制度的基础上,解决乡镇综合统计站和统计人员的编制问题,并严格落实统计人员更换审批制度。第二是从政治上和经济上提高统计人员的待遇,以能留得住人才,稳定统计人员队伍。第三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

(三)健全制度,规范统计基础工作

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一是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二是健全和完善相关统计业务工作管理制度,如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制度、统计岗位责任制度、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统计数据的使用与发现制度和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等,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四)加强培训学习,大力提升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是严格实行统计从业准入制度,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提高统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业务水平,为统计基层工作规范化夯实基础。二是多种形式搞好统计业务培训。通过采取召开年报会、季度例会、专门培训会等形式“请上来”培训与下基层单位调研的机会“走下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使基层统计机构中的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培训,不断提升统计业务水平,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五)增加投入,为基础工作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各基层单位要将统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要逐步增加对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配备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的各种硬件设施,要将统计经费的保障情况列入对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考核内容,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企业业主也要积极作好宣传,讲明基础工作建设的重要性,动员其加大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

猜你喜欢
统计人员基层单位规范化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治淮(2022年2期)2022-04-01 05:30:18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单位政工人事工作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50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治淮(2019年2期)2019-03-15 01:07:36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商周刊(2017年23期)2017-11-24 03:24:09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兰台内外(2017年5期)2017-06-06 02:24:14
试论如何提高财政局统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环球市场(2017年1期)2017-03-10 13:06:34
试分析街道基层统计工作的存在问题和对策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8